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部分选自《重订西方公据》 (清)彭际清 内容: 第五部分选自《重订西方公据》 (清)彭际清曹氏常州柏万安名天佑。 平生乐善。 兼奉仙佛。 尝为予言。 其母曹氏。 年六十四。 病热。 万安自苏州驰归。 视母气已绝。 唯胸前微温。 家人为治棺衾悉具。 万安悲恸。 祷于白衣大士。 诵白衣咒一万二千。 愿减己寿一纪以益母。 涕泪并下。 其明日索饮。 阅数日病起。 言始死时。 为两吏所引。 历土地城隍诸司。 寻诣东岳府。 府君言汝有子。 为汝诚祷。 仗大士力。 贷汝死。 命吏引出,放逐。 万安遂劝母修净业。 除一室。 供佛像。 母遂长斋。 日以初中后分入室。 持数珠诵西方佛名辄千计。 居十二年。 年七十六。 九月既望。 晨兴谓子曰。 吾将去矣。 可召诸亲属为别。 明日亲属毕至。 母悉与款语。 戒诸子女。 临去时勿哭。 日饮汤五六盏。 至第三日。 昧旦起坐。 洗沐毕。 易衣。 就枕而逝。 常州人柏万安,名叫天佑,平生喜欢做善事,也学仙法,也学佛法。 他曾对我说,他的母亲曹氏,在六十四岁那年,得了热病。 他从苏州赶回家时,母亲已经没了气息,只有胸前还有点微温。 家人都把棺木、殓被准备好了。 万安很悲痛,就诵白衣大士神咒一万二千遍,声泪俱下祈求白衣大士,愿意把自己十二年的寿命给母亲。 结果第二天,曹氏就醒过来要水喝,几天之后病就好了。 她告诉大家说,当她刚死的时候,被两个差人带领,历经土地公、城隍爷等处,最后到东岳泰山府。 府君说:「你有个儿子,很虔诚的向观音大士祈祷,要把他的阳寿贷给你。」于是府君就叫差人把她带回阳间。 万安此后就劝母亲要修净业,他特别辟出一个房间,里面供奉佛像。 以后曹氏就吃长斋,每天早、午、晚三次入佛堂、持念珠念佛,每次都念好几千声。 这样一直念到七十六岁,也就是十二年之后。 那年的九月十五日,早晨起床后,曹氏就告诉儿子说:「我要走了,你把亲属召来,我要跟他们话别。」第二天,亲属全都到了,曹氏一一与他们诚恳告辞,并告诫子女,在她临终的时刻,不要哭泣。 她每天只喝五、六碗汤,到了第三天,天色尚未明亮时,她就起床漱洗沐浴,换上干净衣服后,她就躺卧床上往生了。 汪氏自顷十余年来,现优婆夷身。 虔修净业。 悲愿具足者。 推南濠镜智道人。 道人汪姓。 吴县人。 归李景熹为继室。 年二十六而寡。 子甫七月。 汪氏既痛其夫。 适有以骷髅图相示者。 瞿然发出世心。 既复从有些和尚受念佛法门。 遂长斋。 晨夕向西。 忏悔发愿。 誓毕此生。 决生安养。 导诸族姻里党。 下及园丁灶婢。 同归佛法。 从而起信者。 百余人。 其长斋修净业者。 十余人。 已而参闻学定公。 闻是心是佛之旨。 有省。 年三十四。 从旅亭会公受菩萨戒。 诵梵网经。 发心刺血。 书法华弥陀二经。 苦舌血不继。 有僧教以子午二时。 应候取之。 始克终事焉。 故有肝疾。 岁秋辄发。 至是血既枯。 疾发益剧。 或劝以补养。 曰。 此间学道。 多致退缘。 得速舍报身。 见佛闻法。 吾之愿也。 复何求哉。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 下痢。 卧床数日。 默观不辍。 至初十日。 语侍者云。 明日吾当西方去矣。 问生何品。 曰中品上生。 明日。 有方氏妇省之。 汪氏曰。 子来大好。 可为我洗沐。 洗沐毕。 趺坐。 顷之命同举佛名。 方午。 合掌而逝。 旃檀香满室中。 