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四回建刘宋刘裕篡晋解印绶宋益出家 内容: 第十四回建刘宋刘裕篡晋解印绶宋益出家话说宋益奉了钦差大臣之命,押解雷震雄、雷龙父子来到法场,消息倾刻之间就传遍番禺县城,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到法场上去看热闹。 大街之上人流如潮,男女老少都争着观看囚车内的雷氏父子,有的将石头瓦块扔向囚车;有的向雷氏父子脸上溅吐口水,官兵们只好护着囚车慢慢地向前开进。 宋益骑在马上不断地向围观的百姓拱手点头示意。 番禺城的百姓个个雀跃腾欢,无不为斩首雷氏父子为民除害而拍手称快。 雷氏父子来到法场,刽子手打开囚笼,将雷龙、雷震雄分别捆在断头台上。 “苍天有眼,雷家父子也有报应”! 是百姓们异口同声的欢呼。 午时三刻已到,随着三声催命炮响,早就应该落地的人头已被钢刀“唰”在地上。 法场上围观的百姓像潮水般的涌到断头台前,只见这两条恶狼倒在血泊之中……再说谭俊自从视察番禺之后,回到京师建康,他将沿途各州、郡、县所巡视的情况写成本章上奏朝廷,特将宋益的功绩向皇上另奏一本。 奏册上说:“宋益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平易近人,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武艺超群,百姓对宋益有‘生平清淡醇谨’之称。 他不畏权嫌,效忠圣上,是万岁不可多得的贤臣……”安帝看罢奏折,龙心大喜,传旨:“封宋益为睦州治事,即日赴任。 ”这对宋益来说本是一件喜事,但他深知朝政混乱,时刻都有土崩瓦解的危险,老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任凭贪官污吏的宰割。 在这种混乱之世为官又有何益呢? 但是圣旨已下,他不得不辞别番禺的父老乡亲,前往睦州上任。 安帝在位时,东晋朝廷政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有兖州、青州刺史皇舅王恭联合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对皇族、宰辅司马道子,而广州刺史桓玄、雍州刺史杨全期也起兵响应,联合起来进攻京师建康。 在王恭败死之后,广州的桓玄又火并了殷仲堪和杨全期,控制了长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成了独立王国。 此时,朝廷只不过是控制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东南八郡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痛苦已很深重,朝廷的负担全部落在东南八郡的劳苦大众身上。 因此,农民起义四起。 农民起义军在东南八郡声威很高,较为出名的起义将领有孙恩和卢循。 他们诛杀了东晋许多中央地方的重要将领和官吏,摧毁了东晋设在各地的许多统治机构,消灭了东晋王朝的大批军队,打乱了东晋王朝的统治秩序,基本上摧毁了这个王朝赖以存在的基础,使东晋王朝名存实亡。 东晋王朝非常俱怕起义军,只好调遣他东晋王朝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柱——北府兵。 北府兵有人马二十余万,率领这支队伍的主要将领名叫刘裕。 刘裕出身没落官僚家庭,祖父刘靖曾做过郡太守,父亲刘翘只做到郡功曹的小官,到刘裕生下来时,已家道衰败,他是靠吃别人的奶养活的,稍大些,就去砍柴、打鱼,以后就以卖草绳为生。 因此,他在青少年时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饱尝了人间的艰辛,这对于他在掌权后,革除弊政,倡导节俭有很大关系的。 刘裕在北府兵担任将领后,威信很高,屡战屡胜。 安帝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东晋派刘裕北伐南燕,此时,卢循带领起义军杀到京师,十万起义大军直抵建康城外。 刚好刘裕北伐灭掉南燕之后,率军南归进驻京口。 由于刘裕很会打仗善于用兵,起义将领卢循非常害怕刘裕袭击,他在建康城外部署作战时犹豫不决,徘徊了两个多月。 时间一长士卒疲惫,粮饷供给十分困难,不得不往南撤。 后来起义军与晋军作战多次失利,伤亡惨重,起义军只剩下几千人马。 义熙七年三月,卢循退至广州,此时,番禺已为晋军所占,卢循连攻不下,又向西南进攻交州〔治龙编,今越南境内〕战败投水而死。 由于刘裕残酷地镇压农民起义,解救了朝廷,为安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深受安帝的信赖和宠爱。 刘裕不仅镇压了农民起义,而且还多次为朝廷平定叛乱。