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四回少林寺达摩面壁彭文海恭请圣僧 内容: 第四回少林寺达摩面壁彭文海恭请圣僧达摩自从离开建康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他走进寺里,放下禅杖,对着大殿里的佛像拜了三拜,然后又走出寺门,朝着少林寺后面的山上走去……少林寺背后的山林不很高,但是七沟八梁的地形地貌相当复杂,在这山沟里有一个又深又大的自然山洞,山洞弯弯曲曲,洞中有洞,洞洞相通。 一天,少林寺和尚净元在后山砍柴,中午时分挑柴下山,来到山洞前,他将柴禾放下,进洞小解,刚把裤子脱下屙尿时,侧脸向洞内一看,大吃一惊! 只见有个和尚在洞里打坐。 净元也不敢上前动问,立即挑起柴担急忙下山。 净元回到寺里慌忙找明善大师,告诉他寺后山洞里有一和尚在打坐。 明善大师马上同净元一起来到后山山洞,走进洞中一看,便知是前天来少林寺拜佛的天竺高僧达摩禅师。 只见他在洞内面壁而坐,微闭双目坐如盘石,似泥塑佛像一般。 明善大师上前对达摩施礼说:“阿弥陀佛! 贫僧乃是少林寺住持,请大师到寺中坐禅,那里有专门的坐禅室。 ”达摩却一动也不动,像木头人似的,毫无反应。 净元上前说:“喂! 我师父在和你说话呢! ”明善立即拦住净元说:“休得无礼! 这是一种修行方式,他既然来到本寺后山,乃是佛缘,不要打扰于他,让大师静心坐禅! 今后由你负责给他送饭。 ”说罢和净元离洞回寺去了。 净元自从那天在山洞里见达摩后,奉师父之命,每天给达摩送饭。 可是送去的饭放在地上,达摩就是不吃,一连三日都是如此。 三日过了,四日、五日……直至九日,达摩仍不吃饭。 第九日的下午,净元来到洞中送晚斋,只见中午送来放在地上的饭少了一些,便高兴地喊了起来:“他开口吃了! 他终于吃了! ”净元一边喊一边跑,将消息告诉寺内的师父。 师父听净元说达摩大师已开始吃饭了,感到非常高兴,立即同净元来洞中观看。 刚一进洞时,看见一群叼老鼠在钵里偷吃斋饭,它们见有人进来,吓得四处乱窜,明善知道达摩大师还是没有吃饭,送来的斋饭虽然少了许多,都是被叼老鼠偷吃了。 他看看达摩仍然在那里简直是一尊佛像,心中感到非常惊奇。 明善对徒弟净元说:“从今以后,你每天来山洞里给达摩大师点灯添油,他不吃饭就不再送了,等他要吃的时候再送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年复一年月复一月,达摩就这样在山洞里已坐了三年了。 少林寺周围的老百姓闻讯赶来争先恐后地看稀奇,都说少林寺后山来了圣僧活佛,一坐三年不吃不喝。 因此,前来少林寺烧香施舍的香客日益俱增,络绎不绝,善男信女成天排着长队,依次进洞朝拜。 少林寺香火旺盛起来,每天收入银钱财宝不在少数,都要用斗量车载。 明善大师将银钱除去本寺开支外,剩余的钱财分别资助给其它香火不盛的寺庙。 有一天,净元对小和尚净德说:“今天我带你到山洞里去看达摩。 ”小和尚净德非常高兴,他想:达摩和尚三年不吃饭还是活的吗? 依我看可能是死的,既然师兄答应带我进洞去看,我就要好好地看个究竟。 净元手提油壶,走在前面,净德跟在后面,到了山洞口,净德心中有些害怕,净元说:“不要怕,今后我没有来,你就不要来了,现在我俩一起进洞。 ”净元走在前面,进去将油灯拨亮,准备上油;净德摄手摄脚地来到洞中,他走到达摩跟前,用手摸摸达摩的肩膀,然后用手抚摸他的脸,摸着摸着,干脆在达摩的脸上拍打几下,毫无反应,如同死人一般。 净德壮了壮胆子,转到达摩的背后,从自己的腰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根有筷子长的大银针,他趁净元师兄加完油走出洞的机会,将针尖刺进达摩的左肩,他见达摩不动,再刺进一寸深,达摩仍然不动,于是他用力猛刺,直到将银针全部刺进为止,达摩还是不动。 净德放心了,他以为达摩真的死了,便想再观察一下动静。 突然“唰—”地一声! 达摩肩膀上的银针一下子飞了出来,“砰”地一声将洞壁上的油灯射灭。 净德吓得屁滚尿流,双手抱头连滚带爬地跑出洞来,他大声喊道:“师兄等等我,师兄等等我! ……”此后,净德再也不敢进洞看达摩了。 