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发誓持戒 内容: 发誓持戒◎昔周裕尝集善友。 以戒邪淫单式。 刊布同社。 每人各领一单。 分劝十人。 谨列乡贯年庚。 各自出名签押。 焚告于文武二帝前。 嗣后动念发言。 务期战兢惕励。 不敢少涉邪淫。 不幸有犯此者。 愧侮一萌。 已足消弥天之大过。 幸而未犯此者。 从今坚制。 不致贻白壁之微瑕。 彼此相规。 始终不易。 转相广劝。 俾世人永断孽根。 咸归正路。 则功茂而福无量矣。 ◎骆季和云。 古人云。 万恶淫为首。 百行孝为先。 余尝推斯二语。 以竟厥旨。 而知相反适以相成。 此其理可得而论焉。 夫既以淫为万恶之首。 则可例知不淫之为百行先资矣。 既以孝为百行之先。 则可例知不孝之为万恶本源矣。 反覆比勘。 一言已足。 而此更析而二之者。 何哉。 盖好淫即不能全孝。 而欲全其孝。 必自不淫始。 古昔圣人之制婚姻也。 申以媒妁。 裁以大礼。 小之则为嗣续主祭明伦辅德之要。 大之则为治国平天下之本。 无非欲人始终以全其孝耳。 故曰君子之道。 迨端乎夫妇。 世衰道微。 圣哲不作。 古意尽失。 礼等具文。 以夫妇为欲乐之具。 年少德业未成。 已知少艾之可慕。 为父母者。 亦复为之诡随。 藉以维系人子之心。 由是公然以好色为人生正当之事。 且张大其辞曰。 继血统。 绵嗣续。 浸假而夫妇之情弥笃。 父母之养以亏。 工于媚内。 外父母而堕大不孝。 正不必瓮牖绳枢之族。 而色母啐姑。 久已沿为风尚矣。 人情难于迁善。 而易于习恶。 夫既以视夫妇为欲乐之具矣。 势必男女异同之见愈深。 贪淫爱慕之念日炽。 得新厌故。 触处生情。 视天下男女。 无不可供吾之欲乐者。 而邪淫之风以启。 相妒相杀。 伤身辱亲。 万恶丛兴。 百行俱废。 不孝之罪。 莫斯为甚。 推厥由来。 岂非兆于当日夫妇一念淫欲之故乎。 故曰二语实相反而适相成也。 不知者犹欲以此淫宇强分邪正。 其可谓深得古人之微旨乎。 经曰。 一切众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欲因爱生。 命因欲有。 众生爱命。 还依欲本。 当知轮回。 爱为根本。 又曰。 由于欲境。 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 而生憎嫉。 造种种业。 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此可知淫为人生大患。 初不分邪正也。 惟吾人自无始以来。 久因爱欲而得此身。 家狱已成。 业根难拔。 如来怜悯。 犹开方便之门。 得戒邪淫。 许托莲华之种……余之为此言者。 非必以严格绝欲主义。 强人情所难能。 实愿同志深知徒贪闺房欲乐。 不顾伦常大义者。 已为悖理。 何况驰情外遇。 视为固常。 因而推知虽力戒邪淫。 不过完得人乘五戒之一。 若复恣情渔猎。 必难免三涂恶道之沦。 由是感发兴起。 力图自振。 内端齐家之本。 外绝争逐之心。 溯委寻源。 奋功修于一旦。 泥洹在望。 十罪顿超。 我佛诚言。 不吾欺也。 爰定誓盟。 对神宣发。 用资防守。 昭格来兹。 凡在佛子。 谅有同心。 聊缀数言。 以当喤引。 誓愿文式中华民国年月日立愿戒邪淫弟子斋戒薰沐。 焚香具疏。 敬谨宣誓于座前曰。 百善先孝。 万恶首淫。 人异禽兽。 以其存心。 雁集中泽。 尚不乱群。 我为佛子。 可不如禽。 自今日始。 誓戒邪淫。 尽我形寿。 永不渝心。 若有犯者。 即祸其身。 倘不蔽过。 殃及子孙。 玷污大教。 罪实非轻。 殛以劝来。 护法神明。 慈悲哀怜。 鉴此葵忱。 护持默佑。 永保生生。 弟子谨具押一坚戒力。 人之存心。 非善即恶。 人之享受。 非福即祸。 天道祸淫。 不加悔罪之人。 诚始迷而终悟。 自灾去而福来。 但忏悔受戒之后。 必须战战兢兢。 临深履薄。 直至启手启足之后。 而后可告无罪于神明。 设受戒之后。 又复犯戒。 则誓辞在前。 神威在后。 决定受祸。 不可救药。 如伤寒小愈。 便食荤腥。 前证一发。 决无生理。 惟愿同人。 至心归依。 时时对越神明。 刻刻常思祸患。 昔人云。 一之为甚。 其可再乎。 祝既已发誓。 岂同儿戏。 一坚信心。 凡受戒诸人。 须知人命不齐。 如地有肥瘠。 而在天两露。 原无二施。 栽者培之。 倾者覆之。 培与覆之权虽在天。 而栽与倾之机实在我。 彼恶人而享非常之福。 未必是真福。 或借此以重其殃。 否则祖德前因甚厚也。 善人而受无端之祸。 未必是真祸。 或借此以玉汝成。 否则夙弃往愆所致耳。 惟愿世人。 倘遇顺境。 更加精进。 倘遇逆境。 益宜勇猛。 尽其在我而已。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愿善祸淫之理。 言之详矣。 若夫夫妇之际。 人所易忽。 不知一岁之中。 有断宜斋戒之日。 如月令先雷三日(乃春分前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 雷将发声。 