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莲华世界诗 内容: 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撰佛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则遍法界身是阿弥陀佛,何净何秽,何乐何苦。 然净度三昧经有云,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 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 百年中所造魂神,逐种受苦,遍大千刹土,体骨皮毛,亦遍大千刹土。 当其皮毛齿角森然变现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异类身是阿弥陀佛。 当其鞭笞雨下屠割奏刀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受苦异类身是阿弥陀佛。 当其鼎烹刀锯犁耕火炙时,岂复能知遍法界饿鬼地狱受苦身是阿弥陀佛。 岂唯是,即俨然而人,当其苦难忽逢,刀兵乍逼,尔时即不能知我辈苦难身是阿弥陀佛。 岂唯是,即快然而得意,五欲自娱,荣华满志,尔时即不能知我辈受享身是阿弥陀佛。 夫人世间在顺在逆,尚不能知此身是阿弥陀佛,何况风刀解体八苦交煎之际,何况改头换面羽毛骨角之俦,何况焰口针喉镬汤洋铜之日,然后不知我身是阿弥陀佛哉。 金刚上味经,载文殊师利言,一切凡夫以自系缚,故见地狱相。 虽非实有,而令受者受苦。 譬如梦中见身堕地狱,万火所烧,掷入镬汤,彼人梦中吼言极苦。 若知是梦虚妄不实,身心得安。 所以法苑云,观罪性空者,罪从心生。 心若可得,罪不可无。 今尘世中心空者几人,梦破者几人。 所以如来教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正摄其百念千念八亿五千万杂念于一念。 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证见阿弥陀佛。 然后知一念百念千念八亿五千万杂念皆阿弥陀佛之念,然后知一身百身千身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皆阿弥陀佛之身,然后知畜生饿鬼地狱皆阿弥陀佛之法界。 然则经云,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岂不深切著明矣哉。 故知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证明无净无秽之净土,证明无苦无乐之极乐,正是空其心之丹药,正是大梦中之霹雳也。 无奈我辈明知是梦,却又寻梦。 明知是梦引我入铁围山,却又迷昧故乡道路。 岂可不用过来人语,招之,策之,掖之,涵濡之。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三者,唯立礼为坚定之力耳。 而兴诗成乐,则始终皆以韵事发其欢喜,熔其扞格。 所以净土光中,不但如来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其声皆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赞叹诸佛相好。 如意珠王涌出金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楼阁中诸天作天伎乐,又乐器悬空,不鼓自鸣,其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总之,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所以行者出定入定皆闻妙法。 夫坐莲华上者,犹藉此音声以增其进,况其未到莲池者乎。 小传载张子房在汉军中,项兵虽挫,犹自相持。 子房乃教军中作楚歌,使楚人怀乡,而汉事遂成。 可见声音一道,可以补攻取之不及。 昔贤净土之咏,即子房之还乡曲也。 试看咏净土者,多出于宗门之知识,其殆佛门之子房也哉。 莲华世界诗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辑如来弘愿第一悲华经载,往昔因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释迦佛为大臣,同于宝藏佛所发弘誓愿。 轮王愿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众生。 大臣愿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众生。 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 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 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 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说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 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 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 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再则曰,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而又曰,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其言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一见,二见,三见,四见。 其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秦译六见,至唐译十方佛赞叹后,则十见之。 而又曰,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味其语气,恨不将此数语充满一切众生之耳。 恨不将此数语钻入众生之肺肠。 爱何其切,虑何其深,悲何其至。 即父母于至爱之子,晨夕付嘱,亦未必如此之惓切也。 何以故。 盖世间父母付嘱子孙,不过望其成家立业已耳。 至于如来见众生不入此门,必堕镬汤鼎沸之中,得失匪细。 则众生不念佛,悲安得不深。 众生念佛,自然摄取不舍。 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 佛若不念众生,善根亦坏。 所以无量寿经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愍,特留此经,更住百岁。 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苦众生。 世上君臣兄弟,能以净土相成,设化众生,皆是从弥陀释迦弘愿中流出。 西方咏(明)一元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 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只要办心坚,努力勤修速向前。 顺水行船加橹棹,导师接引愿绳牵。 西方今古镇长存,慈父哀怜度子孙。 八万四千门路别,弥陀一句众称尊。 怀净土(元)中峰蕅池无日不华开,四色光明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动地惊天勤念佛,搥门打户劝修行。 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 颂以无缘慈摄受众生(明)妙意梅花落尽杏花开,岂是春风著意吹。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颂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寂光影里现全身,遍界光明迥出伦。 浪暖桃花鱼忆子,无缘慈度有缘人。 一点悲心擘不开,镬汤滚处笑盈腮。 希奇之事朕深信,现与君王说法来。 苦劝回缰第二佛言,得人身者如指上土,失人身者如地上土。 虽信佛语,未知其故。 至读楞严经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恶业圆造者,入阿鼻。 六根各造,兼境兼根者,入无间。 身口意三,作杀盗淫,入十八狱。 三业不兼者,入三十六狱。 一根单犯者,入一百八狱。 地狱中历劫烧燃,罪毕方受鬼形。 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 三途绵远如此。 至较量寿命经,所载地狱寿命,活地狱一昼夜,比较人间算数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 狱愈进,时愈久。 地狱一道,寿命之长又如此。 则善知识所言,一失人身万劫难,与出得头来是几时之语,岂非刳心剖肠痛哭流涕之言也哉。 今世上人,求其六根清净,不犯一业者几人。 则茫茫尘世,大抵皆地狱之因耳。 求其为饿鬼畜生尚不能得,岂可不寒心哉。 楞严中载,畜生中业报,用钱役力,偿足自停。 若杀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食肉之转徙又如此。 然则我辈此一副面孔,一旦失之,复在何年。 凡此等之苦,我辈凡眼不能自见,唯如来悉知悉见,安得不惓惓切切,千言万语,苦口向人。 可怜平日不念佛之人,在地狱苦难之中,亦不能念佛。 近有活阎罗王教地狱人念佛,但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与出狱。 而口噤不能吐一佛字,不信心之障重如此。 