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文禅师语录 内容: 无文禅师语录《大正藏》第80卷No. 2559无文禅师语录真赞。 稽首大无文半身露半德行解相应佛魔难测鬻道价于大唐认得古梅春色鸣家风于搏桑流传雪岩消息深入奥山豁开方广祖域蓦卜归休量略高仰法式伟哉手里黑蛇呑尽须弥百亿。 文明太岁庚子暮春日。 四世法孙友胜烧香拜赞。 远州深奥山方广寺无文元选禅师。 圣鉴国师语录序。 大机显大用。 活人具活见。 一言半句天旋地转。 尺动寸静雾卷云收。 逆顺纵横杀活自在。 有时孤峰顶上视云眠月。 有时古渡头边合水和泥。 无一非拨转劫外灵枢提掇向上巴鼻者。 是以遇鬼神则为鬼神恩师。 逢衲子则结衲子冤家。 在国土乎作瑞作祥。 在丛林乎为殃为害。 恰是发气冬雷有脚阳春。 此是何人行履处。 深奥山开祖无文元选禅师。 帝王之种子而不堕帝王之尊贵。 释氏之徒不屑释氏之戒律。 远蹴溟渤历叩大元诸老门户终吃古梅真精归揖之后。 芬芳遥散。 下自为蹊。 其施设提唱。 直截根抵吐纳鬼神擘拆电雷。 得其端倪者盖鲜矣。 今玆值其五百年忌辰。 今上天皇赐谥圣鉴国师。 其裔某等胥议订考其语录。 传之不朽。 使师德炳然于世。 于是乎。 无文之文。 再触眼睫。 古梅之香复袭鼻齃。 善视无文之文。 辄观师之机用。 是为序。 明治二十七年九月。 现住相国退耕庵主独园识。 圣鉴国师语录题辞。 吁今浇末寂寥央惊动扶桑第一昌深奥谁穷全提眼圣中高鉴敕称详将何指扬只见锥头利不知凿头方咦。 敕住妙心十有余年现瑞泉无学七十七叟。 深奥山无文国师语录改刻序。 嗟我大觉世尊。 慈悲顾视众生不度外之。 降王位出世救济生死迷途。 递代而香至国王之子达磨。 邻末法去佛愈远始溺于文字。 得得西来。 依之禅法兴盛唐宋之世。 夫奥山开祖无文和尚。 幼少明敏早悟生灭。 远越海问道有元之诸老门庭。 获达摩的传而归。 然秘在山中长年端坐。 虽不欲波及其派派也。 末方增广矣。 是此德泽之盛大者。 夭潢余流乎。 明治维新追赠于南朝忠臣。 是师不可遁。 从朝特旨以谥圣鉴国师。 渊彩覆难掩。 犹将有补于世教也。 老太臣二品大勋位炽仁亲王。 奉押天皇玉玺宣下。 嗟国师初虽不关系世念。 那伽定中岂可欠点头哉。 先是以语录漫漓将改刻。 已被托其序。 今幸并赐号敕书记为序。 时明治二十七年六月。 现东福敬冲拜撰(并)书。 敕谥圣鉴国师无文选大和尚语录序。 古德曰。 我宗无语句。 无一法与人。 呜呼此语足以证吾宗之难入。 何则先贤古哲拟欲求觅吾宗不能。 尽十八神变。 总是摸索不着。 竟尽毕生力。 无端撞着露柱。 眉间放大光明。 而后始得透入。 其之谓无文字正印。 不见方广开祖敕谥圣鉴国师无文选大禅师者后醍醐帝第十一皇子也。 以帝王种不堕尊贵。 岁弱冠奋志。 欲得无文字正印。 勤修头陀。 东倒西擂。 远凌风波大难地。 历叩大元诸老险关。 遂于古梅老处。 掌握个秘印。 自号曰无文归朝后。 创开奥山。 无文字之印灿然于扶桑。 邈乎五百载于今。 先是。 享保中有志好儿孙锓其语句行于世。 世移物换。 近世无见其录。 往岁壬午秋。 余序奥山吟咏集。 幸得窥国师洪德。 寻癸未秋。 余有西京行。 便路欲拜国师高迹。 转藜上深奥山。 数峰环峙。 夏树蓊蔚。 溪涧流清。 灵泉灏爽。 始知国师嘉遁之高韵矣。 贯主东明和尚示国师语录。 话欲重刊之志。 余捧阅之。 法语数十条偈颂几一百韵。 别有行录一卷。 上堂小参等语不见。 盖中古罹兵燹。 归乌有云。 尔曰。 无文字印何要多数。 一句半言而足矣。 而有语偈一百数十章之多乎。 是诚儿孙之大幸也。 请速上木流通焉。 贯主征题一语于卷端。 余不敏。 固辞。 不可。 不顾不文。 云云如是。 是亦莫为有文之看幸甚。 明治甲申初冬日。 敕住相之圆觉兴圣禅寺。 沙门洪川(宗温)拜撰并书国师语录句里藏机无文字印万世光辉。 明治乙未春日。 瑞龙山主舜应谨书。 深奥山重刻。 圣鉴国师无文录嚼破古梅生铁印酸辛彻骨与人尝醍醐销化甚于毒吐出岫云雪上霜。 明治乙未首夏日。 实丛焚香钦书。 无文禅师语录序。 畴昔大梅法常禅师。 参得马祖即心即佛话。 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 缚茆燕处。 盐官遣僧招之。 常老答以偈曰。 摧残枯木倚寒林。 