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四 内容: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 若有欲知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 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 常令方寸虚豁豁地。 不着言说不堕空寂。 无言无说两头俱勿依怙。 善恶二事无取无舍。 日用二六时中将思量计较之心坐断。 不于空寂处住着内不放出外不放入。 如空中云如水上泡。 瞥然而有忽然而无。 只向这里翻身一掷抹过太虚。 当恁麽时。 安排他不得。 [饥-几+殳]飣他不得。 何以故。 大法本来如是。 非是彊为。 不见释迦老子有言。 不取众生所言说。 一切有为虚妄事。 虽复不依言语道。 亦复不着无言说。 今时士大夫学此道者。 平昔被聪明灵利所使。 多于古人言语中作道理。 要说教分晓。 殊不知。 枯骨头上决定无汁可觅。 纵有闻善知识所诃肯。 离言说相离文字相。 又坐在无言无说处。 黑山下鬼窟里不动。 欲心所向无碍无窒。 不亦难乎。 既为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定有志。 直取无上菩提。 世间种种虚妄不实底事。 一笔句下。 却向不可取不可舍处。 谩觑捕看。 是有是无。 直得无用心处无开口处。 方寸中如一团热铁相似时。 莫要放却。 只就这里看箇话头。 僧问云门。 杀父杀母向佛前忏悔。 杀佛杀祖时却向甚处忏悔。 云门云露。 若有决定志。 但只看箇露字。 把思量分别尘劳中事底心。 移在露字上。 行行坐坐。 以此露字提撕。 日用应缘处。 或喜或怒。 或善或恶。 侍奉尊长处与朋友相酬酢处。 读圣人经史处。 尽是提撕底时节。 蓦然不知不觉。 向露字上绝却消息。 三教圣人所说之法。 不着一一问人。 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矣。 佛不云乎。 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 信一切世间境界。 是如来境界。 古德云。 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便是这箇道理也。 只怕无决定信决定志耳。 无决定信。 则有退转心。 无决定志。 则学不到彻头处。 且那箇是有决定信而无退转心。 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者。 昔牛头山第二世智岩禅师。 曲阿人也。 姓华氏。 弱冠智勇过人。 身长七尺六寸。 隋大业中为郎将。 常以弓挂一滤水囊。 随行所至汲用。 累从大将征讨。 频立战功。 唐武德中。 年方四十。 遂乞出家。 入舒州皖公山。 从宝月禅师为弟子。 后一日晏坐。 覩异僧身长丈余。 神姿爽拔。 辞气清朗。 谓岩曰。 卿八十生出家。 宜加精进。 言讫不见。 又尝在谷中入定。 山水瀑涨。 岩怡然不动。 其水自退。 有猎者过之。 因改过修善。 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 闻岩隐遁。 乃共入山寻之既见谓岩曰。 郎将狂耶。 何为住此。 岩曰。 我狂欲惺。 君狂正发。 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 流转生死。 何由自出。 二人感悟叹息而去。 贞观中归建邺。 入牛头山谒懒融禅师。 发明大事。 懒融谓岩曰。 吾受信大师真诀。 所得都亡。 设有一法过于涅槃。 吾说亦如梦幻。 夫一尘飞而翳天。 一芥堕而覆地。 汝今已过此见。 吾复何云。 山门化导。 当付于汝。 遂为牛头第二世祖师。 此乃有决定信而无退转心。 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底样子也。 三教圣人所说之法。 无非劝善诫恶正人心术。 心术不正。 则姦邪唯利是趋。 心术正。 则忠义唯理是从。 理者理义之理。 非义理之理也。 如尊丈节使。 见义便为。 逞非常之真勇。 乃此理也。 圭峯禅师云。 作有义事是惺悟心。 作无义事是狂乱心。 狂乱由情念。 临终被业牵。 惺悟不由情。 临终能转业。 亦此理也。 佛云理则顿悟乘悟併销。 事则渐除因次第尽。 亦此理也。 李长者云。 圆融不碍行布。 即一而多。 行布不碍圆融。 即多而一。 亦此理也。 永嘉云。 一地具足一切地。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亦此理也。 