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难《释疑论》 内容: 难《释疑论》难《释疑论》[东晋]周续之撰近见君《释疑论》,盖即情之作,料检理要,殆乎有中。 但审分命之守,似未照其本耳。 福善莫验,亦仆所常惑。 虽周览《六籍》,逾深其滞。 及睹经教,始昭然有归。 故请以先觉语当今之学者也。 君以为审分命所钟,可无祈验于冥中;余庆之言,存于劝教。 请审“分命”之旨,为当宅情于理,任而弗营耶? 为忘怀暗昧,直置而已耶? 若宅情于理,则理未可喻,善恶纷互,逆顺莫检,苟非冥废,岂得弗营? 若直置而已,则自非坐忘,事至必感。 感因于事,则情亦升降。 履信获祐,何能不庆? 为恶弗罚,焉得无怨? 虽欲忘怀,其可得乎? 靖求诸己,其效明矣。 又劝教之设,必傍实而动直。 为训之方,不可一途而尽。 故或若反而后会,或晓昧于为言。 是以途车刍灵,堂室异诏,或显其远,或微其近。 令循教之徒,不苟求于分表;饮和之士,自足于仁义。 故深浅并训,而民听不滥。 而神明之赜,蕴于妙物,岂得显称积善,正位履霜,而事与教反,理与言违? 夷、齐自得于安忍,颜、冉长悲于履和,恐有为之言,或异于此。 若谓商臣之徒,教所不及。 汲引之端,盖中智已还。 而安于怀仁,不没其身;臧会以僭,有后鲁国。 则分命所钟,于何而审? 玄明之唱,更为疑府矣。 是以古之君子,知通圮之来,其过非新。 贤愚寿夭,兆明自昔。 楚穆以福浓获没,蔡灵以善薄受祸。 郄苑以衅深莫救,宋桓以愆微易唱。 故洗心以怀宗,练形以闻道。 拔无明之沉根,翳贪爱之滞网。 不祈验于冥中,影响自征。 不期存于应报,而庆罚以彰。 故能反步八极,水镜万有。 但微明之道,理隔常域。 尧、孔拯其粗,宜有未尽。 史迁造其门,而未践乎室。 惜其在无闻之世,故永悲以穷年。 君既涉其津,亦应不远而得。 此乃幽明之所寄,岂唯言论而已! 乖叙多年,聊以代勤。 来论又以为天地旷远,人事细近,一善一恶,无关冥应。 然则天网恢恢,疏而遂失耶?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但盈换藏于日用,交赊昧乎理缘,故或乖于视听耳。 山崩钟应,不以路远丧感。 火泽革性,不以同象成亲。 详检数端,可以少悟矣。 (校注:本文是承庐山远公之意,对戴安公《释疑论》所作的答释。 其后远公又作《三报论》,以进一步澄清疑惑。 《广弘明集》同卷载《释疑论》全文及相关信件,阅者自可披览。) 发布时间:2025-02-11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