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身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 后遇善知识,教令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然则吾辈业海中众生,除却一句阿弥陀佛,更从何处觅生活。 警世(晋)跋陀罗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 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 警世(晋)迦哩迦爱欲牵缠没了期,日生烦恼镇相随。 官中囹圄犹存赦,家业拘牵没赦时。 警世(晋)半托迦地水火风化此身,身灭四大各归真。 诸魔六贼皆消散,苦乐前程只主人。 劝念佛偈(唐)善导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古诗(唐)庞公一年复一年,务在且迁延。 皮皱颜色减,发白髓枯干。 毛孔通风过,骨消椽梠宽。 水微不耐热,火少不忍寒。 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坚。 更被痴狼使,无明晓夜煎。 唯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缠。 云何不忏悔,便道舍财钱。 外头遮曲语,望得免前愆。 地狱应无事,准拟得生天。 世间有这属,冥道不如然。 除非不作业,当拔罪根源。 根空尘不实,内外绝因缘。 积罪如山岳,慧火一时燃。 须臾变灰烬,永劫更无烟。 观地狱图(唐)贯休峨峨非剑阁,有树岂堪攀。 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周王应未雪,白起作何颜。 尽日空弹指,忙忙尘世间。 警世(宋)慈受渔者不能猎,猎者不能渔。 贵人钱为网,水陆皆可图。 畜生肉尝遍,诸佛心转疏。 黄泉途路滑,失脚恐难扶。 又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 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 人生一饭间,贪瞋痴悉具。 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 警下品(宋)冲默愚流习恶久成风,平昔那知黑白踪。 直待垂终诸业现,方惊已困四蛇攻。 自非夙善熏闻力,安得称名勇猛功。 陡觉凉风吹业火,玉毫光里面金容。 赞净土(宋)北山四色莲华间绿荷,一莲华载一弥陀。 莫疑净土程途远,日日人生雨点多。 暮鼓晨鸡不住催,逡巡容貌变衰颓。 莫言白发浑闲事,总是无常信息来。 西方咏(明)一元西方谛信莫生疑,念佛修行要及时。 有限光阴宜早办,骷髅著地几人知。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 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 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 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 净土诗(元)中峰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缚住白龟毛。 沤花影里翻筋斗,出没阎浮是几遭。 东海一丸红弹子,流光日日射西林。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向窗前惜寸阴。 血池干处蕅池清,剑树枯时宝树荣。 苦乐本来无住相,于无住处自圆成。 佛与众生夙有缘,众生与佛性无偏。 奈何甘受娑婆苦,不肯回头著痛鞭。 人间天上与泥犁,劳我升沉是几时。 白蕅有根如不种,尘沙生死自羁縻。 自家一个弥陀佛,论劫何曾著眼看。 今日更随声色转,这回欲要见还难。 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 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深思地狱发菩提,父母家乡勿再迷。 痛策归鞭宜早到,莫教重待日移西。 七月人间暑渐衰,晚风池上更相宜。 遥观落日如悬鼓,便策归鞭已较迟。 腊尽时穷事可怜,东村王老夜烧钱。 即心自性弥陀佛,满面尘埃又一年。 寄语娑婆世上人,要寻归路莫因循。 银山铁壁如挨透,千叶莲华别是春。 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 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贫乏之人念佛时,且无家事涉思惟。 赤条条地空双手,直上莲台占一枝。 老来念佛正相当,去日无多莫暂忘。 南无阿弥陀六字,是名越苦海慈航。 尽道少年难念佛,我云年少正相当。 看她八岁龙王女,掌上神珠放宝光。 身膺宰辅与朝廊,盖世功名世莫量。 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一等师家每劝人,自心三昧不精勤。 身居净白莲华土,空把弥陀播口唇。 一般平等唯心土,贵贱贤愚没两途。 漆桶要教连底脱,大家齐用著工夫。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 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 警世茶倾三奠复三奠,一个骷髅烧未干。 业识又钻皮袋去,铁人闻也骨毛寒。 警世(元)石屋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 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 劝世念佛颂(宋)无名杀业怨家渐债多,将何词理见阎罗。 教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念弥陀。 劝念佛(元)优昙生死茫茫古渡头,弥陀拨动度人舟。 夙生有分今生遇,快上船来归去休。 一念心迷有万端,尘劳业识辊成团。 若非猛烈英灵汉,透出头来也是难。 我念弥陀不问禅,只图口快要争先。 幸然有个辽天鼻,却被无明业子穿。 老来死至怎生医,乐土风光谁得知。 到者同名无量寿,因从此界念阿弥。 法身清净本无尘,无奈众生造业因。 地狱三途甘受苦,分明有理不曾伸。 警悟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念佛偈(明)广制佛在心中须著眼,莫抛脑后不相看。 此时蹉过真成错,欲似今朝恐大难。 望江南(元)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 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 一点气难平。 人我盛,日夜长无明。 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 空死复空生。 娑婆苦,光影急如流。 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 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水面一浮沤。 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 何似早回头。 怀净土(明)楚石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宝界华池想,争得刀山剑树摧。 但自净心生极乐,此中贤圣许追陪。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 万行不如修白业,一心何苦恋红尘。 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归涕泪频。 若解反观观自性,抛来掷去总家珍。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 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殷勤劝,万亿人中一二知。 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莲池。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 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忽然铁树开花也,妙转如来正法錀。 大患明明为有身,须知疾病不饶人。 但关妄想无非妄,纵得真仙未是真。 众热聚来风扇火,一期抛去骨缠筋。 唯余念佛离生死,只恋阎浮化作尘。 罪重无如杀盗淫,身囚犴狱口呻吟。 敲枷打锁能称佛,覆地翻天莫变心。 夜半从教神鬼啸,空中自有圣贤临。 收因结果莲台上,自性弥陀不外寻。 净土诗(明)度门高才弘略气非常,那个临时不著忙。 打雨敲风闲计较,惊天动地漫文章。 爱河如未干枯竭,浅浪还须作主张。 六字弥陀无注脚,归依即是大慈航。 劝修净土(明)雪峤行船分付把梢婆,须识长河逆顺波。 只怕顺风吹过火,转来不得逆风多。 颂下品中下生(明)妙意(下品中生者,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开示,念佛生西,六劫华开,菩萨说法。 下生者,命终应历劫受苦,遇善知识开示,十念往生,十二大劫华开,菩萨说法。)知识相逢岂易求,危哉浪海此浮沤。 斜阳欲落未落处,尽是离人今古愁。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铁狗铜蛇正奋瞋,风刀火锯肉成尘。 一声佛号翻身去,回首何曾见旧人。 鸡声茅店月华明,客梦沉迷尚未醒。 开得眼来天大晓,蓬头垢面奔前程。 即此心识造地狱,即此心识见佛成佛。 因地而倒因地起,离地求起无是理。 不离浊水与污泥,出头仍是莲华地。 总颂下品三生多生结得善根由,幸免无边苦海愁。 早知大劫都卢坐,悔不娑婆勇猛修。 怀净土诗(清)莲隐摄心快向乐邦来,莫待无常老病催。 若使此生重蹉过,难逃永劫堕轮回。 天边落日勤修观,世上空花不用栽。 念念直前无退怯,宝池坐看一莲开。 