年三十八。 其后三年。 同里有何氏女。 病热。 见已故七叔父。 赤体被发。 自言在生作孽。 死后处黑暗中。 日吃恶鬼铁棒。 经七八年。 近因观世音降临。 跪求慈拯。 方得离暗而出。 适有菩萨自西方来。 在冥教化。 为冥王师。 家在万年桥。 即上年念佛坐逝者也。 因与吾家有旧。 乞暂放还。 急为我作佛事。 俾得生人道。 幸矣。 其兄子性三。 为持佛名一万。 堂中回向毕。 仍许请僧荐拨。 乃去。 其夕初更。 何氏女忽闷绝。 至三更而苏。 言适有一班男女。 执红灯以大轿舁我。 去路迢远。 到一大庙堂前出轿。 趋近殿上。 见青面王者坐中央。 左右小鬼各执钢叉铜锤。 王见我作色。 便取锤欲打我。 慌惘之际。 忽见金童玉女。 各执幢幡。 自内殿出。 中拥一道人。 离地可丈许。 首载青帜。 身搭条衣。 手握白拂。 足蹑云履。 端正严洁。 世无与比。 审视之。 即万年桥李家姆也。 往时尝一宿其家。 彷佛可识。 然而光彩回绝已。 姆便声言止止。 王遽释我。 下跪曰。 请如教。 李家姆即垂手援我。 引至内殿。 光明洞然。 几席靛整,案间多供佛经。 令左右设茶果饷我。 其果似苹果。 香甚烈。 云从西方来。 茶毕引我历观地狱。 先见河浩渺无涯。 有诸女人。 或倒浸河内。 或发上指。 或侧身横睡。 血流遍体。 复见刀山。 高接云霞。 百万利刃。 互相撑住。 中有罪人。 矗立刀上。 既死复活。 活而又死。 更令左右执灯照我。 入黑暗狱。 见众鬼皆盲。 头大如斗。 或如栲杆。 颈细似管。 鼻液长尺许。 若醉若寐。 从黑狱出。 见旋磨中。 血肉下坠。 鸡鸭啄食。 风吹余肉。 复变为人。 便有鬼卒。 取肉寸磔。 重磨作粉。 作为蝇蚊蚁子。 一一散去。 我心酸泪下。 问李家姆何不救之。 答曰。 罪大障深。 安能即出。 汝今怕否。 人身难得。 可勿持戒念佛。 求生西方哉。 汝能一念阿弥陀佛。 吾当携汝直往西方。 汝意云何。 我未及答。 王闻言复下跪。 请菩萨且住。 李家姆因语我言。 因缘未到。 姑俟异日。 来此已久。 恐家中惊惶。 可速去。 持斋念佛。 一意西方。 兼习经咒。 时至迎汝。 勉之勉之。 仍命轿送我。 蹶然而醒。 翼日汗出。 病良已。 自此十余年以来,示现女居士身,虔诚修行净土法门,悲心愿力具足的,就推南濠的镜智道人。 道人姓汪,是吴县人。 嫁给李景熹当继室。 二十六岁时丈夫就死了,儿子才七个月大。 汪氏很痛心丈夫的过世,刚好有人拿骷髅的图片给她看,使她瞿然心惊人世的无常,而发了出世的心念。 后来有些和尚教她念佛法门,她就开始长斋,早晚向西方,忏悔发愿。 发誓过完此生,一定要生到安养国。 于是她就开始引导族人姻亲乡里同党等人,及园丁和厨房的婢女等,大家一同学佛法。 受她感召而学佛的有一百多人,其中长斋修净土法门的,有十几人。 后来她参叩闻学定公是心是佛的宗旨,有很深的体悟。 三十四岁那年,她向旅亭会公受菩萨戒,此后即诵《梵网经》。 她又发心刺血来写《法华经》和《弥陀经》。 可是舌头的血不够用,有僧人教她在上午及晚上十一时至一时刺舌,血就够了,这样才把经写完。 汪氏原本有肝病,每到秋天就发作。 现在又刺血写经,血就乾枯了,因此肝病发作得更厉害。 有人劝她要补养身体,她说:「在人间学道,到处都充满了使人退步的因缘。 如果能够很快的舍了这一期的报身,到极乐世界去见到佛,听闻佛说法,那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就再也无求了。」