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内容: 天童遗落录序夫佛祖道实际理地。 本离言语相。 然佛事门中为物垂慈。 则虽非有为又非无语。 洞山五位临济三玄。 共是垂慈心。 声止啼黄叶。 若就语中生实解者。 求马于唐肆待兔于枯株也。 璨无文之无文印第五卷天地雪屋韶禅师塔铭序中云。 嘉定间净禅师。 倡足菴之道于天童。 惧洞宗玄学或为语言胜。 以恶拳痛棒。 陶冶学者。 肆口纵谈。 摆落枝叶。 无华滋旨味。 如苍松架壑风雨盘空。 曹洞正宗为之一变。 所谓惧洞宗玄学或为语言胜。 等实得净公意。 抓着其痒处。 永平正法眼藏中。 有言云。 有一般野猫儿。 言洞山高祖有偏正五位。 只须知洞山高祖有正法眼藏。 是亦会净公意。 惧为语言胜也。 但所谓曹洞正宗。 为之一变者不尔。 其似变者唯语言迹。 而如正宗。 冥合洞山本旨。 莫过于净公。 譬如言能学柳下惠者不师其迹也。 净公有六会语录二卷。 所谓建康府清凉。 台州瑞岩。 临安府净慈。 明州瑞岩。 再住净慈。 宁波府天童之六会。 而侍者文素妙宗唯敬如玉智湖祖日等所编次。 桐柏吏吕潇作序。 灵隐高原泉天衣啸岩蔚共作跋。 净公小师广宗。 以理宗绍定二年乙丑夏。 所募刻。 而永平广录第一卷。 有天童和尚语录到上堂云。 箇是天童打[跳-兆+孛]跳。 蹈翻东海龙鱼惊。 乃此二卷录也。 延宝八年庚申之秋。 (予)在东武王子峯。 挍雠镂梓至今三十五年。 而偶得见丹州德云室中所秘。 梵清和尚真笔瑞岩远公所编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一卷。 但是天童上堂法语二十则而已矣。 于其卷末。 高祖元和尚。 记净公法嗣六人机缘净公略传了云。 日本仁治二年岁。 次辛丑二月中旬。 瑞岩远公遥送此录付吾。 盖仁治二年者。 广宗募刻后十三年也。 而其六会中之天童录者。 祖日侍者所编。 而其编中遗落二十则瑞岩搜出编集。 寄元和尚者分明也。 而今德云寺主了山师。 南阳寺主大镜师。 舍衣资图灾木。 甚是好心可以嘉矣。 (予)乃考其颠末。 令其附前刻。 併为三卷。 前刻有跋云。 昔瑞岩远公。 拔取永平广录为一卷。 作之跋云。 得百千之十一。 抑此亦天童之十一欤。 想必有广录在。 只愿后贤勤搜罗之。 而今二师附此一卷。 则实后贤搜罗之一数也。 好事不乏。 天必锡类。 则正好摩眼待附之附矣。 旹正德五年龙舍乙未春二月吉旦永平远孙卍山白嗣祖比丘稽首拜书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住瑞岩嗣法小师义远编师初到明州。 上堂示众云。 受与不受。 空谷横云。 寒溪濯月。 住与无住。 虚舟驾浪。 夜宿芦花。 这里还有出头者麽。 理理泯绝。 事事和融。 (良久云)高处高平。 低处低平。 目前异草。 千种万般。 不可受他授记去(卓拄杖一下)下座。 蒋山夷和尚白槌云。 法筵龙象众。 当观第一义。 又白槌云。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 如是便人事已毕。 上堂云。 灵灵而时时。 昧不得月随流水。 历历而处处。 溷不得雨逐行云。 毕竟作麽生。 圣人无己勿所不已。 (良久云)周遍十方心。 不在一切处。 还会麽。 南岳岭头云片片。 天台峯下雨漓漓。 上堂云。 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 水含碧月而澹存秋容。 恁麽也恁麽。 说似曾不中。 黄头并碧眼。 消息子难通。 (卓拄杖一下云)西天用梵语。 此土使唐言。 上堂云。 是不是是。 江光铺练。 非不是非。 花岳叠锦。 毕竟合成什麽边事。 三界无法。 何处求心便下座(揖云)嶮。 上堂云。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霁寒破夜。 霜月行空。 安稳众生。 故现于世。 露沾衣袖。 秋苦吟心。 毕竟如何。 履践去。 (良久云)多岁定眼梦未醒。 一朝风月作清明。 (又云)放。 上堂云。 