有不戒其容止者。 生子不备。 必有凶灾。 是也。 况人身气血流行。 原与天地节气相应。 倘非时走泄。 则气血不能合度。 其伤精损气。 百倍他时。 至于神明降鉴之期。 而淫污冒渎。 有阴被谴责而不觉者。 故世有循谨之人。 而阳受疾病夭札之伤。 阴遭削禄减年之祸往往皆由于此。 与其追悔而莫挽。 何如遵戒以自新。 敬录戒期。 及天地人忌。 冀自爱者。 咸遵守焉。 戒期戒由犯者报应正月初一-初三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九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天腊玉帝校世人神气禄命月朔万神都会-斗降五虚忌六耗忌-雷斋日(每月同)上会日五殿阎罗天子诞四天王巡行(每月同)玉皇上帝诞杨公忌三元降四天王巡行(每月同)三元降上元神会月望(每月同)四天王巡行(每月同)三元降长春真人诞三尸神奏事四天王巡行(每月同)月晦日(每月同)天地仓开日斗降(每月同)人神在阴(每月同)(宜先一日即戒)四天王巡行(每月同)月晦-司命奏事(每月同)四天王巡行(每月同)(月小即戒廿九)-削禄夺纪夺纪夺纪-减寿损寿夺纪-夺纪-减寿-减寿夺纪夺纪-减寿——减寿损寿子带疾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二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六-初八——十一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廿一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一殿秦广王诞万神都会福德土地正神诞斗降文昌帝君诞雷斋日东岳帝君诞释迦牟尼佛出家宋帝王诞张大帝诞四天王巡行杨公忌四天王巡行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月望-太上老君诞四天王巡行东方杜将军诞四殿五官王诞至圣先师孔子讳辰观音大士诞普贤菩萨诞四天王巡行月晦日斗降入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夺纪得祸-削禄夺纪减寿-夺纪——夺纪——削禄夺纪夺纪-减寿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三月初一-初三-初六初八-初九-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二殿楚江王诞斗降玄天上帝诞雷斋日六殿卞城王诞四天王巡行牛鬼神出杨公忌中央五道诞四天王巡行月望-玄坛诞昊天上帝诞四天王巡行准提菩萨诞中岳大帝诞后土娘娘诞三茅降天地仓开日子孙娘娘诞四天王巡行月晦日斗降七殿泰山王诞人神在阴苍颉至圣先师诞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夺纪减寿夺纪-产恶胎——夺纪-夺纪——损寿-减寿-夺纪得病削禄夺纪-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四月初一-初三初四-初六初七-初八——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八殿都市王诞斗降万神善化文殊菩萨诞雷斋日南斗北斗西斗同降杨公忌释迦牟尼佛诞万神善化善恶童子降九殿平等王诞四天王巡行纯阳祖师诞四天王巡行月望-钟离祖师诞四天王巡行天地仓开日十殿转轮王诞天地仓开日紫微大帝诞眼光圣母诞四天王巡行月晦斗降人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逢月小即成廿九)-夺纪夺纪夭胎-减寿减寿-夺纪夭胎血死-减寿-夺纪-损寿夺纪-减寿-减寿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五月初一初三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廿二廿三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南极长生大帝诞斗降地腊五帝校定人官爵九毒日杨公忌九毒日雷斋日九毒日南方五道诞四天王巡行天仓开日天下都城隍诞炳灵公诞关圣降神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月望九毒日四天王巡行九毒日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九毒日张天师诞孝蛾神诞四天王巡行九毒日月晦日九毒曰九毒日斗降人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