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 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 又移茅舍入深居。 逾遁不出。 祖亦令僧一问。 僧归来举似之。 祖曰。 梅子熟也。 庞居士亦欲验之。 相访致问。 至谓其还我核子来。 士无措矣。 自此学者渐臻。 师道弥着。 如我无文禅师。 幼而脱屣天宫。 十八岁把刀落发。 亲炙可翁雪村二老。 日长智证。 一旦奋起超溟入元。 见诉笑隐。 续而参古梅友老于仰山。 针芥相投亲受记莂。 辞而请益了庵千岩楚石子有等诸名宿。 各以其天韵卓绝履操不群见器重矣。 至若跋涉天台补陀庐山名区。 足迹殆遍。 居之亡何。 与南菩萨璨首座发船东归。 实我崇光帝观应改元庚寅年也。 翌岁入京。 卜居于西岩仓。 一把茅茨扁以归休。 而涵养者尚矣。 后游东浓又构归休庵。 誓处林壑不欲高飞远举也。 适被是荣居士窥一斑。 延之以奥山深邃。 山之为境。 层峦爽垲溪联水环。 有忆天台曾游。 因寓止焉。 居士创建殿宇。 师亦有感。 寺曰方广。 终而趋风之士云集轮下。 永为一方之大禅席。 自尔阁集云四藤条于最巅。 熏古梅一枝髓于大地者。 迨今既垂于三百数十载矣。 玆有远仍渊龙寺主阳舜秀公者。 得祖录及行由于多载穷搜中。 与方广诸老胥议。 欲锓诸梓流于不朽。 一日赍至。 问予于海沤之室。 令翻阅之。 同本山众。 征为之序(予)以梼昧辞之。 秀公谓(予)曰。 如天龙者。 后醍醐天皇追福之名场。 而吾祖亦为圣子。 然况法系之同出自师夫无意序之也耶(予)。 谨而容之。 如夫无文禅师。 器识少饰。 实德道业真火中芙蕖。 而详之僧史及行由。 岂假置不慧一语乎简端也乎。 然而加叹秀公为法忘身孜孜靡忒。 数撮于常老道迹相仿佛者。 书而充之征而已尔。 是为序。 时享保十三岁在戊申六月谷旦。 现住天龙(性琴)敬书。 享保丁未初夏。 余自关东步。 而回旧居。 路经由方广禅寺。 拜无文选和尚高踪。 及投宿于龙潭。 和尚话及方广事迹。 出示选和尚语录一卷。 余力请雕板流通。 方广末流阳舜座元。 喜余旁赞。 需书一语。 不顾闇短。 漫题云。 提无文字正印。 坐断深奥山。 偈颂及法语。 一文文。 一句句。 不论心性。 发挥正印。 惜哉。 全录罹兵燹。 具眼禅流。 尝一脔知全鼎者乎。 古月(禅材)焚香拜书。 奥山发刊。 无文和尚语录销化醍醐投热沙挨开方广自成家玄珠久秘龙潭底半片光犹照十车。 戊申孟秋前妙心(道忠)敬题。 深奥山无文和尚语小佛事。 报云寺释迦点眼(并)安座。 灵山一会二千年。 金容迄今新现前。 奇哉如来常住相。 绀目澄清照人天。 正恁么时说付么幽都冥府一瞻一礼出盖缠(以笔点左边云)。 这边是肉眼(又点右边云)。 那边是天眼。 那个是本具足底面目(召大众云)。 好生观须弥座上能坐得。 余光照临尽三千。 地藏点眼。 夫吾大圣萨埵。 相好端严福智满足。 新开清净之宝目。 救困苦者离嗜欲。 无佛世界度群生。 不忘忉利天付嘱。 脑后圆光照昏衢。 手里金锡摧地狱。 稽首大悲阐提士。 虚空有尽。 誓愿无极。 又。 忉利天宫受佛敕。 阎浮众生同归伏。 手里宝珠脑后圆光。 一瞻一礼皆得其福。 奇哉地藏大萨埵。 清净眼目新点开。 谓之正法眼藏。 亦名本来面目。 只个本有大光明。 无佛界中利益无谷。 观音点眼。 夫吾大圣萨埵。 过去正法明王如来也。 初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圆常智体现刹土。 湛寂真身遍尘区。 譬如千江月影万芔春容。 所以唯人天增瞻仰。 以至尽十方遍法界。 幽都冥府情与无情。 靡有不禀渠慈光。 今日新开清净宝目。 与诸人本来面目同耶别耶。 大众作么生辨别。 如其未委。 某忝开显去也。 稽首大悲观世音。 何时休得度生心。 人言只是阐提士。 历劫茫茫直至今。 升座(奇峰和尚三十三年忌)。 一溪流水洒甘露。 万壑松风鼓法雷。 大地山河般若体。 谁能直下点头来(问答不录)。 乃云。 群灵一源假名为佛。 只是个佛辉腾古今。 历在目前。 诸人还知么(竖起拂子云)。 看看在凡同凡。 岂异于四生六道。 在圣同圣。 不别于十地三贤。 嗟呼世人动欲为物所蔽。 而多是当面蹉过。 实可怜。 所以云。