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十七回遭追杀惠能匿隐开法门六祖讲经 内容: 第二十七回遭追杀惠能匿隐开法门六祖讲经话分两头,再说惠能辞别师父上岸来到九江,他放开脚步,向南而行,一路上晓行夜宿,十分辛苦,大约走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到了大庾岭。 可是,从东禅寺出来追赶他的人也是日夜不停,他们约有一百余众,过了长江之后,兵分数路,向南搜索。 惠能知道身后有许多人在追杀他,便小心谨慎装扮成砍柴的樵夫,肩扛扁担,身背包裹,内藏衣钵,碾转在崇山峻岭之中。 话说东禅寺追赶惠能的队伍中有一人名叫陈惠明,他出生在江西鄱阳,曾经到过岭南,熟悉南方的山路,因此,他是跑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人,首先是他赶到大庾岭。 陈惠明是怎样一个人呢? 还得要从他祖上说起。 他的祖人乃是南朝的陈宣帝,陈惠明则是陈宣帝的裔孙,未出家时,曾在朝中任过四品将军。 此人生得浓眉大眼,一脸腮须象竖起粗壮的钢针一样,满脸横肉黄里带黑,看上去象凶煞神鬼一般。 他性情粗鲁,不善言辞,说话满口秽语,总是出口伤人,因而不受朝廷重用。 他一气之下,离任出家,先在永昌寺削发为僧,后听说五祖在东禅寺说法,便急往东禅寺参加法会,留住东禅寺。 当他听说五祖衣钵已传给舂米的惠能,他暴跳如雷,众僧说要去追赶惠能夺回衣钵时,陈惠明首先站出来拥护。 陈惠明说:“衣钵已被惠能得去很不合理! 他有什么本事? 老子非去夺回不可! ”他急忙整理行装,背插大刀,带领僧人迅速渡过长江追赶惠能。 大庾岭又名台岭,是为五岭之一,位于江西大庾县南与广东南雄县交界之处,是赣粤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惠明带领百余人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绝大部分在途中或不辞而别,或掉队落伍,都各自去谋求生路。 当队伍到达大庾岭时,只剩下十来个人。 陈惠明进入大庾岭后,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上山,四处打听惠能的行踪。 一天深夜,陈惠明走在前面探路,忽然脚踩翻了石头,“咕辘”一下滚下崖去。 后面跟着几个人立即停住脚步,见陈惠明翻落崖中无法相救,连喊数声无人答应,断定是坠崖身亡,只好转回原路各奔前程。 陈惠明掉下悬崖时,连翻带滚,当快要触地而死之际,幸好掉落在一棵老松树桠上,挂在空中,他一声惨叫:“我命休已! ”——过了一会,陈惠明摸一下脑袋拍拍身子,他明白自己还没有死,原来是掉在树杈上。 他小心地用手摸着树干,慢慢地挪着身子,害怕压断了树枝,一双脚紧紧地夹住树干,用手解开腰间的丝带,然后用丝带将自己牢牢地捆在树上,坐在树杈上等待着来人相救。 陈惠明坐在树杈上心中思忖:我陈某昔日带兵血浴沙场,只得到四品空衔,后来出家为僧,参听五祖讲法又无法顿悟,今日,为了争夺衣钵险些送了性命。 这一切都是为了修行行善吗?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不是人,恨不得窜下崖去了却残生。 但是,他又想到,只要铲除杀心,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 陈惠明就这样左思右想,不觉到了天明。 天亮了,陈惠明看看自己坐在树杈上,悬空高挂,望了下面,是一条又长又深的沟壑,他无法上去,也无法下来,但望有行人能够救他下来。 他在焦急地等呀! 盼呀! 可是没有望着一个人影来这山中。 太阳出来了,树林里小鸟在欢快地歌唱,一只老鹰在山谷里飞翔。 陈惠明想:人如果能像老鹰一样该有多好啊! 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就不会受这高挂树杈之苦。 这时,突然从山下传来脚步声,这声音由远而近,慢慢地传到了涧边。 陈惠明往下面仔细一瞧,原来是一个樵夫上山砍柴来了。 陈惠明心中大喜——我可有救了。 他向崖下大喊一声:“救——命——呀! ”走路的樵夫听到有人高喊“救命! ”急忙抬头向崖上一望,只见这人挂在松树上面,便问:“你是怎么挂在树杈上呢? ”陈惠明答道:“昨天夜里行路,不小心掉下来了,幸好这悬崖峭壁上长了这棵大松树将我挂住,否则早已上西天去了! ”樵夫听说后,来到跟前,他从扁担上取下绳索,栓上一块小石头,用力向松树上抛去,一边抛一边喊:“喂! 请将石头捉住,我用绳子救你下来。 ”陈惠明张开双手,准备捉住石头,只见樵夫稳准地将石头抛了上来。 陈惠明用手一抓,将石头抓住,扯上绳索,拴在树杈上,另将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然后,双手握着绳子,顺着绳索脚蹬崖壁溜了下来。 陈惠明得救了,他落地后,迅速跑了过来,跪在地上向樵夫连连磕头,口里不断地说:“多谢大哥救命之恩,我陈惠明永世不忘! ”他拜罢站起来一看,啊呀! 