按此月宜全戒为是夺纪夺纪-削禄夺纪夭亡奇祸不测-夭亡奇祸不测-夭亡奇祸不测-损寿-削禄夺纪-三年内夫妇俱亡-夭亡奇祸不测-三年内夫妇俱亡-夭亡奇祸不测-夺纪-夭亡奇祸不测-夭亡奇祸不测夭亡奇祸不测-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六月初一初三-初四初六-初八初十十三十四十五-十九廿三-廿四-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斗降杨公忌南赡部洲转大法轮天仓开日雷斋日四天王巡行金粟如来诞井泉龙王诞四天王巡行月望四天王巡行观音大士涅槃南方火神诞四天王巡行雷祖诞关帝诞月晦日斗降人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夺纪-损寿-损寿——夺纪-夺纪遭回禄-削禄夺纪减寿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七月初一初三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十九廿二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晦-杨公忌斗降中会日一作初七雷斋日道德腊五帝校生人善恶魁星诞四天王巡行阴毒日大忌长真谭真人诞大势至菩萨诞三元降四天王巡行月望-三元降地官校籍四天王巡行三元降西王母诞太岁诞增福财神诞四天王巡行月晦斗降人神在阴杨公忌四天王巡行地藏菩萨诞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夺纪损寿-减寿-削禄夺纪——减寿减寿-夺纪-减寿夺纪夺纪削禄夺纪-减寿夺纪得病-夺纪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八月初一-初三-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十八-廿三-廿四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许真君诞斗降-北斗诞司命灶君诞雷声大帝诞雷斋四天王巡行北斗大帝诞西方五道诞四天王巡行月望太阴朝元(宜焚香守夜)四天王巡行天曹掠刷真君降天人兴福之辰(宜斋戒-存想吉事)四天王巡行汉桓侯张显王诞灶君夫人诞月晦日斗降至圣先师孔子诞杨公忌人神在阴四天会事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诸神考校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削禄夺纪遭回禄夺纪减寿——暴亡-贫夭——减寿-削禄夺纪-得病-减寿夺算戒期戒由犯者报应九月初一-初三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九-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南斗诞自初一至初九北斗九星降(此九日俱宜斋戒)五瘟神诞四天王巡行斗母诞鄷都大帝诞玄天上帝飞升斗母降宜戒孟婆尊神诞四天王巡行月望四天王巡行金龙四大王诞日宫月宫会合观世音菩萨诞四天王巡行月晦日杨公忌斗降入神在阴四天王巡行药师琉璃光佛诞月晦日-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削禄夺纪夺纪——削禄夺纪-夺纪——夺纪-水厄-减寿-减寿-夺纪得病-危疾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十月初一-初三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廿三-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晦-民岁腊四天王降斗降-三茅诞下会日达摩祖师诞天曹考察佛涅槃日大忌色欲四天王巡行四天王降宜戒三元降四天王巡行月望-三元降下元水府校籍四天王巡行三元降杨公忌四天王巡行月晦日斗降北极紫薇大帝降人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一年内死夺纪损寿-夺纪-一年内死-减寿-夺纪-减寿-减寿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十一月初一初三初四初六初八十一-十四十五——十七十九廿一廿三-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斗降至圣先师孔子诞西岳大帝诞四天王巡行天仓开日太乙救苦天尊诞四天王巡行月望四天王巡行上半夜犯下半夜犯阿弥陀佛诞太阳日宫诞杨公忌张仙诞四天王巡行掠刷大夫