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内容: (并序)(清省庵)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 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 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 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 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 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 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 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 三根普被,万类均收。 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 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 离斯捷径,出生死以奚从。 舍此法门,脱轮回而何日。 但今时泛念者多,深信者少。 或有诃为著相,贬作小乘。 并由不读教文,只是任凭胸臆。 岂知中天调御,开金色口以丁宁。 十方如来,出广长舌而赞叹。 文殊普贤,尚有求生之偈。 马鸣龙树,亦有愿往之文。 至于智者永明之辈,中峰天如之流,并是教祖禅宗,莫不垂文著论,阐明至理,深劝后人。 奈何末代凡夫,钝根浅识,乃欲远胜古人,置之弗屑耶。 实贤因此感慨,尝欲发挥论议,解释疑情。 于乙未秋,著诗三十首,一时草草付工刊版。 惜乎理未周圆,事多疏漏。 每欲从事添削,不遑下手。 戊戌夏,依绍昙老人于隆兴精舍,学律安居,听经坐腊。 自恣既竟,同学摄兄,踊跃赞叹,怂恿卒业。 由是芟其繁芿,补其阙略。 理随事广,语逐文多。 不觉信笔任心,盈编成册。 于中铺陈依正,描写庄严。 广破群疑,深彰一理。 指示工夫,以知操守。 分张品类,以劝修行。 于是总陈三教,别派众流。 所谓仕隐工商,渔樵耕读。 乃至苦乐闲忙之辈,生老病死之人。 莫不皆导以念佛,示其往生。 凡一日二六时中,每年十二月内,无时非念佛之时,无月不思归之月。 所以一其念,专其志也。 夫信是道原,故首标依正以起信。 疑为信障,故次释人情以破疑。 疑障既除,信心堪发。 信心既发,正行斯遵,故授之以工夫途路。 非徒自善,尤宜利他,语贵随机,事须逗巧,故分之以品第人伦。 然有行无愿,终不往生。 有念无观,亦难见佛,故授之以恒时运想,频月致怀。 末则总叹娑婆之苦,同归净土之乐。 伸明信愿,结劝往生。 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故为次第如此。 诗成,新旧共得一百八首。 虽非法海之全珠,亦是义山之片石。 文诚粗疏,语颇切实。 伏乞观者,知我苦心,鉴兹不逮。 略其词而察其意,行其事以践其途。 庶几同脱苦轮,尽超乐土。 幸勿因人废言,徇名弃实,是所至望。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 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 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象外逢。 华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 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 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 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琉璃地上绝尘埃,宴坐经行亦快哉。 锦绣织成行树叶,丹青画出众楼台。 漫空华雨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来。 何处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见一枝开。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 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 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 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 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 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 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 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 红蕅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 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 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 寂静身心自偶谐,寻常历览兴无涯。 金幢倒映琉璃地,玉砌平铺玛瑙阶。 自有好华堪供佛,更无尘事可干怀。 何时得遂平生志,坐对鸳鸯水上排。 我佛慈悲相好身,随机应现不同伦。 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 叠叠髻螺山顶绿,弯弯眉相月钩新。 七重树下金莲上,处处追陪二大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净土一生成佛,更无中阴入胎之事。 唯除愿力欲往他方世界度众生者。)周顾十方同指掌,遍游诸国似比邻。