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疏谈义第一 内容: 大疏谈义第一《大正藏》第79卷No. 2540No. 2540大疏谈义第一。 六大法身。 难意。 凡按今文。 明六大为四曼体性之义。 所遍四曼举十界治定候。 然住心论及宝钥归敬序。 六大四曼各别归敬时。 大日四曼中举之故。 今上达法身者。 可指大日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废立佛身事不过四种身。 大日既自性法身上。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大日诸尊总体。 六大法身事定故。 不可摄所遍四曼事勿论候。 是以先德秘释证圣位礼忏二经文。 四身外立法界身。 被释法界身者六大法身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住心论宝钥等归敬序。 大日四曼中举之故难势闻候共。 为显六大为四曼体性之义。 四曼中举加能造六大意得。 无子细事候。 次废立佛身事。 不过四种法身欤闻共。 先德既被立五种法身故。 无不足候。 会一义意。 大日诸尊总体故被成立候共。 总别义门重重故。 一切诸法总体虽六大。 于四曼中又各有总别义。 彼总为大日。 别为诸尊存故。 无相违候。 次至先德释者。 立五种法身时。 望阿閦等四身大日为总体故。 以总体义门同六大。 且名六大法身意得者。 无妨候。 至者。 上达法身之法身。 可大日如来欤否所论候。 成佛二利。 难意。 凡成佛言广故不可简化他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宗家今经开题。 云成佛者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二他受用。 被开自他受用之上者。 不局自证义。 旁难势有道理事候。 答意。 任然此自证三菩提疏家释义处候。 凡今题为明说经由来。 显四身生起文时。 毗卢遮那唱自证正觉之后。 出神变加持之应用。 说今经之意故。 成佛句指自证。 化他应用偏可在神变加持之位事。 勿论候。 是以宗家开题释今成佛句。 判即修得始觉智身给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成佛之言广故难端闻候共。 今者明四身生起故。 局自证存置。 无子细事候。 次宗家开题释释成佛言之时。 被开自他受用故闻候共。 因受用言便一往释意得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然此自证三菩提释。 成佛言通自证化他中。 约自证之边释生起存故。 无烦候。 次至宗家释者。 既受用中开自他之上者。 准唯识论智殊胜中具摄三身释。 他受用云智身意得。 子细有之间敷候。 至者。 题成佛句。 局自证欤否所论候。 铁塔诵传。 难意。 凡开经序按流传之次第。 自北印度之石窟采樵野人之所取传故。 龙猛菩萨铁塔诵出之经难申候。 加之第七卷经无畏三藏于金粟王之塔下。 受圣加被所感见上。 非铁塔诵传云事。 其证非一条。 宗家御定判疑殆难散候。 答意。 凡两部大经八祖相承之秘诀。 一宗规模之骨目故。 铁塔诵出义不可及疑事候。 是以宗家释中。 此经及大日经并是龙猛菩萨南天铁塔中所诵出候。 御定判分明上难势有之间敷候。 假令引经序备难端共。 浅智之俗士不可知相承之印玺条。 不及苦劳候。 次第七卷经事。 铁塔诵传本犹修行轨则不明故。 重请大圣加被所感见故。 无相违候。 会御定判义意。 两部大经八祖相传之秘诀故被成候共。 设大法相承虽有之。 于大经者铁塔诵出义所不见候。 次宗家释事自元疑难虽有恐。 为显一家正脉。 代他门加难势上。 难被备诚证候。 至者。 今经铁塔诵出之文候御定判者。 一旦不审也云所论候。 实智俗缘。 难意。 凡实智称偏名证无相平等之理正体智事候。 然今见所缘境。 三世情非情等法。 专是权智俗缘之义相故。 疏家高断一旦不明候。 答意。 凡有二义中。 一义者。 性宗意如理如量二智互以事理为所缘义可有之候。 依之如释论通玄钞云皆能开示种种法义即根本智亦缘俗也者。 实智缘俗事勿论候。 一义者。 依自宗实义。 成佛者毗卢遮那内证成道故。 以自证智云如实智。 三世情非情等法者。 六大四曼诸法各住法位为自证境界故。 旁御定判无相违候。 假令实智称。 偏名证无相平等理正体智欤难势闻候共。 约权门所谈意得。 无子细候。 会御定判义意。 初义性宗有二智互以事理为所缘义被立义候共。 性宗意二智自元一体故。 依事理二境开两用为二智存候。 后一义。 三世情非情等法者。 六大四曼诸法各住法位为自证境界被成立候共。 于成佛从本有二智故。 今文显密对辨。 以自宗俗智望显云如实智可存置候。 至者。 以如实智知过去未来等文。 专权智俗缘相。 全非实智证如之文势故。 疏家定判一旦不审云所论候。 自证说法。 难意。 凡今经以自性法身为能说教主。 以自觉境界为所说法门。 是即一家不共之实义。 诸教超绝之规模故。 可自证极位说事难及异论候。 依此我乘内证智如来诚说自受法乐。 高祖定判条。 旁疑难所不止候。 答意。 凡思自证位。 超言议境过心思域故。 有说法间敷事勿论候。 是以按文段起尽候。 住自证境界无众生蒙益事故。 住神变加持三昧说今经释相候间。 加持门说义分明候。 且又开经文。 演观未来世诸众生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经以自性法身为能说教主。 以自觉境界为所说法门故难势闻候共。 总显密对辨之时。 虽或云内证法门。 或云自受法乐说。 并是异缘起教门。 演性德内证故显尔条。 无子细事候。 次楞伽诚说宗家高断。 并此意故无烦候。 会一义意。 自证位超言议境。 过心思域故被成立候共。 约四言九心意得故。 无相违候。 次云住加持三昧者。 约加持世界。 云观未来世等者。 传法圣者加词故无妨候。 至者。 今经自证极位说欤否所论候。 中台自证。 难意。 凡虽四重阶级不同。 悉如来内证境界故。 不可局八叶中台事。 不及异求候。 因玆按文相次第。 云但住如是境界。 无众生蒙益义故。 住神力加持三昧。 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 说种种性欲所宜闻法之释相。 受用已下三身现加持世界姿故。 能现可通四重义必然条疑难更难止候。 答意。 凡四重圆坛出居外朝说听之仪式。 被未来机说会故。 虽四重皆非自证之位。 且就四重中分别自证加持之时。 神变不改自性故。 有独一法界毗卢遮那义。 中台八叶可为自证事勿论候。 是以第二十卷疏。 释如来但住自证之法即不能度人(乃至)渐次流出渐入第一院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虽四重阶级不同。 悉如来内证境界故难势闻候共。 密教替余教教主直法性身。 所说性德轮圆法门故。 云内证境界候。 次就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释来候共。 自性会四重流现相。 而非加持世界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且就四重中。 八叶中台有独一法界义故被成立候共。 已对流现三重故。 许独一法界义间敷候。 次至第二十卷疏者。 从三重曼荼罗位。 现加持世界一门知识。 随所现之迹能现自证位。 云为度人流现故。 四重悉自证也意得置候。 至者。 自证局中台八叶欤否所论候。 十地菩萨。 难意。 凡自宗菩萨初学位行内证法故。 不可简之事。 不及异论候。 因玆宗家释三密之义。 述等觉十地不能见闻故曰密候。 彼既显家十地上者。 疑殆更难散候。 答意。 凡于自宗十地有本有修生二门。 中本有无垢十地虽无差降。 修生显得十地非无浅深条。 设虽自宗十地位未断佛果一障故。 不可契自证法事勿论候。 是以下疏释诸佛自证三菩提超越心地经文。 被判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 名此心为地。 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候间。 旁如答成候。 假令自宗菩萨从初学位。 行内证法故难端闻候共。 显密对辨时。 自宗诸法虽皆内证境界。 于自家细论日。 因果智品不同故。 以佛智内证法。 关十地菩萨之义有之间敷候。 次宗家释。 显密相对义门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于自宗修生显得十地可有初后浅深条。 佛果一障未断者。 难契自证法欤成立候共。 自家十地菩萨初开发金刚宝藏。 直入法界宫故。 隔自性义无之意得置候。 次至下疏释者。 彼虽一往明因果不同。 道理悬异尚非其境界文故无妨候。 至者。 今十地菩萨可为自宗十地欤否所论候。 三密具阙。 难意。 凡三密修行入我我入之方便。 即身成佛之直路故。 若一舍之成佛义有间敷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宗家释。 判若三中一阙即不能至平等之处。 龙树论显当须具修三密行候条。 旁难势难阁候。 答意。 凡真言机万差故。 上上信解机发心即到。 下下劣钝人不堪广学条。 可有行一印一言遂成佛类义勿论候。 是以密严尊者于即身成佛出四种机中。 第四目随于一密至功行故。 旁答成通候。 假令三密修行即身成佛之直路故。 被构难势候共。 约大途之义相候。 次至宗家若三中一阙之高断龙树当须具修之论判者。 依三密具足之人故。 不成相违候。 会一义意。 上上信解机发心即到。 下下劣钝类不堪广学故成立闻候共。 远因依一密二密。 直因可具足三密觉候。 次至密严尊者释者。 自设问答。 明正成佛一刹那时三密相应旨故。 不违难势所存候。 至者。 可有依一密二密成佛类欤否之所论候。 即事而真。 难意。 凡思加持世界应化候。 实行因入所见故。 随染业幻影像非法身体条。 非当体真实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法说云缘谢则灭机兴则生。 譬说云若舍加持然后隐没故。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即事而真者。 自宗先达同直约诸法得其义见候条。 可当体真实义勿论候。 是以判如来金刚之幻。 述无有终尽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加持世界应化身。 因人所见随染业幻影像欤难端闻候共。 自宗意。 应化自本法身法尔三密。 本有常住四曼得意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法说云缘谢则灭。 譬说云若舍加持然后隐没者。 生灭约机兴谢故更无妨候。 会一义意。 即事而真者。 同于直约诸法法门故被成立候共。 迷所见当体归真实本体教者。 自宗教相故。 不背直约诸法实谈候。 次至判如来金刚之幻述无有终尽者。 是并归自性本体义故。 不敢成相违候。 至者。 即事而真法门可当体真实义欤否之所论候。 住心三句。 难意。 凡住心言所表。 可局菩提心为因句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第三卷疏结此品。 释已说净菩提心诸心相竟从此以下明进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故。 旁难势有以事候。 答意。 凡依金刚手疑问。 正答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 通三句义勿论候。 是以疏中释住心品。 云自心发菩提(乃至)发起心方便。 明五转之旨候。 然五转三句开合不同故。 旁如答申候。 假令就住心名称御难来候共。 如云观察三心者。 三句称三心文证分明故不成难候。 次至第三卷疏结文者。 今品虽明三句。 以净菩提心为宗故。 约胜云尔得意。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依金刚手问。 正答菩提心为因等故成立闻候共。 三句略答毕。 征云何菩提。 还因句发问。 外根究竟问不见故。 因句问答。 住心一品毕见条。 却难者润色候。 次至五转释者。 虽约五转。 云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等。 专述菩提心功能故。 是亦难势依凭候。 至者。 今此住心品所明。 通三句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二。 宿善有无。 难意。 凡今教以直修顿悟为一家超绝之规模故。 可有不藉宿善发心成佛之一类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此宗家释。 云密乘顿悟初心凡夫此生证悟。 金刚顶义诀。 判此经所说·直入·直修·直满直证条。 旁难势有由事候。 答意。 凡一家所立。 难信难解之法门。 诸教超绝之秘诀故。 非上上信解之机。 不可信难信之法。 非空空无著之智。 不可入难入之门事勿论候。 是以经中说无大乘宿习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见闻欢喜信受。 疏家述宿殖善本神情明利故即能忍受其言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教以直修顿悟为规模故难势闻候共。 依宿善契直修顿悟教得意故。 无相违候。 次证宗家释。 对四教调练故。 宿善有无不得意候。 义诀释随显即身成佛之旨故。 非简宿善之言候。 会一义意。 一家难信难解之法门故被成立候共。 大途尔共今者一类顿大机。 不藉宿习可有之存候。 次经文并疏家判释。 约有宿善之机故无妨候。 至者。 一切真言机。 悉可依宿善欤否之所论候。 一生成佛。 难意。 凡众生根机万差。 成佛因缘非一故。 经劫成佛类可有之事。 不及异论处候。 因玆摄真实经说我曾过去百千劫中修诸愿海。 疏家被显经无量阿僧祇劫于一念中恒殊胜进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今宗意。 即身成佛为规模。 速疾顿成为宗要事候间。 于一家不可许经劫成佛类义勿论候。 是以当段引大论羊马神之三喻。 以神通乘类今教。 判于发意顷便至所诣。 下疏于劫跛。 出时分妄执二义毕。 释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并显此意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根机万差故难端闻候共。 一生内万差得意故无妨候。 次以摄真实经文。 被备诚证。 约结缘机候。 次下疏释者。 余乘菩萨经无量劫所修之行。 自宗菩萨一念具之云意故。 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自宗速疾顿成为宗要故被成立候共。 自元教意尔共。 机根非一故。 经劫隔生类可有之存候。 次至于发意顷便至所诣之高判。 并若一生度此三妄执等之解释者。 何约一生成佛机得意。 无子细事候。 至者。 真言行者发心已后。 可有隔生经劫类欤否所论候。 教主真应。 