残月钟声欲晓天,如何高枕尚安眠。 请看竹马风鸢日,忽到头童齿豁年。 休逐世波沉黑业,快称佛号育青莲。 乐邦归去须归去,莫待他人把手牵。 翻然向往第三古德云,众生处五浊恶世,如囚处狱。 虽罪有轻重,然无有一人不苦者。 夫地狱饿鬼之苦,犹云隔世而未知也。 畜生之苦,犹云隔胎而未知也。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苦,犹云人生变态,未必时时然也。 只如安常处顺,在家庭之间,有何趣味。 法苑举婆沙所言家居之可厌恶甚详,姑撮其一二。 有云家是难满,如海吞流。 家是无足,如火焚薪。 家是苦性,如怨诈亲。 家是斗乱,共相违诤。 家是多瞋,呵责好丑。 家是伎人,种种妄饰。 家如眠梦,富贵则失。 家如朝露,须臾变灭。 家如棘丛,欲刺伤人。 此世间有身家者所共尝之滋味也,然乎不然乎。 故要集举涅槃云,在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 无已,则削发披缁,可以无累欤。 古德云,为僧心了总输僧。 若其心了,岂不超然大丈夫也哉。 如其不了,与俗何异,而罪过尤细。 罪福决疑经,论钱谷因果之事,如施主拟作释迦,改作弥陀,拟作大本,改充涅槃之类,即计钱多寡论罪。 庄椿云,盗用常住一文钱,一日一夜长三分七厘利。 第二日夜利又长利,盖共三分七厘之利,又起利也。 来世作牛马偿之,牛日还八文,马日还七文。 所以云,作一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难。 由此推之,为僧者可不惕然畏乎。 以此左推右测,唯有净土一门,任意早脱,终无再住阎浮之法。 瑞应经,佛言,吾无数劫时,本为凡人。 初求佛道以来,受形五道,生死无量。 计吾故身,不能以数。 夫释迦佛学佛之后,尚不免五道,况学他道者乎。 唯生净土者,决不退转。 但受持弥陀经者,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释迦佛皆许以不退转。 则此法门之利益,于佛道中又为最胜。 故古德云,修净土者,宜发愿云,吾自从无始以来,不曾知此法门,以故轮回六道,不得出离。 今日知之,岂肯不即时下手乎。 净土诗(刘宋)谢灵运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病中画西方变相颂(唐)白香山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 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送臻师(唐)李商隐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画阿弥陀佛像赞(宋)苏子瞻钱塘元照律师,普劝道俗归诚西方极乐世界。 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遗物,命匠胡锡画阿弥陀佛像,追荐冥福。 以偈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 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 我造无始业,一念便有余。 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 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及一切众生。 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无去亦无来。 吊天竺宝月大师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劝修净土颂(宋)长芦三界炎炎如火聚,道人未是安身处。 莲池胜友待多时,收拾身心好归去。 目想心存望圣仪,直须念念勿生疑。 他年净土华开处,记取娑婆念佛时。 劝念佛(元)优昙人间四相难逃死,天上何曾免五衰。 宁可九莲居下品,不来尘世受胞胎。 长生不用神仙诀,救急还须海上方。 靠著主人无量寿,算来都胜别思量。 几多失脚走阎浮,世事如麻日转稠。 故国田园埋草里,野牛放荡几时休。 怀净土(明)楚石一自飘蓬赡部南,倚楼长叹月纤纤。 遥知法会诸天绕,正想华台百宝严。 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 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屠欠合尖。 净土诗(明)雪峤林下长开佛面花,子规叫血数珠斜。 耳边多少闲题目,赚杀春风不到家。 溪上行歌杖紫藤,落花没膝叫黄莺。 春池无月空捞漉,早叩莲邦题姓名。 净土诗(明)耑愚南北东西求所知,怖头认影总成迷。 直饶悟得声前事,也要弥陀作导师。 寂光未异庄严土,向上不为断灭禅。 细细虫音宣法界,佛声岂背未生前。 十方诸佛赞西方,不是无端出广长。 只恐痴禅耽寂灭,错将断灭作真常。 怀净土诗(明)沈朗倩生无生法不须疑,苦向严陵掌上推。 收拾金钱提槵子,六爻皆吉是阿弥。 怀净土诗(清)莲隐渐看鬓发著霜痕,自省己非自讨论。 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 便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 乐国不遥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 一意西驰第四世间念佛者多,见佛者少,知有净土者多,生净土者少,何也。 意不一故也。 盖意为第六识,本宜为五识之主。 而耳目口鼻争以嗜好诱之,意反为五识之奴。 奴之既熟,虽五识无感之时不来役意,而纷纷扰扰,无有宁晷。 所以全不知念佛者,自然随六根而受地狱之报。 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纵得人身,亦仍来此樊然不净之世界而已。 唯一意西驰者,纯是一心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 君王即是如来作,以心为君者,以佛为君。 此孟子所谓先立其大,小不能夺。 观经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虽正解不尽如是,亦可旁通于此矣。 云栖云,一心不乱者,心王心所无所不一。 夫心王心所虽有八与五十一之纷杂,然遡流穷源,不出一心。 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彼佛名,次以意识专注忆念。 以专念故,总摄六根,眼鼻舌身之识皆悉不行。 念之不已,念极而忘。 所谓恒审思量者,其思寂焉。 忘之不已,忘极而化。 所谓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 主既不行,从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论也。 当尔之时,巨浪微波咸成止水,浓云薄雾尽作澄空,岂非现在之西方乎。 无量寿佛赞(宋)大智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弥陀。 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之净土。 净秽虽隔,岂越自心。 生佛乃殊,宁乖己性。 心体虚旷,不碍往来。 性本包容,何妨取舍。 是以举念即登于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 弹指仰对于慈容,实会天真之父子。 几生负德,枉受沉沦。 今日投诚,必蒙拯济。 三心圆发,一志西驰。 尽来际以依承,历尘劫而称赞。 怀安养故乡诗(宋)樝庵几年衣袂惹京尘,志气陵云莫自伸。 南雁数声乡梦断,秋风终夕泪痕频。 此回若不怀归计,向后从谁结善邻。 请看路旁埋朽骨,其中多是未归人。 昔年容易别琼楼,本也无心作远游。 岂意而今发垂雪,片怀常挂月西钩。 枕中忽听思归鸟,槛外频惊落叶秋。 一柱檀烟一声磬,等闲遥望泪横流。 忆佛轩诗(宋)雪溪自古有言,人生百岁,七十者稀。 予六十祝发,叨预僧列。 今幸七十,处世非久,朝夕人耳。 平居非不诵经课佛,犹恨未为专注。 遂取首楞严势至章,若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之语,命小轩曰忆佛,庶几以为临终见佛先容耳。 且作山偈以系于左。 随波逐浪去翩翩,弹指声中七十年。 岂不向来知忆佛,欲从老去更加鞭。 扫除意地空空已,焕发心华灿灿然。 决定此身如许见,风埃蝉蜕笑谈边。 有盟晚景欲重寻,唯是拳拳忆佛心。 数缕香消春坞冷,一龛灯伴夜窗深。 破畦蔬雨滋香积,落涧松风发妙音。 自恨不归甘自弃,既归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许安贫,佳处无如忆佛真。 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唯此可书绅。 岩间静寄蒲团夜,松下聊供茗碗春。 闭户不忘常忆佛,愿常终似影随身。 平日丛林见祖师,还如忆佛在今时。 但安谷底三椽地,不挂胸中一缕丝。 幽径落花浮涧水,小窗斜日下松枝。 寂然真境知谁见,唯佛尝多入梦思。 早寻史汉学为文,自许平生在博闻。 弃置寸阴随逝水,思量于我竟浮云。 闲中自识藏身稳,胜处谁知忆佛勤。 沈谢曹刘今底处,草莱三尺但荒坟。 我欲今身见佛来,佛今于我岂悠哉。 但能一念心无倦,不假三祇眼便开。 紫燕黄鹂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台。 要知成现还家路,谁道无人为挽回。 名利毛绳截骨仇,漆园犹自比蜗牛。 浮生最是无双处,忆佛须知第一筹。 母子但能同室住,风尘安用远方游。 前程罢问从今始,纸帐蒲团稳坐休。 多年逃逝鬓如丝,忆佛难忘十二时。 咄咄自嗟为荡子,几番花落路傍枝。 自怜忆佛暮年深,除佛无能写我心。 谁道万金为客好,终非一饭在家村。 怀西方诗(宋)北山已知今是昔何非,深掩柴门到落晖。 竹尾轻摇新月上,帘腰半卷宿云归。 山林气味盈怀抱,松柏香烟满布衣。 一片蒲团常宴坐,寸心西趁落霞飞。 怀净土(元)中峰朝参暮礼效精勤,金沼莲胎入梦频。 粉骨碎身千万劫,未应容易报慈亲。 六时叩问黄金父,赤子飘零几日归。 