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 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 诸佛众生同一体,互相周遍尽圆融。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 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 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 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 (大弥陀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莫患棘墙(三界)无客住,只愁枷锁(贪爱)几时空。 (或曰,若世间人皆往西方,则此方谁住,故以此喻晓之。)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 (或曰,若世间人皆往生,则众生甚多,彼国如何容受,故以此释之。)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恋樊笼。 人传天竺是西方,(世传西方去此十万八千里,是错认五天竺国为西方也。)天竺支那在足傍。 (天竺人呼东土为支那,天竺支那同在南赡部洲,足迹可到。)莫向泥途分净秽,(同居五浊,宁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 (同居三界,奚别苦乐。)三千世界非吾土,(四大部洲,须弥山,六欲天,各满一千,名小千世界。 千个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 千个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 总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 皆释迦牟尼一佛所化之境也。)万亿乾坤是故乡。 (极乐去此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天台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莫说西方为譬喻,(有人云西方是譬喻之说,乃诱引凡愚为善,非实事也。)须知名与实相应。 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 槐国阿谁招客去,蜃楼何处劝人登。 如来大圣成虚妄,谤法愆尤忏未曾。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 (有人云,西方是肃杀之气,人死归空,生气殄灭,即是西方,岂真有西方可生乎。)身毒应无生博望,(身毒,即天竺国,汉博望候张骞曾至其地。)岐山那有活文王。 (岐山在西夷,文王所生之地。)众诸侯各朝天子,(问,何故极乐在西。 答,极乐非定在西,但对东言西。 譬如天子所都,名曰长安。 诸侯朝天子,四方来者不一。 东方来者,则曰长安在西。 西方来者,则曰长安在东。 长安定有东西乎。 弥陀所都,名为极乐。 十方菩萨,皆愿往生。 东方生者,即言极乐在西。 西方生者,即言极乐在东。 极乐定有东西乎。)四大洲殊睹日光。 (四大洲,谓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殊睹者,日月环绕须弥山,照四大洲,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北洲半夜。 四洲人并指日出处为东,日没处为西。 则南洲西方,即是西洲之南,北洲之东,东洲之北矣。 方位宁有定乎。)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 (大弥陀经云,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 龙树辩才还拙否,(龙树菩萨造毗婆沙论,发愿往生。)文殊智慧是虚无。 (文殊菩萨往生偈云,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主人底事凭居易,(东坡诗云,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公据何人问大苏。 (东坡南行,唯带阿弥陀佛一轴,曰,此轼西方公据也。)寄语聪明宜佛念,阎君应不爱之乎。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 (有人言名字属假,非成佛因,岂有念假名而成真佛。)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六字洪名为境,四性叵得为观。)蜾蠃祝儿终肖父,(蜾蠃衔桑虫于穴中,呼祝七日,则还肖其父。 众生念弥陀于心内,持名一世,安得不肖佛。)蛣蜣丸粪亦遗尘。 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 苦乐双忘名极乐,(或谓求生西方,是自贪快乐,非为了道。 不知言极乐者,苦乐两忘,方名极乐。 若对苦说乐,是人天之乐,不名为极。)死生俱尽说无生。 (问,既说往生,即有生死,云何言无生。 答,谓达生体本空,故生即无生。 又接引初机,权说往生,生已亲证,始知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又问,何不念释迦,而反念弥陀,不念十方诸佛,而念一佛。 答,念弥陀,即是念释迦,念一佛,即念十方诸佛。 以佛佛道同故,顺本师教故,心得专一故。 又弥陀与此土众生,偏有因缘故。)地有东西是假名。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若执往生为妄想,(或谓念佛是摄妄想一法,若求生西方,翻成妄想。)岂言住此便成真。 (若言生西是妄想,则住著娑婆,妄想尤甚。)东西不著尤非理,(若言我今不求生彼,亦不住此,二俱不著,随意受生,此尤非理。 何者。 既非法身大士,又非应化圣人,欲爱未除,业缘未断,若不生西方,定生此土。 既生此土,则仍在轮回,业力所牵,三途有分,安能随意受生。)净秽双忘亦是尘。 (只此净秽双忘一念,亦是情计,尚属法尘所摄。 若真双忘,则何碍求生。)生本无生生四土,见犹离见见三身。