难意。 凡法身周遍法界体。 遥超言议之域。 无相寂灭理。 远隔机感之分故。 说法可他受用事。 不及异论样觉候。 由此疏中举说法之起因。 上明法身内证之位已。 下述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即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乃至)。 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宜闻法等故。 旁疑殆不止事候。 答意。 凡法身说法。 诸教超绝之规模。 一家不共之实谈候间。 教主可自性法身事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教主成就之句。 云薄伽梵即毗卢遮那本地法身。 宗家举两部教主。 判自性受用佛自受法乐故与自眷属各说三密门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法身周遍法界之体。 远隔机感之分故难端闻候共。 所成显家权门之所谈候。 次至说经之起因者。 于法身有自证加持之二身中。 彼文从自证位出加持门说法义相候。 但诸趣所喜见身者。 现四重圆坛中第四重显尔候。 会一义意。 法身说法一家不共实谈故被成立候共。 自性身加他受用说内证法门故。 实他受用身说见候。 次以疏家释本地法身。 被备的据。 推功归本释尔存置候。 次被证宗家释。 今依疏家释。 一往疑宗家高断故。 不及设会通候。 至者。 今经教主自性法身欤否之所论候。 住处五佛。 难意。 凡按住心论。 释今经文。 以如来加持等文。 配释五佛四曼毕。 言宫者显所住处判故。 所住局宫一字。 如来加持等句举能住五佛云事。 不及毕求处候。 因玆秘经理趣经等经。 香举五佛为能住上。 唯知之此经文可能住事必然候。 答意。 凡思住字起尽。 如来加持等可薄伽梵之所住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广大金刚法界宫。 述次又释叹加持住处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住心论中释今经文时。 以如来加持等文。 配释五佛四曼。 云言宫者显所住处故难端闻候共。 自宗意者。 所住宫殿等即五佛四曼体故无相违候。 次至秘经理趣经等文者。 文势异今经故成难间敷候。 会一义意。 以住字起尽被成义势候共。 释言宫者显所住处故。 回文未尽。 可安宫字上条无妨候。 次证疏家释通途义故。 自元不遮之候。 至者。 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文。 但说所住欤否之所论候。 楼阁缘生。 难意。 凡能住佛身既本地法身故。 所住楼观非从缘生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疏解今文。 释此是遍一切处身之所住处当知如是楼观亦遍一切处也故。 旁疑难难阁候。 答意。 凡本地法身土虽法尔。 加持身土从缘生故。 于自性身土可有法尔随缘二义事勿论候。 是以宗家引经如来信解愿力所生及法界幖帜大莲华王文。 云一明法佛法尔身土二明随缘显现。 被显自性法身土有法尔随缘二义之旨候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能住佛身释本地法身故难势闻候共。 虽加持身。 对受用等三身且云本地故。 无相违候。 次遍一切处事。 自性身随缘可称遍法界义。 不及疑事候。 会一义意。 于自性身土可有法尔随缘二义被成立候共。 不共许候。 次宗家释一明法佛法尔身土二明随缘显现。 自性会二义被料简候共。 一明法佛者。 指法界幖帜文。 二明随缘者。 指如来信解愿力所生文。 明加持世界报身身土存故无子细候。 至者。 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文。 从缘所生欤否之所论候。 大自在天。 难意。 凡智度论文既云亦名净居故。 可净居天摄事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慈恩大师述其净居上有实报土(乃至)。 即色究竟天摄。 净影大师判五净居上别更有一。 以此通前色界合有二十三天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检智论正文。 云第四禅有八种(乃至)。 过是八处有十住菩萨住处。 亦名净居号大自在天王。 以第四禅定八天分齐上。 自在宫非色天摄事勿论候。 加之疏家所判简智论说。 被释不独在三界之表也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智度论既云亦名净居故难端闻候共。 约邻近名之得意故无相违候。 次慈恩释者。 权门一途住相欤候。 次至净影释者。 以此通前色天。 合有二十三天读文点故。 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以智论正文被成立候共。 彼文约小乘意。 旦云八处存置候。 次至疏释者。 三界之表文指一处文势故。 表字用上之训者。 却可成难势由候。 至者。 今云大自在天者。 可色界摄欤否之所论候。 加持尊持难意。 凡按疏释相。 能现体云心王毗卢遮那。 是即可今经教主候。 尔者所现加持身可加持世界佛身事不及异论候。 依此下经文明加持世界之生起。 宣毗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等。 文势既全同上。 旁难势难止候。 答意。 凡明今经集会仪式之时。 释加持世界之奇瑞无所用故。 可常经说会仪式事勿论候。 是以文段姿专释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之句见上。 非加持世界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能现体云心王毗卢遮那故难势闻候共。 毗卢遮那名通本地加持故。 无相违候。 次至下经文者。 能所现重重故。 望加持世界虽为能现。 望自证位还为所现。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明今经集会仪式之时。 不可释加持世界。 被成立候共。 明当经说会。 因显从自性会教主同闻。 现加持世界主伴旨义。 尤有由事候。 次文段起尽事随可得意候。 至者。 然以自在神力已下一段。 明今经说听仪式欤否之所论候。 王所分别。 难意。 凡于识虽诸宗废立不同。 以八识九识定心王事。 其义既一揆上者。 依转识得智时。 八识四智。 第九法界智故。 五佛可号心王事。 不及异求候。 因玆宗家释。 判五佛即心王余尊即心数条。 旁疑执难止候。 答意。 凡今文教主同闻相对。 判心王心数释处候。 然国无二主道理故。 心王可局中台大日义勿论候。 是以次下述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觉尔时一切心数无不即入金刚界中成如来内证功德差别智印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诸宗废立。 以八识九识定心王事。 其义既一揆故。 难端来扣。 此宗意以八识九识名心王事。 不遮申候。 次至宗家释者。 相望不定故。 五佛分得心王名得意故无不足候。 会一义意。 今者教主同闻相对。 教主名心王故成立闻候共。 四佛四菩萨醍醐果德故。 疏家处处释八叶属中台。 为教主旨见故。 八识心王义无妨候。 次至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觉等疏家释者。 五佛四菩萨即一毗卢遮那故。 称心王毗卢遮那见。 无子细事候。 至者。 今心王可局中台大日欤否之所论候。 信解因果。 难意。 凡云如来信解。 如来言所标可果位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此下经文。 或云诸如来印从如来信解生。 或云官室殿堂意生之座如来信解愿力所生。 故疑难更难阁候。 答意。 凡披疏家释。 判信解者始从真正发心乃至成佛。 于是中间通名信解地条。 可因行义勿论候。 是以释楼阁宝王。 述于一切实报所生最为第一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云如来信解故难破来候共。 以约酬因起用义。 如来之信解依主释取义候。 次至下经文者。 如觉苑释。 如来昔因信解愿力故。 今至果位酬因起用义得意故。 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就云始从真正发心乃至成佛。 于是中间通名信解地成立闻候共。 通名信解言摄乃至成佛句故。 无不足候。 次至实报所生最为第一释者。 今楼阁虽非实报所生。 方彼实报所生显为第一事。 如云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见无子细事候。 至者。 如来信解可果位欤否之所论候。 三喻显密。 难意。 凡根机万差顿渐超行非一。 故于真言行许渐修者。 可有譬羊马密人事。 不及异义样觉候。 因玆考大论说候。 以此三喻喻顿渐菩萨见候条。 旁疑殆相残候。 答意。 凡一家意以速疾顿成为至要事候间。 以羊马渐行不可譬真言行菩萨义勿论候。 是以文相钩锁。 上明三密顿成之旨毕。 引大品智论两文。 判神通相尔不应生疑此经深旨也上者。 答成旨旁以分明候。 假令根机万差。 顿渐超行非一故难势来候共。 顿渐超三类于即身顿证上且开之。 故无相违候。 次证大论说。 彼论意为显大品所说三菩萨之顿成。 为其所对举之羊马二喻故。 不成御难之由候。 会一义意。 自宗速疾顿成为至要故成立闻候共。 顿渐超三类疏家所判故难被遮候。 次至神通相尔不应生疑此经深旨也之高断者。 于三类中叹顿机一类见无子细事候。 至者。 今此三喻俱喻真言行菩萨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三。 发心即到。 难意。 凡发心修行之轨则。 显密通满之义相候。 而若不须修行者。 不可到所到之处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菩提心论上举名官财宝之二譬喻毕。 释成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意。 一切行者可须修行旨明镜故。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众生根机万差故。 一类顿大之机遇此教时。 可即开悟义勿论候。 是以智度论云于发意顷便至所诣。 高祖释判发心即到上。 今文分明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发心修行之轨则显密。 通满之义相故难端闻候共。 约大途之义相。 虽如是言。 非遮有一类机候。 次菩提心论文。 约通途义门释故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众生根机万差故被成立候共。 须修行中顿渐不同故。 无不足候。 次智论文并当段释。 显三密顿成旨得意无妨候。 但至宗家释者。 古来对句成料简。 良有以样觉候。 至者。 可有发心以后更不须修行成佛一类欤否之所论候。 菩提心体。 难意。 凡疏家释第一金刚。 云即是菩提心体。 菩提心言既不简本有修生上。 不可局本有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先德秘释。 以初五种金刚配属五转时。 第一金刚为发心转而配开佛知见。 第二金刚为修行转故。 第一金刚通本有修生事明镜上。 开佛知见菩提心论释双开菩提心。 双字起尽开本有修生二种菩提心义见条。 旁疑殆难散候。 答意。 凡自宗本觉门宗旨故。 以安住本有菩提心。 可定发心位条。 第一金刚局本有义勿论候。 是以五相成身初通达心是本有菩提心故。 观轻雾中月轮。 第二修菩提心即修生菩提心故。 以明朗月轮为所观条。 第一金刚当最初发心上。 可本有菩提心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菩提心言通本有修生故难端闻候共。 今云菩提心体。 体言局本有。 起尽分明候。 次就先德秘释难势来候共。 五转门时第一转约本有菩提心。 第二转属修生菩提心故。 东阿行亦因释。 被显此意候。 但至双开菩提心双字起尽者。 约金胎两部得意故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自宗本觉门宗旨故。 最初发心可局本有被成立候共。 今金刚名虚空无垢。 与处处云得此虚空无垢菩提心文义全同故。 却云局初地修生。 局本有云间敷候。 次仪轨文本有修生二种菩提心开观前故。 二种各别存置候。 至者。 第一虚空无垢执金刚。 可通本有修生欤否之所论候。 阐提定性。 难意。 凡定性回心法华诚说。 阐提成佛涅槃金言故。 显教一乘盛谈其义上。 非一家不共谈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人师或云二乘作佛唯在法华。 或述阐提有心犹可作佛故。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凡按释相。 上标谓持秘密神通之力。 下结不共一切摩诃那罗延力故。 秘密不共义勿论候。 是以大师解今文。 举华严法华等不共之义毕。 述不共义重重非一。 此中不共义密不共显之义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定性阐提救疗义显乘盛谈之旨。 重重难端闻候共。 宗家以方经丸药喻。 显显密差异故。 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以当段文被成立候共。 约秘密救疗故无子细候。 次证宗家释。 既判致迟速之异故。 许自分救疗义明镜上。 敢成依凭间敷候。 至者。 救疗定性阐提事。 可自宗不共谈欤否之所论候。 一门普门。 难意。 凡一门普门因行既各别故。 得果不可同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疏中释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更转方便即成毗卢遮那佛身之更转方便言。 一门果上重可修普门行道理分明条。 疑难更不止处候。 答意。 凡按一门诸尊候。 若少分未等(一)。 法未满即不名一切集会也之人。 而无非遮那己体故。 契一门尊时。 即可契普门果义勿论候。 是以疏判然其学者随于一法明道而得悟入即是普入一切诸总持门。 如从一门见王即是普入千门万户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一门普门因行既各别故难势闻候共。 果德融会故无相违候。 次至更转方便释者。 转一门局执心。 即成普门毗卢遮那身云义见故。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一门诸尊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满即不名一切集会也之人故被成立候共。 