华严云。 佛法世间法。 若见其真实。 一切无差别。 亦此理也。 其差别在人不在法也。 忠义姦邪与生俱生。 忠义者处姦邪中。 如清净摩尼宝珠置在淤泥之内。 虽百千岁不能染污。 何以故。 本性清净故。 姦邪者处忠义中。 如杂毒置于净器。 虽百千岁亦不能变改。 何以故。 本性浊秽故。 前所云差别在人不在法。 便是这箇道理也。 如姦邪忠义二人。 同读圣人之书。 圣人之书是法。 元无差别。 而姦邪忠义读之。 随类而领解。 则有差别矣。 净名云。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忠义之士见义。 则本性发。 姦邪之人见利。 则本性发。 如磁石遇铁。 而火逢燥薪。 虽欲禁制。 不可得也。 如尊丈节使。 雄烈过人。 唱大义于万众之中。 耸动时听亦本性忠义。 而见义则发。 非造作非安排。 教中所谓譬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 若奋威怒。 于其额上必生疮疱。 疮若未合阎浮提中一切人民无能制伏。 佛以此喻发菩提心者。 菩提心则忠义心也。 名异而体同。 但此心与义相遇。 则世出世间。 一网打就。 无少无剩矣。 予虽学佛者。 然爱君忧国之心。 与忠义士大夫等。 但力所不能。 而年运往矣。 喜正恶邪之志。 与生俱生。 永嘉所谓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予虽不敏。 敢直下自信不疑。 季恭志趣不凡。 春秋鼎盛。 正是奔走尘劳之时。 能以此时回来。 学无上菩提。 非夙植德本。 焉能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宰。 愿坚固此心。 终始如一。 触境遇缘。 不变不动。 方名有力大人。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 若念念以此一段大事因缘。 为未了未说。 直下超证。 是省得日用应缘处许多障道底恶业。 况一念相应转凡成圣耶。 但办肯心。 必不相赚。 古来自有为善底样式。 博极群书只要知圣人所用心处。 知得了自家心术即正。 心术正则种种杂毒种种邪说。 不相染污矣。 季恭立志学儒。 须是扩而充之。 然后推其余可以及物。 何以故。 学不至不是学。 学至而用不得。 不是学。 学不能化物。 不是学。 学到彻头处。 文亦在其中。 武亦在其中。 事亦在其中。 理亦在其中。 忠义孝道乃至治身治人安国安邦之术。 无有不在其中者。 释迦老子云。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便是这箇消息也。 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 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 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 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 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 治身治人无不周旋。 无不明了。 行看尊丈节使。 立大功凯旋而归。 季恭一跃青云之上。 成氏之门。 有武有文。 无可疑者。 季恭勉之。 示莫宣教(润甫)为学为道一也。 为学则学未至圣人。 而期于必至。 为道则求其放心于物我。 物我一如。 则道学双备矣。 士大夫博极群书。 非独治身求富贵取快乐。 道学兼具扩而充之。 然后推己之余。 可以及物。 近世学者。 多弃本逐末。 背正投邪。 只以为学为道为名。 专以取富贵张大门户。 为决定义。 故心术不正。 为物所转。 俗谚所谓只见锥头利。 不见凿头方。 殊不知。 在儒教则以正心术为先。 心术既正。 则造次颠沛无不与此道相契。 前所云为学为道一之义也。 在吾教则曰。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在老氏则曰慈曰俭。 曰不敢为天下先。 能如是学。 不须求与此道合。 自然默默与之相投矣。 佛说一切法。 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当知读经看教。 博极群书。 以见月亡指。 得鱼亡筌。 为第一义。 则不为文字语言所转。 而能转得语言文字矣。 不见昔有僧问归宗和尚。 初心如何得箇入处。 宗以火着敲鼎盖三下云。 还闻否。 僧云闻。 宗云。 我何不闻。 宗又敲三下问。 还闻否。 僧云不闻。 宗云。 