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割据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桓玄,他带兵攻下了京师建康,杀掉司马元显,掌握了朝政。 次年又废了安帝的皇位而自立国号为楚,夺了安帝的天下。 这时,刘裕在京口起兵,声讨叛逆桓玄。 桓玄被刘裕打得大败,逃到江陵,不久被杀。 刘裕对参加叛乱的士族官僚进行坚决打击,如刁逵是盘踞京口的士族,他“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奴客纵横,固吝山泽,为京口之蠹。 ”他和弟弟、儿子都参与桓玄的叛乱。 桓玄失败后,刘裕杀掉了刁氏全家,并将刁氏所有的财物都分给当地百姓,为京口地区除了一大祸害。 刘裕肃清叛党后,将东晋王朝的安帝重新扶上了皇位。 安帝自然佩服刘裕,对刘裕是感激不尽的。 从此,刘裕掌握了朝中军政大板,安帝对刘裕是言听计从。 虽然安帝复位为帝,但只不过是傀儡而已,这为刘裕篡晋提供了有利条件,铺垫了基础。 刘裕由于功高权大,义熙十二年安帝授他为相国,封为宋公,并以徐州、兖州之十郡划给刘裕为宋国,后来又将刘裕进爵为王。 此时的刘裕就不比往常,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公元418年安帝驾崩,刘裕立司马德文为恭帝,自己亲自辅政。 这时候刘裕出入乘坐金银车,驾六马,建天子旌旗,已经成了“皇帝”。 恭帝在刘裕的威逼之下,不得不自动禅位。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年号永初,是为武帝。 刘裕也就成了南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刘宋。 刘裕称帝以后,使中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 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继续整顿,下令停止东晋时官府征用民间的船只车牛的政策,规定民间“和市”价格公平,减轻税赋,赦免罪犯。 劝课农桑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同时还赈济灾民。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为稳定社会秩序开创了新的局面。 再说宋益自从改刺睦州后,对时局心怀不满。 他亲眼所见百姓遭害,水旱兵乱致使许多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心感悲痛。 身为睦州官吏,不能力挽狂澜,不能为民伸冤,不能除弊兴利,当此无用之官又有何益呢? 虽说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刘裕身为辅政大臣,应该尽忠扶朝才是正理,为何又要篡夺恭帝天下? 看来刘裕也是一个大逆不道夺帝篡位的乱臣贼子。 我宋益在刘宋朝廷为官岂不有辱先皇? 他越想越觉得世间混乱,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能在朝为官。 我宋益虽然不才,但文能知书达礼,武能带兵打仗,今朝不能报效朝廷,只有超脱官场,行侠仗义,上山修道。 他决定挂印出走,访仙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一天,宋益命人紧闭衙门,独自一人来到后衙将所有公文案卷整理完毕,尔后吩咐家丁差人前来听候吩咐。 宋益对众人说:“你们跟随我宋某多时,感情深厚,今天,我宋益要弃官不做,解绶回归,汝等各自听便自谋生计,今发些银两权作盘缠,祝愿诸位远走高飞吧! ”众人听宋大人说后,都跪在地上,不愿意离开宋爷。 宋益好言相劝说:“我今解印,遍游名山,访仙修道,你们跟着我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为我再不是朝廷命官,也用不着你们帮忙,还是快点走为好。 ”众人听罢都连连磕头,无可奈何,只好领取盘缠,收拾细软,依依不舍地离开宋益。 宋益见众人都已走尽,独自踱步来到房中,取来文房四宝,坐案疾书一封留言信。 书信写好之后,双手将头上的官冕取下,脱下官服,解开系有官印的绶带,将官印书信等物全部堆放在案桌上,自己却身穿已经准备好的道袍,脚蹬道靴,身背包囊,背插宝剑,离开了睦州衙门……面对宋益对刘裕篡晋的行为不满,不愿做官,解绶出走,这一举措是对是错姑且不论,但他要访仙修道,行侠仗义,是否能超得脱这世俗红尘,真正能够得道成仙? 请看下回分解。 发布时间:2024-11-03 08:07:5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