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 无生毕竟有生在,(有执断见者言,死后永灭,都无生处。 不知业牵识走,毕竟复入胞胎。 除却念佛往生,更无有脱离处。)离相依然住相中。 (若言死后永灭,不求往生,名不著相。 是则离缘起相,生断灭相。 断灭相者,是邪见法。)念与佛融方是即,(荆溪云,体不二故,方名为即。 近世聪明之士,皆言即心即佛。 及劝念佛,便言著相。 不知念佛念心,本来一体。 但执念心,不信念佛,则心佛是二,何名为即。)心将境异不知空。 (即事显理,名为真空。 拨事求理,名恶取空。 近世聪明之士,亦知心净土净。 语以净土,便言著相。 不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 但执唯心,不信净土,则心与土划而为二,此恶取空,非真空也。)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 取舍厌欣无挂碍,自家屋里任优游。 (欣自心之净故取,厌自心之秽故舍,一取一舍,不碍唯心,何外之有。)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 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 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争不较多。 了境唯心无挂碍,(但了佛从心现,外境本空,则虽魔即佛。)将心取境便淆讹。 (不知境自心生,取著为有,则虽佛即魔。)国君愦愦民方扰,室主惺惺盗敢过。 (一念取著,则魔得其便。 妄心不起,则鬼不奈何。)须信佛心常护念,(弥陀经云,念佛之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波旬束手更谁何。 都言处处是西方,平地高山总不妨。 (古云,高山平地总西方,此是真实到家之语,若未到家便成戏论。)入厕岂宜还塞鼻,冲泥何事尚褰裳。 (塞鼻褰裳,即是秽相未空,处处西方,岂非妄语。)病来那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莫话空言违实行,好凭落日望还乡。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法华经信解品,迦叶等四大弟子白佛言,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故知净土法门,是菩萨所行,非小乘事。 盖如来在小乘教中,不说有他方佛土,唯大乘方等经中,广谈十方佛国,而谆谆唯指归西方净土一门。 故西域禀小乘教者,都不信有弥陀佛国往生之事。 学大乘者,多修此法。 今人反谓净土是小乘法,大乘所不为,岂不大颠倒耶。)须知念佛还成佛,(云栖云,念佛成佛,是亲种子,故华严十地文,地地不离念佛。)大胜为僧又作僧。 (大智律师云,近见禅讲宗师,有发愿来生童真出家者。 尝试语言,汝今已得男子出家,合求出离,何乃复求男子,再愿出家,略无胜进乎。)白社远公咸愿往,(晋慧远法师,于庐山集众念佛,刻木为莲,具十二叶,引流泉入池,每度一时,水激莲开一叶。 昼夜六时,禅诵不辍。 与会诸贤,往生甚众。)华严大士亦求登。 (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攀龙附凤知何限,底事吾侪不愿升。 余教修行歧路曲,此门直入坦途平。 三祇行远终难就,十念功成便往生。 (藏教修行,要经三祇百劫,方成佛道。 圆教念佛,但凭十念一念,便得往生。 此则教门顿渐不同,自他功力有异。 盖余法修行,多凭自力。 念佛一门,兼藉他力。 他力易就,故十念即生。 自力难成,故三祇尚滞。 有谓西方极乐,非一生可到,须经多世展转修行,方得往生。 此不知教门殊胜,佛力难思也。)大石载舟还不没,(那先经云,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因船力故,石不没水。 若无其船,小石亦没。 大石喻重罪,船喻佛力,不没喻不堕三途,无船喻无佛力,小石喻轻罪。)苍蝇附骥始堪行。 扬帆顺水因风便,何惮迢迢十万程。 休言极乐苦难生,才说难生是障门。 (障门有三,一疑业力深重,二疑福力轻微,三疑修行日浅,有此三疑,不得往生。)佛力自能除业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须信弥陀愿力深重,尚不弃五逆十恶,何况善人。 尚收功于十念一念,况复多念。)深逃私债藏王府,(一入西方,怨业不能违害。)现受官刑遇圣恩。 (亲蒙佛力,冥府不得勾牵。)早晚相从裹粮去,此生终不负慈尊。 莫执坛经排净土,(坛经云,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土。 此意正劝人修善,不言无净土,亦非谓西方实有造罪之人。 当以意逆志,不可以辞害意。)祖机佛语并圆融。 因言荐理彰吾教,得意忘言显本宗。 十善齐修焉造罪,群贤共会岂还蒙。 他方此土何来去,法界明明在眼中。 念佛若言真漱口,(赵州云,念佛一声,漱口三日。 今人便谓不必念佛,莫错会好。)诵经应不用开唇。 药能医病还成病,火本温身反炙身。 (天台云,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被烧,不触则温身熟食。 古人一时遣著之语,今人执之作实法会,岂非被烧乎。)佛见未生除甚么,(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古人真实证到这个田地,方开大口。 今人口谈禅理,心轻实行,尚未除恶见,何况善见。 尚未起三乘见,何况佛见。 尚未起佛见,云何而除佛见。)凡情尚在断何因。 劝君莫漫闲言语,只要今生出苦轮。 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 (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耳根。)音闻既是圆常体,名字元非生灭因。 (问曰,经言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念性尚是生灭,况名字耶。 答曰,经文为顺此方机,于诸门拣择一门,令初心入道,故有抑扬。 实则二十五圣,皆具圆通常义。 故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言无不通,则知无不圆常,岂名字独成生灭。 