我何以闻。 僧无语。 宗云。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润甫道友夙植德本。 信得此段大事因缘及。 念念无间断。 但于一切文字语言上。 未能见月亡指得鱼亡筌尔。 苟于归宗示诲处领略。 方知观音悟圆通。 与归宗闻与不声之义。 无二无别。 何以知其然也。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动相不生。 则世间生灭之法灭矣。 静相不生。 则不为寂灭所留係矣。 如于此二中间不住动相。 亦不为静相所困。 则观音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得到这箇田地。 始得身心一如身外无余。 头头上明物物上显矣。 非是彊为。 法如是故。 润甫勉之。 示遵璞禅人十三祖迦毗摩罗。 访十四祖龙树于山窟中。 龙树预知其来。 即出迎接。 才见便云。 深山孤寂龙蟒所居。 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摩罗曰。 吾非至尊。 来访贤者。 龙树默念曰。 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 是大圣继真乘否。 摩罗曰。 汝虽心语。 吾已意知。 但办出家。 何虑吾之不圣。 树闻示诲。 即投出家。 古来尊宿以法求人。 师胜资彊。 动絃别曲。 一言一句一语一默。 并不虚施。 可谓心眼相照胶漆相投也。 今即不然。 为人师者。 卒岁穷年与。 学者打葛藤。 终不知其到不到明不明。 学者亦不别其师是邪是正。 盖缘初学心麁师授莽卤。 以故正宗澹泊。 邪法横生。 如此等辈。 欲报先德莫大之恩。 所谓明道眼继真乘者。 不亦难乎。 参禅学道不为别事。 只要腊月三十日眼光落地时。 这一片田地。 四至界分。 着实分明。 非同资谈柄作戏论也。 近世此道寂寥。 师资不相信。 须假一片故纸上放些恶毒。 不材不净付与学者。 谓之禅会子。 苦哉苦哉。 吾道丧矣。 不见昔日临济和尚辞黄檗。 檗问。 子甚处去。 济曰。 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檗便打。 济约住棒与一掌。 檗呵呵大笑。 唤侍者将百丈先师禅板来。 济亦召侍者。 将火来。 檗曰。 汝但将去。 已后坐却天下人。 舌头去在。 后沩山举此话问仰山。 临济莫辜负他黄檗麽。 仰山曰不然。 沩山曰。 子作麽生。 仰山曰。 知恩方解报恩。 看他过量人。 等闲露异类中些子头角。 便与常人不同。 后临济果兴江西宗旨于河北。 此所谓龙象蹴蹋非驴所堪也。 遵璞禅人。 昔尝侍圆悟老师于蒋山。 与祥云昙懿长老为道伴。 二人俱在老师处。 得少为足。 点胸自许。 鼻孔辽天。 以谓世莫有过之者。 甲寅春。 予自江左来闽。 懿已开法于莆中。 浩浩谈禅衲子辐辏。 璞亦从其行。 相为表里。 予知其未稳当。 恐误学者。 以书致懿。 令告假暂来。 懿以畏得失。 迟迟其行。 遂因小参。 痛斤其非。 揭牓于门。 以告四众。 懿闻之不得已乃破夏来。 诘其所证。 只如旧时。 无少异者。 至诚以语之曰。 汝恁麽见解。 何敢嗣圆悟老人。 果欲究竟此事。 便退却院来。 懿曰。 然夏末归菴。 懿果不食言。 与璞继至。 二人同到室中。 久之皆未造其实。 一日问璞。 三圣兴化出不出为人不为人话。 尔道。 这两箇老汉还有出身处也无。 璞于予膝上打一拳。 予曰。 只尔这一拳为三圣出气。 为兴化出气。 速道速道。 璞拟议。 予噼嵴与一棒。 仍谓之曰。 尔第一不得忘了这一棒久未之入。 一日因听别僧入室。 予问僧曰。 德山见僧入门便棒。 临济见僧入门便喝。 雪峯见僧入门便道是甚麽。 睦州见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桉放尔三十棒。 尔道。 这四箇老汉。 还有为人处也无。 僧曰有。 予曰剳。 僧拟议。 予便喝出。 璞闻之忽然脱去。 从前许多恶知恶解。 今遂成箇洒洒地衲僧。 虽向上眼未开彻。 而了知从上来事。 果无限量。 兹可喜耳。 懿亦相继于一言之下。 脚蹋实地。 今皆勇锐。 向前方知予平昔用心不在世谛也。 乙卯上元后。 璞来告假。 归长谿省母。 且乞法语因信笔书前语以遗之。 建善有佛眼和尚得法上首藏六翁。 彼上人者。 诃佛骂祖。 具择法眼。 不减庞老子。 试以此呈似此老。 必有批判矣。 仍请此老相与作证。 夏前复归。 究竟末后一段大事因缘。 切勿秤鎚落井。 道人分上千里同风。 更不果作藏六翁书也。 示妙道禅人定光大师妙道问云门。 此心此性迷悟向背如何。 乞省要处指示。 云门良久不答。 妙道再问。 云门笑曰。 若论省要处。 则不可指示于人。 若可指示。 则不省要矣。 妙道曰。 