话到轮回无尽处,相看不觉泪沾衣。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 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 昔有士夫吴子才,叩棺日日唤归来。 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 船上西来忆故乡,四华池上晚风凉。 飘零不奈归心切,一片轻帆挂夕阳。 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 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乐邦红蕅舟。 要结莲华会上缘,是非人我尽倾捐。 无时不作难遭想,欢喜同登解脱船。 为存爱见起贪瞋,埋没黄金丈六身。 今日幸然归净社,不应仍旧惹风尘。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 怀安养(元)日观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 小小莲华开,永超生死窟。 梦中哭向老金仙,愿赐冥熏助著鞭。 金沼莲华无数有,定生一朵免垂涎。 闻道西方事宛然,此行须藉好因缘。 磨教一念明如镜,不怕弥陀不现前。 长把身心看夕阳,夕阳收处蕅华香。 水禽风树知予意,惆怅人间梦未忘。 三十六策走为上,一二万卷死为期。 浮世光阴能几在,晚香烧罢忆金池。 直上高楼望故乡,金乌落处暮云苍。 悬知父母哀怜久,肠断飘萍在远方。 生死循环那可逃,此心未了漫徒劳。 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 生人要结死人缘,活者须参亡者禅。 莫把泥团穿一串,黑糊涂地入黄泉。 净土诗落日西方散紫霞,心池澄净现莲华。 抬头便是家乡路,不信生疑隔海涯。 怀净土(明)楚石日夜思归未得归,天涯客子梦魂飞。 觉来何处雁声过,望断故乡书信稀。 几度开窗看落月,一生倚槛送斜晖。 黄金沼内如船蕅,想见华开数十围。 曾闻白鹤是仙禽,日日飞来送好音。 便欲寄书诸善友,定应知我一生心。 长思乐土终归去,肯执莲台远访临。 百岁真成弹指顷,娑婆只恐世缘深。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 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 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奈鼓逢逢。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莫将胎狱比华池,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大华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长忆雁门师。 净土诗(明)笑岩莲土医王妙药多,而今尽付在娑婆。 昨宵亲入病夫口,受用如何说似他。 欲作西方极乐人,如遭大病才将好。 缘思伎俩不能生,称体莲华香杲杲。 竭诚一念力全提,似梦全身堕水泥。 拽开念头忙眨眼,桃花笑入武陵溪。 红轮没处是吾家,只恐当机一念差。 导者未来忘去著,乾坤是个黑莲华。 怀净土(明)古溪自南自北走风尘,回首西方入梦频。 念佛每依芳草渡,归心常到蕅华滨。 可怜杜宇千声切,怎似弥陀一句亲。 不学沩山行异类,宁栖净土且为民。 净土诗追思父母未生前,痛彻心头得几年。 面目昨来遭毒手,一腔热血葬青莲。 净土诗(明)耑愚贫室多为儿女苦,家饶又虑子孙稀。 道人饭罢无余事,西望白云片片飞。 净土诗(明)晦夫楼阁重重鹦鹉洲,几人到此自悠悠。 清江一曲离情调,汝若无心我也休。 净土诗(明)丁莲侣千劫升沉事可嗟,须弥散骨乱如麻。 于今自觉知惭愧,泪眼晨昏只忆家。 净土诗(明)沈朗倩莲华不裹六尘胎,日月笼中自翦裁。 拌此一堆穷骨子,这场春梦要亲推。 放步须寻百尺竿,男儿特地斩楼兰。 等闲踏遍唯心土,未许华前立马看。 执持名号第五执持名号,本一心不乱中出,非是易事。 子思之择善固执,颜子之拳拳服膺,虞舜之允执厥中,皆言执也。 夫三月不违,而后可以言服膺。 惟精惟一,而后可以言允执。 所以执持名号,不同于少福德因缘。 盖生西是心上事,福德因缘犹有在事上做者,故相去悬绝。 所以观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古德谓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喻如千年暗室,一灯顿照。 此理执持之效也。 然人不可自谓理性未明,事持无益。 虽是事持,而持者亦心也。 大势至圆通章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纯一念去,自有悟日。 孔子言,困而学之,及其知之则一。 夫孔子说生说学,皆落一知字。 至困学之人,不下知字,则胸中之不明了可知。 谓之曰困,则学时散乱昏沉无可奈何之状可以想见。 然及其知之,则同一大圆镜智矣。 昔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等诸大弟子俱不肯度,谓彼多劫无善根。 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采薪人,猛虎逼极,大怖上树,称南无佛。 以是善根,遇我得度,获罗汉果。 夫散心念佛一句,尚永劫不磨,况专志持名,岂有不往生者哉。 念佛偈(唐)白香山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怀净土(宋)北山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湾湾白。 意欲往生何计策,弥陀一念声千百。 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 一串数珠随手弄,唯闻念佛心欢勇。 览遍经文与律仪,频频唯劝念阿弥。 一声消尽千生业,何况唠唠久诵持。 纷纷世态尽空华,讲外无余挂齿牙。 一串数珠新换线,阿弥陀佛做怨家。 菊脑姜芽一饭余,其他安敢费工夫。 从今十指无闲暇,且尽平生弄数珠。 唯将焚诵足平生,夜夜唠唠一二更。 只影自怜尘世外,风前月下恣经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 佛念一声分一镪,一声一佛虚空上。 净土诗(明)一元西方极乐众称尊,普劝诸人入此门。 有口不须闲讲论,单提佛号度朝昏。 西方弘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 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念佛偈(宋)古音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 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 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 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 净土诗(元)中峰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 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蜡炬长。 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 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间青黄。 念佛诗(元)优昙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 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一句弥陀容易持,朝昏记念勿相离。 念来念去心花绽,便是弥陀出世时。 自性弥陀见也么,问他面目是如何。 只知开口茫茫念,言下谁知蹉过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不假修持已现成。 莫谓目前全不见,一声唤著一声应。 我念弥陀不暂离,一阿弥了又阿弥。 阿弥自唤阿弥问,汝是阿弥我是谁。 我念阿弥不在声,高山流水是知音。 更深人静月明夜,广舌宣流白蕅馨。 声声念佛意何长,恰似娇儿唤阿娘。 直得一声相应处,天真母子喜非常。 好将金字寄金莲,一句弥陀猛著鞭。 从头飏下闲家具,车轴华中占一单。 怀净土(明)楚石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 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 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母子会相遭。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闲中独坐面西方,手把轮珠念不忘。 佛号能令心地净,舌根便作蕅华香。 晖晖日到衔山处,闪闪金浮满室光。 此境此时无别想,许君亲见鼓音王。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明)莲池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 自从蓦直西方去,闲杀台山指路婆。 示大琸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 今得圆僧相,平生愿已满。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 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 注想极乐国,上品莲华生。 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答慈圣皇太后问法尊荣豪贵者,由宿植善因。 