这樵夫不是别人,正是东禅寺舂米的行者惠能! 他一眼认出来了便说:“你不是砍柴的,你是得五祖衣钵的惠能! 你可把我找得好苦啊! ”惠能见是东禅寺前来追杀他的和尚陈惠明,大吃一惊,撒腿就跑。 陈惠明在后紧追不放,大声说:“行者不要跑,我不会伤害你的,因为你救了我的性命,只要你留下衣钵就可以了! ”惠能知道他是要夺衣钵的,这个衣钵又有何用呢? 五祖传法与我时,叮嘱得非常清楚:今后只传法不传衣,只得衣钵而未有得法又有何用呢? 如果不把衣钵交给他,他必定会伤我性命,岂不辜负五祖师父对我的希望吗? 惠能主意已定,他一边跑,一边把包袱解下来扔在石头上说:“这衣钵只是表明法信标志,难道可以用暴力来争夺的么? ”他扔下衣钵后,就迅速钻进树林,在草莽中隐蔽起来。 陈惠明赶到大石旁,见行者将包袱扔在大石上,遂弯下腰来用手提起包袱,谁知提不动它,好像是生长在石头上一般。 陈惠明觉得十分奇怪,便大声呼唤着:“卢行者! 卢行者! 请您不要误会了! 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惠能在草莽中听他说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便站起身走了出来。 他走到包袱跟前,趺坐在石头上。 陈惠明见卢行者坐在那里,便重新作礼说:“行者不要误会,您救了我的性命,杀身也是难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是为求法而来找您的,请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的生起。 善恶都莫思量,我才为你说法。 ”陈惠明听了后,默息了很久,没有作声。 惠能见他没有吭声便又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这么样的时候,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陈惠明在惠能此言下忽然契悟! 便问:“从上代祖师以来,所传的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其他的密意么? ”惠能回答说:“我和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你若由此无住著智返照观察,而穷明自性的本源,秘密就在你那边。 ”陈惠明说:“我惠明虽然在五祖会中,多次听经学法,实在还没有省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今蒙您指示,如人饮水自己知道冷暖。 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惠能回答道:“你若是这样,我和你同师五祖,好好地自行护念吧! ”经过惠能的一番开导,陈惠明省悟了,便问:“我今后要向什么地方去自行护念呢? ”惠能笑着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其意思是说,你的行化范围只宜在江西省内,走到江西袁州府就可以停止下来;遇到蒙山的地方就可以安居了。 陈惠明听了后,倒身下拜,辞别惠能向袁州去了。 后来袁州蒙山的道明禅师,就是这位鲁莽的陈惠明。 惠能送走陈惠明后,又背起衣钵往南方而行。 他越过了大庾岭,到达了广东南雄县界,几经周折来到了韶州曲江曹溪。 惠能来到曹侯村时,没有人知道他是受得五祖衣钵的继承人。 曹侯村有一位儒学士名叫刘志略,他见惠能来到曹侯村,便热情地接待,并用极为优厚的盛礼款待惠能。 惠能见刘志略为人忠厚,谦虚待人,在他的帮助下,于是便在曹侯村隐居下来。 刘志略有位姑母已经削发为尼,法号无尽藏,她经常诵念大般涅盘经。 有一天,无尽藏在诵经时,却被惠能听见,惠能听后,知道经文中的妙义,于是就来到那里替她讲解说明经文。 无尽藏便拿着经书,请惠能教她经卷中的文字,惠能说:“字,我是不认识的,但意义可以问来。 ”这位尼姑听说他不识字,便笑着说:“字尚且不认得,怎么能够理会其中的意义呢? 真是荒唐! ”惠能说:“三世诸佛的微妙道理,并不就在文字上。 ”无尽藏听了惠能的话,非常惊讶! 觉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就到处转告传扬。 里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耆德说:“我看这是一位有道之人,应当把他请来供养。 ”大家一致同意老者的建议,特别是曹操的后裔孙曹叔良更是带头拥护,曹侯村的居民,也都争先恐后地来礼拜惠能。 惠能在曹侯村也就成了既重要又不可思议的神密人物了。 惠能在刘志略的帮助下,在无尽藏的宣扬下,哄动了曹侯村,以曹叔良为首的曹氏族人来供养惠能。 那时候,曹溪有座宝林寺,自从经过隋末战火兵燹后,已经成为废墟,于是,他们就在古寺的原址上重新修建寺庙。 经过大家的资助,很快就造成了一座宝坊,惠能被请进寺中居住。 