于所同尊体者。 虽实尔。 关能同行者者。 被封谓有异余尊一尊之思。 契一尊时隔普门微细妄执犹残故。 唯契一门存候。 次然其学者等疏释。 示果德融会。 劝学者观心释可得意候。 至者。 今文显得一门时即得普门法界义欤否之所论候。 四圣四隅。 难意。 凡于曼荼罗虽有三本不同。 无于第二重举普贤慈氏观音三菩萨。 而八叶中既有其名体故。 今四圣者可四隅菩萨事。 不及异求上。 御答更难依用候。 答意。 凡可第二重菩萨存意。 疏释四菩萨云诸菩萨大悲方便普门摄受无量众生辅佐法王行如来事名大眷属。 与第三卷第二重释文义全同故。 第二重菩萨事勿论条如答成候。 假令就菩萨名体相违难势闻候共。 第二十卷疏释观音文殊弥勒已在八叶中渐出于外故。 次圆中有文殊观音等故。 第二重尊虽不可除。 以刹尘海滴菩萨不可举尽。 且举三五得意置候。 其上除盖障八叶中无之故。 强不成难势处候。 会一义意。 疏释今四菩萨云名大眷属。 与第三卷第二重释全同故被成立候共。 今于内眷属内。 菩萨约菩萨类同。 准第二重云大眷属可得意候。 至者。 今四圣者可八叶四隅菩萨欤否之所论候。 实行当机。 难意。 凡疏上文云次明群机嘉会之时所同闻法。 群机嘉会可当机众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今文明当经现瑞加持之因由。 判各引无量当机众同入法界漫荼罗为饶益此初入法门实行诸菩萨故。 旁疑滞难止候。 答意。 凡三重曼荼罗圣众。 皆是从心流出眷属。 心内三点法门故。 无实行因人。 义勿论候。 是以智度论释此众亦是法性身非生死人所见。 宗家判从果向因之人非从因至果之人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云群机嘉会时难势闻候共。 约发起众云尔无妨候。 次至各引无量当机众等文者。 明加持世界事故。 非今经说会更成难间敷候。 会一义意。 三重曼荼罗圣众皆是从心流出圣众故被成立候共。 从心流出圣者尔。 其中可有初入当机实行一类存候。 次证智论文。 今由如来神力加持故。 可有见色闻声义候其所以者。 疏中云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众生。 见身密之色闻语密声悟意密法故。 无相违候。 次宗家释约从心流出人候。 至者。 今经会座可有当机实行人欤否之所论候。 化身说段。 难意。 凡按文段钩锁。 上明示现之义毕。 云非从毗卢遮那身或语或意生等。 是显彼二业生不生之生故。 受用身说段事难及异求候。 若为化身各别说段。 受用有现身无说法。 变化有说法无现身上。 上未明化身故。 指何可云非从等候乎。 旁高祖解释不明候。 答意。 凡现瑞加持之相尤合通受用已下三身。 唯有受用等流阙变化事。 有其义间敷候。 是以疏上云然此应化非从毗卢遮那等。 依今文见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文段钩锁难势来候共。 上无尽庄严藏通三身总说得意候。 次非从毗卢遮那等文。 约彼总说中变化身。 经云非从毗卢遮那等。 疏释转释佛庄严藏故。 旁无相违候会御定判义意。 现瑞文可有三身。 关变化身欤反诘候共。 举受用等流显变化身可得意候。 或又依安然意。 又现执金刚已下可见变化身说段候。 次疏上云然此应化故被成立候共。 彼释取受用说文转用。 为应化释故加应化言。 是可的据候。 至者。 非从毗卢遮那等一段。 为说变化身文事。 一且不审也云所论候。 四身废立。 难意。 凡按宗家释。 于四重坛分别四身时。 以外金刚部定等流身故。 第一二重菩萨可变化身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大师护摩次第。 释金刚莲华等为变化身。 秘藏记判外金刚部龙鬼等为等流身故。 难势尤有所以样觉候。 答意。 凡三身四身开合不同候。 然三身时以杂类身合变化身。 四身时开等流身为别身故。 九界尽可名等流身义勿论候。 是以密严尊者释。 不动九界述情。 悉目等流法身被显故。 旁如答申候。 假令以宗家释被募义势候共。 护摩释且约四重坛分别四身。 一往废立了简申候。 秘藏记龙鬼等之等言。 等菩萨得意无不足候。 会一义意。 三身四身开合不同故成立闻候共。 开时外金刚部龙鬼等为等流身故。 佛菩萨可为变化身义。 理在绝言候。 次至密严尊者释者。 约平等觉悟见。 判悉目等流法身故。 于四重坛分别四身诚证难成候。 至者。 又现执金刚等文。 可等流身欤否之所论候。 普贤莲华手。 难意。 凡今文于加持世界。 现瑞相三身中。 说等流文段故。 非自性会圣众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疏上牒时彼菩萨等文已。 释谓将说此平等法门故。 先以自在加持感动大众。 悉现普门境界秘密庄严不可思议未曾有事。 因彼疑问而演说之故。 疑滞更难散候。 答意。 凡从自证功德为利众生现四重圣众时。 机见不及名自性会。 受用以下直引当机众号加持世界故。 自性加持只任机见有无条。 自性会圣众义勿论候。 是以下疏判第一重伊字三点诸内眷属与今举此三点释全同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加持世界等流身说段故难势闻候共。 自性加持约机见有无。 其位虽殊。 于其身体者无二重示现故。 无相违候。 次疏家释由此道理故。 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自性加持任机见有无故被成立候共。 机见不及为自性会上。 直对实行受用已下非自性会道理必然候。 次至三点名言同者。 约神变不改自性义。 云三点得意无不足候。 至者。 今三菩萨可自性会圣众欤否之所论候。 序分得益。 难意。 凡以宗家释思经说相。 引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文。 注自性身说法候。 说法既有上者。 得益可有事不及异求候。 依之疏中释得益文。 述若欲超升佛地即同大日如来亦可致也故。 疑尚不止处候。 答意。 凡三身瑞相上有此得益故。 可加持世界得益义勿论候。 是以疏中牒时彼菩萨(乃至)。 牙种生起文。 释谓将说此平等法门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动大众悉现普门境界秘密庄严不可思议未曾有事因彼疑问而演说之文钩锁。 非今经得益旨分明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宗家释御难闻候共。 以经家明集会仪式文。 且注法身说法故。 非正说法位条。 疑难成间敷候。 次至疏家释者。 设加持世界说密教义者云即同大日。 不足怪事候。 会一义意。 三身瑞相上有此得益故。 成义势来候共。 明今经起因有三身瑞相说。 明今经得益有所谓初发心等得益说故。 于文钩锁者不及疑事候。 次至云疏家释牒得益文已。 释瑞相故者。 依前成道理三身瑞相后有得益文故。 牒加无子细事候。 至者。 所谓初发心等文。 可当经得益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四。 界趣轮回。 难意。 凡缘业生者。 界趣轮回业果。 人执品分齐见候。 尔所寄齐二乘既尽人执条。 能寄齐相普间敷事。 所不及异论候。 依之开疏家解释候。 为有情疑爱因缘。 造身口意种种虚妄不清净业。 乘如是业生六趣身判上者。 疑滞更难止候。 答意。 凡今宗意一念越三妄。 至初地净菩提心事候。 时今所得果云虚空无垢大菩提心故。 可通后二劫事勿论候。 是以下疏判第三劫。 云第三重微细百六十心烦恼业寿种除。 文势既全同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所寄齐二乘既尽人执故难端闻候共。 二乘人执断实教虽不许之。 且任自教意齐智品分故。 能寄齐通三劫无不足候。 次至疏家释者。 人法二执俱分粗细极细三重故。 界趣业果通三妄得意。 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所得果云虚空无垢大菩提心故被成立候共。 且约过重举分段粗苦存置故。 无相违候。 次证下疏。 彼举变易业寿故。 不云六趣果上。 更不可成由候。 至者。 今业寿种除通三妄否之所论候。 佛果开合。 难意。 凡披疏家解释候。 解十地满足句。 云乃至成菩提无行可增故。 从十地中开佛地云事。 不及异求候。 因此下疏判就前三句义中更开佛地为上上方便心意。 于信解地三句中开佛果事明镜故。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虽地位之开合不同。 而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 未见以佛果合十地之诚说上。 不可摄十地事勿论候。 是以宗家杂问答中。 释乃至满足第十地位以此一行一道至于第十一地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疏家解今文。 判乃至成菩提无行可增故难势闻候共。 十地满足句含因满果满事。 如起信论如菩萨地尽句含正尽已尽置因果二位得意故。 无不足候。 次至下疏释者。 三句自元通佛地故。 成难间敷候。 会一义意。 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 未见佛果合十地之说故被成立候共。 疏家已于十地满足经文。 作而成正觉释上。 殆可云定判候。 次宗家杂问答中立十一地者。 自本为明十地满足句摄佛果。 约总别义门殊云第十一地存置故。 无相违候。 至者。 十地次第此生满足经文。 以佛果可摄十地欤否之所论候。 随种种趣。 难意。 凡诸佛方便利生为先。 说教本意息患为主事候。 然者御定判旨难信用处候。 依之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者。 诸佛通戒。 善恶二业非皆齐等者。 性相所判候故。 诸教中虽说人天乘。 不说恶趣乘此意见上。 御定判一旦不审候。 答意。 凡今宗意以示真实相为宗趣。 以即事而真为规模。 性德自尔法门故。 简六趣业果间敷事勿论候。 是以经中云乃至说生摩睺罗伽法。 宗家判皆是自心佛之名字。 御定判明镜候。 假令诸佛方便利生为先。 说教本意息患为主故假难闻候共开自心实相。 恶趣业因大贪大瞋所发故。 非凡夫隔碍迷。 所受果体随焦热大焦热猛焰。 融通霍霍呼呼寒冰故。 即是自心本具水火。 全不作重苦候。 次至经文并性相所判等者。 显家常途教相故。 来不可成难候。 会御定判义意。 自宗即事而真为规模故。 不可简六趣业果被成候共。 虽觉悟前尔。 凡夫感恶趣受重苦故。 示此业因无利益样觉候。 次至今经文及宗家高断者。 果体实虽曼荼具德。 凡夫隔历之妄情前大过患故。 只可授恶趣三密轨则为其因行候。 至者。 云说依恶业感恶趣法御定判。 一旦不明云所论候。 绘木法然。 难意。 凡绘木等形像。 依迷人不能直见法界宫真实四曼。 传法圣者课巧匠之功所令造作故。 自性会有之间敷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即身义中。 引金刚顶经证四曼时。 四曼各出三重。 其中诸佛内证四曼及行法所成四曼。 可在自性会候。 住持四曼偏加持世界所用事。 其理明镜候。 答意。 凡自宗一尘一法无非本具轮圆之德故。 无尽庄严曼荼罗中。 不可阙形像一法事勿论候。 是以住心论归敬六大四曼三密之时。 于四曼中。 上举捏铸刻业及威仪毕。 下结成如是自他四法身法然轮圆我三密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绘木形像为迷人课巧匠所令造作故。 自性会有之间敷欤难端闻候共。 以三密智眼加持之故。 舍相见性。 全法界曼荼罗条。 可在自性会义。 理在绝言候。 次至引证金刚顶经者。 彼释既云量同虚空。 彼不离之。 此不离彼等故。 自性会法事不待言处候。 会一义意。 一家一尘一法无非本具轮圆之法故被成立候共。 对余教谈九界缘起假相唯佛界真实。 显自宗十界悉性德轮圆故。 云尘尘并法然具德候。 造作假立形像真实不存候。 次住心论释。 归敬真实四曼之因为示四曼有多种。 举加住持四曼得意者。 无子细事候。 至者。 自性会中可有绘木等形像尊欤否之所论候。 五字能造。 难意。 凡开疏家释云阿字门为地乃至佉字门为空故。 以五字直为能造五大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宗家释中。 或释六字即能造之体。 或判能造阿等遍法界而相应条。 旁难势有由事候。 答意。 凡于六大有法位随缘二种中。 随缘六大四曼所摄。 法位六大诸法能造之体事治定时。 彼体坚湿燸动无疑了知故。 自余诸法悉可为所造义勿论候。 是以大师处处释中。 以六大为能造。 以四曼三世间定所造候。 尔五字即四曼随一之法曼荼罗故。 旁加答成候。 假令疏家释释阿字门为地等故难端闻候共。 约以五字为五大种子义边意得者。 不及子细候。 次证宗家两处释。 是亦如前为了因种子义边存候。 会一义意。 为能造体法位六大者。 坚湿燸动无碍了知故。 自余诸法可为所造四曼被成立候共。 于法位六大。 色形有无事虽古来未决。 今宗理理无边法门故。 可立多具六大存候。 次大师处处释。 以六大为能造。 以四曼三世间定所造故。 四曼随一法曼荼罗五字。 可所造闻候共。 于五字有能所造二分中。 所造边虽法曼荼罗。 能造边可为六大觉候。 至者。 以五字可直为能造五大欤否之所论候。 四重自性。 难意。 凡按金刚手疑问。 见现瑞加持条末。 推知一切智智宗本。 问彼因起故。 所唱现身说法悉可举加持世界之瑞相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疏中释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形等。 大悲胎藏指自性会。 所现梵志可指加持世界故。 旁疑冰难消候。 答意。 凡于金刚手疑问。 有正释复次二重中。 正释约加持世界。 复次约自性会见故。 非加持世界义勿论候。 是以疏文云此中间意即是发起大悲胎藏漫荼罗也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金刚手见现端加持条末。 推知一切智智宗本问故难势闻候共。 问意甚深显虽举加持世界现端。 密预推知自性土身说并举有故无烦候。 次至云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者。 大悲胎藏指自证位。 以自性会世天等为所现得意故。 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就金刚手疑问。 有正释复次二重被成候共。 今疏例置复次言。 不述别义事惟多故。 不及子细候。 次大悲胎藏言可自性会闻候共。 大悲胎藏曼荼罗者。 指具缘品所说七日作坛曼荼罗得意故。 无不足候。 至者。 今四重法界圆坛可自性会欤否之所论候。 安立无量乘。 难意。 凡按今无量乘。 加持世界受用已下三身所说法门故。 可非如义语说条。 不可说密乘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说随种种趣种种性欲等。 