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 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 喻如锦上花,重重美无尽。 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 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 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 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 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 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 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 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 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净土诗(明)雪峤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心不乱往生西。 佛言说得虽容易,动步通身入淤泥。 净土诗失名系心一句阿弥陀,日用闲忙任寡多。 如是尽终不妙悟,也教带业出娑婆。 念佛偈(明)顶目念无念念古弥陀,念到无心寿转多。 不动尊王全体现,脚跟随处涌金波。 念无念念永无遮,念到无心始出家。 任运腾腾随脚转,去来步步蹋莲华。 怀净土(明)沈朗倩四十九年唇口债,千七百则葛藤窠。 老僧怕事都推却,闲把光阴送曩谟。 猛把屠刀砍爱窠,手中杀活肯饶他。 洪名六字刀刀血,不似风飘驴耳过。 乱搭伽黎挈领头,持名不是任情搊。 一声直去无消息,最似苍鹰始脱鞲。 念佛偈十千声佛日为规,听得鸡鸣便起持。 枕上有桥通极乐,此身已坐碧莲池。 颂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明)妙意昏沉散乱如云雾,万劫从教今日破。 大地乾坤通一句,声声截断千差路。 自从夜半安心后,直至从头更不疑。 两眼烁开天地阔,太平无象到今时。 怀净土诗(清)莲隐一句弥陀火里莲,五宗诸教莫能诠。 声声不断魔难近,念念无差佛现前。 多劫沉迷根尽拔,一生精进果堪圆。 含灵抱识皆同体,但办肯心谁不然。 凡夫羸劣观难成,但事持名即往生。 到底若能心不异,临终自有佛来迎。 世缘易染刀头蜜,道念难坚水上萍。 乐国风光殊不恶,归欤早赋彻宵征。 圣境现前第六诸佛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如白日升天,影现百川。 然假使川中水浊,日虽在天,亦无由见。 故必以观门念佛,方能澄清浊水,心眼开发,广见依报。 无常经有云,人将命终,身心痛苦。 应令病人观佛相好,心心相续,使发菩提之心。 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途苦难,唯佛菩提,是真归依。 呜呼,此如来悲悯众生,拔济于临命终时之苦心也。 佛言垂终之心,其力甚大。 故临终之念,能消重业。 然予见平生念佛人,至临命终时,容有痛苦逼身,舌根短硬,不能念佛者有之。 何况平时观想不熟,至八苦交煎四山相逼之时,欲其随知识之口,念佛声声不绝,作观心不散乱,此必夙世因中善根深远乃能得之,岂可望于悠悠之众生哉。 必如观经云,惟除睡时,恒忆此事。 又云,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方是稳著。 净土诗(晋)阿氏多自然音乐乐无涯,七宝楼台丽日霞。 上妙众香常不散,缤纷云里雨天华。 净土咏(唐)李青莲向西日入处,遥瞻大悲颜。 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 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 珠网珍宝树,天华散香阁。 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 以此功德海,冥祐为津梁。 八十亿劫罪,如风扫轻霜。 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临终生西偈(宋)延寿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 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 西归轩(宋)萝月君言乐国是吾家,自笑飘零客路赊。 一点归心悬落日,百年幻事寄空华。 脐轮不鼓经帘卷,鼻观常清篆缕斜。 正念相成无外物,小窗行树绿交加。 怀西方(宋)北山西指西瞿更向西,向西西去有招提。 华开菡萏光无夜,地布琉璃莹绝泥。 风动法音强八咏,池流德水胜双溪。 临终但得超生去,九品从教低处低。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 唯有观门归路直,坐澄劫水琉璃碧。 兀坐初修水观成,微风不动翠波平。 幽深境界谁人见,一片琉璃照眼明。 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 谁信不劳移一步,楼台隐隐云深处。 谁知端坐却能游,顷刻心飞到玉楼。 竹影月移来户牖,更疑行树在檐头。 九品莲华次第排,也应荷叶翠相挨。 未知何日生莲界,无奈朝昏甚挂怀。 怀净土(元)中峰势至曾参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 自从亲证三摩地,不离慈尊左右旁。 观经一卷是家书,日落之方有故居。 多办资粮期早到,免教慈父日嗟吁。 净土诗(明)楚石儒者之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说者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信斯言也,吾宗念佛,唯我自心。 心欲见佛,佛从心现。 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 神通光明,极未来际,名无量寿。 至于华池宝座,琼楼玉宇,一一净境,皆自我心发之。 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 如楞严会上,佛敕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既无所得,但是一心。 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 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 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 心不见心,无相可得。 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 终日想念,未尝想念。 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 一发心时,已成正觉。 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 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 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尝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舍取之情,众生妄想。 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 修净土者,当云何修。 乃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无过此语也。 有心者,悉当念佛。 前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出户庭,夫何远之有。 要观无量寿慈容,只在如今心想中。 坐断死生来去路,包含地水火风空。 顶分肉髻光千道,座压莲华锦一丛。 处处登临宝楼阁,真珠璀璨玉玲珑。 放下身心佛现前,寻常盈耳法音宣。 风柯但奏无生曲,日观长开不夜天。 行趁玉阶云冉冉,坐依珠树月娟娟。 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历僧衹道果圆。 未归极乐尚阎浮,漂泊风尘更几秋。 残梦频惊蕉叶雨,故乡只在蕅华洲。 屈伸臂顷无多地,高占人群最上头。 二大士心怜老病,何妨携手入琼楼。 法王治化宝莲宫,菩萨声闻满国中。 普覆犹如天在上,大明胜似日生东。 青螺髻接浮云岭,白玉毫辉跨海虹。 世出世间无比者,当知体性本来空。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 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 却倚雕栏看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华。 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 莲台得坐最高层,我许凡夫愿力能。 顷刻人心翻作佛,斯须水观化为冰。 玉抽玛瑙阶前树,金匝琉璃地上绳,无限天华满衣祴,十方佛国任飞腾。 衣不伤蚕食不耕,水边林下好经行。 身心快乐无诸苦,依正庄严在一生。 念念佛光从口发,时时天乐遍空鸣。 却嫌鞋袜沾泥滓,千叶莲华向足擎。 多言极乐向西寻,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请君危坐扣灵襟。 家在西头白玉京,老来难遣故乡情。 每瞻云际初三月,先注华间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树影,来来往往水禽声。 