又问,圣性虽无不通,初心入道,岂无迟速优劣。 答,别论虽尔,通论不然。 念佛既摄耳根,则同是一门,何分优劣。 又念佛主意根,遍摄五根。 耳根唯属耳,不兼余根。 耳根从一门深入,念佛则根根可入。 当知耳根不摄念佛,念佛能摄耳根。 故此一门,三根普被。)以念念名名固切,将闻闻佛佛还亲。 由来二圣皆昆仲,同作弥陀辅弼臣。 不信西方不愿生,都由执计未能清。 持冰唤水须融水,(或谓即心是佛,何须更见弥陀。 今释曰,言即心是佛者,如持冰唤水,冰虽是水,结滞未融,须假太阳,方能和解。 心虽是佛,全体在迷,须假佛日,方能开悟。 岂可固执迷心,而不愿见佛乎。)指木为楹岂是楹。 (或谓即心净土,何以更生净土。 今释曰,言即心净土者,如指木为楹,木虽可以为楹,而不即是楹。 心虽能造净土,而非即是净土。 今试自问,十二时中,于一切境缘上,还起一毫杂念染污心否。 若有一毫杂念染污,即是秽相未空,云何言即心净土。 如是之言,皆为自欺。 故知若不往生,唯心净土,终不得显。)己佛还从他佛显,正因须藉了因明。 殷勤苦口缘何事,只为娑婆是火坑。 悟后莫言休见佛,应知悟后正求生。 (天如云,汝若悟心,则净土往生,万牛不能挽矣。)童蒙未可离师学,稚子犹宜傍母行。 喆老后身休更蹈,(宋喆老,住京师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 坐化后,纸袄亦烧出舍利。 后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青公覆辙岂堪成。 (宋青草堂,后身作曾鲁公。)会须亲证无生后,回入娑婆度有情。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资粮终不到,(有信愿无行。)马无缰御孰能前。 (有信行无愿。)但将三事为符契,携手同登九品莲。 念佛休嫌妄想多,试观妄想起于何。 无心收摄固成病,著意遣除亦是魔。 救火抱薪添烈焰,开堤引水作长河。 直须字字分明念,念极情忘有甚么。 佛声易可除昏散,出口还收入耳来。 蓦地乱茅随火尽,蔽天浓雾逐风开。 通身是佛谁为念,遍界生莲不用栽。 何待临终生极乐,即今端坐玉楼台。 弥陀四字绝商量,只贵专持不暂忘。 若厌平常终隔断,才求玄妙便乖张。 粗尝橄榄宁知味,细嚼盐齑始见香。 念到身心空寂处,不劳开口问西方。 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 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 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 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 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 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 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 念佛欲知端的处,个中殊不计功程。 尘消古镜光逾远,风定寒潭水自平。 四性本空心历历,三身叵得佛明明。 一门具足诸方便,止观匪从渐次成。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 傍华随柳须回顾。 临水登山勿放他。 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渐朽应难住,腐栋将颓岂易蹲。 何日如蝉新脱壳,莲华胎里独栖神。 坐时观佛足跏趺,身在莲台华正敷。 毫相分明随念见,金容映现与心符。 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圆融非有无。 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更无尘累心难断,唯有莲华梦易成。 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 僧宜念佛痛加鞭,得预莲池清净缘。 亲听法非徒对本,顿明心不用参禅。 明师岂若弥陀好,善友谁居补处前。 一念遍游诸佛国,笑他行脚困山川。 (僧)此方正教在儒宗,但尽今形后世空。 仁义躬行虽切实,死生才话却朦胧。 好寻归路思安养,莫认邮亭作故宫。 净土原从忠孝得,金台上品奏元功。 (儒)道家炼运为延龄,用力偏多功少成。 要识神仙非不死,(楞严经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 别修妄念,存想固形。 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寿千万岁。 斯亦轮回,妄想流转。 报尽还来散入诸趣。)须知净土始长生。 (后魏昙鸾法师,初受陶隐居仙经十卷,专事修炼。 后遇菩提流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 支曰,长生不死,我佛道也。 遂以十六观经与之,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不可穷也。 鸾于是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持金作钏终无变,弄泡成珠但有名。 (或问,我学仙,则现世便得长生。 汝念佛,则现身便死,长生何在。 答曰,汝执幻身为坚固,如弄泡成珠,有名无实。 我知心性为真常,如持金作钏,终无变易。 又神仙寿命,千年易尽,如弄泡成珠。 西方寿命,劫石难量,如持金作钏。)寄语学仙宜念佛,莲池端的胜蓬瀛。 (道)求官常恨做官卑,官愈高时势愈危。 太璞不完惭美玉,泥途曳尾羡灵龟。 已知仕宦空无味,试看弥陀念是谁。 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 (十念者,每日清晨,向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 如是十气,名为十念。 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若能如是,决定往生。)△(仕)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枕床头一片山。 白屋安贫终暂计,夕阳归路岂知还。 