逗机说法相。 非随自意语说见候上。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今无量乘者。 云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 大日如来一切智智所起法门故。 非显乘义勿论候。 是以加持世流所说法门。 变化身说段云宣说真言道句法。 等流身说段云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无量乘受用已下三身所说故。 可非如义语难势来候共。 纵应化佛。 说密者传说法身说故。 无相违候。 次云随种种趣等。 逗机说法故闻候共。 大师释显教密教逗机证灭故。 不及子细候。 会一义意。 无量乘者大日如来一切智智所起故被成候共。 大日如来应用条末可有随他方便得意候。 次至应化身等流身说段文者。 开会说相存置故。 不及苦劳候。 至者。 今此无量乘可密乘欤否之所论候。 次又释言。 难意。 凡牒文既云清净句者故。 可上清净句异释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按疏释相。 上释开示如来清净知见法门。 简异爱见所生不清净法门。 云清净句法旨。 今释述顿成教文名清净句法由故。 可异释之难势。 良有以事候。 答意。 凡上异释者合云复次。 既云次又故。 非上异释义勿论候。 是以窥释起尽候。 云次又释言所谓清净句者即是顿觉成佛神通乘也等。 明顿成旨故。 所谓初发心已下得益文释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牒清净句者故御难来候共。 所谓言所含疏家显之设释故。 无相违事候。 次至云上明如来清净知见。 今释顿成旨故者。 上明说法。 今释得益故。 无子细候。 会一义意。 不云复次故成立闻候共。 复次与次又虽文言上下。 其意同故无妨义候。 次至疏明顿成旨者。 于清净句。 有清净知见义与顿成义故。 重牒清净句者述之条。 自本不违难者所存候。 至者。 次又释言所谓清净句者者。 上清净句法文果释欤否之所论候。 更生分别。 难意。 凡准下以无妄执分别故无分别亦无无分别释。 故字因由第一句总句。 次二句遣粗细分别别句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此智证大师释判离一切句是总举也故。 旁疑执不已事候。 答意。 凡上初云离一切分别梵云劫跛。 既第一句故。 次云无分别可第二句义勿论候。 是以觉苑释述言离一切分别者遣粗分别也言无分别者遣细分别也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下以无妄执分别故之故字因由。 难势来候共。 无粗分别者。 其上起细分别未由生道理故。 还答者起尽候。 次证智证大师释。 不符顺文义故不依用候。 会一义意。 上离一切分别梵云劫跛既第一句释故成立闻候共。 初次言者。 分别无分别相对故。 不及劬劳候。 次至觉苑释者。 义解人师所判。 用不可任意候。 至者。 是分别之上更生分别文。 释第二句欤否之所论候。 生死所植。 难意。 凡显乘虽极果。 未开金刚宝藏故。 可摄生死所植善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下疏被释于此真言体相不如实觉故名为生死中人故。 旁疑执不已候。 答意。 凡显教极果越第三劫入自宗初地智品故。 不可摄生死善义勿论候。 是以住心论释极无心。 云是因是心望前显教极果于后秘心初心。 同则名为果之位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显乘未开金刚宝藏故难破来候共。 约自乘谈尔。 从自宗见之。 既入真言门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于此真言体相不如实觉故释者。 约强胜不知得意故。 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显教极果越第三劫。 入自家初地故成立闻候共。 遮情同分齐故。 不敢成依凭候。 次被证住心论释候共。 是亦或约遮情同边。 或开会释得意故无妨候。 至者。 生死所植善根中。 可摄第八第九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五。 发心识体。 难意。 凡粗识烦恼未断之时。 细识行解难显故。 薄地凡夫发心识体。 非深细第八识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瑜伽论。 以率尔寻求等心第六识被判候。 而今云寻求菩提条。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凡以五点五智之次第。 按发心之识体候。 可第八识义勿论候。 是以心要释中。 显夫修行者初发信心以表菩提心即大圆镜智纥哩娜野心意。 大圆镜智第八识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粗识烦恼未断时。 细识行解难显故难势闻候共。 今教直入直修直满直证教意故。 依教力胜起第八识得意。 无子细事候。 次证瑜伽论率尔寻求等释。 权实岐异上者。 不可同彼候。 会一义意。 以五点五智次第被成立候共。 转识得智之时。 无漏第八故。 地上行解尔。 最初发心位薄地凡夫故。 成由间敷候。 次至心要释者。 令初心行者同五方佛位。 一往释故无相违候。 至者。 真言行者最初发心之识体。 可第八识欤否之所论候。 大悲为根。 难意。 凡按疏释相候。 判犹如世间种子藉四大众缘故得生根意以四大。 为根之能生见候。 而下疏云大悲地界等。 四大即为大悲故。 大悲根能生。 非大悲即根义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第三卷疏。 被显从大悲生根候上。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所修万行大悲所发行故。 万行能生之根尤可大悲义勿论候。 是以经文说此等悲为根本。 疏家释以五字门为缘生大悲根。 经疏文相分明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犹如世间种子藉四大众缘等释。 被备难端候共。 大悲居中。 以为智门五义成所生。 为万行成能生。 四大众缘者指智门五义料简。 无相违候。 但下疏释者。 大悲能生五大故。 大悲之地界等依主释得意候。 次至第三卷疏者。 从大悲生根随文点故。 不及子细候。 会一义意。 所修万行大悲所发故成立候共。 万行中有上求下化二用。 下化行譬根。 上求用喻茎叶华果故。 大悲生根义无不足候。 次至经文并疏家释者。 经此等悲为根本读训点。 疏生大悲根依主随义故无妨候。 至者。 大悲为根者。 可大悲即根义欤否之所论候。 显行事度。 难意。 凡今此无量度门者。 真言行者所修故。 显行事六度不可有之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宗家释中。 判开得本有六度万行功德更不劳事六度故。 疑滞犹以不散处候。 答意。 凡真言行者。 普门方便之行业。 一切智智之诸乘故。 虽显行事六度。 约行体不可简之事勿论候。 是以菩提心论。 释乃至身命而不吝惜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云无量度门者。 真言行者所修故难势来候共。 只取所修行体。 不取显乘用心故。 为真言行者所修无不足候。 次证宗家释。 云更不劳者。 非遮事六度之词故。 不及劬劳候。 会一义意。 真言教意普门方便之行业。 一切智智之诸乘故成立闻候共。 约得一切智智人者尔。 因位行者所修不过瑜伽三密事理六度可得意候。 次至乃至身命而不吝惜论判者。 菩萨大悲虽不辞之。 今无量度门中不可存之觉候。 至者。 今无量度门中可有显行事六度欤否之所论候。 方便究竟。 难意。 凡按第二卷疏候。 解观察三心文。 虽有长短二释。 未见局佛果之说条。 通因位事不及异求候。 依之疏释第八地以去皆名方便地上者。 旁疑执难止候。 答意。 凡三句是因行果之次第故。 究竟句可局佛果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释中。 判从凡位修行六度圆满成佛故。 曰以方便为究竟。 成佛以后以大悲济度众生故。 曰方便为究竟。 向上向下读文有异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第二卷疏有长短二废立构难端。 彼释不开佛果。 单约十地分别三句之配释故。 成诚证间敷候。 次至第八地以去皆名方便地释者。 依八地已上纯无漏相续义。 且同果位义故。 引佛性论八地以上境界皆同文专此意候。 会一义意。 三句因行果次第故被成候共。 约通中之本旨候。 次证宗家释。 彼释总因位名方便释相故。 别途之判文候。 至者。 方便究竟句。 局佛果欤否之所论候。 云何菩提。 难意。 凡如实知自心者。 即是一切智智果故。 答所求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玆按疏解释候。 判如实知自心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宝处。 显所求果旨上者。 旁疑执难止候。 答意。 凡问答喻钟谷应故可符顺事候。 然云问能求答所求。 问答乖角大难条。 可答能求义勿论候。 是以疏云如人虽闻宝藏发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无由进趣故。 示所在令行者进趣义故。 答能求旨旁如答成候。 假令如实知自心者。 即一切智智果故难势来候共。 如实知自心有十重浅深故无妨候。 次至开示如来功德宝处释者。 示所在者为令进趣故。 答能求深旨候。 会一义意。 问答类钟谷应故成立闻候共。 能求即所求事自宗本旨故。 不违钟谷应候次就如人虽闻宝藏等释。 被立道理候共。 勤求心能求。 宝藏所求故。 无相违候。 至者。 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问答。 问能求答所求欤否之所论候。 初地即极(就新草子)。 难意。 凡今文释菩提心为因句。 设虽自宗既立十地次位。 故可有初后明昧候。 尔者可初地分证成佛事。 不及异论候。 由此下疏解初地位云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故。 不审更难散候。 答意。 凡自家佛乘初地。 本有萨埵不二内证。 万德体性候。 行者升此地证萨埵正位时。 可自证圆极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显自宗十地横义。 判初地与十地无高下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设虽自宗。 立十地次位故难破来候共。 十地次位方便行位候。 于自证智者无增减候。 次至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释者。 彼对相好圆满正觉故。 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行者升初地证萨埵正位故成立闻候共。 心要中释虽证萨埵正位而见惑未除故。 难势润色候。 次至宗家释者。 约本有无垢十地。 非谓修生显得地位可得意候。 至者。 今此便成正觉可初地即极义欤否之所论候。 寻求菩提。 难意。 凡前三问者寻求成觉发智候。 而今答说者。 唯初寻求之答说。 未及第二第三答见候故。 独答第一问事。 不及异论候。 其上三问起由以能求自心为所求一切智智所生候。 然第三答答自心即一切智者。 间答俱同词故。 不成答说条。 御答犹难思候。 答意。 凡问词虽重重。 按其肝要候。 第一疑寻求。 第二疑菩提。 第三疑一切智智时。 答以自心为彼三种。 三问悉被遮事勿论候。 若如难势。 自心寻求菩提分可事足候。 菩提所求故。 尔者及一切智句可无用候。 假令三问寻求成觉发智难端闻候共。 今答答寻求成觉等悉行者一心上义门。 显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自宗深旨故。 无不足候。 次至云问答俱同词者。 以同词为答事。 如长水子璇以楞严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文致问时。 琅瑘惠觉以同文答。 言下豁然大悟。 有其例事候。 会一义意。 答以自心为三种者。 三问悉被遮故成立闻候共。 三问悉亘能所故成答间敷候。 次一切智句无用云事。 第一问既亘能求所求故。 自心寻求菩提答能求边。 自心一切智答所求边故。 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 显能求所求俱自心。 答第一问义无子细候。 至者。 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答三问。 悉答欤否之所论候。 地前信行。 难意。 凡今文菩提心为因譬说故。 非地前生死善事。 不及异议处候。 依之下疏释初地菩萨得此虚空无垢菩提心(乃至)即是菩提心为因故。 难势更难阁候。 答意。 凡于自宗可有地前行者治定故。 宝藏开发以前即生谛信。 可地前义勿论候。 是以疏中判若不以三种秘密方便供养行门消融百六十心矿石之垢何以得此净菩提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菩提心为因譬说故难端来候共。 于三句可有兼正候。 正虽在地上。 兼通地前子细有间敷候。 次至初地菩萨得此虚空无垢菩提心释者。 本自明初地文故。 依凭成间敷候。 会一义意。 于自宗可有地前行故成立闻候共。 自元难势不遮其义。 即生谛信净菩提心。 如说而行地上行。 乃至施功不已立还地前。 显生死所植善根得意故。 无不足候。 次至下疏释者。 明地前行故。 非菩提心为因释者。 不敢成相违候。 至者。 今此信行者可喻生死所植善欤否之所论候。 无相至极。 难意。 凡留无相为显家极理。 开有相定表德实相者。 一家常谈候间。 以无相不可为极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证境界。 字印形像并性德轮圆法门故。 以无相为极义。 疑滞尚多端候。 答意。 凡如来内证之境界。 绝言语域超心行处重候条。 无相至极义勿论候。 是以经中依金刚手佛法离诸相法住于法位何故大精进而说此有相不顺法然道问。 答于当来世时劣慧诸众生(乃至)。 为度彼等故随顺说是法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留无相为显家极理故御难来候共。 有相无相重重故。 虽为下机明显乘无相。 为上根说表德有相。 是尚预机领解施设候。 如来内证境界释五居足断十虑手亡故。 良有以事候。 次至云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证境界故者。 是犹言议所及故。 非至极重不成难候。 会一义意。 如来内证境界超言议域故成立闻候共。 四言九心不及分可得意候。 