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汪氏拉肚子。 卧病在床的那几天,她仍是不停的默默观照。 到了初十那天,她告诉侍者说:「我明天就要去西方了。」侍者问她可以几品往生,她说是中品上生。 第二天,有个姓方的妇人来探问汪氏。 汪氏说:「你来得正好,可以帮我洗澡。」洗沐完毕,她就趺坐,然后叫大家一起来念佛。 中午时刻,她就合掌而逝了,满室都充满旃檀的香气。 那年她三十八岁。 三年之后,汪氏同乡里一个姓何的女子得了热病,见到她已经亡故的七叔父,赤身裸体,披头散发。 叔父说,他因为生前作孽,死了之后就一直在黑暗的地狱里,每天被凶恶的鬼用铁棒打,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八年。 最近因为观世音菩萨降临,他跪地请求大士慈悲拯救,因此才得以离开黑暗之所。 又刚好有位菩萨从西方来,正在阴间教化众生,是阎罗王的老师。 这位菩萨的家在万年桥,也就是前几年念佛往生的那位。 因为她和我们家有交情,我就求她暂时放我回家。 你们现在赶紧替我作佛事,如果因此而能让我生在人道里,那就太幸福了。 七叔父哥哥的儿子性三,就替他念了一万声佛号,把功德回向完毕之后,又答应七叔要请僧人荐拨他,七叔才离去。 当天初更(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何氏女忽然闷绝了过去,一直到三更(晚上十一点至一点之间),才再苏醒过来。 她说,昏死过去的当儿,有一班男女,手里拿着红灯笼,用大轿抬我。 走了一段很遥远的路之后,到了一座大庙堂,才放我下轿。 到了殿上,见到一个青面王坐在中央,左右两边站立的小鬼,手里都拿着钢叉铜锤。 青面王一见到我就很生气,便拿了铜锤想要打我。 我正在惊慌迷惘之际,忽然见到手执幢幡的金童玉女,从内殿中拥出一位道人。 这位道人有一丈多高,头上载着青的头巾,身上披搭着出家人的大衣,手里握着白色的拂尘,脚上穿着云形的鞋子。 样子长得很端正,气质很庄严洁净,世间无人能相比。 我仔细的瞧她,原来就是万年桥的李家姆。 以前我曾经在她家住过一夜,似乎有些印象,然而她现在的光彩,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 李家姆向青面王说:「停止,停止。」青面王就把我放开,跪在地上说:「请您指教。」李家姆就拉着我的手,带我到内殿去。 内殿非常光明,桌椅排列得十分整齐,桌上放有很多的佛经。 她叫左右倒茶拿水果出来款待我,那水果看来很像苹果,而非常香,说是西方净土的产品。 喝过茶之后,她就带我去参观地狱。 最初,我见到一条没有边际的血河,里面的女人,有些是倒浸在水里,有些是头发直立,有些是侧身横卧在水里,她们全身都流满了血。 接着,我又看到刀山。 这座刀山高接到云霄。 是由百万把利刃,互相撑持而成的。 有些罪人,矗立在刀山上。 他们被刀刺死之后,又再活过来,然后又再被刺死。 他们就这样不停的生生死死。 进入黑暗地狱时,李家姆叫左右拿灯照给我看。 我看到那儿的鬼,眼睛都是瞎的。 他们的头,大得像个笆斗,或像栲杆(细竹或柳条编的盛物器)。 颈子却细得像根管子,流的鼻涕长一尺多。 他们看起来像喝醉了,或是像睡着的样子。 从黑暗地狱出来之后,又到了旋磨地狱。 在旋转的石磨中,不停的有血肉往下坠。 鸡鸭就去吃这些坠落的血肉,而没有被吃到的肉块,被风一吹之后,又变成了人。 