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第十册(九十一至一百卷)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 内容: 《宗镜录》第十册(九十一至一百卷)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夫宗镜录是实相法门。 若信得何福。 若毁得何罪。 答。 此一心实相之门。 般若甚深之旨。 于难信之中或有信者。 法利无尽。 唯佛能知。 若有毁者谤般若罪过莫大焉。 现世受殃生身陷狱。 何以受报如此广大。 以般若是一切世出世间凡圣之母。 犹如大地无物不从地生。 或若谤之则谤一切佛地三宝功德。 如十法界中一切众生。 若升若沈。 若凭若智。 无不皆从般若中来。 若不得般若威光。 实无一鹿可立。 如般若经云。 欲尊贵自在。 乃至欲得菩提。 当学般若。 又云。 若欲得六根完具。 当学般若。 乃至鬼畜亦要完具以此鬼畜皆从学般若来。 故知不信宗镜无有是处。 如诸法无行经云。 尔时文殊师利言。 世尊。 师子吼鼓昔王如来灭度之后。 尔时有菩萨比丘。 名曰喜根。 时为法师。 质直端正。 不坏威仪。 不舍世法。 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 其喜根法师于众人前。 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 但教众人诸法实相。 所谓一切法性即是贪欲之性。 贪欲性即是诸法性。 嗔恚性即是诸法性。 愚痴性即是诸法性。 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 所行之道心无嗔痴。 以无嗔痴因缘故逮得法忍。 于佛法中决定不坏。 世尊。 尔时复有比丘法师行菩萨道。 名曰胜意。 其胜意比丘护持禁戒。 得四禅四无色定。 行十二头陀。 世尊。 是胜意比丘有诸弟子。 其心轻动乐见他过。 世尊。 后于一时胜意菩萨入聚落乞食。 误至喜根弟子家。 见舍主居士子。 即到其所敷座而坐。 为居士子称赞少欲知足细行。 说无利语过。 赞叹远众乐独行者。 又于居士子前复说喜根法师过失。 是比丘不实以邪见道教化众生。 是杂行者。 说淫欲无障碍。 嗔恚无障碍。 愚痴无障碍。 一切诸法皆无障碍。 是居士子利根得无生法忍。 即语胜意比丘。 大德。 汝知贪欲为是何法。 胜意言。 居士。 我知贪欲是烦恼。 居士子言大德。 是烦恼为在内在外耶。 胜意比丘言。 不在内不在外。 大德。 若贪欲不在内不在外。 不在东西南北。 四维上下十方。 即是无生。 若无生者云何说若垢若净。 尔时胜意比丘嗔恚不喜。 从座起去作如是言。 是喜根比丘。 以妄语法多惑众人。 是人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 闻佛音声则喜。 闻外道音声则嗔于梵行音声则喜。 于非梵行音声则嗔。 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 乃至尔时喜根菩萨。 于众僧前说是诸偈云。 贪欲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有无量佛道。 若有人分别。 贪欲嗔恚痴。 是人去佛远。 譬如天与地。 菩提与贪欲。 是一而非二。 皆入一法门。 平等无有异。 凡夫闻怖畏。 去佛道甚远。 贪欲不生灭。 不能令心恼。 若人有我心。 及有得见者。 是人为贪欲。 将入于地狱。 贪欲之实性。 即是佛法性。 佛法之实性。 亦是贪欲性。 是二法一相。 所谓是无相。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导。 若有人分别。 是持戒毁戒。 以持戒诳故。 轻篾于他人。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但自安住立。 有所得见中。 若住空闲处。 自贵而贱人。 尚不得生天。 何况于菩提。 皆由着空闲。 住于邪见故。 邪见与菩提。 皆等无有异。 但以名字数。 语言故别异。 若人通达此。 则为近菩提。 分别烦恼。 即是着净见。 无菩提佛法。 住有得见中。 若贪着佛法。 是则远佛法。 贪无碍法故。 则还受苦恼。 若人无分别。 贪欲嗔恚痴。 入三毒性故。 则为见菩提。 是人近佛道。 疾得无生忍。 若见有为法。 与无为法异。 是人终不得。 解于有为法。 若知二性同。 必为人中尊。 佛不见菩提。 亦不见佛法。 不着诸法故。 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众生。 勿分别其性。 一切诸众生。 皆同于涅槃。 若能如是见。 是则得成佛。 其心不闲静。 而现闲静相。 是于天人中。 则为是大贼。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若作如是愿。 我当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 无明力所牵。 佛法湛清净。 其喻如虚空。 此中无可取。 亦无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 亦不度众生。 凡夫强分别。 作佛度众生。 是人于佛法。 则为甚大远。 若见众生苦。 则是受苦者。 众生无众生。 而说有众生。 住众生相中。 则无有菩提。 若人见众生。 是毕竟解脱。 无有淫恚痴。 知是为世将。 若人见众生。 不见非众生。 不得佛法实。 佛同众生性。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将。 乃至说是诸偈法时。 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 万八千人漏尽解脱。 即时地裂胜意比丘堕大地狱。 以是业障罪因缘故。 百千亿那由他劫。 于大地狱受诸苦毒。 从地狱出。 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 若干百千劫乃至不闻佛之名字。 自是已后还得值佛。 出家学道而无志乐。 于六十二万世常返道入俗。 亦以业障余罪故。 于若干百千世诸根阇钝。 世尊。 尔时喜根法师。 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国名宝庄严。 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号曰胜光明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 今现在彼。 其胜意比丘今我身是。 世尊。 我未入如是法相门时。 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 是故若发菩萨心者。 若发小乘心者。 不欲起如是业障罪。 不欲受如是苦恼者。 不应拒逆佛法。 无有处所可生嗔痴。 佛告文殊师利。 汝闻是诸偈得何等利。 世尊。 我毕是业障罪已闻是偈因缘故。 所在生处利根智慧。 得深法忍巧说深法。 文殊师利。 为谁力故能忆如是无量阿僧祇劫罪业因缘。 世尊诸菩萨有所念有所说。 有所思惟。 皆是佛之神力。 所以者何。 一切诸法皆从佛出。 故知若不信宗镜中所说实相之理。 则如胜意比丘。 没魂受裂地之大苦。 若有信如是说。 则如文殊师利智慧演深法之妙辩。 信毁交报因果无差。 普劝后贤应深信受。 若信般若一福广具前文。 今述谤方等罪。 略引诚证。 如大般若经中。 广说谤法之罪。 谓此方堕阿鼻地狱。 此土劫坏罪犹未毕。 移置他方阿鼻地狱中。 他方复经劫坏。 