红楼紫殿春长好,纵有丹青画不成。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 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 名书某甲深华里,梦在长庚落月边。 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无边大士与声闻,海众何妨逐品分。 一会圣贤长在定,十方来去总乘云。 谈玄树上摩尼水,念佛林间共命群。 坐卧经行无挂碍,天华随处落缤纷。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 一方土净方方净,当念心真念念真。 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无尘。 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净土诗(明)古溪彼无恶道绝闻名,群籁都为念佛声。 细溜通渠调锦瑟,微风吹树奏瑶笙。 鹤从翡翠帘前下,人在琉璃地上行。 行者悠然心不乱,琅琅天乐自来迎。 修途十万一毫端,何谓西方路渺漫。 佛境不从心外见,真容多在定中观。 宝华丛里巢鹦鹉,玉树枝头宿凤鸾。 清泰故家迎海众,风云际会一声欢。 净土诗(明)博山净心即是西方土,锦绣乾坤净业成。 一句弥陀才吐出,昂藏皮袋廓然清。 净心即是西方土,一句弥陀一佛成。 大地都来银世界,更于何处睹明星。 净心即是西方土,口说无凭步最亲。 烂坏木鱼轻击著,几多华雨乱缤纷。 净土诗(明)沈朗倩珍罗垂网引香台,口滑迦陵几唤回。 林下笑逢金色侣,共携华裓候如来。 咏日观(明)妙意一轮明镜劫尘封,咫尺弥陀路不通。 万法唯心初约日,从知大觉即心翁。 咏水观冰结琉璃俄然成水忽成冰,冰结琉璃宝地成。 妙性圆明无住相,随渠建立自心生。 宝幢光明七宝金幢百宝成,宝珠八面宝光擎。 一光八万四千色,亿日辉煌映眼明。 华幢演法华幢台边乐器盈,清风八种自然生。 乐音风鼓传空谛,趺坐琉璃倾耳听。 咏八功德池水观(八功德池,纯一珠王所成。 成池水者,宝也。 而成宝者,珠也。 莲华生于池中,而水之流于华间,演说妙法者,亦珠之所为也。 金色光化为宝鸟,赞叹三宝,而涌出金光者,亦珠之所为也。)池开宝莲珠成七宝宝成池,池作金渠十四支。 莲华讵止车轮大,观佛成时某在斯。 水流说法珠水涓涓绕胜莲,回环上下法錀圆。 苦空无我声声出,又写如来相好篇。 鸟声说法珠光化鸟鸟和鸣,鸟语嘤嘤佛法僧。 功德水中无尽藏,相看总是性珠明。 咏楼阁总观琉璃宝地黄金界,楼阁空中天乐清。 音中共奏无生曲,观听明时定往生。 水观别咏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饵牵丝力已穷。 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鸟鸣说法别咏拂拂山香满路飞,百华俯仰斗芳奇。 春风无限深深意,未审黄莺说向谁。 树说法别咏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 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 总咏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颂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茫茫不识火中莲,满面尘埃又几年。 簸土扬沙无避处,翻身直到御楼前。 尧舜垂衣万国宾,拨云见日意休陈。 东方来者东方坐,遍界通沾雨露新。 怀净土诗(清)莲隐净邦远近没途程,只贵专心持佛名。 一念断时忘计较,六门随处放光明。 宝池菡萏华争吐,珍树频伽鸟共鸣。 来往娑婆知几遍,者回始不负生平。 发明心地第七观无量寿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妙宗云,是义持人不乐读诵,但于经中取一句偈,深穷旨趣,于绝言思深广之理,心不惊动。 又复其心安住中道,不为二边之所惊动,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 虽不遍习,或闻大教赴机异说,知显一理,不生疑谤。 此即宗门所谓参无意味语,发明心地者也。 因其行大乘解第一义,以故千佛授手,纯说甚深第一义谛。 然七日得不退转,修小劫得无生忍。 若夫上品上生者,一往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即遍十方,历事诸佛。 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 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 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 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 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生皆以大心回向往生之左券,若合符节者也。 故云栖云,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 已悟尚然,未悟可知。 至言悟自己佛不必求生,此为十地菩萨以上说。 若云悟第一义,结使未断者,皆不求生,则自误误人,古德言之详矣。 念佛颂(宋)慈受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 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放毫光。 西方咏(明)一元西方不用学多端,一句弥陀在反观。 见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即泥洹。 西方佛号我同名,直下承当了不惊。 若得一声亲唤醒,何劳十万亿途程。 西方公案早行持,寂寂惺惺著意疑。 疑到情忘心绝处,元来自己是阿弥。 西方一句是单传,不假修持已现前。 诸上善人如见性,阿弥陀佛便同肩。 西方众苦不能侵,先要当人了自心。 会得目前真极乐,拈来赤土是黄金。 念佛心要颂(宋)草庵释迦如来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身。 天台智者又言,实相为体。 凭兹二说以为心要,则十万亿刹,若临明镜矣。 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 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 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 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 我与弥陀本不异,背觉潜生忽成异。 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 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 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怀净土(元)中峰捏目横生空里花,妄将三界认为家。 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纤尘总是遮。 爱绳牵入苦娑婆,哭到黄泉泪转多。 谁谓别离穷劫恨,通身浑是古弥陀。 迷时无悟悟无迷,究竟迷时即悟时。 迷悟两头俱拽脱,镬汤原是蕅花池。 四十八愿水投水,千百万亿空合空。 法藏慈尊无面目,不须重觅紫金容。 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日迟迟。 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万劫死生如重病,一声佛号是良医。 到头药病俱忘却,不用重宣母忆儿。 成住坏空真净土,见闻知觉古弥陀。 但于当处忘生灭,父子相牵出爱河。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 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大梦宅中无一法,于无法处有千差。 回观自性离分别,念念纯开白蕅华。 暗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驱尽莫贪眠。 骷髅压碎须弥枕,匝地香风绽白莲。 故乡易到路无差,白日青天被物遮。 剔起两茎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莲华。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共是莲华国里人。 念佛只须图作佛,不图作佛念何为。 但当抱识含灵者,白蕅均同有一枝。 示入泥洹记仲春,风前歌舞恨波旬。 谁知自性黄金佛,常共千华转法錀。 寒食荒郊尽哭天,有谁遥念老金仙。 劫初埋向莲华土,不要人来化纸钱。 初夏清和四月时,九龙喷水沐婴儿。 乐邦化主无生灭,只把黄金铸面皮。 清泰故乡无六月,从教火伞自张空。 金沙地上经行处,阵阵吹来白蕅风。 谁知九月东篱菊,便是西方四色华。 一个髑髅干得尽,百千闻见自无差。 念根是一串轮珠,痛策归鞭莫远图。 念到念空和念脱,不知身在白芙蕖。 蕅丝缚住金乌足,业火烧开车轴华。 更有一般难信法,脚尖踢出佛如麻。 才要归家即到家,何须特地起咨嗟。 门前大路如弦直,拟涉思惟路便差。 一钩萝月照松龛,门外无人宿草庵。 万亿紫金身化主,不离当念是同参。 自性弥陀绝证修,只消扣己便相投。 瞥于当念存能所,又被空华翳两眸。 长鲸一吸四溟干,自性弥陀眼界宽。 眉里玉毫遮不得,珊瑚枝上月团团。 莲华国土无金锁,闻见堆中有铁围。 透得目前声与色,百千贤圣合同归。 活计唯撑一只船,流中坎止只随缘。 古帆几度张明月,满目纯开佛海莲。 船居念佛佛随船,常寂光摇水底天。 两岸中流如不触,枝枝红蕅发心田。 破晓移船直过东,满帆披拂蕅华风。 