世尊有密语。 寒潭月夜圆。 迦叶不覆藏。 枯木云笼秀。 若人死中得活。 活中得死。 以知有箇是消息。 (展开两手云)花林馥郁芳春气。 一点灵光照世明。 上堂云。 真如实际一切了然。 山云冉冉而江水滔滔。 迹包寒溪之流。 声送冷嶂之松。 处处观音入理之门。 家家古佛堂前之心。 若人欲知争得知。 还辨得麽。 (一喝云)山河不隔越。 处处是光明。 且道。 何处是光明。 阿噜噜继。 是什麽章句。 上堂云。 太白峯高。 影沉四海之波涛。 堂前云涌。 势吞九天之皓月。 区分杖拂。 而烹炼炉鎚。 至这里作家。 衲子如何下嘴。 (良久云)还会麽。 放行也瓦砾生光。 而炜炜煌煌。 把住也真金失色。 而暗暗默默。 毕竟如何。 若不得流水。 还应过别山。 上堂云。 月增寒影芦花底。 夜宿江邨渔父歌。 可谓绝学无为閒。 道人不知清梦老。 来事得坐披衣莹彻麽。 也是知趣能有几人。 (良久云)。 自此阳春应有脚。 百花富贵草精神。 上堂云。 列坐昭鉴古今无间。 (竪起拂子云)还见麽。 德云比丘从来不下山。 善财童子于别峯相见。 已是不下山。 为什麽别山相见。 (良久云)风隣寒水波。 月浸云中镜。 上堂云。 金牛弄得烂银蹄。 耕破劫空田地开。 不带泥痕今古路。 牧童疎笛入云来。 一气发生万德作化。 灵灵而运步。 密密而转身。 德云不下山。 谁相见别山。 经事长一智。 善财隔关山。 毕竟如何立命(良久云)。 山虚风落石。 楼静月侵门。 上堂云。 善行者不移双足。 善入者不动双扉。 清秋夜冷波心月。 谁问安禅友亦稀。 出入从来曾不觉。 所以腾腾和尚了。 元歌曰。 今日任运腾腾。 明日腾腾任运。 毕竟古佛堂前。 无可不可学人。 须恁麽体取。 上堂云。 不劳澄九鼎流动。 百花新木鸡前树。 报月磨萝镜轮。 还会麽(挂拂子于禅床角而云)。 用何竪拂拈杖。 自是国有贤臣。 民悉安宁。 满堂云众。 如何商量去现成公桉。 大难大难。 上堂云。 青萝倚乔松之势。 红尾竞禹门之浪。 还有出头人麽。 (举拂子云)宝剑振来试霜刃。 何用埃尘惹匣中。 (一喝云)超方者委。 (又云)吾王库里无如是刀。 (良久云)收。 上堂云。 念念勿生疑。 碧波江上静。 观世音净圣。 翠竹真如体。 于苦恼死厄。 曾锦纹添花。 能为作依怙。 山色春犹香。 毕竟如何。 世界无心尘不染。 山河不尽意无巧。 (乃掷下拂子云)且低声。 上堂云。 一花开五家宗要。 一叶缀九室诀机。 朝朝暮暮只斯是。 何用琼林觅玉枝。 毕竟如何(良久云)。 虚谷传声妙应手。 尘尘刹刹达磨宗。 (又云)关。 上堂云。 一机织作锦衣裳。 是可太平君子床。 只许宝山堆这里。 细把玉鍼贞上方。 毕竟如何。 (良久云)须知佛国三千界。 只在吾皇一化中。 上堂云。 一片间田地荒草。 曾不锄谁把金锄犁。 方彰玉手段。 无鼻之鍼穴细。 无头之线芒长。 所以道。 古镜台前荒草秀。 未曾与人天相见。 毕竟如何。 将劫外之口。 正辨那人之心。 上堂云。 时节因缘佛性义。 共移灵棹渡头舟。 玉麟带月离云汉。 金凤衔花下彩楼。 若能如是通自己心。 又合万象体。 所以洞山大师道。 尽底来彻底恁麽见。 毕竟如何。 内既不可得。 外又不思议。 还会麽。 (挂拂子于禅床角云)是什麽。 上堂云。 灵鹫山头无师句。 少室峯下不传妙。 直下道得。 堪报不报之恩。 毕竟作麽生。 高天日上烟犹冷。 匝地月辉雨正晴。 还会麽。 (良久云)梅花依旧绽红墀。 上堂云。 帝力山岳重。 君恩雨露深。 丹霄步转。 清晓风逈。 野菊衔金。 山泉漱玉。 正与麽时作麽生。 是一念万年。 一气契同。 万象生成。 毕竟无位真人。 在什麽处。 (举拂子云)夜深水冷鱼不飡满船虚载月明浮。 上堂云。 倚天长剑。 明珠在掌。 太虚有月。 老兔含霜。 大海无风。 华鲸吐浪。 有时万年。 松下击金钟。 有时三昧门下握玉印。 毕竟作麽生。 委悉去。 (良久云)观彼久远犹如今日。 上堂云。 田地稳密言行玄妙。 至这里知。 音路断而无伴。 独行还发一步。 作水牯牛。 此眼可将来。 若不将来。 有什麽活处。 诸人是活是死。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拈拄杖云)天台楖[木*栗]黑粼皴。 