岂无方便令学人趣向。 云门曰。 若论方便则心无迷悟。 性无向背。 但人立迷悟。 见执向背。 解欲明此心见此性。 而此心此性。 即随人颠倒错乱流入邪途。 以故佛魔不辩。 邪正不分。 盖不了此心此性之梦幻妄立二种之名言。 以向背迷悟为实。 认此心此性为真殊不知。 若实若不实。 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但是假言说。 故净名云。 法不可见闻觉知。 若行见闻觉知。 是则见闻觉知。 非求法也。 又古德云。 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 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 又佛谓富楼那曰。 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 而佛权指色空相倾相夺为非。 以妙明不灭不生为是。 此两段是药语。 治迷悟二病。 非佛定意也。 为破执迷悟心性向背为实法者之言耳。 不见金刚藏菩萨曰。 一切三世唯是言说。 一切诸法于言说中无有依处。 一切言说于诸法中亦无依处。 苟迷悟见亡向背解绝。 则此心洞明如皎日。 此性宽廓等虚空。 当人脚跟下放光动地照彻十方。 覩斯光者尽证无生法忍。 到恁麽时自然与此心此性默默相契。 方知昔本无迷今本无悟。 悟即迷迷即悟。 向即背背即向。 性即心心即性。 佛即魔魔即佛。 一道清净平等。 无有平等不平等者。 皆吾心之常分。 非假于他术。 既得恁麽。 亦是不得已而言之。 不可便以为实。 若以为实。 则又是不识方便。 认定死语重增虚妄。 展转惑乱无有了期。 到这里无尔用心处。 不若知是般事。 拨置一边。 却转头来看。 马大师即心是佛。 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赵州庭前柏树子。 云门须弥山。 大愚锯解秤鎚。 严阳尊者土块。 汾阳莫妄想。 俱胝竪指头。 毕竟是何道理。 此乃云门方便也。 妙道思之。 示智严禅人道不可学。 学而得之非实得也。 道亦不可不学。 不学亦无得期。 学与不学得与不得。 于此道了无交涉。 请快着精彩。 向无交涉处转身一掷。 则学心无学心。 得心非得心。 如汤沃雪。 始知从前作祟。 皆是本自家亲。 总不干他闲神野鬼之事。 所以睦州才见僧入门。 便云。 现成公桉放尔三十棒。 赵州见僧入门。 便云。 辜负老僧。 二老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 懵懂之流如何商量。 如何凑泊。 还有为人底道理麽。 不可闻恁麽道了便只恁麽休去歇去。 还歇得也未。 古人诃为落空亡底外道魂。 不散底死人。 要得直截无事。 但于不可学处。 试进一步看。 若进得这一步。 三乘十二分教。 天下老和尚横说。 竪说直说曲说。 赞说毁说。 随俗说显了说。 当甚热盌鸣声。 严禅还信得及麽莫记吾语。 示知立禅人昔灵云和尚因见桃华。 忽然悟道。 有偈曰。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叶落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和尚诘其所悟。 与之符契。 乃印可曰。 从缘悟达。 永无退失。 又雪峯和尚自作寿塔铭序曰。 夫从缘有者。 始终而成坏。 非从缘得者。 历劫而常坚。 此二尊宿所见。 且道是一般是两般。 若道是一般。 一人以从缘而得为是。 一人以从缘而得为非。 若道两般。 不可二大老各立门户疑惑后人。 (咦)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知立禅人还知二大老落处麽。 若不知。 云门直为尔说破。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已上两段不同。 收归上科○(咄)。 示妙诠禅人衲子参禅。 要明心地。 秀才读书须当及第。 读书五车而不及第。 终身只是箇秀才。 唤作官人即错。 参禅衲子心地不明。 则不能了生死大事。 终身只是箇破凡夫。 唤作佛即错。 只这两错。 实有恁麽事。 实无恁麽事。 言实有则读书人。 及第做官者。 时时见之。 言实无则参禅人作佛未尝目击。 以此易彼。 八两半斤耳。 此说至浅近而至深远。 往往学者。 以有所得心。 参向无所得处。 堕坑落堑多矣。 云门此语遂成虚设。 真所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 遇斯等人翻成毒药。 昔智常禅师至曹谿见祖师。 举大通和尚所示心要。 祖师据其所疑。 为说偈曰。