次至佛法离诸相等经文者。 显无尽庄严境界离凡夫妄计相。 非四言假说相旨。 有此说候。 至者。 自宗意以无相可为极欤否之所论候。 犊子人执。 难意。 凡思此宗计候。 立五法藏时。 云三世无为外不可说藏有人故。 可人执品惑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西明引三藏解。 释是我执故烦恼障摄。 淄洲判唯有学凡作如是计故。 旁疑情难解候。 答意。 凡犊子计释五众和合有人法故。 五众和合上人法非实我义勿论候。 是以慈恩大师释乃至成佛此我常在。 淄洲大师述实是法执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犊子部立五法藏时。 计不可说藏有人故。 难势来候共。 淄洲是判今据情解妄谓为我故。 无妨候。 次西明释违大乘正嫡慈恩所判故。 不依用候。 次至唯有学凡淄洲释者。 置或字故一往义可意得候。 会一义意。 就云五众和合被立道理候共。 彼即蕴计中计五蕴总我者。 以和合计人义故。 和合不成由候。 次慈恩释者。 约有学凡位所执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实是法执释者。 背三藏解释故。 此义不足信用候。 至者。 犊子所计人法。 可八执品烦恼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六。 即心之印。 难意。 凡按文钩锁候。 上云彼言诸法实相者即是此经心之实相。 开会释毕。 次所明即心之印故。 可指真言教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披出生义。 释起化城以接之。 由粪除以诱之。 及乎大种姓人法缘已熟。 三秘密教说时方至。 遂却住自受用身。 据色究竟天宫等故。 以金刚顶经拟法华为说实相印。 云然后为说即心之印见条。 旁难势有由事候。 答意。 凡窥释文次第。 诸蕴和合中我不可得者。 明小乘教。 诸法从缘生都无自性者。 指大乘权教。 但为薄福众生已下可显一乘义勿论候。 是以简异即心之印。 释今经即不如是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开会释毕云即心之印故难端闻候共。 为显法华说相异直约诸法之旨。 举彼经得意无不足候。 次以出生义被备依凭。 今即心之印当出生义由粪除诱之。 直约诸法当大种姓人已下。 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上举三乘教故。 但为薄福已下可显一乘。 成立闻候共。 上诸法从缘生位尽权实大乘存置故。 不及苦劳候。 次至简异释者。 简异渐次开实相见无子细候。 至者即心之印者。 可真言教欤否所论候。 顿觉成佛。 难意。 凡顿觉成佛义一乘规模之所谈。 实教通满之轨则故。 非不共谈事。 所不及异求候。 因玆处胎经说魔梵释女皆不舍身不受身。 法华明龙女无垢之成道。 华严显睹率天子三重顿圆益善财童子一生即身旨条。 旁难势难止候。 答意。 凡顿觉成佛者。 即身顿证之义。 直修直满之谈故。 可一家不共谈义勿论候。 是以菩提心论述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 宗家引二经一论文成秘密不共之旨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顿觉成佛义。 实教通满之义相故难势闻候共。 或约理性一味之谈。 或述初后相即之义。 故无妨候。 次胎经所说及龙女成道会初住分证。 善财三生判果隔因故。 故旁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顿觉成佛义。 直修直满之谈故成立闻候共。 于一乘实教谈此义故无不足事候。 次至菩提心论并宗家释者。 三密五相之成佛者。 余教无之故。 释尔得意置不及子细义候。 至者顿觉成佛可一家不共之谈欤否之所论候。 一乘经劫(就新草子)。 难意。 凡以时分妄执。 为显密差异事候。 尔一乘教定第三劫上可历三祇事。 不及异求候。 依此第三劫疏释舟车神通至到一处。 专第三劫八九喻舟车见条。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显一乘盛谈顿成之旨候上。 不可属无量劫菩萨义勿论候。 是以华严经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法华经宜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候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时分妄执为显密差异欤。 难端闻候共。 第三劫依妄执义。 故不成难候。 次舟车神通至到一处释。 第二劫三乘教譬舟车。 第三劫能越合喻神通。 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显一乘盛谈顿成之旨故成立闻候共。 于本宗约相即圆融谈顿成义。 实经劫存置候。 次华严经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文。 约圆融门虽如是说。 行布门前经四十二位送三祇劫数得意候。 次法华须臾闻之文谓闻经少时。 故不敢成诚证候。 至者如余远离方便诸菩萨中。 可有显一乘菩萨欤否之所论候。 直约诸法。 一旦难意。 凡直约诸法者。 指非青非黄等遮情法门见候。 然显乘盛谈遮情无相义上。 非不共法门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疏中或云如摩诃般若以无量门入诸法实相。 或云即是摩诃般若等中历法广明者是也。 全以今经文让般若经。 故旁定判有疑事候。 答意。 凡今文简诸经渐次开实相要令时义契合。 云今经则不如是。 故不共说事勿论候。 是以疏文云今真言行者于初发心时直观自心实相了如本不生故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情无相法门显家盛谈故难端闻候共。 诸经说说诸法实相。 今经说相历法令知自心实相。 故悬隔处候。 次让般若经事。 例历法边分故。 不成难候。 会定判义意。 今文简诸经渐次开实相要令时义契合。 故被成道理候共。 说相虽渐开直说异。 至历诸法了知实相。 者。 更无别异候。 次至疏文者。 法华所说为令众生闻佛知见文。 令了自心实相义故。 尚以不明候。 至者直约诸法文。 可今经不共说欤否所论候。 所执舍不舍。 难意。 凡今宗以即事而真。 为一家规摸谈。 以直约诸法。 为余教超绝谓事候间。 所执不舍义不及异求候。 依之先德释中判不动九界迷情悉目等流法身故。 旁疑殆难散候。 答意。 凡佛教太旨显密虽异。 无非迷方指南故。 有转迷开悟分者。 可舍所执义勿论候。 是以披疏家释候。 释此因因尚空云何而有果文。 如是缘起法中而言有因有果。 即是遍计所执。 堕断常一异不入中道被显候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即事而真直约诸法。 为一家超绝规模故。 难势来候共。 即事而真直约诸法者。 约有体法候。 次至先德释者。 自元虽迷情当体即等流法身。 带隔历所执故。 迷情不自觉知条。 可舍之事理在绝言候。 会一义意虽显密异。 无非转迷开悟指南故被成立候共。 迷悟者知与不知之异。 一法无所舍可得意候。 次至下疏释者。 简遍计所执。 云堕断常一异不入中道者。 即顺常途之所判存置候。 至者就明法明道取毒蛇喻。 然可改迷情所执欤否之所论候。 金刚宝藏。 难意。 凡金刚宝藏者。 名菩提心事候。 尔者开发菩提心义显乘盛谈故。 非自宗不共事。 不及异求候。 其上金刚宝藏名称源出涅槃经候。 而彼经喻涅槃佛性条。 旁如答成趣。 疑冰更难消候。 答意。 凡一家意以无尽庄严为宝藏体候故。 性德轮圆法门专可自宗不共谈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释金刚一宫开内库授宝被判上。 旁如答成候。 假令金刚宝藏者。 名菩提心故难势来候共。 于菩提心有遮情表德二义中。 显乘菩提心遮情一边故。 宝藏开发义不许候。 次金刚宝藏名称源出涅槃经故闻候共。 彼经权多实少经故无妨候。 会一义意。 一家意以无尽庄严为宝藏体故被成立候共。 八九住心疏家或释至到一处。 或判获宝终无异路故。 可开见宝藏道理分明候。 次至宗家释者。 夺门释存置故无子细候。 至者开发金刚宝藏者。 可自宗不共谈欤否之所论候。 住无为戒。 难意。 凡今无为戒云不从师得。 述心之本性即是尸罗意。 以净菩提心上离诸过义边。 为防非止恶义。 称住无为戒见候条。 非三摩耶戒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下疏开尸罗没栗多二种戒。 尸罗为本性戒。 没栗多翻制戒。 而觉苑师判今持明者戒没栗多条。 旁难势难阁候。 答意。 凡显密戒法相分中。 真言行者受持戒名三摩耶戒事候。 尔今无为戒可三摩耶戒义勿论候。 是以持明禁戒品疏分尸罗没栗多二种戒。 没栗多云有时愿戒。 尸罗长时所持戒被显上。 今尸罗可真言行者长时所持三摩耶戒义明镜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云不从师得述心之本性即是尸罗故难端闻候共。 三摩耶之戒礼非如声闻戒第三羯磨竟。 七支无表初来在身中故释尔候。 次证觉苑师释。 彼定期限成就戒故。 非三摩耶戒事。 不及费言候。 会一义意。 真言行者戒可。 三摩耶戒被成立候共。 籍师授戒尔。 今法明道智上自然成就戒故非三摩耶戒得意候。 次至持明禁戒品疏者。 没栗多翻制戒故。 不局定期限戒。 广通三摩耶戒等名可存候。 至者今无为戒可三摩耶戒欤否之所论候。 自然外道。 一旦难意。 凡自然本有义性宗规模之实谈。 一家超绝之深旨故。 不可遮之事。 不及异求之样觉候。 依之以非作非造自然意论判。 明四法熏习幽致。 依远离因果法然具经文。 证即身成佛妙理故。 旁不审不散处候。 答意。 凡因缘佛家大宗候。 然外道不识因缘生义漫立自然而有见故。 佛家遮之义勿论候。 是以慈行大师判儒宗五常。 道宗自然释宗因缘候。 旁如答成候。 假令自然本有义性宗规模谈。 一家超绝谓故难端闻候共。 佛家自然不忘因缘生上之自然故。 天殊地别法门候。 次至非作非造自然意论判远离因果法然具经文者。 是又于甚深缘起法门上。 显法然本有义说故。 与外道无因不及同日论事候。 会定判义意。 因缘佛家大宗故。 被成立候共。 权教事理各别所谈。 虽专定事法众缘所成若依性宗意有为法实相即是无为故。 事相前因缘虚假不实条不成妨候。 次证慈行大师释宗因缘之所判。 依通途权门意会通可申候。 至者外道自然而有道理。 于佛家不遮之欤云一旦之所论候。 续生文段。 难意。 凡心续生义广通十住心者治定候。 尔若云局离于断常。 唯世间三种住心。 可漏出世净心故。 可通三劫文事。 不及异论处候。 因玆住心论解今文。 判从此以下十种住心佛答心相续义也候条。 旁御答难依用候。 答意。 凡种子等十心该横竖重重十心事候。 尔十住心续生此十心文可含说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世间十心已。 结乃至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离于断常已上唯世间三种住心故。 难势闻候共。 显文虽似局世间心。 含说出世续生故指劝准例前文广分别说意在玆候次至宗家释者。 十心文含十住心续生上。 云十种住心佛答心相续义也。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世间十心文可含十住心续生成立候共。 证十住心时。 唯第二第三住心引证十心说文。 出世住心不引之故。 不共许申候。 次至云释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者。 自元不遮十心义亘世出世事。 今说文可局世间存候。 至者以下言可局离于断常以上欤否之所论候。 梵王我见。 难意。 凡开经文标执着我名我有。 结如是等我分。 其中间所举三十异见悉可我见候。 尔出异见本祖举梵天王上。 可起我见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此俱舍论执大自在生主或余为世间因生世间者。 必先计度彼体是常一我作者被显故。 旁疑难难止候。 答意。 凡性相意十一遍使惑中除身边二见。 余九定上缘之惑故。 缘他地他界梵王。 不可起我见义勿论候。 是以按光师释但缘欲界说梵王名谓为我常名为邪智被判。 诚有道理事候。 假令出三十异见本祖举梵王故难端闻候共。 设虽行相似我见。 可非我见道理分明者。 非我见可得意候。 次证俱舍论。 彼论自难是何见摄。 会对法者言此二非见是邪智摄故。 末学不及设会通候。 会一义意。 身边二见非上缘惑故被成立候共。 约多分判尔乎。 一类外道缘他地为自事不可遮候。 次至光法师判但缘欲界说梵王名等者。 有部意定贪瞋等非上缘惑。 唯识论释下地烦恼亦缘上地故。 九上缘法令约粗相一往所判可存候。 至者外道等于梵王可起我见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七。 观空智慧。 难意。 凡思今观空智慧。 所遮外道非有非无观之空故。 可大乘不可得空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此释相判以知因缘有故则离无见。 以观自性空故不生有见。 明缘生无性义显体空中道旨条。 难势更难止候。 答意凡世出世之相对住心续生次第故。 可对明第四唯蕴无我心义勿论候。 是以经文云应了知空离于断常。 离断常之空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外道非有非无观之空故难势闻候共。 彼外道非有非无观者。 不离断常二见故。 离断常中道空得意无不足候。 次就云知因缘有。 云观自性空来候共。 因缘佛家大宗故。 于小乘盛谈因缘生事候。 至自性空言者。 三论宗立四种性空中。 以二乘空为一种候间。 不敢成难候。 会一义意。 以世出世相对心续生次第成立闻候共。 准以八心最初种子心直对真言作释。 成由间布候次证经文。 疏释此文云应了知缘起之空。 以他缘大乘缘生中道观门为能破故。 无烦候。 至者今此观空智慧可唯蕴无我心欤否之所论候。 贪瞋俱起。 难意。 凡按六十心。 云与善种种杂起之心。 三性各别善心犹俱起故。 同染污性贪瞋可并生事。 不及异论候。 因玆下释释或一时杂起或次第面生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论一念相应心心所事。 必合五义平等。 贪瞋既所缘行相全别条。 不俱起义勿论候。 是以唯识论释贪与瞋疑定不俱起爱憎二境必不同故。 慈恩大师述染憎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别以相违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云与善种种杂起之心故难端闻候共。 前后间杂起义故。 俱起不得意候。 次至云或一时杂起者。 六十心中约并起心品见无子细候。 