于是这时便有鬼卒来,把那人的肉一寸寸割下来,再磨成粉。 这些粉末就变成苍蝇、蚊子、蚂蚁等,一一散去。 我看到这时,不禁心酸得掉下泪来。 我问李家姆说,为什么不去救他们呢? 李家姆回答说:「他们的罪恶过大,业障过深,不能够马上就被救出来。 你现在怕不怕呀? 能够出生为人,是很难得的。 怎么能够不持戒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你如果能念一声阿弥陀佛,我就马上带你到西方去,你看怎么样?」我还来不及回答,青面王听到李家姆这么说,又再下跪说:「请菩萨暂且不要这么做。」因此,李家姆就告诉我说:「你的因缘尚未到,暂且等以后看看吧。 你来这里已经很久了,恐怕家里的人会惊慌,还是快点回去吧。 记住要持斋念佛,一心一意要求生西方,还要兼诵经诵咒。 时间到的话,我就会来迎接你。 一定要努力精进呀。」于是李家姆仍然叫轿子送我回去,突然之间,我就醒过来了。 何氏女第二天出了一身汗,热病就好了。 张家妇张家妇常熟人。 素念佛。 一日示微疾。 晨课已毕。 仍诵佛名不辍。 异于他日。 谓家人曰。 吾今日逝矣。 家人不信。 顷之。 珠落而逝。 异香郁然。 达于邻里。 咸集其门。 惊叹希有。 时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也。 (往生近验录)张家媳妇是常熟人,平素就念佛。 有一天生小病,做完早课后,她仍然继续不停的诵佛名号,和平常不太一样。 她告诉家人说:「我今天要走了。」家人不信她的话。 不久之后,她手上的念珠掉了下来,一看,已经往生了。 这时异香很浓烈,香味传到附近,邻里都随香味聚集到她家门口,大家都惊叹不已。 那时是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 (往生近验录)俞媪俞媪常熟王效曾之母也。 性和淑。 效曾素奉三宝。 劝母断荤血。 从之。 长斋三年。 道光二十年春。 得疾卧床不起。 入夏病剧。 效曾劝以默观西方。 媪由是发心念佛。 然不能无杂念。 因循数月。 屡入冥界。 初则有两童子唤之回。 继则菩萨命回。 末后则梦中闻佛语。 若其前世固僧。 因昧本而堕女身者。 自是渐却饭食。 已奄然垂绝矣。 忽于夜半。 朗唱佛名三四声。 合掌西顾曰。 佛来矣。 右胁而逝。 时五月二十五日也。 后其所爱长孙。 梦至一境。 行树楼观。 不同人间。 但有阑楯限之。 曲折缭绕。 而不得入其限。 忽见媪方游行来。 问从何入。 媪曰。 汝欲入非念佛不可。 其孙闻言。 遂寤。 (往生近验录)俞老太太是常熟人王效曾的母亲,个性很温和贤淑。 效曾一向信奉三宝,他劝母亲不要再吃荤血,母亲就听从,因此持了三年的长斋。 在道光二十年的春天,她生病无法起床,到了夏天,病情恶化。 效曾就劝母亲要默想西方极乐世界,于是她就发心念佛。 可是老是不能没有杂念,因此一直拖了好几个月,都不能往生,其间神识还曾三次进入阴间。 第一次有两个童子把她叫回来,第二次是菩萨要她回来,第三次则是在梦中,听到佛告诉她说,她前世原本是僧人,因为迷失了,结果又堕落成女人身。 之后,她就渐渐不吃饭不喝水,已经奄奄一息了。 忽然到了半夜,她大声念了三、四声的佛号,向西面合掌说:「佛来了。」于是就右胁而逝,那时是五月二十五日。 后来她最爱的长孙,梦见一个地方,那儿的树木和楼宇观亭,都和人间不一样。 而他被栏干挡住,绕来绕去都进不了那个地方。 忽然他见到祖母向他走来,他就问祖母该从什么地方走才进得去。 