一天,梁武帝来到寺里行香,由宝志禅师陪同前往,他拜佛完毕,便问志公:“据说少林寺有一位圣僧,不吃不喝,是个不倒翁,你知道吗? ”“知道了,他就是被您召见宫来,并且与您席地而坐谈论佛法的天竺高僧呀! ”“是他! ?”皇上有些不信。 志公大师说:“就是他,不吃不喝,一坐三年的不倒翁。 ”皇上说:“他对佛理一窍不通,朕平生以来为佛做了许多善事,他竟说朕无功无德。 ”志公说:“他说得对—恕贫僧直言相告皇上,皇上本来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常挂在口中,要人称赞,岂不是功过两抵,这不就无功无德吗? ”皇上说:“朕问世上到底有没有佛,他说没有。 ”志公说:“佛并无实物,只存心中,皇上既问他世上有无佛,就是您皇上心中无佛,所以他说没有。 ”“朕问他自己是谁,他说不知道。 ”志公说:“可见达摩大师已达忘我的境地了,连自己也不知道是谁,他是名副其实的得道高僧。 ”皇上听了觉得有理,不断地点头微笑说:“朕多少年来,一直信佛,今被你指点大有省悟,嗯! 他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得道高僧。 ”他立即传彭将军进见。 彭将军来到寺里,参见皇上,皇上说:“少林寺有一圣僧达摩,请彭将军前去将他请来。 ”彭将军说:“少林寺乃归北魏属地,我们前去有些不妥,弄不好会有纠纷。 ”“你就不能想些办法吗? ”皇上不高兴地说。 “是! 遵命。 ”彭将军立即出寺点动人马往少林寺而去。 皇上见彭将军出了寺门,对志公大师说:“这次把达摩大师请到宫中,就不让他走了,让他每日陪朕研究佛理。 ”“若是无缘,何必强求呢? ”志公大师笑着对皇上说。 彭将军姓彭名文海,乃是一个武夫,他为人忠厚,秉性刚強,不善言辞,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由于作战勇敢,屡战屡胜,深受梁武帝信赖,封他为殿前护卫将军,不管皇上是上朝理政,还是外出郊游或行香,彭文海都要点动人马,紧跟皇上,寸步不离,保驾护銮是他的职责。 彭将军一路晓行夜宿,路过关驿便递交国书,获准通过,他翻山越岭,历经月余,才达到北魏之地的嵩山少林寺。 彭文海到达少林寺后,迅速将少林寺通往山上的要道分兵把守,不许任何人出进,他自己带领一支人马来到后山。 到了山洞门口,彭文海命人在洞外守候,自己走入洞中,向达摩打躬施礼。 礼毕,彭文海说:“末将彭文海,奉皇上的圣旨,前来恭请圣僧回我大梁京都。 ”达摩坐在那里毫无动静,彭文海见达摩不理睬他,便说:“恕末将无礼了。 ”遂命两个士兵上前挽住达摩的手腕,想抬他出洞。 谁知两个士兵使尽全身力气,还是抬不起来,连一动都不动。 彭文海见状遂命人扛来两根木杠,分别挿在达摩的胁下让四个士兵来抬。 四人齐声用力还是抬不起来,又上来四人,八个士兵抬达摩,达摩如生铁浇铸在那里一样丝毫不动,只听“吱—”地一声响,木杠抬断了。 彭文海一看,心中非常吃惊:难道他是长在这里了吗? 我就不信搬他不动! 他命人拿来粗大的绳索,栓在达摩的腰上,挑选一匹好马,把绳索套在马的肩上,让马往外拉。 战马前蹄扬起嘶叫几声,士兵加鞭喝令“拉—”还是拉不动。 士兵们拉马牵索一起用力拖,只听“唰喳”地一声响,粗大的绳索折成两段。 彭文海说:“真是天下奇事,我彭文海请不动这个和尚,可能是我无缘吧! 既然无缘就不必强求了。 ”他命人将木杠和绳索一起带回建康,让皇上过目检验,以防皇上说他无能,连请一个和尚都无法请动。 走了一月有余,彭将军回到了建康,他迅速进宫面见皇上,皇上问:“达摩大师请来了吗? ”彭文海跪地答道:“启奏陛下:微臣未能请到,”便将详细情况一一告知,并对梁武帝说:“若是无缘,何必强求呢? ”梁武帝说:“难道朕确实与圣僧无缘吗? ”“有缘无缘却是一念之想,”志公答道。 “也好! 朕就在这宫中修行,同样研究佛法,朕与志公大师神交不也是一样吗? ”梁武帝只好自己为自己请不来达摩而搭梯下台了。 志公大师说:“无缘却有缘。 ”梁武帝说:“一切随缘吧! ” 发布时间:2024-11-05 08:05:5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