若不然或次第而生释如何可消候乎。 会一义意。 相应心心所必可五义平等成立闻候共。 唯识论依四义明相应义。 起信释论以知相缘相同义释相应义。 故不一辙存候。 次至唯识论并述记所判者。 依与善种种杂起之心疏家高断者。 不许并生。 权门一途性相封鹿显行相。 不明有微细相通义欤候。 至者今疏意许贪瞋俱起义欤否之所论候。 五见末惑。 难意。 凡大小乘性相虽有六烦恼十随眠之不同。 俱以五见为本惑事定故。 非以五见为末惑之义事。 不及异论候。 由此考下疏。 判谓贪瞋痴见慢疑六根本烦恼条。 旁疑滞难止候。 答意。 凡今文意以属见烦恼在六十心中。 为再数本惑不说五见所由故。 五见可再数末惑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举初劫所度烦恼。 云五根本烦恼及百六十随烦恼。 随烦恼中有六十心上者。 五见再数末惑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小乘性相以十随眠定本惑故难势来候共。 今宗意殊显家所谈故。 不及子细料简候。 次至下疏云谓贪瞋痴见慢疑六根本烦恼者。 即顺常途得意故无妨候。 会一义意。 凡今文明不说五见所由。 云多在六十心中故。 成立闻候共。 五钝五利成两个再数中。 今且明五钝故。 属见烦恼让六十心得意无不足候。 次举初劫所度烦恼。 云五根本烦恼及百六十随烦恼故成来候共。 彼且约初劫所度人执修惑一边见不及苦劳候。 至者今文述以五见为末惑所由欤否之所论候。 三劫地前。 难意。 凡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诸宗一同定判故。 设虽自宗不可背通满义相事。 不及异论候。 依此宗家释中判越三妄执越三阿僧祇劫。 是则十地究竟也。 过此修上上方便断微细妄执至佛果故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三劫显密寄齐之分域。 十地待对出过之行位故。 三劫可地前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从初地即得入金刚宝藏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诸宗一同定判故难势来候共。 显密縡异事。 不限此一事上。 不及劬劳候。 次至宗家释者。 自宗横十地故。 十地究竟者。 即初地究竟义故。 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十地待对出过之行位故被成立候共。 余教时分三劫惑智相对拂心外垢。 遮情分齐自宗十地虽地上经二劫。 妄执三劫得内证宝表德法门故。 云出过心量无有待对。 无子细事候。 次判从初地即得入金刚宝藏故御答闻候共。 纵地上二劫义表德内证故。 云即得入金刚宝藏无妨候。 至者三妄悉地前可断欤否之所论候。 三种三妄。 难意。 凡上所举粗细极细三妄执。 真言行者所断候。 然三种三妄断人既各别故。 不闻于粗妄中云事。 不及异论候。 由此宗家释中以四种三妄配断人时。 粗细极细三妄为真言行者所断。 今三种如次为大乘人三果无学所度故。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凡初劫中所开三种妄执故。 可开于粗妄义勿论候。 是以上以粗细极细三妄为三重。 而云然就第一重内。 所开三种妄执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所举三重妄执。 真言行者所度故难势来候共。 既第一重内起尽分明上。 寄齐诸教开于粗妄中云事。 道理必然候。 次至杂问答者配断人时。 三人所断说文分明故。 以通大小见道。 且配当大乘一往释存候。 会一义意。 开于初劫三种三妄故成立闻候共。 思经显文。 为显真言行者粗妄断位。 偏约所寄齐三乘说之见条。 专依断人不同立重重妄执得意候。 次至第一重内言者。 上明时分妄执二义中。 指时分云第一重料简。 无子细事候。 至者今三种三妄者。 于粗细极细三妄中之粗妄开之欤否之所论候。 缘觉断习。 难意。 凡开疏家释。 初劫三重三妄见修无学之所断。 学无学相对分明故。 今文设虽局声闻。 不可局缘觉事。 不及异论样觉候。 依之演密钞释专存此旨见条。 旁疑难难阁候答意。 凡业烦恼言前前所断亦尔故。 今所加之株杌种子可指习气义勿论候。 是以大乘同性经说缘觉十地中。 云十者习气渐薄地。 显胜声闻义上者。 缘觉断习义。 旁如答成候。 假令初劫三种三妄学无学相对故难端来候共。 声闻举有学。 缘觉举无学。 互显得意无妨候。 次至演密钞释者。 大师立十住心时。 依今经文第五住心号拔业因种心故。 义解人师所判依用不申候。 会一义意。 今所加株杌种子。 可缘觉所断习气成立闻候共。 非想地第九品。 二乘无学但发金刚喻定。 所断微细难断重故名尔见。 无不足事候。 次以同性经习气渐薄地被备的据候共。 既云渐薄未言断故。 拔言不符合条。 断习义者许间敷候。 至者拔业烦恼等经文可局缘觉所断欤否之所论候。 学摩诃衍人。 难意。 凡论能所寄齐事。 专以密人可对显人义治定时。 今云与小乘见道适齐。 寄齐旨分明上者。 可真言行者事。 间不容发处候。 因玆次下云净菩提心少分增明。 被出密乘不共名目候。 条旁疑雾不散候。 答意。 凡于经初劫三种三妄疏家有二重释中。 初约小乘。 次学摩诃衍人以下约显大乘见候。 是则湛寂之中三乘人。 同共一法行者条。 可显人义不及犹豫事候。 是以宗家释中判四种三妄时。 以第二妄执配显大乘意。 偏依今文见上者。 旁如会申候。 假令论寄齐事。 以密人可对显人难势来候共。 是显同共一法人与小乘齐不堕声闻正位之所以故。 非寄齐释得意置候。 次云净菩提心少分增明故攻难闻候共。 世间八心种子心犹显一分净心显现故。 无不足候。 会一义意。 学摩诃衍人同共一法行者故被成立候共。 于湛寂重宝虽有三乘。 初劫小乘为表故。 隐菩萨以二乘寄齐真言行者料简。 无子细事候。 次至宗家释者。 疏中初重三妄不举断人故。 宗家加释。 取义无妨候。 至者学摩诃衍人可真言行者欤否之所论候。 见惑宽狭。 难意。 凡经唯蕴无我句含三乘见道见候。 然大乘见道二障分别起俱断之事候条。 于见惑所残有之间敷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疏家释度无量见网无量言无所简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按学摩诃衍人候。 湛寂位未及证寂然界菩萨见间。 可局人执见惑义勿论候。 是以经云彼出世间心住蕴中。 疏述然未度法障未名真净菩提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乘见道二障分别起俱断故难势被运候共。 法相一途所谈尔。 深教意不必然乎。 于天台四教别圆二教意先断界内见思惑。 后断无明见思见候条。 无不足候。 次至度无量见网释者。 人执见惑多差故云无量。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学摩诃衍人湛寂位未及证寂然界故被成立候共。 思寂然界菩萨进第二劫。 法相大乘菩萨故见道所断不可违法相断道事。 不待言处候。 次至经疏文者。 明修惑留滞义云住蕴中。 判然未度法障得意。 不敢成妨候。 至者学大乘人见道二执见惑悉可断欤否之所论候。 法执当心。 难意。 凡二执名字诸教一同名目候。 而今既云法执上者非人执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玆次下云虽不于中起诸我倒。 我倒名义人执事分明故。 于对彼法执者。 旁疑冰难消候。 答意。 凡所寄齐三果学人云淹留修行者。 修惑渐断义候。 然今解法执当心重。 释故名淹留修行故。 可人执修惑义勿论候。 是以按释文次第。 第三重拔业烦恼根本无明种子人执事明镜上者。 前位第二重所断人执修惑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二执名字诸教一同名目故难破来候共。 修惑迷事惑故称法执事。 如净影大师见修二轮惑名人着我法着我得意置候。 次至云对我倒法执故者。 见惑名我倒事。 诚证在近故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淹留修行者修惑渐断义故成立闻候共。 能寄齐大乘菩萨二地以上法执修惑渐断义云淹留修行得意。 无子细事候。 次第三重拔业烦恼等人执故成来候共。 是又菩萨二障种子习气金刚无间道断义。 寄齐小乘无学故。 无不足候。 至者今法执当心可二执中法执欤否之所论候。 下地三执。 难意。 凡缘觉于凡位预断下八地惑。 后入见道起无漏智断非想地惑故。 下地者可指下八地事。 不及异论处候。 由此觉苑法师释稍离下之八地三妄执故故。 旁御答难思候。 答意。 凡下地三执者。 可指前三果所度三妄候。 尔彼可尽九地修惑故。 下地者可声闻地义勿论候。 是以当段钩锁明学大乘人断声闻所断九地修惑毕。 进断缘觉不共业烦恼株杌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缘觉于凡位断下八地惑故难势来候共。 今对缘觉不共习气断云下地故。 可指声闻地义。 道理必然候。 次以觉苑释备诚证。 彼师无学圣人不谓缘觉段。 违宗家意故不依用候。 会一义意。 下地三执可指三果所度成立闻候。 共对非想地惑云下地故。 三果所度即下八地惑存候。 次明缘觉不共株杌种子故被募义势候共。 所断惑与声闻不替。 十二因缘观门不通声闻故。 不共义无不足候。 至者今云下地三执。 可下八地惑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八。 两种外道。 难意。 凡云此宗中说。 此宗言所显显教悉可属外道事。 不及异求样觉候。 依之疏明外道所不知法。 云无量宝王是即金刚宝藏故。 旁疑执难止候。 答意。 凡湛寂理三乘同所证候。 尔二乘不到源底故且名内外道。 菩萨喻大香象王释到其源底故。 不属外道义勿论候。 是以经中叹湛寂理云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时。 二乘犹得此理故应菩萨所得事。 道理必然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云此宗中说故难端来候共。 此宗中指外道二乘说内外两种外道义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称无量宝王者。 学大乘菩萨所得功德云无量宝王。 无不足义候。 会一义意。 湛寂理三乘同证故成立闻候共。 二乘既属外道故。 菩萨亦可然事。 不足怪候。 次云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时。 二乘犹得此理故被立道理候共。 二乘虽得此理名外道故得此理。 菩萨亦可名外道。 道理不待言。 故却难势润色候。 至者内外道中可有显教菩萨欤否之所论候。 五喻体空。 难意。 凡体法空者第二劫所观大乘行轨则候。 然寂然界观门合论初劫。 齐拔业因种故。 非体法空事。 不及异论候。 因玆按疏释相。 或判成实诸宗未甚悬绝。 或述犹带拆法明无性空故。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思湛寂寂然二种菩萨。 相当天台所判藏通二教菩萨见候。 而上湛寂菩萨释非如实巧度故。 彼拙度拆空。 此寂然界巧度体空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寂然界云从无性门达诸法即空。 诸法即空言可体法空观解义分明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寂然界合论初劫故难势闻候共。 约偏真同故无子细候。 次齐拔业因种事。 是亦约偏真同候。 次至云犹带拆法明无性空者。 既云带故非当体拆法义。 不待言条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寂然界相当天台通教欤成立闻候共。 相似分有人法俱空同成实宗上者。 可藏教分齐欤候。 次至疏家释云从无性门达诸法即空者。 三藏教观从缘无性。 有人法二空谈故。 约彼法空云诸法即空可得意候。 至者今观察无性空可体法空欤否之所论候。 证寂然界。 一旦难意。 凡思寂然界。 云大乘菩萨度一重法倒。 云渐过二乘境界故。 不可摄第五住心。 又偏真观解故难摄第六住心条。 可立一种住心道理。 不及异议样觉候。 依之六无畏中为一法无畏。 十六重玄为一种阿阇梨故。 宗家御立教一旦不审候。 答意。 只任御定判处候。 凡十住心立教专依经论共许之所立见故。 除寂然界义。 其理勿论候。 是以大日经中虽开为一种。 疏释摄二乘。 或云与辟支佛位齐。 或述成实诸宗未甚悬绝故。 旁御定判无不足候。 假令度一重法倒故难端来候共。 成实虽谈二空摄半字教候。 但云渐过二乘境界者。 细论门意候。 次至六无畏十六重玄为一种位者。 宝珠譬喻不出之故。 开合出没不一准候。 会御定判义意。 住心立教仕经论共许故成立闻候共。 纵菩提心论略之。 大日经中往往为一种位故。 难被略事候。 次至三劫释云与辟支佛位齐等者。 为令进第二劫。 且虽下云辟支佛位齐云未甚悬绝。 又云大乘行者双离违顺八心故。 实与成实宗隔绝义得意候。 至者证寂然界不立一种住心者。 一旦不审所论候。 复次大乘行。 难意。 凡今此文第二劫标句上。 大乘行言不简第七。 无缘乘义法无我性名不局第六故。 可通二个住心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六无畏中法无我无畏存他缘觉心两种见候条。 旁疑殆不散处候。 答意。 凡他缘大乘心立名专依发无缘乘心文故。 宗家以今文证第六住心候。 尔者局第六义勿论候。 是以菩提心论明第六住心。 云又有众生发大乘心。 简小乘约大乘初教。 有此简别之称间。 旁如答申候。 假令大乘行发无缘乘心等名义无简别故难端来候共。 约始标此号事。 如无云天得意无子细候。 次以六无畏中法无我无畏被备的据候共。 经文虽局第六。 疏家探意加释第七。 故无烦候。 会一义意。 宗家以今文证第六住心故成立闻候共。 总标属前段。 总结属后段。 圣教常习故不及劬劳候。 次至菩提心论释者。 第六住心称发大乘心事。 自本不遮之故。 不敢成相违候。 至者复次大乘行发无缘乘心者。 局第六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三界唯心。 难意。 凡按经说相。 云观察蕴阿赖耶。 蕴阿赖耶不通真理故。 唯心之心可局事心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此慈恩法师依经论文立五重唯识时。 引华严三界唯心文证第二舍滥留纯识。 其前四重事唯识事治定故。 旁疑网难决候。 答意。 凡说观察蕴阿赖耶知自性等。 自性言是三种自性故。 依圆二性真事二心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往往引庄严论三性文被证阿赖耶三义候上者。 可通真事二心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蕴阿赖耶局依他故难势来候共。 观依他如幻。 遍计实执除圆成真理显云知自性故。 