罪亦未尽。 复移他方。 如是巡历十方十方各经劫尽。 还生此土阿鼻地狱中。 千佛出世救之犹难。 若欲说其所受之身。 闻者当吐热血而死故。 善现请说所受之身。 佛竟不说。 乃至华严地狱天子。 法华不轻四众。 皆是不信悉堕阿鼻。 若有闻者。 应须惊惧以为鉴诚普晓群蒙。 次明信毁现受报者。 第一明信者。 唐释慧璇姓董氏。 住襄阳。 少出家听三论。 初住光福寺。 居山顶引汲为劳。 明欲往他寺。 夜见神人身长一丈衣以紫袍。 顶礼璇曰。 瞻住于此常讲大乘经。 勿以小乘为虑。 其小乘者如高山无水不能利人。 大乘经者。 犹如大海。 自止此山多佛出世。 一人读诵说大乘。 能令所住珍宝光明眷属荣胜……若有小乘前事并失。 唯愿弘持勿孤所望。 法师须水此易得耳。 来月八日定当得之。 自往剑南慈母山大泉。 请一龙王去也。 言已不现。 恰至来月七日夜。 大风卒起从西南来。 雷道雨。 唯见清泉香而且美。 合众幸。 及亡龙泉渐便干竭。 信之为益其类是焉。 第二明毁者。 佛藏经云。 于未来世当有比丘。 不修身戒心慧。 是人轻笑如来所说毕竟空法。 又云。 若有闻空即当惊畏。 是人可愍。 直至地狱无有救者。 唐释慧眺。 姓庄氏。 少出家。 以小乘为业。 住襄阳报善寺哲公座下龙泉。 开讲三论。 心生不忍。 曰三论明空。 讲者着空。 发言讫舌出三尺。 眼耳鼻并皆流血。 七日不语。 有伏律师。 闻其拔舌。 告已。 汝太痴也。 一言毁谤罪过五逆。 可信大乘方得免耳。 乃令烧香发愿忏悔前言。 舌还收入。 遂往哲公所誓心敛迹。 唯听大乘。 后往香山神足寺。 足不跨阃。 常习大乘。 时讲华严等经用申忏谢。 常于众中陈其前失。 独处一房常坐常念。 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 在寺后松林坐禅。 见有三人来形貌奇异。 礼拜瞻受菩萨戒讫曰。 禅师大利根。 若不改心信大乘者。 千佛出世犹在地狱。 又昔有人谤大乘。 临终出现牛声。 则知华报昭然果报宁失。 已上皆是障深不信。 或智浅谬传。 依文起见悉成谤法。 如文殊师利巡行经云。 文殊师利言。 大德舍利弗。 若人说言过去未来现在如来有依不依。 如是之人则谤如来。 何以故。 真如无念亦无所念。 真如不退。 真如无相。 今宗镜大意所录之文。 或祖或教。 但有一字一句。 若理若事。 若智若行。 皆悉回向指归真如一心。 何者。 心之实性。 名曰真如。 性以不改为义。 真以无伪得名。 如则不变不异。 以此心性周遍圆融。 横该十方竖彻三际。 至一切时处未尝间断。 凡有一毫善根悉皆回向。 念念合真如之体。 体无不寂。 一一顺真如之用。 用何有穷。 所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 如华严经中真如相回向有一百句。 一一句中无不同指。 皆为成就一心妙门。 如经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 正念明了其心坚住。 远离迷惑专意修行。 深心不动成不坏业。 趣一切智终不退转。 志求大乘勇猛无畏。 植诸德本普安世间。 生胜善根修白净法。 大悲增长心宝成就。 乃至譬如真如遍一切处无有边际。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遍一切处无有边际。 譬如真如真实为性。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了一切法真实为性。 譬如真如恒守本性无有改变。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守其本性始终不改。 譬如真如以一切法无性为性。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了一切法无性为性。 譬如真如无相为相。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了一切法无相为相。 譬如真如若有得者终无退转。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若有得者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譬如真如一切诸佛之所行处。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如来所行之处。 譬如真如离境界相而为境界。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离境界相而为三世一切诸佛圆满境界。 譬如真如能有安立。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悉能安立一切众生。 譬如真如性常随顺。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尽未来劫随顺不断。 譬如真如无能测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等虚空界尽众生心无能测量。 譬如真如充满一切。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刹那中普周法界。 譬如真如常住无尽。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究竟无尽。 譬如真如无有比对。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普能圆满一切佛法无有比对。 譬如真如体性坚而。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体性坚固非诸惑恼之所能沮。 譬如真如不可破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不能损坏。 譬如真如照明为体。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以普照明而为其性。 譬如真如无所不在。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一切处悉无不在。 譬如真如遍一切时。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遍一切时。 譬如真如性常清净。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住于世间而体清净。 譬如真如于法无碍。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周行一切而无所碍。 譬如真如为众法眼。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为一切众生作眼。 譬如真如性无劳倦。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修行一切菩萨诸行恒无劳倦。 譬如真如体性甚深。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其性甚深。 譬如真如无有一物。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了知其性无有一物。 譬如真如性非出现。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其体微妙难可得见。 譬如真如离众垢翳。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慧眼清净离诸痴翳。 