一尊自性弥陀佛,出现扶桑照眼红。 念心如影每随形,静闹闲忙不暂停。 打破形躯和影灭,西天此土绝途程。 弥陀西住祖西来,念佛参禅共体裁。 积劫疑团如打破,心华同是一般开。 讲座平分性相宗,相成相破不相同。 朅来讲到华池上,菡萏何曾两样红。 船往东西南北了,依然不离古滩头。 等闲拨转虚空舵,香气满船华满洲。 念佛诗(元)优昙一句弥陀无妄想,声声流出自心来。 便从这里觑破去,铁树无根华自开。 一句弥陀息万机,碧潭风静湛如如。 夜深月向波心现,涌出银盘一颗珠。 一句弥陀吼怒雷,十方刹海眼睛开。 法王法令亲提起,凡也归依圣也来。 一句弥陀上上机,气虚神朗洞玄微。 全身拶入常光界,实实无言说向谁。 一句弥陀正信深,昙华早现一枝春。 分明好个到家句,自性西方旧主人。 一句弥陀心自明,信知一步不虚行。 脚头脚底弥陀现,万朵莲华足下生。 一句弥陀便是经,受持须要自惺惺。 百千万亿龙宫藏,只在当人一念成。 一念心开荐得渠,看时似有觅还无。 虽然伎俩不多子,展放威光塞太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举念之时不见他。 认得依然成两个,与君说破笑呵呵。 真常寂处绝思量,般若开华正觉场。 个里恒沙诸佛住,一枝优钵火中香。 寂照光中显大机,弥陀觌面露金躯。 通身是手通身眼,夜半三更木鸟啼。 寂照双亡也大奇,照天照地不思议。 石人抚掌呵呵笑,个段风光说向谁。 禅非智照难穷寂,智若无禅照不深。 禅智圆通无挂碍,碧天朗月彻清风。 我念弥陀几许年,常思撇了别参禅。 自从觌面相逢后,始信长空便是天。 我念弥陀会得禅,声声流出未生前。 木人抚掌呵呵笑,独角泥牛海底眠。 我念弥陀震法雷,劳生梦眼一时开。 千年老蕅新华绽,无限香风动九垓。 我念弥陀彻十方,十方唯我法中王。 目前秽净俱无碍,垃圾堆头也放光。 我念弥陀著相多,众生都唤作弥陀。 虽然他未承当得,且得弥陀授记他。 我念弥陀信有缘,寻幽直到虎溪边。 孤峰顶上开双目,彻见心华满大千。 我念弥陀得趣多,眼前都不问如何。 闲拖拄杖登山望,万叠峰峦积翠螺。 一念心平法界平,大千沙界绝丘坑。 脚头脚底皆方便,大道堂堂任意行。 一卷真经不外求,无边妙义眼睛头。 未曾举起先知得,一刹那间一藏周。 一卷真经妙义深,几多人念少知音。 声声突出金刚眼,觑破从前古佛心。 一卷真经念出新,不知念者是何人。 若非格外明宗旨,争识衣中无价珍。 佛是有声禅,禅是无声佛。 有声与无声,毕竟是何物。 金刚正眼顶门开,白莲香散尘沙国。 念佛参禅共体裁,弥陀西住祖西来。 但能打得疑团破,红蕅花无两样开。 诸佛众生同这个,四生六道阿谁无。 顶天立地知多少,试问谁人识得渠。 信心念佛到西方,性地莲开世界香。 塞破虚空全是我,不须洗面著衣裳。 怀净土诗(明)楚石有个弥陀在自心,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岂得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 绿水青山皆妙体,黄莺紫燕总玄音。 凡夫只为贪瞋重,不觉身栖宝树林。 无常无我法全该,水鸟风林岂异哉。 不动一尘常在定,遍游诸刹又归来。 凡夫本自同弥勒,知识何尝离善财。 堪忍便为清净界,觉华还向妄心开。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 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华逐蒂零。 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粗境现前犹未识,法身向上几曾知。 可怜转脑回头处,错认拈香择火时。 口耳相传六个字,圣凡不隔一条丝。 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迟。 幽居悄悄柏森森,不遣红尘染素襟。 一佛号收无量佛,后心功在最初心。 云开白月毫光满,雨过青山髻色深。 当念休生差别解,风声鹤唳尽玄音。 若非念佛便参禅,参得禅时佛现前。 万丈碧潭从此净,一轮秋月向空悬。 直教表里光明透,尽见高低物象全。 只个法王无去住,方知不落断常边。 劝禅者参禅只是自明心,作佛何须向外寻。 动静去来真极乐,见闻知觉古观音。 高悬慧日三千界,普现慈光百万寻。 把本修行须念佛,神仙也要用功深。 示某念佛偈(明)达观五十八岁前,汝果年多少。 于此痛观之,多少年便了。 了得好念佛,未了念佛早。 生死从身有,离身何处讨。 生日偈自知今日出娘胎,今日如何娘不来。 来去觅娘无所得,莲华国里一枝开。 净土诗(明)雪峤珊瑚枝挂弱犀牛,苦海扬波难尽头。 咬碎一团空界月,与君把手入层楼。 净土诗(明)博山净心即是西方土,倒跨昆仑入海门。 行到水穷山尽处,灼然别是一乾坤。 净心即是西方土,官不容针车马通。 古木鸦声才歇得,一轮明月出烟笼。 净心即是西方土,木马嘶风过汉秦。 蹋破髑髅谁是主,多年故旧一时新。 净心即是西方土,无相光中有相身。 心境牵缠成鬼戏,谁为我也孰为人。 净心即是西方土,露柱灯笼笑未休。 吃尽世间酸苦味,蒲团剩有暗香浮。 净心即是西方土,教外须知别路行。 若是祖师门下客,破颜端不论无生。 净心即是西方土,皮袋还知痛痒无。 掉转乾坤何境界,夜明帘外夜明珠。 净心即是西方土,相见扬眉落二三。 古道不存车马迹,舌头无骨定司南。 净心即是西方土,魔界空时佛界空。 世界闲云收拾尽,一轮迸出海天红。 净心即是西方土,逐队随群粥饭僧。 一饱饥疮无别事,殷勤只奉佛前灯。 净心即是西方土,古寺清幽月到窗。 夜半捉来床畔鼠,天明飞出绣鸳鸯。 净土诗(明)耑愚遥想西方大导师,夜来月吐珊瑚枝。 玉京吹彻无生曲,正是莲开上品时。 云有深山鹤有林,唯予安养是归心。 夜来月照长廊下,一句弥陀劫外音。 秋山无伴独幽寻,古殿寒岩步步深。 一句弥陀传远谷,空林顽石似知音。 呼浪呼波都是水,分禅分土岂殊途。 不知佛法无多子,空逐名言堕有无。 跏趺夜半一声钟,敲破西方不见踪。 方识弥陀原是我,开帘月照万层峰。 有时独上孤峰顶,遥望西方是我家。 几朵白云出远岫,一行疏雁过天涯。 观世音圆通颂为寻紫竹林中主,误入圆通不等闲。 几片白云饮绿水,一轮红日吐青山。 雨里榴花新浴出,云中鸟语带潮来。 独怜消息无人识,几度披蓑移竹栽。 芦苇冥冥秋水阴,行人无伴转萧森。 试看念念惊怀处,便是寻声观世音。 背上痈花堪拟钵,面前目疖可如桃。 但思就里谁知痛,莫问圆通白玉毫。 死死生生生复死,来来去去去还来。 普门队里无来去,生死丛中见善财。 春莺啼遍柳烟城,秋雁鸣时芦白声。 百鸟百声听不尽,何须更问海潮音。 手触手时各有知,个中消息莫狐疑。 大悲八万四千臂,试看何人少一支。 刺猬针锥能覆体,蜒蚰宫殿自随身。 青阶白壁皆安乐,花雨香风都是春。 萤火腹间灯烛火,飞蚊翼上管弦长。 随身乐事堪行乐,不必逢人问故乡。 四蹄蹋地何其妙,两角撑天亦洒然。 出没自由无罣碍,倒骑驴子上云巅。 枝头羽族结台殿,地里群毛作洞房。 莫谓幽居有上下,长天虚谷一秋光。 蚁穴玲珑若鬼工,层层叠叠密相通。 微尘身入微尘土,识取光明藏一同。 净土诗(明)晦夫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魂灵在那方。 盘山悟处非他物,孝子原来是大郎。 月印莲池池印空,风鸣竹树树鸣风。 世间多少奇男子,错认弥陀在别峰。 净土诗(明)萍踪源头历历记分明,静里休教杂念生。 划断去来生死路,故乡田地不须争。 净土偈(明)沈朗倩人情末法险波澜,莫把弥陀白眼看。 念到蓦头亲撞著,含元殿里话长安。 颂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明)妙意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净妙身。 玉女背风无向背,灵苗化秀不知春。 颂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四维上下绝遮拦,涌出冰壶即碧天。 无孔笛中藏六律,一声欸乃过前川。 劫外相逢那畔行,灵苗丛里铁牛耕。 东风吹散千岩雪,空际无云孤月明。 颂是心是佛平实商量见题目,和盘倾出不寒酸。 只今夜夜明星见,露出胸襟仔细看。 佛与众生原不异,特言成佛诱迷津。 止啼黄叶浑无奈,梦觉初回识故人。 几片白云横谷口,帘前花雨不知春。 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焚香不倩人。 颂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鹤巢露滴梦初回,新月半钩升万户。 一片白云何处起,白云儿倚青山父。 纤云不露烟波阔,白鸟去尽青天还。 蹋破草鞋跟子断,巍然端坐大雄山。 颂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一毫端内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 静极烁开顶上眼,尘劳门内尽金光。 自家透脱自家知,八万光明更问谁。 全体承当全体现,须弥顶上戴须弥。 颂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 佛菩萨接引,紫金台如大宝华。 普闻众声,纯说第一义谛。)不向经题识本真,纸堆讨甚法王身。 未开梵筴承当去,免作循行数墨人。 痴儿刻意止啼钱,良驷追风顾影鞭。 云扫长空巢月鹤,寒清入骨不成眠。 向来面壁成何事,争得心开见本源。 空劫以来诸佛子,话头不举自然圆。 怀净土诗(清)莲隐乾坤总是我茅庵,日月常悬灯一龛。 融尽千差无异趣,会教万象作同参。 秽邦由业应离弃,净土唯心好荷担。 四字弥陀穷彻底,劫前华放古优昙。 华开见佛第八佛相八万四千,相中之好亦八万四千,好中之光亦八万四千。 皆云八万四千者,盖佛居凡地,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皆八万四千也。 行人若知心即是佛,能于尘劳皆见实相。 经云,佛观一切众生烦恼心中,有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 天台云,诸佛法身与己同体,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所谓是心是佛也。 佛由观而生,所谓是心作佛也。 行者应以是佛作佛义,一念圆照。 由观见佛,观之既熟。 经云,无量寿佛,观音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妙宗云,当念即是来际,故能预想将来之事。 