通真事二心基本候。 次至三界唯心文证第二重唯识者。 今云心外更无一法。 释相异第二重故。 可广通真事二心存候。 会一义意。 知自性言通三性故成立闻候共。 据唯识论等。 以幻焰等八喻喻依他故。 今观六喻知自性。 依他自性可得意候。 次至疏家引庄严论三性文者。 自元观阿赖耶显圆成理义不遮候。 至者三界唯心文可通真事二心欤否之所论候。 般若方便。 难意。 凡按文相次第。 以寂然界偏真智。 望第二劫中道观。 判胜劣释文故。 可指缘生中道观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觉苑释云若失般若无所得方便。 无所得言所显指第二劫观旨分明故。 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失者翻得言候。 然初劫智未得第二劫之智条。 可指寂然界当分之智义勿论候。 是以初劫末释寂然界位判若失方便多堕二乘地证小涅槃上者。 指寂然界之智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寂然界偏真观望第二劫中道观释文故疑难来候共。 寂然界智沈偏真理故。 可堕断灭不堕异二乘事。 具般若方便助故显释故。 无相违候。 次至觉苑释云无所得方便者。 大乘行者跬步时住无所得观解故。 无子细事候。 会一义意。 失者翻得言故成立闻候共。 失退其义全同候。 而于退有三种退中。 未得退未得法云退旨。 俱舍释明镜候。 次以初劫末释云若失方便多堕二乘地被备诚证候共。 初劫云证小涅槃。 今云滥方广道人。 彼此相对异故。 初二劫方便别事。 如视掌候。 至者般若方便可第二劫缘生中道观欤否之所论候。 六喻三性。 难意。 凡六喻皆是非有似有义不顺遍计偏有圆成真有故可唯喻显依他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此唯识论中举依他八喻。 释犹如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变化所成非有似有故。 旁疑冰难解候。 答意。 凡经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可通三种自性故。 可三性俱喻显义勿论候。 是以疏云然阿赖耶有三种义。 引庄严论求真实偈。 被显幻事譬三性旨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六喻皆是非有似有义故。 疑难来候共。 取喻随宜故。 或以幻事喻依遍二性。 或以彼无体譬圆成第一义事。 如庄严论譬说得意候。 次至唯识论文者。 彼依一往义门喻依他。 如中边论者。 以八喻喻依遍二性故。 不可局定候。 会一义意。 就经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被成立候共。 依唯识颂云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故。 指依他云自性。 无子细事候。 次至引庄严论者。 彼论但取三性义迄。 非幻事直譬三性故。 成的据间敷候。 至者今六喻三性共喻显欤否之所论候。 三性俱真实。 难意。 凡实必对虚事候。 然遍计虚妄起无可对虚故真实可局依圆事。 不及异论候。 依之慈恩大师释遣虚存实识。 云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 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 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 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故。 旁难势有由样觉候。 答意。 凡今文求真实偈候。 而既求真实法门时所举示三性故。 无偏颇可真实义勿论候。 是以庄严论被指劝故应知三性俱真实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遍计虚妄起法故。 被构难势候共。 遍计真实可有二义候。 一情实故云真实义。 一遍计理无即真实故云真实义。 依何义无子细事候。 次至慈恩释者。 彼约唯识观解。 今依凡夫情实故。 不成相违候。 若又约理无即真实义者。 相应观解故成难间敷候。 会一义意。 今文求真实偈故成来候共。 举三性显圆成真实故不背求真实义候。 次至论文云俱真实者。 今举三性显遍计无体。 圆成真理自显故。 了真理外无别物云三性俱真实。 无不足候。 至者三性俱真实者。 可三性各别存真实义欤否之所论候。 无体非无体。 难意。 凡上正举三性譬时。 云如彼起幻师譬说虚分别如彼诸幻事譬说二种迷。 既幻师譬依他。 幻事譬所执分明故。 遍计有无义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释此偈明幻事非有而有意。 指所执情有理无见故。 旁难势叵止候。 答意。 凡按释相。 如彼无体故文释此譬依他分别二相亦无实体。 如彼可得故文述此譬虚妄分别亦尔故。 今幻事依他譬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判此幻即譬诸蕴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上如彼起幻师等文难势来候共。 为取幻师术力。 虽云譬说虚分别。 术力在幻事上故。 尚属幻事候。 次至幻事非有而有文者。 而字起尽相会依他假有实无故。 还答者依凭候。 会一义意。 以如彼无体故等偈长行释成立闻候共。 非幻事直譬虚妄分别。 依他迷因故以依遍计可得依他迷因义显释尔候。 次至此幻即譬诸蕴疏家解释者。 读文点故不及劬劳候。 至者今无体非无体文显遍计有无义欤否之所论候。 真实性体。 难意。 凡依他因缘假有法故不可云真实条。 可局真如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庄严论或云如彼无体故得入第一义。 或述法界与世间未曾有少异故。 旁难势难阁候。 答意。 凡于圆成实性有二门废立中。 常无常门圆成虽局真理。 漏无漏门圆成通无漏有为故。 不局真如义勿论候。 是以唯识论判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 乃至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亦得此名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依他因缘假有法故难端闻候共。 无漏有为法名圆成实性。 唯识定判故不及劬劳候。 次至第一义谛称者。 如起信论云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者。 不简智事明镜候。 次法界与世间文且约真理释得意。 无子细义候。 会一义意。 漏无漏门圆成通无漏有为故被成立候共。 总虽有其义。 于庄严论者。 偏依常无常门圆成见候。 次至唯识论胜用周遍亦得此名释者。 总有漏无漏门圆成事。 不遮之故无不足候。 至者今真实性真实可局真如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九。 三性前后说。 难意。 凡按三时之次第。 三无性般若皆空义当第二时。 三性第三时中道显了教故。 可无性前说三性后说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此义灯判无性先陈三性后说故旁难势有由样觉候。 答意。 凡深密经说相第二卷初法相品说三性。 次无自性品说三无性候。 然则三性三无性可前后义勿论候。 是以天亲本颂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 护法释论述即依此前所说三性立彼后说三种无性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时教次第第二时般若无性教故。 难势来候共。 义灯释经辨三时非约前后以类相从故。 不及私会通候。 次证义灯三义中第一释。 彼师自判然第二胜故无烦候。 会一义意。 凡深密经三性前说。 无性后说故成立闻候共。 一时一会说故。 不成说时前后之证候。 次至天亲本颂护法释论者。 颂云故佛密意说。 释述说密意言显非了义故。 三无性指第二时条。 无相违候。 至者三性无性前后说欤否之所论候。 后二无性。 难意。 凡思依圆二性。 正后二智境界其体非无故。 不可于法体直立无性名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慈恩释判非无后二性但无计所执故旁疑滞难散候。 答意。 凡三性三无性相对法门候。 而三性既于当体立此称上者。 依圆当体可立无性称义勿论候。 是以唯识论被述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依圆二性正后二智境界故难势来候共。 后二无性依圆当体有可空义故。 虽立无性称非可被遮法故。 为真实所遮者。 即遍计所执条。 无相违候。 次至慈恩释者。 自元后二性非可被遮法。 终为所遮者。 计所执故被释尔候。 会一义意。 三性三无性相对法门故成立闻候共。 虽依三性立三无性。 遍计体用都无法。 依圆诸法体实故。 云所遮者但计所执。 无不足事候。 次假说无性释。 执者意乐依圆思实云依圆空称无性故。 云假说无子细事候。 至者后二无性于当体直立无性之名欤否之所论候。 心王第八。 难意。 凡按释相。 云譬如大海波浪以从缘起故(乃至)。 心王亦复如是。 大海譬心王。 波浪喻心所(见)。 故心王可通八识事。 不及异求候。 因玆上释判心王犹如池水性本清净。 心数净除犹如客尘清净。 王所相对分明故。 旁疑滞不散处候。 答意。 凡今段明三论法门时。 彼宗第八为佛性真识。 七转定生灭妄识故。 譬海水心王可局第八义勿论候。 是以嘉祥大师判佛性与六七妄心和合生等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取大海波浪譬云心王亦复如是故难势来候共。 今譬取楞伽藏识海常住七识波浪转文意(见)。 故还成润色候。 次至上释以心王对心数者。 为七转显妄体。 殊举相应心数客尘烦恼者。 有其理事候。 会一义意。 三论宗第八定佛性真识故成立闻候共。 于性宗有三种识废立中。 今疏依共相八识得意。 无子细事候。 次至宝窟释者。 嘉祥虽依离分八识。 于七转如述在缘常静。 心王通八识义不敢成相违候。 至者今此心王可局第八欤否之所论候。 心中秘密。 难意。 凡心中秘密种种不思议事者。 指无尽庄严藏名义故。 不可通如常八九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此宗家释中。 或云九种心药拂外尘而遮迷。 金刚一宫开内库而授宝。 或判如上二宫芟剃宅中之荒秽。 未开地中之宝藏故。 旁难势难止候。 答意。 凡从此以后方乃说之生后文分明故可通三心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引法华久远实成。 华严询求知识事。 被显俱名秘密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中秘密种种不思议事者。 指无尽庄严藏名义故难端来候共。 约理秘密得意。 无子细候。 次至宗家两处释者。 彼何显密对辨判文。 今文三一乘对辨故。 不成难候。 会一义意。 以从此以后方乃说之生后文被备依凭候共。 对治心外之垢者。 约显分齐。 心中秘密者。 指无尽庄严已有故。 成显密对辨候。 次至引法华久远实成。 华严询求知识等秘密因缘者。 彼开会法华华严为密心中秘密义故。 不及苦劳候。 至者今心中秘密者。 可通如常八九欤否之所论候。 叹德总标。 难意。 凡今文此教余教相对叹此教菩萨胜德(见)。 故叹德可局第十住心事。 不及异求样觉候。 因玆取譬时。 云舟车神通至到一处。 如常八九住心譬舟车事分明上者。 疑执更难止候。 答意。 凡今此文叹第三劫能越之德治定候。 然于第三劫能越有三种住心故。 叹德不局第十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 欲令见闻者信乐尊重故。 先叹其功德耳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此教余教相对难势。 候共。 第二劫第三劫三一乘对辨得意。 无子细事候。 次舟车神通至到一处释者。 是亦第二劫菩萨喻舟车故无烦候。 会一义意。 今叹第三劫能越德故成立闻候共。 第三劫真言为本。 标真言门修行菩萨故。 如常八九不存叹德文候。 次至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乃至)。 先叹其功德释者。 第三劫能越虽有三心真言为本故。 疏家被判已叹入真言门功德竟条。 及异议间敷事候。 至者今此叹德唯叹第十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空性无境。 难意。 凡空性无相无境界义专三论所谈法门故可通第七事。 不及异求处候。 由此宗家释或云三论八不空性谈义。 或述不生觉心独空虑绝。 则一心寂静不二无相。 或判八不绝戏一念观空心源空寂无相安乐故。 疑难更难止候。 答意。 凡三劫分齐全别故以第二劫觉心乘不可杂第三劫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以今文证第八住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空性无境等义专三论所谈故御难成来共。 空性无境界等名言虽同。 三一乘义门各别故。 今文不通第七得意候。 次宗家处处释。 是亦名言同分故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三劫分齐全别故御答闻候共。 性宗有一辙义故。 觉心乘在第二劫终。 兼可摄第三劫始存置候。 次至宗家引证者。 法性空寂义可通觉心已上三种住心故。 以菩提心论旨陈一段证三种住心。 可为明证候。 至者空性无境等义可通第七住心欤否所论候。 第九证文。 难意。 凡引证既通诸文候。 设虽第九住心沈一心无相极理故。 可称心实际事。 不及异论样觉候。 因玆先德释初一未极为其差别。 显于一文有极未极二义之旨条。 旁疑执难止候。 答意。 凡开疏家释。 所谓空性(乃至)。 离眼耳鼻舌身意文为心实际位。 判心实际亦复不可得故曰极无自性心生也故。 第九住心非心实际位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释中。 明极无自性心一句悉摄华严教尽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引证既通诸文故难端来扣共。 为成极无自性来由。 引以上文得意故。 无子细候。 次先德初一未极释对极无自性之极字故。 显未极文自为第八住心义候。 会一义意。 云心实际亦复不可得故。 成立闻候共。 住心引证于一住心存浅深重重例有之故。 不成妨候。 次至宗家释者。 如云唯蕴无我一句摄诸部小乘尽者。 引证不局一句故可以例候。 