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唤甚么作时节因缘。 今日四众临筵说法听法。 诸山会合同此证明。 岂不是时节因缘耶。 若向这里荐得。 则许汝诸人。 十二时中行住坐卧语默动静。 与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古往今来诸善知识。 把手同行。 更无纤毫差别。 何故如是。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更有个颂子举似大众。 元来佛法一条铁。 才涉思惟。 眼里尘能所泯时。 重转首鸟啼花笑一般春。 恭惟开山奇峰玄和尚。 佛光远裔佛地的孙。 龙峰和尚入室之真子也。 曾学秘密之教沥干教海。 晚扣教外之旨拶透禅关。 行已精严。 为人痛快。 正是宗门英灵间世哲人也。 师初参见龙峰和尚时。 峰问云。 举僧问云门。 如何是佛门。 云。 干屎橛。 汝作么生会。 于此不能加对。 如毒箭入心。 然后三十年。 胁不着席。 恰如呑栗棘蓬。 亦似透金刚圈。 规行矩步。 孜孜兀兀。 专理会此事。 其志勇猛最可仰慕也。 及晚年刬却参天荆棘。 建立一伽蓝虽岁月久。 后昆相续。 华果委陈。 香灯罗列。 而诸庄严具靡不称足。 其远大之计。 全非凡情所及。 可谓末世光明幢也。 日昨堂头和尚特蒙降尊。 就予报曰。 幸而值先师示寂之辰。 请下山为众举扬般若。 令他结香火之缘某辱虽承尊命。 老病逼身起居不便。 养拙林间挂口壁头。 安得敢对人天说法。 再三固辞。 他更恳请勤不已矣。 玆为重其命。 勉强而拜赴法筵。 岂料东西两序排雁行。 诸山高名枉象驾。 江湖名胜如云聚会。 浑非我侬平生所计。 虽然如是。 临时难逃避。 聊陈管见如此。 切望休怪。 下情无胜惭惶之至。 记得古灵神赞禅师为本师说法云。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其师于言下感悟。 今日有人问只如堂头和尚为本师修无限胜利。 与昔日古灵说法同耶别耶。 即向他道。 咄一人发真归源。 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乎。 拈香(同前)。 此香生于天地之前。 超于万物之表。 拈起则扫除凡圣未染之尘。 爇却则薰彻佛祖不到之境。 今日玆值开山老和尚三十三回之辰。 代他受业真子道峰和尚。 爇向炉中聊伸真法供养。 为是知恩报恩。 复是雪其屈乎。 咦珊瑚枕上两行泪。 半是思君半恨君。 又如愿庵主拈香。 独立风前重忆别。 光阴倏忽历三秋。 冰连江海鱼无跃。 雪拥山林笋不抽。 大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额田县慈云庵住持比丘尼某。 今月初一日值如愿庵主大祥之辰。 表供佛斋僧之仪。 玆寻命山野焚香。 供养十方婆伽梵一切贤圣众。 所集胜利专伸济导。 冀尊灵常生净界。 菩提心而不退。 般若智以现前。 法界有情同证妙果者。 恭惟七十余年幻梦中。 三从五障一时空。 兜楼爇却薰闻见。 功德无边终不穷。 又莲寂禅门拈香。 薰风酒泪频追忆。 弹指梦回三十秋。 厚德深恩何以报。 绿阴山色使人愁。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高桥庄居住三宝弟子某。 今日玆值先考莲寂禅定门远忌之辰。 谨发诚心。 就于广泽禅庵拜请阖山清众。 挥金以表供佛斋僧之仪。 仍命山野焚香。 更献十方诸圣。 所集善因专伸资荐。 冀神仪直截生死之根苗。 速证清净之妙果者耶。 夫以四大妄身有生有灭。 一灵真性无盖无缠。 顿空一念了。 寂灭自现前。 转辘辘活鱍鱍。 说甚十圣三贤。 虽然恁么。 那里是他履践处。 即今一瓣香薰彻尽大千。 又云公大师。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高桥庄居住比丘尼某。 今月念二日。 玆值先妣云公大师七周之忌辰。 谨书写大乘妙典。 亦课诵同经十部。 仍焚一瓣宝香。 供养十方法界贤圣众。 所集胜因。 奉为云公大师觉灵庄严乐土者。 伏愿天鼓声中速发般若之智。 宝莲华内顿证无生之忍也。 寻说偈作证明者。 法门奇特最捷径。 一念顿起迷悟情。 龙女南方成正觉。 总持少室受证明。 