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九回辨宗派达摩西去译藏经流支南行 内容: 第九回辨宗派达摩西去译藏经流支南行话说同达摩来东土的印度僧人菩提流支,其人学识渊博,善译经书,他来东土游化到魏都洛阳时,宣武帝接待了他,敕居在永宁寺中。 菩提流支在永宁寺里,日夜翻译经书,为东土广传佛法,他与“不立文字”的达摩正是反其道而行之。 菩提流支在洛阳时,达摩已在嵩山少林寺宣扬禅学,立下宗派,这门宗派就是:“教外别传”的宗派。 达摩说佛法的要义包括在禅学里,而禅学的要义即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这一新教派刚刚植入中国的土壤,当然会被其他佛教宗派起来反对,甚至扼杀。 北魏时期,佛教较为昌盛,都是早期传入中国的大小乘教派。 达摩未来之前,北朝就有“涅槃”“华严”“地论”等大乘教派,以及从南朝传入北朝的“毗昙”“成实”等小乘教派。 因为佛陀的教化是佛法的本源,后来为了适应各种根机的人,也就创立了各种宗派,这就是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在佛教十宗里面,有小乘和大乘之分,成实宗和俱舍宗都属小乘教。 七大乘教就是禅宗、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等七宗,这样就行成了宗派与宗派之间矛盾,在西竺斗争则更是十分激烈。 达摩在北朝传授他从印度带来的禅学“楞伽”学说时,就惹起了一班盛弘经律者的讥谤与反对,其中反对较強烈的就是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 可是达摩到了嵩洛之后,迅速找到他的继承人慧可,不但传了经法,而且授以袈裟和盂钵,这样更加引起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要谋杀达摩,扼杀教派的决心。 达摩授了衣法给慧可后,他令慧可快速地逃往南方,他自己却拄着禅杖行化在洛阳。 达摩到了洛阳之后,前往永宁寺拜会菩提流支,二人见面重温旧情,显得格外亲切。 达摩在永宁寺对众僧诲以禅学,“壁观”、“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这样一来,惹起争论,霎时是非蜂起,议论纷纷。 达摩在永宁寺的演讲,引起了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极大不满,他们设下计谋,要毒害达摩禅师。 有一天,三统律师与流支秘密商量,设晏“招待”达摩禅师。 酒过三巡,三统趁达摩不备之际,换了鸳鸯壶,他满满地斟了一杯“美酒”劝达摩开怀畅饮,达摩并不推辞,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饮罢后对他们说:“吾化缘已毕,传法得人,今要回西竺去了,你们要好自为之。 ”说罢辞别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禅师,独自一人向西而行……时隔三个多月,香客妙香藏挑着一担烟香,向寺里匆匆忙忙地走来,他刚翻过小山岭,正好遇着达摩大师手拄拐杖,蹒跚地走来,拐杖上端还挂着一只草鞋,妙香藏问:“达摩大师您往哪里去? ”达摩微微地笑答:“我往西天去,回老家啦! ”一边答一边慢慢地往西方而行。 妙香藏挑着烟香来到寺中,和尚将箩里的香点数收好,正准备付钱时,妙香藏突然地问:“请问师父,达摩大师往西方走去,是为了什么事呢? ”和尚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你是什么时侯看见达摩大师的呢? ”妙香藏回答说:“刚才我在寺门前山岗上碰见的! ”和尚说:“真是活见鬼! 达摩大师已经湼槃三个多月了,怎么今天又遇见你了呢? ”妙香藏说:“这是真的,刚才我见他拄着拐杖,杖上还挂着一只草鞋,我问‘达摩大师,您到哪里去? ’他回答说:“往西天去,回老家啦! ’怎么能说是活见鬼呢? ”和尚听了半信半疑,只好将此事上奏朝廷。 皇上得知达摩死后,还有人见他手拄拐杖,上挂一只草鞋西行,实觉奇异,便命人将达摩坟墓挖开验证。 使臣奉旨,带领人马来到达摩坟前,将土挖开,掀起棺盖一看,大吃一惊! 棺材里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唯见一只草鞋在旁边。 众人都呆呆地站在那里,没有人能解其中奥密……再说菩提流支禅师,自从与达摩离别后,眼看在北魏不便长期呆留下来,他背起经书向南方而来。 却说庐山慧远大师有个徒弟,人称他为昙鸾大师。 昙鸾大师是雁门人,因家离五台山较近,他时常前去观尝五台山的圣迹,所以起了出家修行之心。 他认为:人生世上,年寿短促,欲求仙术,以永其年。 为了学习仙术,达到长生不老,因此渡过长江往南寻仙学道,参访庐山陶隐士,尽得其传。 有一天,昙鸾离开庐山返回雁门,在返回途中恰好遇见菩提流支禅师从洛阳南来,昙鸾便請问流支:“如何才能走长生之道? ”菩提流支说:“此土那有不死之法? 纵使修成仙道,最后仍要轮回,”便以《观无量寿佛经》授给他,并说:“这才是真正的不死妙法。 ”昙鸾大师拜谢流支,当即便把他身上所带的仙方放一把火都烧掉,而专修妙观。 菩提流支授了《观无量寿佛经》给昙鸾之后,便来到永兴县(今湖北黄梅县)创建道场,他在县北的多云山结庐成社,翻译经文。 菩提流支在多云山建起了菩提寺,从此,就在寺里译经讲学,他翻译经论共有127卷,计有《楞伽经唯识论》、又名《唯识二十论》,《入楞伽经》(五卷)、《胜思维梵天所问经》、又名《胜思维所问经》、《法集经》(六卷)、《大宝积经论》(四卷)、《大般涅槃经》、《十地经论》(十二卷)等经藏,是一位名副其实精通三藏(经、律、论)的译经大和尚。 菩提流支后来圆寂于菩提寺,肉身藏在多云山广福寺前的石塔内。 有诗为证:“同来东土共虔诚,立字心传两派争。 面壁达摩成初祖,译经和尚落荒茔。 ” 发布时间:2024-11-04 08:07:3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