至者所谓空性等文通第九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此中十喻。 难意。 凡按缀文次第候。 标此中十喻。 结复成戏论故。 可第三劫十喻成戏论义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玆宗家第八住心颂。 述前劫菩萨作戏论此心正觉亦非真者。 移今释意见候条。 旁疑难有由事候。 答意。 凡以劣智品望胜智品成戏论道理故。 可显第二劫十喻望第三劫观门。 复成戏论旨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第八住心。 证所谓空性离于根境无相无境界越诸戏论上者。 所越可前劫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标此中十喻。 结复成戏论故难势闻候共。 对望此中十喻。 前劫十喻成戏论义故。 全非标结存候。 次至宗家第八住心颂文者。 前劫菩萨句正当今释。 此心正觉句准例释故无不足候。 会一义意。 以劣智品望胜观门。 成戏论道理旨被成候共。 对第九者。 第八劣故不违道理候。 次以宗家以越诸戏论文引证第八住心被备的据候共。 对第八前劫成戏论义本自不遮故无妨候。 至者今复成戏论文第三劫十喻成戏论义欤否之所论候。 八九浅深。 难意。 凡虽三妄异。 于第三重妄执。 更无粗细分别之说故。 八九所断不可有不同事。 不及异求样觉候。 依之窥疏家释候。 今文外不明断位上者。 旁不审不散候。 答意。 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候。 然八九之续生可有断惑浅深义勿论候。 是以或云心实际亦复不可得故曰极无自性心生也。 或述转生极无自性心。 一道极无既有二重见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于第三重妄执无粗细分别之说故难势来候共。 大三劫相望时。 虽八九所断同名极细妄执。 细论门之时。 于其中有浅深得意。 无子细事候。 次至云今文外无明断位文者。 下于业烦恼解脱而业烦恼具依之文。 正明极无断惑故。 御难自被堕负处候。 会一义意。 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故成立闻候共。 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别乘故。 有智行不同。 于立二个住心。 疑殆有间敷候。 次至或云心实际亦复不可得故曰极无自性心生。 或云转生极无自性心者。 空性等文通二个住心故。 约第九边得意置候。 至者八九住心所断可有浅深欤否之所论候。 极无地前。 难意。 凡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显密差别候。 然极无自性心显教极位。 地前分齐故。 非自宗初地分位事。 不及异论候。 依此下疏释然此经宗从初地即得入金刚宝藏故。 显教极无不可存初地条。 旁疑殆不散候。 答意。 凡疏下文判转生极无自性心(乃至)。 至此不思议地乃名真离二乘地也故。 极无初地义勿论候。 是以第三卷云此空智生即是时极无自性心生(乃至)。 即是真言行者虚空无垢菩提心也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显密差别故御难来候共。 显教极位当真言初门故。 无相违候。 次至从初地即得入金刚宝藏释者。 依今经意。 显教极佛入真言初地。 成真言门菩萨故。 不违释文候。 会一义意。 下文云至此不思议地故。 可极无初地义成立闻候共。 为显显极密因义。 第九住心开会为真言初地得意置候。 次至第三卷疏云即是真言行者虚空无垢菩提心者。 是又不替已前会通意候。 至者极无自性心可自宗初地分齐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谈义第十。 宝珠譬喻。 难意。 凡三劫六无畏述如常教相故不可摄第十住心。 又如云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 三劫心局出世故不可有世间三个住心事。 不及异求候。 依之宗家以三劫文唯引证第四已上住心上者。 疑滞更难散候。 答意。 凡依文显相虽局出世。 搜深意东一切妄执收三劫故。 虽一毫之微善可成三劫能越心义勿论候。 是以宝珠譬喻始举瓦砾无异喻。 有八心萌动说。 终明生在佛家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六无畏述如常。 又云出世间心生故。 不可摄第十及世间心难势来候共。 约文显相一途得意故。 无相违候。 次至宗家引证者。 是又约显相通。 故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探深意则可通十住心成立闻候共。 今经三劫约无漏心建立事。 经疏说相分明故。 不依用申候。 次至云譬喻始举瓦砾无异喻有八心萌动说。 终明生在佛家义者。 宝珠譬喻广。 三劫义狭得意子细有之间敷候。 至者宝珠譬喻三劫具可有十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十地十六生。 难意。 凡十地十六生数既增减故不可以十六大生摄十地尽事。 不及异求候。 因玆心要释中释金刚萨埵位。 云虽证萨埵正位而见惑未除故。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凡十地十六生约两部地位故。 可十地摄十六生尽义勿论候。 是以三摩地仪轨显现世证得欢喜地后十六生成正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十地十六生数有增减故难端闻候共。 金刚三昧经以十地菩萨喻十五日月。 菩提心论以十六分月喻十六大生条。 地位开合不一辙故不成难候。 次至心要释者。 于金萨有本有修生二分中。 今以修生准本有被明之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十地十六生约两部地位故被运义势候共。 设虽金萨在地前。 余十五菩萨地上云金刚顶部以十六大生证知地位。 无妨事候。 次至三摩地仪轨文者。 十六生中约证位初欢喜地故举之。 无不足义候。 至者可以十六大生摄十地尽欤否之所论候。 复越一劫。 难意。 凡三劫之说段毕说十地。 其上云复越一劫故。 以第四微细妄执可云一劫。 事。 不及异求处候。 由此宗家释越三妄执越三阿僧祇劫。 是则十地究竟也。 过此修上上方便断微细妄执至佛果故意。 越三妄得十地。 断微细妄执升佛果事分明上者。 旁难势有由样觉候。 答意。 凡按经文。 指升住此地称信解地(见)候。 然信解地十地故升住此地可十地义勿论候。 是以疏解复越一劫文。 判复越百六十心一重细惑名度三大阿僧祇劫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有十地文。 其次云复越一劫故难势来候共。 虽上明十地。 今举益劝修文故。 其意颇异条。 依凭成间敷候。 次至宗家释者。 越第三劫得初地。 断微细妄执得佛果义分明故。 还明二重得益诚证候。 会一义意。 信解地十地称故成立闻候共。 信解名通因果中。 今佛果信解得意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判名度三大阿僧祇劫者。 三妄四妄开合不同中。 今释依合门云尔存无妨候。 至者复越一劫者。 可第三劫极细妄执欤否之所论候。 第九惊觉。 难意。 凡论惊觉事专可在沈空位义道理必然候。 而极无心曾无沈空义故不可须惊觉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玆宗家释被显惊一道于弹指觉无为于未极故。 旁疑殆不散事候。 答意。 凡诸乘虽殊以无相一心为极理者。 显家通满义相故。 第九住心可蒙惊觉义勿论候。 是以宗家于宝钥举惊觉文时。 大日金刚守护三经第九住心引证之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惊觉专可在沈空位故御难闻候共。 元自沈空义不局第八住心得意故无相违候。 次至惊一道于弹指等释者。 住心论指第九住心。 判九一道无为宫故。 不简第九义分明候。 会一义意。 显家诸乘以无相一心为至极理故被成立候共。 虽无相为极。 第九有沈空义者不见故。 无不足候。 次至宗家引惊觉之三文于第九住心者。 虽证第九。 为显第八为所惊进第九义料简。 无子细事候。 至者极无自性心蒙惊觉义可有之欤否之所论候。 心相显密。 难意。 凡三劫六无畏心相答说候。 既问真言行者心相。 答之三劫六无畏可密行事。 不及异求处候。 依之三劫判以妄执为今经之劫旨。 六无畏因菩萨有几种得无畏处间所答行相故。 旁疑雾难散候。 答意。 凡见三劫六无畏说文。 说常途显教之行相。 不说瑜伽三密之轨则故。 非真言行云事勿论候。 是以六无畏释一一举真言行者云与此齐也。 寄齐之旨分明上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问真言行者之心相故御难闻候共。 自元经本意虽欲显真言行者心相。 深密难直示故寄齐常途显之者。 巧妙说相候。 次至云三劫以妄执判之。 六无畏答菩萨无畏处者。 是亦欲明真言行者心相寄齐如常显之旨以前会之通候。 会一义意。 三劫六无畏说文偏说显教行相不说三密轨则故成立闻候共。 今所论经文说相候。 疏有寄齐如常释之处者。 不遮之故无子细候。 次至六无畏释一一举三密行位者。 随三密行位或兼修有漏世善。 或兼观有相四念处。 或兼观阴界入等为助修故云与此齐候。 至者今众多心相直明真言行欤否之所论候。 心相宽狭。 难意。 凡三劫六无畏一双法门候。 然三劫既不局心相。 通殊异续生之答说上者。 六无畏不可局随一事。 不及异求处候。 因此住心品总结文结成已说净菩提心诸心相竟故。 旁难势难阁候。 答意。 凡今犹是答前心相句词。 专对三劫亦是答诸心相文(见)候。 若尔彼心相既局一种故。 此心相不可通诸句义勿论候。 是以按三劫六无畏不同候。 三劫净心十住心转升殊异义分明候。 六无畏唯说苏息处不明住心转升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六无畏一双法门故成义势来共。 说相虽似其意颇异故成难间敷候。 次至住心品总结文者。 彼总结文故虽心相言广通诸句。 今配属九句之答说故。 义门大异条。 难被备依凭候。 会一义意。 就犹是答前心相句词成立闻候共。 约前三劫作差降对明释起尽其体可全同义分明上者。 无子细事候。 次至云六无畏不明住心转升义故者。 六无畏净心前后差别可名殊异心事。 不足怪处候。 至者今此心相可九句随一心相欤否之所论候。 心法色形。 难意。 凡以色形有无为色心差异事候。 若心法存色形可六大杂乱色心难分条。 不可有色形事。 不及异论候因玆宗家一处释判自观我心虽无色无形故。 旁难势有由事候。 答意凡显乘以心为本。 以色或为所变相分。 或为缘起枝末故。 色心相分心法不存色形候。 而自宗意色心居实际而二不二故。 心法可存色形义勿论候。 是以经说月即是心心即是月。 论演我见自心形如月轮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法存色形者。 六大可杂乱难端来责。 以虑非虑为色心体故无妨候。 次至虽无色无形释者。 释三解脱门中空解脱门故。 遮情破执之说非表德实义故。 不及苦劳候。 会一义意。 凡自宗替显乘谈。 色心居实际故被成立候共。 色法所依本源。 心法所起末。 无色相得意故。 替显乘诠闻故。 不足有之间敷候。 次至经文者。 依深秘义别途说故。 不及子细候。 次论文显心法清净圆满相如月轮释料简申候。 至者自宗意于心法可存色形欤否之所论候。 没心实际。 难意。 凡心实际之义专当空性无境第八住心义分明故非第七住心事。 不及异解处候。 依之疏家第三劫释被显心实际亦复不可得。 故曰极无自性心生上者。 旁难势难止候。 答意。 凡前以心没法中文既居第二劫。 对初劫寂然界故。 今没心实际尤居第三劫。 可对第二劫条。 指第七住心义勿论候。 是以今文云欲离有为无为界。 全同第三劫离有为无为界文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实际义专当第八住心故难端闻候共。 心实际言随宜不定故非苦劳候。 次至心实际亦复不可得等文者。 彼亦指第二劫云心实际得意故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以心没法中文居第二劫对寂然界故被证例候共。 即空幻既居初劫对同劫湛寂故。 例证无不足候。 次至欲离有为无为界释者。 大师以第三劫离有为无为界等文。 证八九二个住心故。 为第九说文时有为无为界还指第八故。 不敢成由候。 至者今心实际可指第七住心欤否之所论候。 十喻体空。 难意。 凡十缘生句之观门者。 心垢对治之方便故。 尤可遮行者迷执候。 然不可直空其体事。 不及异论处候。 依之疏或云离于慢着。 或述亦不生着。 不云遮其体条。 旁不审难散候。 答意。 凡行者观心之上现普门之境界事。 专有微细心垢故候。 若心无一点虚假。 自心即法界曼荼本尊行者中间所现影像可空其体义勿论候。 是以疏家释乾闼婆城喻。 判日转高转灭。 此城但可眼见而无实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十缘生句心垢对治之方便故御难来候共。 观体空时弥遣执之义成故。 无子细事候。 次至或云离于慢着。 或云亦不生著者。 是亦空体故离慢着候。 会一义意观心上所现之普门境界依心垢故御答闻候共。 行者观心为缘照见自性本有海会故。 不可同遍计存境候。 次证乾闼婆城释。 为令离慢着譬说。 虽云非实有。 法体如来金刚幻故。 不生之生得意候。 至者十缘生句观门遮所现海会体欤否之所论候。 悉地宽狭。 难意。 凡即身义中举法佛持明二种之悉地。 是即可普门一门悉地候。 而今云成三品持明仙时。 安住如是悉地宫中故。 局持明悉地不通法佛悉地云事。 不及异义样觉候。 依之三品悉地是行者游历刹土。 并十喻所观境界故。 旁疑网不决事候。 答意。 凡分三品意为可尽一切悉地见故。 不可局持明悉地义勿论候。 是以按十缘生句观门。 修行入证旨要故。 不可废普门轨则条。 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即身义举法佛持明二种悉地被构难势。 即身义为简异法佛悉地。 且因位悉地名持明悉地。 今指能成行者。 不指所成悉地故。 彼此释意殊得意候。 次至云三品悉地行者游历刹土故者。 上品悉地密严佛国者即是开显心内曼荼金刚界宫义故。 无相违候。 会一义意。 作三品分别为可尽一切悉地故成立闻候共。 于因位立五种悉地上。 于持明悉地开三品事。 不足怪候。 次至云十喻观门修行入证旨要者。 从初发心乃至因满深修观察故云旨要。 无子细事候。 至者今三品悉地宫一切悉地悉可有欤否之所论候。 大疏百条谈义之草上下二册笔记之竟。 盖便后学耳。 旹贞亨纪元甲子首夏谷旦。 瑞应休隐比丘运敬七秩有乙识焉。 贞亨纪元岁次甲子初冬之月。 依僧正运敞老和尚之命。 附四声清浊之星点毕。 门人庆宜。 发布时间:2025-03-12 08:15:3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