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言三密修行问答 内容: 真言三密修行问答《大正藏》第79卷No. 2525No. 2525真言三密修行问答问。 真言行者三密修行行相如何。 答。 真言行者。 若欲修行本尊三密者。 先须知三密实相也。 若不相应实相。 三业万行。 皆虚相不实也。 故大日经疏第十世间成就品云。 当字字相应(私云。 心念字字实相。 云字字相应也。 言实相者。 所谓净菩提心也)句句相应(私云。 句正诠实相之体故。 心念句句实相。 云句句相应也)如是作心想。 念诵善住一洛叉(一洛叉者。 浅略数十万也。 秘释云一洛叉者。 此是隐语也。 梵音别意。 即是一见义也。 令心住字字句句实相。 一见一缘不动不乱。 以名住于一见。 是即一洛叉义也。 若住一缘。 心中种种无量异相境界现前乱起。 更不执境界相貌。 唯观念此等异相境界即是净菩提心。 一缘不动无有取舍。 名住一见。 若不如是者。 虽经百年诵满千万洛叉。 犹不得成就。 何况一洛叉耶云云)问。 三密实相者。 其法体是何物乎。 答。 三密实相者。 净菩提心是也。 问。 净菩提心者。 本源是何物乎。 答。 净菩提心本源者。 无始无终本来常住一大法身。 摩诃毗卢遮那心地法界也。 问。 毗卢遮那是遍法界举体。 而十界十如性相体用善恶相分。 如何名净菩提心。 亦名实相乎。 答。 虽遍法界诸法本来毗卢遮那心王举体。 迷者执见善恶性相。 悟者体达一切平等。 故毗卢遮那心地法界。 从本以来远离一切妄想戏论。 本性清净离诸妄想。 寂灭无相究竟真实。 亦名实相。 寂灭无相。 名净菩提心。 亦名莲华三昧。 实相都无始无终。 十方法界所有诸法。 皆悉净菩提心一法无穷回转。 故净菩提心外更无别法故。 净菩提心本不生。 诸法亦同本不生也。 净菩提心是实相故。 诸法亦同实相也。 若心不念净菩提心实相。 三业所作皆是虚相不实。 全不三密。 问。 法身内证诸尊三业。 皆是三密也。 今真言行者。 传受法身内证本尊三密。 身结印。 口诵明。 意念本尊。 是也。 修行法身内证本尊三密故。 设虽不观实相。 同可三密。 而何。 云若心不观三密实相。 三业所行皆是虚相不实耶。 答。 本尊身语意三业。 皆住实相。 全无戏论妄想。 三业所作皆悉秘密也。 凡夫未证净菩提心如实相故。 设虽修行法身内证三密。 若不相应净菩提心时。 身结本尊印。 口诵本尊真言。 意念本尊义理。 不成真实三密。 若人心安住净菩提心实相时。 诸身业。 诸语业。 诸意业。 皆成三密。 问。 若安住净菩提心者。 凡夫三业成三密者。 唯观凡夫三业实相。 可入真言法界。 何必以法身内证三密方便。 净凡夫三业后入真言法界乎。 答。 法身内证诸尊三业。 皆是一一身业。 所有微尘数量。 皆悉佛部诸尊。 一一语业。 所有无尽声字。 皆同莲华部诸尊。 一一意业。 所有无穷义理。 皆是金刚部本尊。 此三部诸尊。 皆法然具足萨般若慧。 五智无际智。 一一三密无边功德。 皆如天珠涉入。 周遍虚空。 重重无量数过刹尘。 如是秘密曼荼罗。 在缠出缠全无增减。 然诸佛常恒安住净菩提心秘密曼荼罗。 自受法乐无间断。 利益众生无穷尽。 众生念念薰习妄想颠倒。 全无自利利他功德。 因兹一切众生。 勤修本尊三密。 观察净菩提心。 速除无始三业罪垢。 世间悉地成就。 三业罪垢灭时。 本尊众相现前。 名世间悉地成就。 顿越三重妄执。 应得出世悉地。 超三妄执时。 净菩提心生名得出世悉地。 已净菩提心开发人。 毗卢遮那佛现前。 开佛知见。 信解诸佛所行秘密。 堪任秘密行阿阇梨。 净菩提心开发以上。 有十住地。 皆通名信解地。 亦名到修行地。 若初入信解地行者所有功德。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余人不能测量(云云)净菩提心初生名见道位。 见道以后十地。 皆是真言修道位也。 第十一地名如来究竟一切智地也。 发布时间:2025-03-09 08:13:1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