祖母回答说:「你想要进来,非得念佛不可。」长孙听到这话,就醒过来。 (往生近验录)吴婆吴婆苏州人,自幼笃信佛法。 夫家姓郏。 寿七十余。 持斋诵佛。 历有年所。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二夜。 忽通宿命。 知其长子前世为僧。 次子则已三世为母子。 所言皆绝异。 既而曰。 吾今归西方。 永绝尘世矣。 遂西向合掌而化。 (往生近验录)吴婆是苏州人,从小就虔信佛法。 丈夫姓郏,活了七十多岁。 吴婆持斋念佛很多年。 在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二的晚上,她忽然有了宿命通。 知道她的长子前世是出家人,而次子和她,已经有三世的母子关系。 她还说了许多事情,都是很特别的。 后来她说:「我今天要回西方,永远离开这个尘世了。」于是就向西边合掌而逝。 (往生近验录)钱孺人钱孺人名瑞云。 常熟人。 夫谢凤梧患病。 孺人祷于佛。 愿持长斋而痊。 自归凤梧数载。 举一子一女。 夫愈后,断食以荤血。 已而知净土法门。 遂偕凤梧受净戒。 断情爱。 道光二十二年。 其兄万镒往生。 孺人目击其瑞。 信向益笃。 其年冬子殇。 哭之恸。 既而曰:天其欲断爱缘乎。 渐不介意。 闺中相对。 唯策励而已。 母吴氏有疾误于医,至不起。 孺人念佛送其终。 至二十五年六月。 自患咯血疾。 渐剧。 其女亦病。 凤梧恐其复萌爱念。 策之曰。 未有心恋娑婆。 口称净土。 而能生者。 子其勉之。 孺人瞿然。 与作礼曰。 赖君开示。 吾知警矣。 遂向西忏悔。 涕泪并下。 意极恳切。 病中时闻异香。 至七月二十日后。 其女殁。 孺人曰。 今爱障绝矣。 我历尽诸苦。 转得自在。 从此往生。 不大快哉。 遂屏谷食。 渴唯果瓜。 延至八月九日。 仅存一息。 其夜过半。 忽厉声呼凤梧曰。 障重。 速为我然臂香。 凤梧从之。 初若昏倦。 继则目光炯炯。 正念分明。 人问一心不乱否。 孺人点首者再。 忽命扶掖起坐。 两目上视而逝。 年三十一。 越日就殓。 顶门犹暖。 貌如生。 (钱孺人事略)钱瑞云是常熟人,丈夫谢凤梧有一次生病,她就向佛祈祷,愿意为丈夫之病愈持长斋,后来丈夫病果然好了。 钱氏嫁过来数年间,生了一子一女。 丈夫病好后,她就不再吃荤血。 后来又知道有净土法门,于是就和丈夫一起去受清净戒,从此不再行房。 道光二十二年,钱氏的哥哥钱万镒往生,她见到种种的祥瑞之相,因此就更加信净土法门。 这年的冬天,她的儿子夭折。 她哭得很伤心,后来她觉悟说:「这是老天爷要断掉我的恩爱因缘吗。」于是她就渐渐不再介意儿子的死亡,夫妻两人在家里,彼此互相勉励修行。 接着,钱氏的母亲吴氏,被庸医误诊而死,钱氏替她念佛送终。 到了道光二十五年的六月,钱氏得了吐血的病。 身体越来越糟,而她的女儿也病了。 她丈夫怕她又产生贪爱的念头,于是就策励她说:「没有人能心里贪恋着娑婆世界,嘴巴上说要去净土,而结果能往生的,你自己要勉励自己呀。」钱氏听后警觉心大起,向丈夫作礼说:「幸好有你的一番开示,我现在知道自我警觉了。」于是就向西方忏悔,鼻涕眼泪齐下,心意极其恳切。 在她生病的期间,经常闻到异香。 七月二十日之后,她的女儿过世。 钱氏说:「现在我情爱的障碍已经没有了,我历尽了各种苦,现在我得到自在了。 如果从此就能往生,岂不是太痛快了吗。」于是就不再吃饭,渴了就吃水果。 到了八月九日,钱氏已经仅存一息尚在了。 