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当下疑情顿释大悟。 祖师方便。 乃述一偈呈祖师末云。 不入祖师室。 茫然趣两头。 妙诠禅人要知实有恁麽事实无恁麽事落处麽。 莫管凡夫与佛秀才与官人。 但识取云门方便。 苟能识得潮阳去。 曹谿不远。 其或未然。 脚跟下且照顾大颠和尚。 示冲密禅人辩龙蛇眼。 擒虎兕机。 非超越格量不系尘缘之士。 即以是说为戏论。 故临济宗风难其继绍。 近世学语之流。 多争锋逞口。 快以胡说乱道为纵横。 胡喝乱喝为宗旨。 一挨一拶。 如击石火。 似闪电光。 拟议不来。 呵呵大笑。 谓之机锋俊快不落意根。 殊不知。 正是业识弄鬼眼睛。 岂非谩人自谩误他自误耶。 不见临济侍立德山次。 山回顾曰。 有事相借问得麽。 济云。 老汉寐语作甚麽。 山拟拈棒。 济便掀倒禅床。 山便休去。 且道二老汉恁麽激扬。 还有商量处否。 信知龙象蹴蹋非驴所堪。 非真实具如是眼得如是用。 未免向得失中抟量卜度。 又临济同普化在镇州。 赴施主家斋次。 济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 为是神通妙用。 为是法尔如然。 普化便趯倒饭床。 济云。 太麁生。 化云。 这里是甚所在。 说麁说细。 济休去。 次日又同赴一施主斋。 济复问。 今日供养何似昨日。 化又趯倒饭床。 济云是则是。 太麁生。 化云。 瞎汉佛法说甚麁细。 济又休去。 且道临济两次休去还有商量分也无。 若有且如何商量。 冲密禅人在丛林最久。 往往都商量得讲说得批判得。 自谓千了百当。 后始知非。 遂一时拨置。 就无商量处做工夫。 今始觑得见信得及。 方知此事传不得学不得计较不得商量不得。 侍吾南来。 相从于寂寞之滨。 阅四载。 因吾举先师为寂寿道人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 蓦向火炉边拾得一粒煼豆喫了。 自此香积妙供亦无心趣向。 但烝饼不托少渠。 一顿不得耳。 因来别吾暂归浙江。 携此轴求指示。 仍赠二偈云。 盖天盖地那一着无今无古绝承当谩将分付密禅者一任诸方乱度量瞎驴灭却正法眼临济宗风始大张可怜裨贩如来者尽将盖覆错商量示道明讲主昔马祖问亮座主曰。 闻汝大讲得经论是否。 曰不敢。 祖又问。 将甚麽讲。 曰将心讲。 祖曰。 心如工技儿。 意如和技者。 又争解讲得经。 曰心既讲不得。 莫是虚空讲得否。 祖曰。 却是虚空讲得。 亮不肯。 拂袖便行。 祖遂唤云座主。 亮回首。 豁然契悟。 遂作礼而去。 直入西山。 别无言语可通消息。 直下坐断凡圣路头。 如今人似有似无。 或于师家口头认得。 麦里有麫饭是米做。 便向麦里米里求解觅会。 须要师家知道我已得这箇道理。 生怕师家不知。 如此等辈。 只认得箇驴前马后。 欲得如亮座主于马祖一言之下便亡其所证。 不亦难乎。 盖亮公是箇浑钢打就生铁铸成底。 故能千了百当。 便跳出教乘玄妙窠窟。 即时前后际断。 了无一法可作了不了道理。 如今讲人才闻宗师说却是虚空讲得。 便向虚空里东捞西摸。 不疑则谤。 道明座主亦是讲经者。 知得那一着决定不在文字语言中。 文字语言乃标月指也。 念欲求善知识理会这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底一着子。 故得得来寻妙喜。 妙喜怜其至诚。 直书此一段公桉示之。 异日忽然向纸墨文字上。 识得教外别传底消息。 方知麦里无麫饭不是米做。 恁麽知得了。 便能于讲未讲时。 将一条死蛇弄得来活鱍鱍地。 说虚空解讲经。 虚空不解讲经。 总是自家屋里事。 教内教外更不作了未了之见。 二见既亡。 讲时即是不讲时底。 不讲时即是讲时底。 默时说说时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咄)恁麽说话。 大似无梦说梦。 开眼尿床。 恁麽写底。 也好与三十拄杖。 虽然如是。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亦不妨于讲经处理会祖师教外别传消息。 道明但只如此做工夫。 但如此讲经论不妨纸已尽。 且截断这一络索。 示妙总禅人古圣云。 道不假修。 但莫污染。 山僧道。 说心说性是污染。 说玄说妙是污染。 坐禅习定是污染。 着意思惟是污染。 只今恁麽形纸笔。 是特地污染。 降此之外。 毕竟如何是。 着实得力处。 金刚宝剑当头截。 莫管人间是与非。 总禅但恁麽参。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 发布时间:2024-12-11 08:12:5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