复由佛与众生体不别故,故令三圣不来而来。 如此则临命终时,华开见佛,亦是寻常惯事矣。 ○王龙舒云,有人疑此间人念佛,如何西方七宝池中便生莲华一朵。 答云,大明镜中,物来自现。 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岂不照见十方世界。 又有疑十方世界人念佛,临终之际,佛与菩萨乌能知而来迎。 答云,天上一日,普照天下,况佛威神乎。 华严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 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 夫众生念佛,能见如来,岂有如来不能见众生乎。 众生恶业,能见地狱,岂有净念不见如来乎。 临终生净土诗(宋)仙潭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 溪光遥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 临终半月前偈空里千华罗网,梦中七宝莲池。 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 生净土偈(宋)一行吾年九十头雪白,世间应无百年客。 一行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 怀净土(宋)北山晃漾空中仙乐动,笙箫声细天风送。 接引凡夫归圣众,男儿此日方崇重。 西土文成东印坏,星飞一点千华界。 勿讶神魂生去快,乐邦只在同居内。 八德池深华又大,跏趺端坐莲华载。 耳听法音心悟解,从今跳出胞胎外。 十八大贤居会下,功成五色云西驾。 诸上善人都在那,聚头只说无生话。 池边行树不全遮,袅袅金桥露半斜。 忽见化生新佛子,红莲开处噪频伽。 净土诗(明)博山净心即是西方土,亲到方能辨祖宗。 吸尽澄江高著眼,镜清水底日头红。 净心即是西方土,肉髻明珠不用亲。 万八程途弹指到,莫教孤负好时辰。 净心即是西方土,狭路逢人话短长。 两耳聋时听愈好,乡音谁与辨宫商。 颂是心作佛(明)妙意水入水时无别味,空投空处没参差。 沤花影里千寻浪,即是莲华般若池。 断绝千岩路未穷,谁知铁壁自能通。 浑身是病浑身药,梦跨青鸾入绛宫。 山长水远空相忆,黄叶风吹梦里疑。 直见爷娘亲面目,相逢岂是螟蛉儿。 犁牛耕出古黄金,照地光天山岳寒。 文叔虽为天子贵,子陵元作故人看。 颂上品上生(具诸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回向往生。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弹指往生,即悟无生,十方诸佛授记,得陀罗尼门。)精金百炼现全功,解行相应佛佛同。 怪道十方俱历事,不劳弹指看飞龙。 广度众生第九阿弥陀佛为比丘时,发四十八愿已,乃托生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 以设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皆托生其中,设化无量劫。 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因,一度生而已。 释迦佛为善慧仙人时,以五百银钱顾瞿夷五茎华,供燃灯佛。 瞿夷问以华供佛,欲何所为。 答言,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众生。 是释迦佛发愿之始,一度生而已。 华严经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有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众生业烦恼不可尽故,我愿王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至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等悉皆散坏,惟此愿王不相舍离。 愿王导引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是华严经大愿,一拔济众生皆往生极乐世界而已。 华严经回向品云,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此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之事也。 则是求成佛与求生净土,总是为度众生故。 故未生净土者,虽度生之舟楫未具,不能随诸众生出入生死。 而以弥陀之舟楫为舟楫,亦可行度人之事。 弥陀愿云,十方众生称我名号,必生我国,地狱饿鬼亦生我刹。 云栖云,念佛一门,普逗六道众生之机。 佛以无缘慈摄众生者,入众生性为内熏,或现身说法为外熏。 则劝人念佛,即是如来外熏之义。 华严经云,即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 颂文潞公念阿弥陀佛结十万缘会(宋)陈如如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 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赞喻弥陀偈(宋)丁注净师舍妻孥为如来徒,募万人结净土会。 乡人丁注,以偈赞之。 心净佛土净,法王非妄言。 拔身出尘垢,已现火中莲。 一念不起灭,极乐即现前。 大千同此境,岂止万人缘。 普劝念佛(元)优昙念佛门深入者知,穷玄极寂妙难思。 蕅丝窍里开珍藏,济物利生无尽期。 念佛门如大渡船,渡人浑不择愚贤。 若知这畔风波险,便好登舟过那边。 道人来到道人家,一炷清香一盏茶。 不说世间尘俗事,声声只赞白莲华。 一卷真经念了时,无边功德不思议。 天龙八部皆回向,大地含灵得路归。 一切众生无杀业,十方何处起刀砧。 家家户户皆修善,劝念弥陀报四恩。 一藏灵文不覆藏,星辉月朗显堂堂。 目前不昧亲提起,普请知音共赞扬。 一句弥陀开化门,岂拘城市与乡村。 直饶邪见人闻得,也落音声入耳根。 一句弥陀多善根,蜎飞蠕动也沾恩。 三途地狱才闻得,舍苦皆归解脱门。 怀净土(明)楚石赞佛言词贵直陈,攒花簇锦枉尖新。 自然润泽盈身器,无数光明涌舌轮。 称性庄严依报土,随机劝发信心人。 愿求功德池中水,尽涤娑婆界上尘。 劝琴者由来学道似弹琴,清浊高低自在心。 声太促时弦又断,指才停处韵还沉。 一尘不到山当户,万籁俱消月满林。 抛却丝桐勤念佛,子期未必是知音。 劝樵夫瞥然撒手向悬崖,树倒藤枯是烂柴。 尽转山河归自己,都将风月付平怀。 担头自有千钧重,脚下曾无一线乖。 樵者如斯真念佛,莲台不必预安排。 劝山居人山栖念佛最幽深,鱼跃澄潭鸟啭林。 如此乐邦真境界,自然终日好身心。 雪梅竞吐枝头玉,霜橘争垂叶底金。 无量寿随尘刹现,众生多只向西寻。 净土诗(明)博山净心即是西方土,雨洒云蒸分外奇。 一具骨头明历历,振声也要大家知。 续刻莲华世界诗海内善知识,怀净土者无量。 见闻所及,前已授梓。 求而续得,或他书偶触者,拟人自为帙,频至频增,源源无尽,共作一莲池海会也。 以此供养十方修净土人,同为莲海之游耳。 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识。 净土偈(有引)(明)蕅益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欲以因摄果也。 而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 予触耳感怀,更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俾以事扶理,而理不堕偏空。 非敢驾轶先达,聊附于补偏救弊之职云尔。 西方即是唯心土,一串明珠万行圆。 掐到断时频换线,莲邦左券更无愆。 西方即是唯心土,离土谈心实倒颠。 念念总皆归佛海,何须重觅祖师禅。 西方即是唯心土,缘具方能了正因。 忍慧互资成戒品,明珠护惜不宜轻。 西方即是唯心土,未到西方深可危。 夙障已如波浪涌,那堪新业又相随。 西方即是唯心土,净戒坚持莫使疏。 人世总皆跼蹐境,不须旅邸觅安居。 西方即是唯心土,不识西方岂识心。 何事谬希圆顿解,却将落叶作黄金。 西方即是唯心土,理事相应始有功。 日用未能违现行,如何妄欲拟真宗。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心空病亦忘。 良药不劳从外觅,阿伽一味有余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笃信西方即信心。 念念若开圆顿解,不须离教自玄深。 西方即是唯心土,拟拨西方理便乖。 极乐一尘同刹海,假饶天眼未知涯。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 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 西方即是唯心土,悲智相应始克生。 莫谓大悲应愍浊,化他须是自功成。 西方即是唯心土,像季尤为法海梁。 信念刹那能甫具,珍池已觉宝华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功行应教日日鲜。 一息不存谁努力,岂将精进逊先贤。 西方即是唯心土。 三昧中王道最微。 瞥尔生疑千古隔,咬钉嚼铁莫依违。 佛会偈已信弥陀大愿舟,共修三昧度迷流。 六时行道无余想,一句洪名似救头。 应痛盲龟常在溺,独忻孔木只今浮。 殷勤拶入无生理,七宝池边握手游。 禅土相讥,几于水火。 然斯二门,苟实用工夫,分合俱妙。 参禅果一念不生,前后际断,虽不言净土,而土已净矣。 念佛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亦未有不心开者也。 博山蕅益二师,虽各有所主,原是水乳之合。 假饶悠忽念佛,岂但心地未明,正忧其土之不稳。 口头禅者,轻抹净土,岂但失土,正惜其心之未了也。 二者各有得失,而就中入门下手,诸佛诸大菩萨诸大禅宗惓惓劝人念佛,料必不误后人矣。 妙意庵广贵评。 发布时间:2025-01-25 08:04:0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