过了夜半之后,她忽然大声叫她丈夫说:「我的业障太重了,赶快替我燃臂供佛。」她丈夫就替她燃臂香,初时她看来,昏沈疲倦,后来慢慢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神智很清醒。 有人问她是不是已经一心不乱了,她不停的点头。 忽然她叫人扶她坐起来,她两眼向上看而逝世了。 那年她才三十一岁。 隔天入殓时,她的顶门还是暖的,容貌像生人般。 (钱孺人事略)沈婆沈婆法名悟通。 吴江黎里人。 年三十九。 长斋念佛。 矢愿生西。 受菩萨戒。 六时皆有定课。 六旬余。 一夕忽梦空中现五色云。 涌舟西来。 观音大士坐于舟中。 活动如生。 庄严奇妙。 世无与比。 醒而念佛益锐。 虽老病。 不减程课。 后以念佛七期。 用力过猛。 病遂剧。 居邑之地藏庵。 至四月八日。 谓侍者曰。 今日为佛诞。 扶我起坐。 吾行矣。 侍者劝曰。 婆病甚。 宜善养息。 厉声曰。 佛来接引我。 遂耸身欲起。 侍者力助之。 更衣而逝。 遗命以龛殓。 用阇维法。 从之。 时在道光二十七年。 寿六十八。 (吕默庵述)沈婆的法名叫悟通,是吴江黎里人。 三十九岁那年开始长斋念佛,发愿要往生西方,并且受了菩萨戒,每天都做功课。 六十余岁时,有一晚她梦见空中有五色的云朵,云上有船从西边来,而观音大士坐在这艘船中。 她见到的景象很生动而庄严奇妙,世间的景象无法相比。 醒来之后,她更加精进念佛。 虽然年纪渐老且又生病,但每天的功课一定做完,绝不减少。 后来她参加念佛七的法会,由于用功过猛,结果病情恶化。 她那时住在当地的地藏庵里,四月初八那天,她告诉侍者说:「今天是佛陀的诞辰,你扶我坐起来,我要走了。」侍者就劝她说:「阿婆呀,你病得很重,应该要好好休养身体才是。」沈婆大声说:「佛来接引我了。」于是就耸身想要起来,侍者就帮她换衣服,之后她就去世了。 她遗嘱要以龛来入殓,要火化。 当时是在道光二十七年。 她活了六十八岁。 (吕默庵述)陆安人陆安人名岫梅。 苏州元和人。 归理问君吴昌濂。 举一子。 殇。 年二十而寡。 悲痛不已。 得咯血疾。 有以龙舒净土文携示者。 遂回向佛乘。 晨夕有定课。 家中戒杀食三净肉。 虫蚁木草。 咸所爱护。 道光十四年。 铁君定公。 校大乘经数十种。 设局刊印。 五年始毕延其事。 既从定公。 受三皈五戒。 定公名之曰师寿。 已而诣郑山。 礼阿育王塔。 见塔中舍利现光。 自是行善举益力。 尝出资三万两。 造像修寺。 作诸功德。 而尤勤于放生。 岁出千金不吝也。 或有讥之者。 曰。 财产匪坚。 胜缘难值。 仗此功德。 与四恩三有。 早证无上菩提。 吾愿足矣。 复奚恋哉。 年三十四。 疾大作。 医药罔效。 乃誓放生命一千万。 于师林寺建水陆大斋。 以作往生资粮。 病半载自愈。 越五年。 燃臂发愿。 断荤血。 祭先祀神悉用蔬果。 四旬生日。 又于师林寺供饭僧。 亲友祝嘏者。 以所刊法华。 华严等经施赠。 其年秋。 梦至一处。 水流华放。 迥非尘境。 身立一桥。 异香扑鼻。 窃自念言。 此其为七宝池乎。 何不见我佛也。 俄而金容宝相。 遍满遥空。 心大喜。 方顶礼间。 蘧然而觉。 晨起以告家人。 未几疾作。 医者劝食肉。 弗从。 沈吟数月。 疾垂革。 谓所亲曰。 吾之始愿。 志在出家。 今不果矣。 我死。 汝等勿哭。 殓必披僧伽黎。 丧中设祭享宾。 勿用荤酒。 吾姑年逾八旬。 生死亦旦暮事耳。 异日寿终。 亦如吾法。 为我延比丘尼六人。 念佛助往生。 从之。 临终前二日。 令家人代受菩萨戒。 