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胎藏界三部秘释 内容: 胎藏界三部秘释No. 2472胎藏界三部秘释此界奥旨。 特法贤徒皆所存也。 问答试会释之。 问。 金刚界立五部定尊位。 胎藏界立三部意何。 答。 金刚界除障成身自受法乐行相也。 所以转九识成五智故立五部也。 胎藏界化度利生他受法乐行相也。 所以立三部。 开大定智悲三门。 诸尊皆摄入三部。 众生悉引接三门。 即佛部大定。 莲华部大悲。 金刚部大智。 故立三部也。 问。 先就金刚界。 转九识成五智方如何。 答。 转阿摩罗识成法界体性智。 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 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 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也。 问。 尔此五智配五部方何。 答。 如次可配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也。 问。 尔此胎藏诸尊分三部方云何。 答。 中院佛部。 观音院莲花部。 萨埵院金刚部。 此三院为基。 四方诸院皆随各方摄属。 如此摄属立三部也。 问。 尔其摄属方何。 答。 遍智院·释迦院·文殊院·持明院·虚空藏院为佛部也。 地藏院为莲华部。 除盖障院为金刚部。 四方天众为三部护法也。 问。 外院天等称外金刚部。 是可属金刚部耶。 答。 一相可云尔。 然而尔云时。 唯护念金刚部。 可不知余二部。 总一界护法。 可通三部。 谓外金刚部意者坚护义也。 问。 如是摄属意何。 答。 大底因近摄属其中。 又非无其意。 遍智院。 仪轨名一切佛心。 岂非佛部哉。 释迦院文殊院其意显也。 释迦文殊备八叶中。 先以之可知。 持明院是诸佛忿怒身也。 寻其本觉何不佛部。 虚空藏院。 仪轨说虚空藏菩萨云。 住清净境界三昧说自心(云云)。 岂非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部。 又何无大悲定义乎。 地藏菩萨是大悲尊。 每日现诸地狱助苦众生。 何不入大悲门莲花部乎。 除盖障灭恶趣是智所为也。 何不入大智门金刚部乎。 但四无量观时。 虚空藏菩萨为悲无量心观尊。 又除盖障菩萨。 仪轨说云。 住悲力三昧(云云)。 然则此两院有可为大悲门莲华部之义。 虽有如此之义。 今意凡胎藏坛分三行。 中为佛部。 右为莲花部。 左为金刚部也。 随即部部尊尊其意显露也。 问。 地藏菩萨。 仪轨为其院上尊说印真言。 而又仪轨其菩萨入观音院意何。 答。 是其摄入之意也。 以彼菩萨入其院。 可知地藏院诸尊为莲华部也。 问。 地藏院入莲华部意尔也。 余三方院入二部义未分明。 如何。 答。 凡法门中有影略说。 觉一义准知也。 然则以地藏菩萨入莲花部之义。 准可知余三方院入二部之义。 如此云影略之说也。 问。 观自在菩萨为观音院上尊。 已说印真言而位在八叶中。 随亦其处说印真言。 准彼地藏菩萨可为佛部尊耶。 如何。 答。 观世音菩萨是已成之佛也。 而依本誓现大悲菩萨。 然则寻本觉为佛部尊。 可无难。 寻本誓为莲花部尊。 亦可无难。 所以依本觉备八叶中。 依本誓在观音院。 凡八叶中四菩萨本觉皆是佛也。 观音如此。 普贤三世佛。 文殊过去佛。 弥勒未来佛也。 问。 持明院忿怒尊中五大尊不具意何。 答。 五大尊是五部忿怒身也。 今此界立三部无宝部·羯磨部故。 无宝部忿怒军荼利·羯磨部忿怒金刚夜叉也。 问。 胜三世尊何佛忿怒身耶。 答。 此尊本觉难定难知。 或仪轨降三世位置此尊说其真言。 或仪轨又同置其所号胜三世。 其体如降三世令具八臂。 其持物皆如降三世。 或所降三世号胜三世。 或所胜三世号降三世。 然则二尊甚难别。 可谓未决也。 若一尊二臂八臂乎。 如圣如意轮菩萨二臂六臂。 又如圣观音千手四十二手。 又如马头明王二臂四八臂手。 降胜二字意无差别。 于谓同尊非无便宜。 又明三昧耶形所二尊同。 问。 若出一尊二体。 不动尊二臂四臂何双不出耶。 答。 四臂不动殊有说所。 故此处不出。 二臂降三世无他说所。 故此处出也。 问。 般若菩萨置忿怒尊中意何。 答。 忿怒身是降魔相也。 以智惠力令降魔故。 大惠金刚般若菩萨置忿怒尊中也。 问。 金刚界四佛方皆是定。 何故胎藏界改其方。 东方阿閦佛号北方天鼓雷音佛。 南方宝生佛号东方宝幢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号南方开敷华王佛。 西方无量寿佛不改方耶。 答。 诸佛皆有方便。 非实灭度于此土现灭度住他方。 譬如释迦如来于娑罗林现灭度常在灵鹫山。 所以方所不定。 为显此义各改方。 西方阿弥陀如来寿命无量灭度无期。 为显此义不改其方也。 问。 大日经疏说天鼓佛无量寿佛之相云。 此二佛亦作金色。 稍闭目不视作寂灭三昧之形(云云)已云闭目不视作寂灭三昧之形。 何云灭度无期耶。 答。 彼疏上文云。 以众生界无尽故。 如来大悲方便亦无终尽。 故名无量寿(云云)明灭度无期。 但作寂灭三昧之形者。 此二佛种子。 五阿中第四第五阿字也。 此二字共带涅槃点。 其字为种子出生佛故云尔也。 问。 无量寿佛灭度无期者。 何有补处菩萨耶。 答。 三世佛仪式皆同。 然则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之后。 假现灭度相。 即改处住在。 弥可化度无量众生故。 可有补处菩萨为表无量寿义。 异余方佛不改方也。 窃以。 真言密教胜利无穷。 是早入佛界之门。 直至菩提之道也。 但虽受其法不识其义。 如渡河人不知浅深。 因兹传授大师在世之日。 闲暇相寻两界奥旨。 于此大师渐演其义之间。 不经几程迁化。 佛子一叹大师入灭。 一思卑资不才。 持法诸德秘藏不陈。 数年之叹只在于斯。 方今强励愚情。 静回微虑。 金刚界趣密记成文。 胎藏坛仪秘释存义。 皆是先师泻瓶余润。 数多妙理万一觉知。 抑先师泻瓶器非成熟。 密教法水受而难留。 今之所述恐不协理。 犹羞后哲。 不得委谈。 努力努力。 胎藏界三部秘释。 曳达摩等可以梵字书之。 此偈置末。 其意具如金刚界记奥述而已。 发布时间:2025-02-26 08:05:1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