莲华佛国深深处,出世芳踪不可攀。 (隐)百工居肆易成功,业有专门各不同。 旋转化工归手内,挽回造物在胸中。 从来命不由人做,只有心堪自己攻。 随分妻孥且安乐,团圝头念佛丛丛。 (工)商客经年道路行,舟车迅速每兼程。 利深不觉风涛险,物重翻将性命轻。 长恨货多难长价,焉知身死不重生。 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倍赢。 (商)渔人活计在扁舟,南北东西任去留。 劈破月华沉棹底,移来山色上船头。 常教妻子张罗网,谁识阎翁下钓钩。 苦海无边休陷溺,早凭佛力忏深尤。 (渔)樵夫家住碧山垠,斤斧声中倒乱薪。 斫断云根穿地脉,凿开石齿露峰唇。 但看旧冢埋枯骨,不见新坟起死人。 及早回头寻出路,莲华胎里好藏身。 (樵)农人念佛好殷勤,旋种新秧手自分。 片笠冲开杨柳雨,一犁耕破杏华云。 曲肱饱饭欣秋熟,回首思乡望夕曛。 一片琉璃田地美,天然殊不用耕耘。 (耕)世间万事总浮尘,只有诗书差可人。 千卷西窗残月夜,数编东阁乱山春。 吟声未若佛声好,书味何如道味真。 识得自心清净土,文章糟粕不堪陈。 (读)一等世人修福业,希图来世作公卿。 假饶位极五侯贵,何似身居下品生。 施水但滋贪种子,(因贪富贵而行布施。)善芽翻长业根茎。 (因布施而招富贵,因富贵而造业,因造业而复堕三途。)愿回有漏成无漏,(以此福业,回向西方,即成无漏。)早注华间第一名。 (此方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华一朵,标名其上,身后托生其中。)(△营福)一心差处路歧逢,自造经书立本宗。 (即今五部六册之类,皆偷窃佛经,杂以鄙语,以成己典。)两扇门边传秘诀,三家村里聚群蒙。 乐邦有路元平直,佛法无私本至公。 奉劝回头归正教,弥陀念念见真空。 (外道)尼师念佛好随缘,莫向深闺处处穿。 自守清贫为服药,休营痴福更招愆。 (古人云,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情根断似枯丝蕅,戒体芬如出水莲。 他日神栖安养国,七珍池上礼金仙。 (尼师)贫人念佛莫踌躇,寒饿肠中爱易除。 灶脚日斜烟未起,屋头露落被还虚。 深知此界为囚槛,极厌残骸是溃疽。 无限天衣诸化食,他年极乐任安居。 (贫)家道休夸堪敌国,从来贵德贱金铜。 无双富莫如原宪,第一贫唯是石崇。 徒有千箱遗子息,难将一物见阎翁。 何如念佛生安养,自性财源用不穷。 (富)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 身登上品方为贵,心悟真如始立勋。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宿业今招下贱身,从来眉眼未曾伸。 频年辛苦恒随主,毕世勤劳敢怨人。 好向己躬勤念佛,偏宜净土独栖神。 他时得预莲池会,入圣超凡贵绝伦。 (贱)智人业识每弯环,好把从前念尽删。 六个字中无计较,一声佛外绝机关。 物情料破宁知死,世事多能只欠闲。 毕竟往生为上策,早寻归路自知还。 (智)慧业文人道易成,休夸才思负聪明。 数篇未足充饥饿,半字何曾敌死生。 绮语化为真实语,吟声翻作苦空声。 乐邦大有佳章在,水鸟风枝尽会赓。 (慧)愚夫造罪恣贪瞋,肯信从来果与因。 只道现生无后世,可知今日有明晨。 (或问曰,明晨可见,后世何人能见。 答曰,天眼能见,汝既无天眼,又不信佛语,是以不见后世。 又问,天眼能见,其相云何。 答曰,如见人从一房出,复入一房。 死此生彼亦复如是。)新移宅舍犹迷向,才换衣裳不识人。 生死关头真痛切,劝君念佛莫辞频。 (愚)痴人垂老不知休,唤杀朦胧未转头。 毒病偏将医作恶,沉疴翻与药为仇。 爱绳易缚禽投槛,欲饵能牵鱼上钩。 奉劝世缘宜早悟,莲池种子尚堪投。 (痴)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 满地蓬蒿春不到,一身枷锁夜难过。 称怨莫更呼天地,叫痛应须念佛陀。 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 (苦)莫道人间乐事稠,由来乐极转生忧。 满城华柳携佳客,彻夜笙歌醉画楼。 但觉酒来人面上,那知死在脚跟头。 西方净土真为乐,但念弥陀便往游。 (乐)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 老有音书头渐白,死无官贴命难留。 身前预把资粮办,眼底休为儿女愁。 家在乐邦归去好,自然衣食不须谋。 (闲)劝君念佛未能闲,等得闲来病现前。 心到乱时须著眼,念从忙处要加鞭。 千军队里单刀入,百沸汤中勺水传。 佛不碍忙忙自碍,便从今日奉金仙。 (忙)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 一旦无常音信至,此时追悔欲何因。 (少)暮年光景苦无多,电影沤华一刹那。 黄叶渐凋真老矣,秋风将至奈愁何。 无心不用贪浮世,有口唯应念佛陀。 珍重临行须努力,莫教万劫自蹉跎。 (老)疾病由来即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 重刑受过悲牢狱,剧苦尝来厌革囊。 念念弥陀休背觉,心心极乐愿还乡。 何时得受清虚体,寿极河沙不可量。 (病)死时莫漫自惊惶,(念佛人,第一切忌怕死,怕死则不得往生。 多有一生念佛,临终唯务服药求医,都不说著往生之事,此怕死之过也。)系念殷勤向彼方。 脓血渐抛皮袋子,腥臊将脱垢衣裳。 多生烦恼真疴瘵,一句弥陀是药王。 苦海深沉但求出,莫愁佛不驾慈航。 (死)平旦寅时天气清,东方晓色已初生。 法身未显仍居暗,慧眼才开始见明。 安得乐邦今日去,都将妄习一时平。 遥思供佛诸贤辈,衣裓盛华手自擎。 (寅时)卯时日出气苍茫,万象明明不覆藏。 香雾丛中华影乱,红尘队里马蹄忙。 想成处处青莲萼,念熟时时大觉王。 直待无生生净土,遍周沙界是毫光。 (卯时)食时万户起炊烟,贫富由来事太悬。 茅屋糟糠犹不继,朱门酒肉尚憎嫌。 梦中苦乐原无实,觉后身心始不迁。 安养此时应坐食,遥知百味现其前。 (辰时)巳时日影在禺中,恰恰还差分寸工。 正念觉来犹有觉,妄心空处未忘空。 边邪那个非中正,偏曲何人不至公。 摄受三根归净土,直教万派尽朝宗。 (巳时)日轮当午正中天,普见高低物像全。 阿鼻狱中真净土,蛣蜣身里紫金仙。 迷家荡子殊堪愍,背父痴儿信可怜。 今日始知归故里,劫初田地尚依然。 (午时)未时窗外日初斜,华影阑珊上碧纱。 三分光阴还过二,百年身世岂无涯。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极乐人民无量寿,不将日月计年华。 (未时)晡时薄晚正逢申,业识茫茫丧本真。 赡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食中置毒焉知避,痒后搔疮岂厌频。 日暮飘零不归去,空劳望断倚门亲。 (申时)酉时忆佛甚悬悬,独倚楼头耸两肩。 眼逐浮云凝碧落,心随白日下青天。 更无人去乾坤外,那有书来鸿雁边。 坐久不知天已暮,却疑身在玉池莲。 (酉时)戌时万事且休论,要把无常念念存。 大限忽来真黑夜,幽关不晓是黄昏。 持珠易念生前佛,剪纸难招死后魂。 预办资粮早归去,莫教前路悔无门。 (戌时)亥时人定绝喧嚣,痛策身心莫漫憍。 斩断妄心青草死,推开昏暗黑山高。 泪因忆佛浑难制,愁为思乡不易消。 遥想白莲华萼上,定知名字已曾标。 (亥时)夜半子时群动息,阴阳往复互回旋。 一轮孤月千家梦,几点残星万里天。 土自想成宁有外,佛从心现本无边。 何时永灭迁流苦,华里藏身出盖缠。 (子时)丑时后夜晓鸡鸣,起坐披衣忆想清。 一念未生真佛现,万缘才动假名成。 知缘不实名何碍,达妄无依念自平。 安得身心归极乐,真空幻有总无生。 (丑时)春王正月是新年,贺岁家家设酒筵。 万户笙歌行乐地,满街华月上灯天。 目前景物难长好,劫外风光自不迁。 安养故乡无蜡烛,枝枝相照玉池莲。 (正月)时当二月景堪夸,好念弥陀玩物华。 浅白梨花初破朵,淡黄杨柳乍抽芽。 轻烟薄雾莺儿店,细雨微风燕子家。 争似故乡佳丽地,七重行树语频伽。 (二月)三月清明瞥眼过,伤心无那是愁何。 满城风雨歌声少,十里山坟哭响多。 早趁在生修净业,莫教临死怨阎罗。 故乡春色还长在,想见芙蓉出绿波。 (三月)山林四月少尘埃,自念弥陀不用陪。 新脱素衣摧粉箨,乱抛金弹落黄梅。 穷途作客真为苦,荡子思乡最可哀。 料得慈尊应念我,朝朝垂手望归来。 (四月)五月端阳景物偏,龙舟竞渡古今传。 数茎蒲叶剑刻砺,一树榴花火欲燃。 苦海无边何日出,乐邦有路几时还。 玉池流水洄漩处,阵阵香风泛白莲。 (五月)六月人间暑气高,炎炎火宅被焚烧。 一林树影藏高阁,十里荷华映画桥。 念佛声悲频有泪,思乡心切更无聊。 清凉池上何时返,涤尽烦襟水自饶。 (六月)新秋七月气初凉,溽暑将收夜渐长。 四壁暗风鸣蟋蟀,一池衰草语寒螀。 深宵倚槛窥残月,薄暮推窗望夕阳。 客路竛竮久漂泊,苦求佛力早还乡。 (七月)中秋八月有微寒,零露瀼瀼被草菅。 一树桂华香漏泄,万家明月影团圝。 长思故国无音信,几欲高飞少羽翰。 行树重重含佛土,何时亲倚玉栏看。 (八月)重阳九日景偏赊,自采茱萸且泛茶。 红锦妆成千树叶,黄金开尽一篱华。 每登山顶瞻乡国,却上楼头望故家。 想见七珍池沼内,枝枝菡萏大如车。 (九月)十月由来是小春,桃红初破一枝新。 长看旧冢添新冢,每见新人送旧人。 万劫死生谁动念,百年身世独伤神。 回头便是西方路,只要当人愿力真。 (十月)天涯又见一阳生,六管飞灰气乍更。 粒粒寒椒梅渐破,尖尖嫩玉柳将萌。 夜长易得还乡梦,岁暮难为作客情。 十万余程安养国,寸心耿耿挂长庚。 (十一月)岁尽时穷最可愁,阴云惨惨日悠悠。 风●万木皆枯骨,雪覆千山尽白头。 但见过年忙似箭,有谁离苦急如仇。 那堪尚滞娑婆国,梦里光阴又一周。 (十二月)一自娑婆系业因,多生流转实酸辛。 须臾出屋又投屋,迅速舍身还受身。 曾作王侯争国邑,几为蝼蚁丧埃尘。 这回若不思归去,依旧从前受苦轮。 弥陀慈父愿门开,摄受群生等一孩。 脓血团中离臭秽,莲华香里受胞胎。 但凭净愿为良导,只有狐疑是弃材。 浊恶娑婆难久住,早同善友赋归来。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 声闻到此心犹昧,菩萨于中慧未开。 誓割爱缘生极乐,华中产取玉婴孩。 (生苦)万事输人已退藏,形骸自愧少康庄。 朱颜一去杳无迹,华发新来渐有霜。 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 宁知净土春长在,不使身心昼夜忙。 (老苦)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病苦)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 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 甘心狱户为囚侣,束手幽关事鬼王。 何似华开亲见佛,无生无灭寿难量。 (死苦)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 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 泪深江海犹嫌浅,恨远乾坤未是长。 诸上善人俱会处,愿教旷劫莫分张。 (爱别离苦)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 有钱难买阎翁赦,无计能求狱卒饶。 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 何时得预莲池会,积劫怨仇好共消。 (怨憎会苦)穷达由来有夙因,转生希望转因循。 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 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 乐邦衣食天然好,不用区区更苦辛。 (求不得苦)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 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 临海廿年持使节,过关一夜白头颅。 何当净土修禅观,寂照同时离有无。 (五阴炽盛苦) △(色受想行识,为五阴。 色阴是身,四阴是心。 炽盛者,炽然增盛也。)稽首释迦文,娑婆说法主。 皈依无量寿,净土之导师。 我今承佛力,阐扬净土教。 诗成百八章,章各有八句。 为顺此方机,故以诗演说。 若我所说语,违背于诸佛。 欺罔世人者,应受地狱苦。 百千万亿劫,犹故不能尽。 如其不然者,幸各生谛信。 慎勿怀疑惑,而生增上慢,及以卑劣慢。 由斯二种心,自致失善利。 伏愿见闻者,展转递相劝。 若有劝一人,乃至于多人,功德不思议,譬喻莫能尽。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同生极乐国。 (发愿偈)不净观颂(并序)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 观之既久,贪欲即除。 