三从五障属尘梦。 六趣四生如化城。 真净界中无去住。 且依愿力度群生。 又周端庵主。 忽惊流景刹那过。 三十三年一梦回。 旷劫深恩难可报。 凄凉秋色暗生哀。 大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高桥庄居住比丘尼某。 今月初六日。 伏值周端庵主三十三年之忌辰。 谨书写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一部。 又课诵大乘妙法莲华经十部。 仍焚一瓣宝香。 供养三宝胜位。 所集善因。 奉为觉灵庄严报地者。 恭惟弃俗归真。 志最猛烈。 操履洁于冰。 全机硬似铁。 既出生死窠窟。 岂随圣凡途辙。 正恁么时。 七处征诘头上安头。 三车火宅眼中着屑。 是则是。 更有末后句在。 举示大众(插香云)。 戒香定香解脱香。 光明云台遍世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 见闻普薰证寂灭。 又。 年年斯日频惆怅。 永诀蹉跎一梦中。 罔极劬劳无所报。 空余涕泪洒春风。 大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额田县总持寺住持比丘尼某。 历劫到今轮转诸趣。 改头换面。 形生大本养育劬劳。 何以报其德。 虽修恒沙善因。 不敢及其一分也。 今月念六日。 玆值先君(其名三人)三十三年忌之辰。 谨启孝诚书写五部大乘经。 寻减衣盂之资表供佛斋僧之仪。 仍焚一瓣宝香供养三宝胜位。 仰愿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诸圣贤等。 同垂哀愍。 共赐鉴知。 冀某各各尊灵。 生生不昧正因。 世世不退菩提。 受生净界。 圆般若种智。 运慈尘刹。 度法界有情者耶。 恭惟猛烈丈夫。 专怀至忠之诚。 舍命存义。 岂非伟时之英。 得一念顿空。 说甚圣号凡名。 屠儿立地成正觉。 善财弹指过百城。 转辘辘活鱍鱍。 剑树刀山游戏自在。 五盖十缠虚彻灵明。 何以故如是。 般若胜妙力。 今日既圆成(插香云)。 一炉沉水烧未了。 杜鹃啼血暗伤情。 又天关和尚。 园林花尽风光别。 世上荣枯最苦心。 蝴蝶恋香春寂寂。 杜鹃啼血绿阴阴。 此香生天地之先。 出万物之表。 绝荣枯离名相。 触之者燎却本来面目。 嗅之者打失娘生鼻孔。 直得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接物利生以至尽。 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 情与无情靡有不禀渠资薰之力。 今日伏值前住云林天关和尚一十三年之辰。 信手拈来。 爇却炉中聊伸真法供养。 恭惟慧日门中大阳子。 沩山山下老牸牛。 天资成就丈夫事。 住山气象古为俦。 后昆及今吊其迹。 仰慕道声万古流。 我侬何幸临此会。 不胜赞扬泪先浮。 又僧寿禅门。 光阴相逐到今日。 旷劫深恩何以酬。 独唱考盘转追忆。 秋风落叶不胜愁。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额田县居住比丘尼某。 今日伏值先考僧寿禅定门三十三年之辰。 为追荐冥福。 就于广泽禅庵施净财设香斋。 拜请合山清众。 顿写大乘妙典。 将谓孝顺志可以感天地。 仍命山野焚一炷香。 供养十方诸圣贤。 所集胜利专伸济导。 冀神仪常得生乐土。 菩提心而不退。 速悟无生。 般若智以现前。 提挈一切群生。 共证清净妙果者。 夫以处尘不染尘。 恰如泥里莲。 浊世不肯久住。 归灭既三十年。 一念入流亡所。 动静二相了然。 正恁么时凡圣情尽。 生死心灭。 寂灭自现前。 夫之谓是真精进。 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者耶。 又日法禅门。 大火方流河汉清。 西风一阵动商声。 年年追忆到今日。 三十三回梦忽惊。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额田县居住比丘尼某。 今日伏值先考日法禅定门三十三年之辰。 谨发诚心自写大乘妙典十部。 其志颇可以嘉也。 呜呼人身难受。 佛法难遇也。 父母生我也。 