譬如真如性无与等。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成就一切诸菩萨行最上无等。 譬如真如体性寂静。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善能随顺寂静之法。 譬如真如无有根本。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入一切无根本法。 譬如真如体性无边。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净诸众生其数无边。 譬如真如体性无著。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毕竟远离一切诸着。 譬如真如无有障碍。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除灭一切世间障碍。 譬如真如非世所行。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非诸世间之所能行。 譬如真如体性无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生死皆非所住。 譬如真如性无所作。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所作悉皆舍离。 譬如真如体性安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安住真实。 譬如真如与一切法而共相应。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与诸菩萨听闻修习而共相应。 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诸世间修平等行。 譬如真如不离诸法。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尽未来际不舍世间。 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毕竟无尽。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诸众生回向无尽。 譬如真如与一切法无有相违。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不违三世一切佛法。 譬如真如普摄诸法。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尽摄一切众生善根。 譬如真如与一切法同其体性。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与三世佛同一体性。 譬如真如与一切法不相舍离。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摄持一切世出世法。 譬如真如无能映蔽。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世间无能映蔽。 譬如真如不可动摇。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魔业无能动摇。 譬如真如性无垢浊。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修菩萨行无有垢浊。 譬如真如无有变易。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愍念众生心无变易。 譬如真如不可穷尽。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非诸世法所能穷尽。 譬如真如性常觉悟。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普能觉悟一切诸法。 譬如真如不可失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诸众生起胜志愿永不失坏。 譬如真如能大照明。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以大智光照诸世间。 譬如真如不可言说。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一切言语所不可说。 譬如真如持诸世间。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持一切菩萨诸行。 譬如真如随世言说。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随顺一切智慧言说。 譬真如遍一切法。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遍于十方一切佛刹现大神通成等正觉。 譬如真如无有分别。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诸世间无所分别。 譬如真如遍一切身。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遍十方刹无量身中。 譬如真如体性无生。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方便示生而无所生。 譬如真如无所不在。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十方三世诸佛土中。 普现神通而无不在。 譬如真如遍在于夜。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一切夜放大光明施作佛事。 譬如真如遍在于昼。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悉令一切在画众生见佛神变演不退轮离垢清净无空过者。 譬如真如遍在半月及以一月。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诸世间次第时节得善方便。 于一念中知一切时。 譬如真如遍在年岁。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住无量劫。 明了成熟一切诸根皆令圆满。 譬如真如遍成坏劫。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住一切劫清净无染。 教化众生咸令清净。 譬如真如尽未来际。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尽未来际修诸菩萨清净妙行。 成满大愿无有退转。 譬如真如遍住三世。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诸众生于一刹那见三世佛。 未曾一念而有舍离。 譬如真如遍一切处。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超出三界周行一切悉得自在。 譬如真如住有无法。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了达一切有无之法毕竟清净。 譬如真如体性清净。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以方便集助道法。 