标题:不可录纪验 内容: 不可录纪验◎友人季邦采。 为吴兴知名士。 住南浔镇。 方予初印不可录。 适季掌教镇海。 札致二百本。 嘱其分给生童。 比接来信。 责予迂阔。 且云已将此录置之高阁矣。 未两日。 差人来言。 愿刷五百本。 予理前说以却之。 旋复专足持札坚恳。 始知梦伊父谆嘱云。 尔不印送不可录。 尔子乌能入泮。 因嘱刷印一千本。 广为流布。 后据云接到伊子采芹之信。 正发愿印书之日也。 其灵验如此。 杭城新桥。 积翠庵僧静缘。 向好善。 一日大雪叩门。 余以为募缘。 曰我家贫寒。 无力相助。 僧曰愿借不可录板。 刷印几千本施送。 余欣诺之。 而诘其何以陡发此念。 冒雪而来。 僧曰。 昨夜梦土地神告曰。 印送不可录。 可免大灾。 今早遍访施主。 知板系潭府所藏。 故特来借取耳。 僧印送后。 次年居民失火。 左右均遭回禄。 独僧庵无恙。 益信神明劝善。 冥冥不爽。 陈海曙记◎庚午初夏。 夜梦两童子来。 语予曰。 文昌帝君召尔有话。 因同往。 引至中翠亭一院。 见其额曰大洞阁。 随童子至大殿。 见帝君中坐。 予叩头起侍。 帝君言曰。 世闲送善书甚多。 惟不可录久已不行。 尔当为我布散。 即命两童抬出一箱。 内皆剥蚀字纸。 检阅即不可录之残帙也。 正在想念。 此书未经见过。 从何办起。 帝君又谕曰。 乡试将近。 当速为之。 命两童送予出而醒。 次日各坊寻觅。 均称不知。 焦思月余。 突有人将不可录书板来售。 序文首张已失。 阅尾张。 知系万九沙先生所刻。 甚喜。 买之。 即刷印三千本。 于七月初一早。 虔送至院。 甫到大门。 一僧便启口问曰。 可是陈居士送不可录来耶。 予惟唯唯。 却甚骇异。 趋诣大殿焚香。 叩呈帝座之前。 其僧延至客座待茶。 叩其法名。 为元本。 问其何以知予送书来。 且知书名。 僧曰。 昨夜得梦。 帝君谕我候门接书。 故早起相候。 予深为肃然。 可知善书行世。 上格苍穹能身体力行者。 其功德尤不可量。 所愿共体帝君救世苦心。 同登宝筏。 望广为流传。 俾举世力惩其不可。 以勉为其所可。 庶不负神明之付托云尔。 清嘉庆庚午。 六月古盐官陈海曙自记◎丙戌岁。 余妹于归后。 忽起痰痫之证。 时常啼哭。 饮食不纳。 或云。 冲犯花粉煞所致。 延师巫百方禳解。 迄无效验。 而且不肯服药。 竭数人之力。 药竟涓滴难入。 以致半载之后。 身瘦如柴。 堂上深为忧虑。 万分焦灼。 生因在酆都帝。 及城隍神前。 具疏许愿。 印送不可录五千本。 许愿后。 竟即转机。 便肯服药。 因连进消痰之剂。 一月后。 即平复如常。 业已痊愈。 将届一载。 且身体较前反健。 因即用活字板。 如数排印。 以答神庥。 拜志灵验于右。 清光绪戊子。 三月娄东下郡悔过生谨记 发布时间:2024-10-28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