父母育我也。 父母教我出家行道也。 昊天罔极。 何以报其德。 虽修恒沙善因。 安获报万分之一。 仍减衣盂之资。 就于广泽禅庵。 施净财设精膳。 拜请般若清众。 顿写莲经一部。 寻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奉献十方婆伽梵一切圣贤众。 所集善因。 专冀尊灵生生绍隆佛种。 世世建立法幢者耶。 夫以怀中心珠照破旷劫无明。 手里智刃截断悟迷妄情。 正恁么时。 浑无三界可出。 宁有一法所成。 羊鹿牛车假设方便。 初中后善尽为虚声。 何故如是。 草木国土成佛。 说甚九类四生。 转辘辘活鱍鱍。 穿生死窟倒涅槃城。 今日焚香聊表信。 铁围山大海地中诸众生持经者。 闻香悉知其所在。 又圆性禅尼(并)温范禅门。 永诀蹉跎岁月深。 精魂入梦再伤心。 多生业系几时脱。 起坐深更泪湿衾。 日本国关东道尾州路居住比丘尼某。 滥厕空门。 报资恩有之心日夜不怠。 假使分身微尘刹土。 虽修恒沙善因。 安获报答其德。 如是思惟。 自惭自愧而已。 一夕因感灵梦。 谨发诚心。 逐日读诵大乘妙典一千部。 所集胜因奉为先妣圆性禅尼家兄温范禅门各各灵位庄严乐土者。 右伏以。 幻妄境中觉即梦。 实际理地梦即觉。 梦觉两头俱坐断。 天道地狱取快乐。 草木国土成佛了。 便见地转天旋倾湫倒岳。 虽然恁么。 我个门中浑不学。 何故咦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又真慧禅尼海国春迟梅未开。 寒潮日夜扣冰来。 人生造物不堪叹。 老眼凄凄泪既催。 大日本国关东道尾州路爱智县居住三宝弟子某。 今月玆遇真慧禅尼百日之忌辰。 就于法云禅院谨发诚心。 聊设精膳屈请般若清众。 顿书大乘妙典。 仍命山野焚一炷香。 奉献三宝胜位。 所集善因。 专冀顿脱五障三从。 世世证清净妙果。 永除多生罪累。 生生圆般若种智者。 夫以四大妄身有迷有悟。 一灵真性无死无生。 但得一念顿空了。 枯骨头上活眼晴。 便见草木国土悉成佛。 森罗万象放光明。 只要恁么信得及。 女流具足丈夫志气。 出生入死七纵八横。 又悟窗和尚。 此香不在混沌未分杳冥恍惚处。 亦不是离见闻出声色。 令人不可穷不可测也。 且依无住本假立一切法也。 拈之则十方刹土有情无情累世恶业如汤消冰。 爇之则法华会上诸佛菩萨降临道场同为证明。 盖此经者如来一乘圆顿教也。 五十展转尚受其德。 何况亲见亲闻者乎。 今日伏值前大心庵悟窗和尚七七之忌辰。 就于方广禅院。 屈请般若禅众。 顿写此经一部。 其功其德不可胜数也。 将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玆老汉因见其诚心之至。 聊遮涕泪唱伽陀云。 谁知密用潜行处。 七十余年勤积功。 一颗摩尼襟宇照。 五千贝叶眼中空。 金瓶朝掬溪前水。 石磬夜鸣帘外风。 重忆生平坚密志。 不堪惆怅梦相通。 又觉愿禅门。 日本国泉州路僧某。 今月初八日。 玆值先考觉愿禅定门小祥之忌辰。 为追荐冥福。 远来山中。 谨减衣之资。 挥金辨供。 斋现前学般若清众。 顿写大乘妙典。 其志颇以可嘉也。 呜呼父母形生之大本也。 从积劫逮今。 恩爱所流注也。 虽修恒沙善因。 安获报其德也。 古德有言。 孝出于善。 而人皆有善心。 不以佛道广之。 则为善不大。 而为孝小也。 我今受其说。 宁不行其道耶。 仍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以伸真法供养。 仰愿十方婆伽梵一切诸圣贤众。 同垂哀悯共为证明。 专冀幽灵速出三界火宅。 早生九品莲台。 令大地有情同圆种智者。 老拙当仁不让。 因斋庆赞云。 奇哉圆顿一实教。 草木国土悉成佛。 不信前村雪里看。 寒梅吐玉香拂拂。 又(预修满散)。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额田县居住三宝弟子四部众等。 为后生善处。 为增延福寿。 谨发诚心营辨佛事。 以伸供养。 切念各各众等。 远从多劫逮及今生。 随迷逐妄轮转诸趣。 未有了日在。 今日何幸。 非独受人身。 遭逢此大法得作释子也。 须是自家生惭愧改往修来。 是故各各众等挥金辨供。 屈请般若禅众。 顿写大乘妙典。 专修观音妙忏。 立浮图诵真诠。 