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宗祖师传 内容: 禅宗祖师传作者:居士 僧璨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僧璨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三祖僧璨大师简介西天卅祖,东土三祖。 (公元? -606年)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 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 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 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道信。 后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 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 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 即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 唐玄宗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 出家前曾得风疾,后虽治愈,然头发脱落殆尽,未能复元。 故舒州人称其为赤头璨。 着有《信心铭》传世。 将罪与忏北齐天平二年,师年踰四十,尚未出家,礼二祖慧可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师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 宜依佛法僧住。」祖为剃发云:「是吾宝也。 宜名僧璨。」潜居师执侍经二载,疾渐愈。 祖(慧可)付衣法,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师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祖曰:「非吾知也。 斯乃达磨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 吾校年代,正在于汝。 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 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 善去善行,俟时传付。」后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僧璨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 谁缚汝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 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 师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 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师又曰:「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 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 舍利化众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得玄旨,天宝乙酉岁,遇荷泽神会问曰:「三祖大师葬在何处? 或闻入罗浮不回,或说终于山谷,未知孰是?」会曰:「璨大师自罗浮归山谷,得月余方示灭,今舒州见有三祖墓。」常未之信也。 常谪为舒州别驾,因询问山谷寺众僧曰:「闻寺后有三祖墓是否?」时上坐慧观对曰:「有之。」常欣然与寮佐同往瞻礼,又启圹取真仪阇维之,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建塔焉,百粒寄荷泽神会,以征前言。 百粒随身,后于洛中私第设斋以庆之。 僧璨大师主要著述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凈,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http://www. fjzjg. com/files/article/attachment/0/408/702/11. jpg(3K) 发布时间:2024-11-21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