净治一切诸菩萨行。 譬如真如体性明洁。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诸菩萨悉得三昧明洁之心。 譬如真如体性无垢。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远离诸垢满足一切诸清净意。 譬如真如无我我所。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以无我我所清净之心。 充满十方诸佛国土。 譬如真如体性平等。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获得平等一切智智。 照了诸法离诸痴翳。 譬如真如超诸数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与超数量一切智乘大力法藏而同止住。 兴遍十方一切世界广大法云。 譬如真如平等安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发生一切诸菩萨行。 平等住于一切智道。 譬如真如遍住一切诸众生界。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满足无碍一切种智。 于众生界悉现在前。 譬如真如无有分别。 普住一切音声智中。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具足一切诸言音智。 能普示现种种言音。 开示众生。 譬如真如永离世间。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普使众生永出世间。 譬如真如体性广大。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悉能受持去来今世广大佛法。 恒不忘失。 勤修一切菩萨诸行。 譬如真如无有间息。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为欲安处一切众生于大智地。 于一切劫修菩萨行无有间息。 譬如真如体性宽广遍一切法。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净念无碍普摄一切宽广法门。 譬如真如遍摄群品。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证得无量品类之智。 修诸菩萨真实妙行。 譬如真如无所取着。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一切法皆无所取。 除灭一切世间取着。 普令清净。 譬如真如体性不动。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安住普贤圆满行愿毕竟不动。 譬如真如是佛境界。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诸众生满足一切大智境界。 灭烦恼境悉令清净。 譬如真如无能制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不为一切众魔事业外道邪论之所制伏。 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舍离一切妄想取着。 于修不修无有分别。 譬如真如无有退舍。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常见诸佛发菩提心。 大誓庄严永无退舍。 譬如真如普摄一。 切世间言音。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得一切差别言音神通智慧。 普发一切种种言词。 譬如真如于一切法无所希求。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诸众生乘普贤乘而出离于一切法无所贪求。 譬如真如住一切地。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一切众生舍世间地住智慧地。 以普贤行而自庄严。 譬如真如无有断绝。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于一切法得无所畏。 随其类音处处演说无有断绝。 譬如真如舍离诸漏。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令一切众生成就法智。 了达于法圆满菩提无漏功德。 譬如真如无有少法而能坏乱。 令其少分非是觉悟。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普令开悟一切诸法。 其心无量遍周法界。 譬如真如过去非始未来非未现在非异。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为一切众生新新恒起菩提心愿。 普使清净永离生死。 譬如真如于三界中无所分别。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现在念念心常觉悟过去未来皆悉清净。 譬如真如成就一切诸佛菩萨。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发起一切大愿方便。 成就诸佛广大智慧。 譬如真如究竟清净。 不与一切诸烦恼俱。 善根回向亦复如是。 能灭一切众生烦恼。 圆满一切清净智慧。 释曰。 是知百句之内。 一一义中。 无一字而不约心明。 无一行而不随性起。 可谓真该行末。 无一一行面非真。 行彻真原。 无一一真而非行。 如是则理事周备。 心境融通。 匪著有以凝空。 免滞真而染俗。 能令顿生正信。 步步成菩萨之因门。 直显圆修。 念念满诸佛之果海。 所以具录百句。 广大全文。 究竟证明宗镜妙旨。 今则普劝十方学士一切后贤。 但愿道富人贫。 情德厚。 以法为侣。 以智为先。 用慈修身开物是务。 为法施主匪家风。 无问不从有疑咸决。 则履佛行处免负本心。 妙行恒新至道如在。 所以证道歌云。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 利物应时终不。 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斯则以法界为身虚空为量。 情亡取舍。 见泯自他。 以物心为心。 何门不顺。 以彼意为意。 何法能违。 入宗镜中法尔如是。 故书云。 以兆人之耳听。 以四海之目视。 以己身知人身。 以己心知人心。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为心。 又云。 摄己从他万事消和。 摄他从己诸事竞起。 则内外指归证明无尽。 问。 信受毁谤此宗镜法。 罪福何重。 答。 此乃群贤之父。 诸佛之母。 万善由生。 信谤岂不获报重耶。 所以法华经云。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 此经亦复如是。 一切圣贤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起信钞云。 若谤此法。 以深自害亦害他人。 断绝一切三宝之种。 一切如来皆依此法得涅槃故。 一切菩萨因之修行。 得入佛智故。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5-01-07 08:18:2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