已而神识鍪乱。 不克自主。 大惧。 乃迎佛像一尊。 供床畔几上。 注目默观者一画夜。 至五月四日清晨。 忽命掖起曰。 大和尚已行。 吾西方去矣。 令同称佛号。 手自拈香敬佛。 人问大和尚何在。 曰。 坐几上者。 遂面西趺坐结印而逝。 年四十一。 时在道光二十八年。 (陆安人传)陆安人(妇人封赠之号,明清制六品封安人)名叫岫梅,是苏州元和人。 嫁给吴昌濂,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夭折,二十岁时她就守寡。 由于丈夫与儿子的过世,使她悲痛不已,而得了吐血的病。 后来有人拿《龙舒净土文》给她看,于是她就开始学佛,早晚都做功课。 家里面禁止杀生,只吃三净肉。 对于昆虫蚂蚁花草树木,统统都爱护。 道光十四年,定公校订了几十种大乘的经典。 陆安人就发心来刊印,总共做了五年才完成。 后来她就在定公那儿受三皈五戒,法名叫师寿。 之后,她就去郑山,礼拜阿育王塔,见到塔中的佛陀舍利放光。 从此之后,她就更加努力做慈善事业。 她曾经出三万两来塑造佛像,修建寺庙。 在她所做的诸功德中,她特别爱放生,每年都出千金来放生。 有些人就嘲讽她的修诸功德善事。 她就说:「财产根本就不牢靠,而殊胜的因缘却很难遇到。 如果我能够仗着所做的这些功德,跟四恩三有,早早的同证无上菩提的话,我的愿望就达到了,世间及钱财有什么好依恋的呢。」三十四岁那年,她生大病,医药均无效。 于是她就发誓要放一千万条生命,又在师林寺建水陆大斋,以做为往生的资粮。 结果她的病,在半年之内就自己好了。 又过了五年,她燃臂香发愿,要断荤菜血食,祭祀祖先鬼神,一律用蔬菜水果。 四十岁生日时,她到师林寺斋僧。 亲友来贺她生日的,她一律赠送她刊印的《法华经》及《华严经》。 第二年的秋天,她梦见到了一个地方。 那儿的水流和花朵开放,和人间完全不同。 她站在一座桥上,闻到异香。 她心里暗想,这岂不是七宝池吗? 为什么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呢? 当她这么一想,天空中立刻布满了金色的佛。 她心里高兴至极,正在顶礼时,就突然醒过来。 起床之后,她就把梦中所见告知家人。 不久之后,她又生病了。 医生劝她吃肉,她不听。 这个病拖了几个月,命已经将尽。 她告诉亲人说:「我本来是想出家的,看样子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了。 我死了之后,你们不要哭泣,入殓的时候,要替我披袈裟。 在我的丧期中,凡是祭祀或招待宾客,一律不准用荤肉酒席。 我的婆婆已八十几岁,迟早也要死的。 当她寿终之后,丧事也要比照我的一样来办理。 现在你们为我请六位比丘尼来,请她们念佛助我往生。」家人就照她的吩咐去做。 临终的前二天,她要家人代表她去寺庙受菩萨戒。 之后,她忽然神识昏乱,不能自主。 她吓坏了,赶紧迎了一尊佛像,供在床旁边的几上。 她就专心的默观这尊佛像一整天。 到了五月四日的清晨,她叫人把她扶起来说:「大和尚已经走了,我要去西方了。」她叫大家一起念佛号,她自己则拈香敬佛。 有人问说大和尚在那里,她说:「就是坐在床旁边几上的那位。」于是她就面向西边,趺坐结印而逝。 那年是道光二十八年,陆安人世寿四十一。 (陆安人传)四校:李秋屏 发布时间:2024-11-12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