以其纯诚之至甚力故。 欲赞成之也。 教中所谓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何况一念诚心耶。 仰愿十方三世诸圣贤众。 不惜慈愍。 降临道场共赐鉴知。 冀以所集功德。 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回六识为六神通。 回烦恼为菩提。 回无明为大智。 法界有情同香献三宝胜位。 所集善因奉为增崇品位者也。 其词曰。 此香发生威音以前。 卓尔涅槃之岸。 开华不萌枝。 结果无影树。 触之则燎却本来面目。 闻之则塞断娘生鼻孔。 即今代受业弟子某。 信手拈来。 一爇爇却以伸供养。 恰学献芹之意。 聊为报恩谢德者耶。 又(预修)。 此香尽虚空里收不得。 遍法界内寻不见。 虽然无铢两价直绝比量。 拈之则大地群生累世无明如汤消冰。 爇之则从上佛祖接物利生依渠薰力。 今日信手拈来。 奉献三宝胜位。 为证长居士源公。 延长福寿忏除罪愆者也。 此公虽处尘劳。 全有绝尘作略。 可谓世出世间过量大人也。 玆就于山中拜请学般若清众。 顿写莲经一部。 其功德不可胜数。 更冀寿报百年之后。 常生净界。 河沙有情同圆种智。 因成一颂聊为证明。 元来此道出贤愚。 一念知非是丈夫。 旷劫罪山当下碎。 多生业海即时枯。 初中后善徒劳力。 羊鹿牛车何所图。 真俗两头俱坐断。 逆行顺化不相拘。 又莲性禅尼。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愿成寺僧某。 为追荐莲性禅尼冥福。 谨书写五部大乘妙经所集功德。 专冀尊灵超升佛界不滞幽涂。 与河沙有情同证妙果者。 夫以父母形生大本也。 虽纷骨碎身。 安获报劬劳之恩。 自非仰诸佛加被。 何以消遣恩爱之习也。 今日值小祥之忌辰。 聊减衣盂之资。 得得来山中表供佛斋僧之仪。 以伸供养。 玆老汉因斋庆赞。 向人天众前打饶舌也。 孝顺父母乃人子之常情也。 一念知非论甚恩爱习气也。 旷劫恩波彻底干。 根本无明尽情灭也。 所以华严会上善财童子一生成佛。 说大集经时。 魔王刹那成佛道。 法华座席龙女成正觉。 涅槃会上屠儿立地证无生。 是皆一念相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据也。 须信妙经功德如是而已。 仍重唱伽陀以加赞扬云。 五时说法世奇哉。 合下转凡成圣来。 不是当人精进力。 如何磨得此灵台。 又本觉元公禅定门。 讣音再到更增哀。 不见尊容既一回。 空扫荒坟吊其迹。 凄凉秋雨洒苍苔。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高桥庄宝树庵比丘尼某。 今日伏值先考长乐寺殿本觉元公禅定门小祥忌之辰。 谨发诚心书写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一部。 仍就于方广禅院。 施净财设精膳。 营辨供佛斋僧之仪。 所集善因。 奉为尊灵庄严报地者。 右伏以。 佛教万行以戒为首。 戒则以孝为本。 儒教万行以仁为首。 仁亦以孝为本。 是故曰。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欤。 儒释二教皆尊崇之。 我岂不肯行耶。 呜呼生我父母也。 育我父母也。 吾父令我祝发染衣为释子也。 昊天罔极。 何以报其德也。 老汉玆因见其孝道之志。 聊表追感之诚。 谩成拙偈以加赞扬云。 狂心歇了菩提现。 迷悟从来浑不存。 法雨洗除烦恼秽。 慧灯照彻涅槃门。 高名威德逐先祖。 豪贵英雄及子孙。 谁识丈夫机用别。 直超凡圣契真源。 又(预修)。 此香不因造化之功。 非借栽培之手。 大于虚空。 广于法界。 蟠根实际理地。 开华涅槃岸上。 触之则生死魔倒退千里。 嗅之则迷悟梦忽尔惊起。 直得蠢动含灵森罗万象地狱天宫有情无情齐成佛道。 以至从上诸佛诸祖接物利生靡有不禀渠资薰之力。 今日拈出大众之前爇向炉中。 奉为大心庵悟窗和尚祈保康安增延法寿。 仍成拙偈聊加庆赞云。 遁迹山林经岁月。 道容冰雪趣还清。 金刚正体无今古。 成住坏空假立名。 又德阜大德。 风前屈指频惆怅。 光影如流既七周。 记得昔年今日别。 白云红树一场愁。 今日玆值德阜大德七周之辰。 为追荐冥福。 