降月晦日北方五道诞斗降入神在阴四天王巡行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夺纪夺纪削禄夺纪——夺纪——男死女死-奇祸-绝嗣-大凶-夺纪得病-减寿戒期戒由犯者报应十二月初一初三初六-初七初八——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廿一廿三-廿四廿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月朔斗降天仓开月雷斋日掠刷大夫降王侯腊释迦如来成佛之辰四天王巡行初旬内戊日太素三元君朝真四天王巡行月望四天王巡行南岳大帝诞杨公忌天地交道天猷上帝诞五岳神降四天王巡行司命朝天奏人善恶三清玉帝同降考察善恶斗降人神在阴华严菩萨诞四天王巡行诸神下降察访善恶夺纪夺纪-减寿恶疾夺纪——夺纪——促寿——大祸奇祸夺纪得病-男女俱亡批:以上戒期每年通共二百二十五日。 闰月照前。 皆系每月中之一定者。 ○二分之月春分雷将发声。 犯者生子五官四肢不全。 父母有灾。 宜从惊蛰节禁起。 戒过一月。 秋分杀气浸盛。 阳气日衰。 宜从白露节禁起。 戒过一月。 ※此二节之前三后三共七日。 犯之必得危疾。 尤宜切戒。 ○二至之月夏至阴阳相争。 死生分判之时。 宜从芒种节禁起。 戒过一月。 冬至阴阳相争。 死生分判之时。 宜从大雪节禁起。 戒过一月。 ※此二节乃阴阳绝续之交。 最宜禁忌。 至节之前三后三共七日。 犯之必得急疾。 尤宜切戒。 ○冬至半夜子时犯之皆主在一年内亡。 后庚辛日。 第三戌日。 ○三元日。 犯之减寿五年。 ○四立。 四离。 四绝日。 二社日。 犯之皆减寿五年。 ○社日受胎者。 毛发皆白。 ○三伏日。 弦日。 晦日。 每月三辛日。 犯之皆减寿一年。 ○甲子日。 庚申日。 太岁日。 拈香持斋供谢佛日。 犯之皆灭寿一年。 ○祖先亡忌日。 父母诞日。 忌日。 犯之皆减寿一年。 ○己身夫妇本命诞日。 犯之皆减寿。 ○丙丁日。 天地仓开日。 犯之皆得病。 ○毁败日:大月十八日。 小月十七日。 犯之得病。 ○十恶大败日:甲己年。 三月戊戌日。 七月癸亥日。 十月丙申日。 十一月丁亥日。 ○乙庚年。 四月壬申日。 九月乙巳日○丙辛年。 三月辛巳日。 九月庚辰日。 十月甲辰日。 ○丁壬年。 无忌。 ○戊癸年。 六月己丑日。 此皆大不之日。 宜戒○阴错日正月庚戌日二月辛酉日三月庚申日四月丁未日此阴不足之日。 俱宜戒。 五月丙午日六月丁巳日七月甲辰日八月乙卯日九月甲寅日十月癸丑日十一月壬子日十二月癸亥日○阴错日正月申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日此阳不足之日。 俱宜戒。 五月丙午日六月丁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一月壬子日十二月癸丑日批:以上戒期。 每年俱宜按照时宪书。 逐月查明录出。 夹在此本。 遵依禁戒。 ●天忌切宜禁戒酷暑严寒。 犯之得重疾不救。 烈风雷雨。 天地晦冥。 日月薄蚀。 虹现地动。 犯之产怪物身死。 白昼。 星月之下。 灯火之前。 犯之皆减寿。 ●地忌切宜禁戒庙宇寺观堂之内。 犯之大减禄寿。 井灶圊厕之侧。 荒园冢墓尸柩之旁。 犯之恶神降胎。 并产怪物身死。 ●人忌切宜禁戒郁怒大怒伤肝。 犯之必病。 远行行房百里者病。 百里行房者死。 醉饱醉饱行房。 五脏反覆。 空腹犯之伤元神。 病后犯之变证复发。 胎前犯之伤胎。 故凡有孕后。 即宜分床绝欲。 一则恪遵胎训。 一则无堕胎之患。 及小儿胎毒胎瘁。 凶险疳痘。 游风惊痫。 牙疳等病。 二则所生之儿。 男必端严方正。 女必贞静幽闲,自然不犯淫佚。 产后十余日内犯之妇必死。 百日内犯之妇必病。 天癸来时犯之成血麻证。 男女俱病。 竹席竹性寒凉。 犯之易感寒气。 薄衾犯之寒气入骨。 窗隙有风宜避。 夜深就枕宜戒。 交合才毕。 婴儿在旁啼哭。 勿则与乳。 交罢勿即挥扇。 及饮冷茶水。 以若过受凉。 或至即死。 一夕勿两度。 勿服春方邪药。 勿蓄缩不泄。 生病生疮出痘非十分复原。 万不可犯,犯则多半必死。 目疾未愈或始愈,犯之必瞎。 虚劳证虽养好强健。 犹须断欲一年。 若以为复原而犯,多半必死。 伤损筋骨好后犹须戒百七八十日。 若未过百日。 犯之必死。 纵过亦必致残废。 过辛苦过操心过热过惊恐过忧愁皆不可犯。 犯之轻则痼疾。 重则即死亡。 按以上逐月戒期。 及天忌人忌等日外。 每月尚有六七日毫无忌犯之日。 若论保身之士。 每月本属至多三四次。 故能疾病不侵。 精神强固。 而且寡欲者必多男。 后嗣身体亦必强固。 彼少年新娶。 往往纵欲戕身。 使百年好合。 一时□丧净尽深可悲也。 则何如谨守戒期。 保身立命。 使后日有偕老齐眉之乐。 子孙众多之庆。 何快如之。 发布时间:2024-10-28 08:11:4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