上堂云。 举。 仰山问沩山。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山云。 大好灯笼。 仰云。 莫便是也无。 山云。 适来道什麽。 仰云。 大好灯笼。 山云。 果然不会。 师云。 无明暗室勿人近。 暮日江山相映红。 处处烟尘收不得。 早来晚去失真风。 诸人毕竟如何。 委悉去。 (一喝云)南山向海耸。 北岳接云高。 参。 上堂举。 僧问曹山。 如何是布袋家风。 山云。 奇哉此老笑满腮。 僧云。 有何忌讳。 山云。 朝入僧堂暮归方丈。 师云。 云形水意拥通身。 德用不孤道正亲。 年少风流犹一段。 花棚铺锦蝶飞频。 且道。 布袋即今在什麽处。 曹山老子见之有分。 山僧又如何。 (以手指面前云)看看百草头上闲。 和尚为露柱灯笼。 说法参。 上堂举。 古德云。 道也须臾不可离。 可离非道莫寻思。 师云。 且道。 如何是道心田法。 地有灵苗。 不动金锄。 耕步休何事长松修竹下风师雨客逐春秋诸禅德毕竟如何。 觅即知君不可见。 且道。 如何即是。 (举拂子云)即此用离此用乎。 参。 上堂举。 僧问曹山。 如何是真实人体。 山云。 儞是虚头人体。 僧云。 家业解什麽活计。 山云。 无是非交结之忆。 僧礼拜。 山云。 若真实如是。 今日也不妨。 师云。 净妙妙时解活计。 露堂堂处有家风。 须知脱体卓然道。 廓落圆通是箇宗。 诸禅德心迹俱泯。 体上无疮。 真实人体也。 若不与麽只是虚头汉参。 上堂举。 僧问曹山。 如何是四稜蹈地处。 山云。 入摩诃三摩地异性湛然。 僧云。 还存分别智麽否。 山云。 是是。 僧礼拜。 山云。 凤穴雏皆好。 龙门客又新。 师云。 如何是四稜蹈地。 入三摩存分别智。 若是有事而不通。 知未知伊彼元气。 诸兄弟毕竟作麽生。 照东方万八千土。 天上人间金色尊参。 上堂举。 僧问曹山。 如何是纯无学处。 山云。 云吐波中月。 天横雨外山。 僧云。 恁麽去时如何。 山云。 意气天然别。 神笔画不成。 僧礼拜。 山云。 他不受人礼道聻。 师云。 到纯无学处。 语路若何生。 意气天然别。 神笔画不成。 诸人者且道。 如何是纯无学处。 (良久云)槐夏日长麦秋风凉参。 上堂举。 曹山因慧霞参。 问如何是佛袈裟。 山云。 汝披得始得。 霞云。 学人披得时如何。 山云。 非公境界。 霞云。 还和尚境界也无。 山云。 老僧又不得披得。 霞云。 与麽则无方便乎。 山云。 从无相田披得始得。 霞云。 从无相田披得时如何。 山云。 生下还有一句子。 霞拟进语。 山乃打。 霞礼拜退山后。 令侍者唤慧霞。 霞乃来。 山画米字与之。 霞受之捧云。 大好大好。 无相福田衣。 山云。 如是如是。 师云。 一粒曾生无相田。 异苗繁茂试机先。 庄严劫佛借他力。 双树荫凉本自然。 诸大德是箇曹山。 老子米袈裟后。 曹山慧霞大师。 已得披得。 即今这里谁为我得披。 (便举拂子云)这箇又佛袈裟。 那箇是米袈裟。 人人正命食。 佛佛正传授。 衲僧披得底众类活眼睛。 毕竟非米袈裟乎参。 天童山如净禅师续语录(终)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师初自芙蓉山。 到明州雪窦山鉴禅师处。 鉴问云。 什麽处来。 师云。 芙蓉来。 鉴云。 来事为什麽事。 师云。 吾闻和尚。 有一夜三千里语。 是也无。 鉴云是。 师云。 如何是世尊有密语。 鉴乃打。 师云。 如何是迦叶不覆藏。 鉴又打。 师拟分疎。 鉴又打。 师于此大悟。 烧香礼拜。 鉴云。 烧香事如何。 师云。 赐师三顿。 而遍体汗流。 鉴乃休。 师云。 咄咄咄咄。 乃出去。 自此相侍一十五年。 有时鉴授于师洞上玄奥云。 汝善保护。 师受之。 密好山居。 不望出世。 后从皇帝受诏。 二度辞之。 至第三度。 乃住持天童山景德禅寺。 问答提唱无有怖畏。 再兴阳广山头宗风。 法嗣出世者六人。 即六处盛化。 承天孤蟾如莹。 瑞岩无外义远。 华严田翁顷公。 自菴师楷。 岳林痴翁师莹。 及日本吾。 而六箇也皆受师印记出世。 今日本仁治二年岁。 