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 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 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 (死想○先作此想,为下九想张本。)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 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胀想)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 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青瘀想)皮肉既堕落,五藏于中现。 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 (坏想)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 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 (血涂想)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 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 (脓烂想)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 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 (啖想)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 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散想)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 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骨想)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 试看烟焰中,著得贪心否。 (烧想)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 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 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 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 (死想)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 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 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 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胀想)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 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 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 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 (青瘀想)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 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 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 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 (坏想)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 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 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 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血涂想)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 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 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 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 (脓烂想)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 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 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 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啖想)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 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 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 请君高著眼,此事细推穷。 (散想)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 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 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 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 (骨想)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 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 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 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 (烧想)四念处颂(并序)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 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 顾此法门,何人修学。 岂唯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 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 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忘遗诫云。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 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 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 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 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 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 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 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 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 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 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观身不净)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 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 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 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 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 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 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 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 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 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 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 (观受是苦)妄心无住处,体相竟如何。 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 一家门户别,(六根)六个弟兄多。 (六识)扰扰各驰竞,(如眼逐色,耳逐声等。)纷纷总不和。 (如眼不与声和,耳不与色和等。)青黄俄改换,(眼识无常)动静屡迁讹。 (耳识无常)臭别香随到,(鼻识无常)甜来淡又过。 (舌识无常)炎凉翻易覆,(身识无常)好恶每偏颇。 (意识无常)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 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 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心无常)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 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 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 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 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 (得失闲忙冷热等,皆从缘生,不因我有。)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 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 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 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观法无我) 发布时间:2025-01-24 08:17:4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