惠能在宝林寺中住了九个多月,谁知这一消息已被争夺衣钵的恶党所得知,他们悄悄地来到宝林寺中进行偷袭。 一天夜里,惠能正在寺里念经,突然听到有人翻墙而入,他机警地吹灭了油灯,顺手提取包袱,侧着身子出了房门,他仔细地观察,只见一群蒙面人手执刀棍冲进寺中,知道恶党是前来夺取衣钵的,便从后门溜出寺外。 他沿着丛林小道,一溜烟地就跑到宝林寺前的山林里隐蔽起来。 这群恶僧来到宝林寺中,首先将前后大门一起堵住,派得力的打手持刀守住寺门,点起火把逐个房间搜查。 他们将庙內每个角落都搜查多遍,可就是没有发现惠能的踪迹。 他们不甘心就这样空着手离开宝林寺,便举起火把来到前山,将山林团团围住,放火烧山。 山上的野草树木被点燃了,霎时,火焰吞没了山林,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映红了夜空。 恶魔们哈哈大笑,离开了宝林寺。 宝林寺前成了一片火海,火借风力,风乘火势,由四周向中间席卷而来,只烧得鸟飞兔叫,蛇兽无处藏身。 惠能见火焚山林,四周无有逃生之路,便快步来到大石旁边。 他见大石中间有一裂缝,便缩着身体,侧身挤进石缝之中。 火苗喷射到大石上,由于石上无有引火之物,火熄石存,惠能才幸免于难。 后人称此石为“避难石”。 惠能趁着山火未尽之际,跑出了前山。 他知道不可再回宝林寺,只好连夜向西转移。 他突然想起了师父送他过江时的两句话:“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于是经过曲江向四会县境而去。 惠能到了四会县,见有一群猎人在山上以打猎为生,他想:如今我逃难护法,如果不混在猎人队伍中怎么能隐藏得下去呢? 他见猎人在捡柴做饭,便上前说:“这位大哥,请你行行好吧! 我是一个砍柴为生的樵夫,因随家母外出逃荒,途中失去母亲,只好独自一人流落在荒郊,请大哥将我收留下来,我可以为你们上山砍柴,还能为你们做饭哩! ”这位猎人见惠能是个忠诚老实的善良之辈,自己队伍中正缺做饭砍柴之人,便答应把他收留下来。 从此,惠能就在猎人队伍中隐匿居住,再也没有人前来追杀于他。 这就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保住了衣钵,同时也保住了佛法。 光阴似箭,惠能在猎人队伍中一晃就是十五年了。 他在这段时间里,时常给猎人们随机说法,开导这些猎人不要残酷地杀害生灵。 有时,猎人令他看守罗取禽兽的丝网,他不忍心看着活活的禽兽落在网中变成桌上的珍肴,每当看见禽兽落网时,便网开一面统统将它们放生。 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把蔬菜寄煮在猎人的肉锅之中。 有时猎人问惠能:“你为什么不吃肉? ”惠能总是笑着说:“我不吃肉,只吃肉边的蔬菜。 ”这些小事,猎人们当然也不放在心中,所以没有任何人怀疑他。 一天,惠能在暗地思忖:我在四会混籍一十五年,看来不能再这样永远隐遁下去,应该出来弘扬佛法。 他主意已定,辞别多年的猎人,前往广州法性寺而去。 法性寺位于广州府城内西北处,旧时是乾明、法性二寺,后来两寺合二为一,改名为法性寺。 寺里住着有名的高僧名叫印宗,这位印宗法师俗家是江苏吴县人氏,出家后精心研究《涅盘经》。 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印宗法师抵京师长安,敕居大敬爱寺,印宗法师坚决推辞不住,而往黄梅县谒见五祖弘忍禅师。 他与弘忍终日总是谈经论法,后来印宗法师辞别弘忍前往广州法性寺讲涅盘经,自此印宗法师就在广州法性寺住持下来。 再说惠能自从离开猎人队伍后,直接来到法性寺内,正碰上印宗法师在讲涅盘经,于是他也坐下来同其他僧人一道旁听着。 此时,讲经台前高挑着旗幡,风吹着旗幡来回摆动,有一僧人说这是“风动”,另外一个僧人却说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 惠能见他二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便站起身来走上前去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你的心在动。 ”大家听了这句话后,个个都非常惊异,立即将目光投射到惠能的身上,进行审视着这位陌生的来人。 印宗法师见这位行者出言不凡,此言奥妙非常深刻,立即走下位来,迎请惠能至上席就坐,并向惠能求问这深奥的义理。 惠能言简理当,并不从文言字句中来。 印宗听了大吃一惊说:“我看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之人,很久前,我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你吧! ”惠能立即回答道:“不敢,不敢! ”印宗法师见状,马上对惠能礼拜,并要求惠能吐出真情将五祖传授的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也好让众位师兄弟们开开眼界! 