就于方广禅院。 拜请般若禅众。 顿写大乘妙典。 谨焚一瓣明香。 恭伸供养。 仰愿十方尽虚空界三世过现未来诸圣贤众。 降临法筵鉴斯丹恳。 冀尊灵须凭荐秡之功直指超升之路。 罪山破碎障海干枯。 与河沙有情同证无生法忍者。 仍成偈作证明云。 曾以法华三昧力。 直参教外别傅禅。 假谈四谛化城里。 且设三车火宅前。 功德林中花灿发。 菩提路上月孤圆。 一机瞥转情尘尽。 不涉阶梯越圣贤。 又普照光公。 风吹窗竹商声动。 雨歇庭梧秋色凉。 时节因缘真佛性。 莫将生灭谩论量。 此香出生大极之前。 不因造化之功。 根蟠实际理地。 华开不萌枝上。 离见闻出声色。 触之者心华灿发照十方空。 嗅之者全机瞥转超三界外。 今日玆值满愿寺普照光公一十三年之辰。 信手拈来。 爇向炉中供养十方诸圣贤众。 所集善因。 仰冀尊灵空死生于当体。 了涅槃于自心。 忉利天宫专证摩耶。 以至法界有情见者闻者随喜者齐登觉岸者也。 仍成一偈以如赞扬云。 夙植信根功德母。 荣华富贵独兼全。 三从五障本无实。 四生六凡俱立权。 弹指直归无垢界。 刹那往诣率陀天。 女流具足丈夫气。 桂子兰孙结善缘。 又绳誓禅门。 雨晴郊外翠光浓。 松奏琴声万岳风。 眼底江山般若体。 幽禽啼断白云中。 日本国浓州路城田庄居住菩萨戒弟子某。 今日伏值先考绳誓禅定门三十三回之辰。 为追荐冥福。 谨发诚心。 就于了义禅院。 营备供佛斋僧之仪。 其孝行之志可以感天地鬼神也。 仍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供养三世十方微尘刹土中诸圣贤众。 所鸠胜利。 专冀先君尊灵无边烦恼海彻底干枯。 无量智慧花廓然开发。 与一切有情同证妙果者。 伏以。 幻妄境内假立生死之名。 真如界中元无圣凡之情。 五盖十缠般若体。 六趣四生涅槃城。 恁么荷负去。 非独报亲德。 可以度群生。 夫谓之世出世间过量丈夫名遂功成(插香云)。 一炉沉水聊表信。 天上人间薰气横。 又(大拙和尚十三年忌)。 万里浮杯过大方。 功成名遂照扶桑。 楚山吴水同游历。 今日相逢愁一场。 此香普天盖不及。 大地载不起。 昭昭显于群像之前。 不有不无。 朗朗出于诸尘之表。 难模难索。 放去非离。 拈来非即。 觌面无差误。 拟心草里辊。 今日伏值前建长大拙大和尚一十三回之辰。 爇向炉中聊伸真法供养。 恭惟。 无明真子幻住的孙。 奇言雄辩神号鬼哭。 真机妙用电激雷奔。 宏开向上炉鞴。 鍜炼群生本源。 三提住山鈯斧。 再得扶起宗门。 这个是他平生自受用底三昧。 如何是末后光明巨福。 峰头震法雷。 其道其德塞乾坤。 又明叟鉴公居士。 满山红叶如邑锦。 一院黄花似撒金。 佛事门中唯此是。 松风吹奏没弦琴。 日本国关东道远江州井乡居住三宝弟子孝子等。 今日伏值先考明叟鉴公禅定门小祥之辰。 为追荐冥福。 谨发诚心自书写大乘妙典。 专冀以此殊胜妙利。 报答劬劳莫大之恩。 亦酬报前世中曾为眷属者。 以至一尘一刹无不周旋。 无不利益也。 玆老僧因见其孝道之志。 嘉叹久之。 西天那吒骨肉还父母。 中华曾子身体不损伤。 是皆知恩解报恩者。 现今孝子等各各不惮勤劳。 欲酬其德。 岂忝从上先贤耶。 仍成一颂聊加赞扬云。 法华一会八年说。 闻说都卢成佛来。 今日重因诚志至。 上天下界出轮回。 又源公雪山居士。 处尘还有出尘作。 恰似莲华敷淤泥。 真俗罗笼俱透脱。 全机独露越阶梯。 日本国关东道三州路今桥乡居住三宝弟子。 但马守源公雪山居士身。 虽处尘劳。 志深存此道。 诸根所作不善不觉。 积少成多。 自非忏悔之诚。 何以消其罪玆书写五部大乘金文。 预修殁后之善因。 今日远来山中。 聊表供佛斋僧之仪。 以伸供养。 其诚志之至实不可得也。 须知只个一念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何以如是。 妄本无性因业起。 一念知非如汤消冰乎。 仍唱偈作证明云。 奇哉猛烈丈夫气。 即念打翻迷悟情。 屠子刹那成正觉。 魔王直下证无生。 寿山叠叠高还秀。 福海源源宽又清。 方识多生般若力。 政声威德有谁争。 又匡性禅尼。 江湖岁暮春将至。 雪里梅花漏玉肌。 追忆昔年今日别。 无端引起一场悲。 日本国泉州路人事某。 今月念二日。 伏值先妣匡性禅尼七周之忌辰。 为追荐冥福。 就于方广精舍。 营辨供佛斋僧之仪。 