次辛丑二月中旬。 瑞岩远公遥送此录付吾。 顶戴奉献五体投地。 重集所记得问答机缘。 书其末以酬法乳之恩者也。 师因请益。 次承天莹公致问云。 佛是幻化身。 祖是老比丘。 和尚还免得乎。 师乃打。 莹礼拜。 师云。 正是幻化底者。 师因普请。 次瑞岩远公致问。 云如何是无尽藏。 师云。 当途者昇清霄。 失路者下水底。 远云。 出头人又作麽生。 师云。 非儞境界。 远云。 学人如何得会。 师良久。 远云。 非和尚境界。 师云。 如是如是。 远礼拜。 师因华严顷公致问云。 如何是洞门宗风。 师云。 须弥立太虚。 日月辅而转。 顷云。 一般两般乎。 师云。 群峯渐倚他。 白云正改变。 顷乃礼拜。 师云。 金凤宿龙巢。 宸苔岂车碾。 师因自菴楷公致问云。 世尊云。 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处。 意旨如何。 师云。 老僧若答汝丧儿孙。 楷云。 幸有回互底时节。 师云。 如何是学人分上事。 楷乃礼拜。 师云。 是回互不回互乎。 楷云。 不见道和之。 以礼不礼亲切。 师云。 如是如是。 师因岳林莹公致问云。 新丰雪曲如何得和。 师云。 无孔笛撞着版上。 莫道更无音响曲。 莹云。 是什麽曲调。 师云。 一任他雪曲。 始得莹礼拜。 师因入室。 次予致问云。 青天无片云时如何。 师云。 犹是半提。 予云。 全提时节作麽生。 师云。 青天功尽后。 一步更一步。 予云。 秋疎山瘦月落潭空。 师云。 尚带凝然。 予礼拜。 师云。 且去也。 师因岁旦上堂。 予致问云。 如何是心中宝珠。 师云。 汝心外有何嫌底。 予乃礼拜。 师云。 瞻之仰之。 予收坐具而立。 师云。 谛观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予乃归众。 师因入堂。 惩衲子坐睡云。 夫参禅者身心脱落只管打睡作麽。 予闻此语豁然大悟。 径上方丈烧香礼拜。 师云。 礼拜事作麽生予云。 身心脱落来。 师云。 身心脱落脱落身心。 予云。 这箇是暂时伎俩。 和尚莫乱印。 师云。 我不乱印儞。 予云。 如何是不乱印底事。 师云。 脱落脱落。 予乃休。 师因僧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 古德问答来。 多僧拟议。 师云。 问什麽。 僧云。 西来意。 师乃打。 僧于此大悟。 师因示云。 老僧见今时师僧。 皆是无鼻孔。 而夸名夸利。 未曾休歇。 劝诸兄弟。 一一如如而一一玄玄。 若不如是。 悉不免生死之缘。 且道。 作麽生。 离却生死底一句子。 良久云。 一鉴透骨人人意。 三世难谙箇箇真。 师讳如净。 明州苇江人也。 俗姓俞氏。 子也振法柄于太白峯麓。 显密语于流水香。 白鹭立雪明月庭。 青山直耸芦花外。 于是曹洞宗要。 再绍大阳本宗。 青鹞飞九天。 老鹤栖梧桐。 时人皆推望玄风。 依之问答提唱。 兴一代宗风。 受芙蓉曩祖衲法衣。 而秘在屋里。 收真歇老子竹杖子。 而靠却室中。 其余家训诀。 无一不领略。 见此集者一见证无数胜果焉。 时日本仁治辛丑之春。 书道场释宅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 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跋(终)天童净和尚。 门风高古。 当世无双。 超凡越圣。 十方坐断。 或时孤峯顶上白浪滔天。 或时干戈丛里神通游戏。 宜哉永平高祖。 入宋之日。 僧觉璡者语曰。 人天导师一代宗匠者。 长翁净公其人也。 元朝以来所编之僧史。 载其法嗣不详。 而今此续录。 无外义远和尚所编。 永平高祖作跋。 其所记之略传。 宛如雨中见杲日也。 五百年之后。 此录行于世。 高祖之所谓留在人天光照夜者也。 然谁是知贵知价人乎哉。 咦。 正德乙未岁仲春穀旦洛北鹰峯宝树林下心闻(海音)焚香九拜撰 发布时间:2025-01-24 08:04:0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