顿时,讲经台前沸腾起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请行者出示衣钵,让我们开开眼界! ”惠能为了弘法,觉得机遇已到,再不出示信物公开身份恐负众望,便将包袱打开,取出了五祖所传付的袈裟和斋钵。 这件木棉袈裟和斋钵是达摩祖师所传下来的信物,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前观看,原来这位行者他就是五祖的传人——六祖禅师惠能。 大家一起跪下礼拜惠能,这位留着长头发的行者,刹时成了法性寺的佛祖了。 大家拜罢惠能之后,印宗法师又问六祖:“黄梅五祖付嘱衣钵时是怎样指示传授的呢? ”惠能说:“若言指示传授是没有的,只论直见自本性,不论修禅定得解脱。 ”印宗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论禅定与解脱呢? ”惠能答道:“因为修禅定得解脱是含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无彼此对待分别的不二之法。 ”印宗又问:“什么是佛法不二之法呢? ”惠能说:“法师你讲的涅盘经,‘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譬如高贵德王菩萨对佛说:犯四重禁和作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应当断善根佛性吗? 佛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非是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见之为二,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别,无二无别之性就是佛性。 ”印宗听了后,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您讲得太好了,论述义理,犹如那纯粹的真金一般。 ”印宗法师见惠能讲经说法言简理通,便要为惠能剃除发须,并坚决要拜惠能为师。 惠能谦逊地说:“这可使不得,你我都同师五祖,怎能拜我为师呢? ”印宗说:“请您不必过谦,师父在上,请受弟子印宗一拜! ”说罢倒身下拜。 惠能连忙扶起。 从此,惠能就在法性寺内讲经说法,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仪凤元年正月十五日,法性寺印宗法师召集四众为惠能举行剃发仪式。 有人问:惠能已经得法,尊称禅宗六祖,为何还要剃发呢? 因为六祖一直未曾剃发,亦未受戒,而五祖弘忍毫不考虑排资论辈将衣钵传授于他。 难道六祖当时就可以穿着木棉袈裟、托着斋钵吗? 所谓“传衣钵”,主在“传法”,并不在“衣”与“钵”,衣钵只不过是信记罢了。 如在“法”上不传“佛心印”,仅仅“衣”与“钵”的传授,那真是送给人恐怕也没有人要。 但是,只有剃发、受戒,才能现出和尚的面目。 换句话说:六祖虽已得法,当时条件不允许也来不及办理剃发受戒这项手续,现在时机到了,仍须剃掉须发受具足戒。 为了给惠能剃发,印宗法师手执剃刀,在佛殿上一刀一刀将惠能的须发全部剃掉。 惠能发须剃净后,对印宗法师行过大礼,二人互相参拜,口念:“阿弥陀佛——”印宗法师为惠能剃发之后,便筹备召开受具足戒的法会,他四处请来高僧大德,云集在法性寺中。 二月初八这天,是惠能受戒之日,法性寺内布置得非常庄严肃穆,戒坛上灯火辉煌,炉鼎内檀香高烧,坛上红氍铺地,桌案一排排地依次而摆,各种授戒用的法器都摆设得整整齐齐。 这戒坛原是刘宋时求那跋陀罗三藏所创建的,十分讲究,坛旁还立了一碑,碑载:“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 梁武帝时,又有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他将西竺国的菩提树连根带土运到法性寺里,栽植在这戒坛旁边。 同时智药三藏也写有预志曰:“后170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这些预言现都应验在六祖惠能身上。 授戒时分已到,此时,钟鼓齐鸣。 从各地请来的名师分别登上戒坛入座。 由西京智光律师担任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密多三藏为证戒师。 这五名律师个个衣冠整齐,端坐在戒坛之上,在印宗法师的指挥下,六祖惠能上坛受戒。 这时,各位律师开始授戒,钟鼓擂了一通又一通,按照授戒议程项项进行。 惠能跪在戒坛上在诸位师父的帮助下,完成了受具足戒的全过程。 从此,惠能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法门。 发布时间:2024-10-31 08:18:2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