寻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奉献三宝胜位。 仰冀幽灵承诸佛提挈。 证清净妙果。 永脱三从之障。 直登九品之台者也。 老僧因见孝诚之志。 嘉叹久之。 仍歌一联古赋。 聊表荐悼之意。 呜呼父母形生大本也。 顺色承颜孝道切。 一别蹉跎经七周。 萱堂夜夜空余月。 劬劳罔极何以酬。 不堪惆怅泪欲咽。 临江寻鱼苦敲冰。 入林泣笋频扫雪。 年年此日一炉香。 上天下界普薰彻。 入塔松岩大姊。 暑云未散秋风起。 光影如流事可怜。 顺色承颜期几日。 空令涕泪洒灵筵。 日本国关东道远江州井乡圆通寺住持僧某。 今日玆值先妣自净庵主松岩大姊尽七日之辰。 聊以孝情之至。 造立一基浮图。 特特来山中。 谨命般若禅众。 以伸供养。 仰冀以此功德。 超升佛界不滞幽涂。 与尘刹有情同证妙果者。 右伏以。 古教云。 假使左肩担父。 右肩担母。 绕须弥山百千万亿匝。 终不能报父母少分之恩。 幸而我等身依法席。 迹厕禅丛。 这回不运孝道之志。 奈何负其德也。 仍效蒲鞋之风。 聊表聚沙之意也。 山僧因见其志之切。 加证明云。 若是出家儿。 存一念向般若上。 未说打破漆桶。 只这誓求无上菩提之心。 其功其德不可测量。 莫道报答今生父母。 便见百劫千生父母之恩无不报者也。 更成一偈普示大众云。 三尺浮屠新建时。 当阳突出峭巍巍。 此功永及未来际。 闻见都卢佛位归。 入塔日峰和尚。 行解相应世所稀。 此师平昔露心机。 且乘愿力立基业。 多少群生皆共归。 恭惟曾属佛光正派。 宁辱龙峰的传。 胸中消除毫末。 眼底空却大千。 于己行持冰洁霜严。 为人操履地转天旋。 一生甘韬晦。 此地感法缘。 后昆立浮图。 功德更无边。 者个是吉祥开山日峰老和尚。 还家稳坐底消息。 更有末后句在。 诸人还知么。 虚空拶出黄金骨。 光辉千岁照人天。 锁龛玉龙泉大师。 石泉冻合水声绝。 林野云封山色阻。 锁断去来生死关。 无垢界中超龙女。 起龛同。 透过生死岐路。 不与诸尘作对。 残月印泉云出岫。 行人更在青山外。 下火笑堂忻书记。 日转林头向夕阳。 秋风落叶其凄凉。 无端唱起无生曲。 大地山河愁一场。 笑堂忻书记。 天资提起丈夫气。 猛烈志愿已十成。 忻然抹过生死关。 当下靠倒涅槃城。 铁磨暗饮气。 末山又呑声。 虽然恁么。 如何是末后句(以火打圆相云)。 文彩彰时火逆雷激。 草木丛林放光明。 又性喜禅定尼。 春到事可怜。 落花随流水。 物皆有荣枯。 人岂无生死。 性喜禅定尼。 现今喜怒哀乐。 历劫五障三从。 一念与道相应时。 生死去来都无踪(以火打圆相云)。 这里荐得。 法华会上八岁龙女。 其或未然。 火里蟷螂啮蜈蚣。 又洞都寺。 元来不生死何立。 凡圣情消生死空。 幻妄梦回顷刻际。 云台尘尽刹那中。 百花洒泪春天雨。 万岳悲哀暮日风。 劫火洞然大千坏。 金刚正体古今同。 又悟窗省和尚。 人生何事缺长久。 悬榻交游多作空。 白首怆忙歌伐木。 萧萧泪雨洒秋风。 恭以惟。 大心庵头悟窗省和尚。 一入瑞光之室省悟根源。 再辞悟性之命遁迹幽村。 神机电激智辩雷奔。 下视祖道烂却。 无佛处独称尊。 失脚蹈断生死窟。 当头打开涅槃门劫火烧海底。 毗岚鼓须弥。 无穷声价塞乾坤。 又松岩秀大姊。 人生荣枯虚幻中。 百年底事梦相通。 千峰洒泪黄梅雨。 万壑悲号草木风。 自净庵主松岩秀大姊。 坤德受天借路人间。 □节松秀操履冰寒。 气呑刘铁磨。 势压老末山。 正当恁么时。 不住圣凡窠窟。 透过生死牢关。 是则是。 更有末后句在。 切须理会始得(举火炬云)。 金刚猛焰亘天地。 无边业海尽底干。 又明叟鉴公居士。 自首仓忙向夕阳。 悲风忽起泪沾裳。 几多豪杰化为土。 今日重添愁一场。 明叟鉴公禅定门。 猛烈丈夫志气冲天。 凌得西海风波暴。 家山烟雨打安眠。 可谓功成名又遂。 五十六年岂徒然。 灵鉴高悬照破生死窠窟。 智刃横拈裂开真俗盖缠。 正与么时。 万年一念十方目前。 是则是。 谁知他真归处(以火打圆相云)。 诸人高着眼看。 烈焰堆里生红莲。 净秀大姊来求工夫用心指示之语。 余云。 死生大事人人脚跟下大事也。 岂用他人开发然后为要紧者哉。 虽然当知我别有方便示汝。 如说承当。 如说趣向。 如说行持。 便见生死魔军倒退三千里。 仍书下火佛事与之。 如何是本来面目。 水净山青松自秀。 向这里荐得。 出生入死得安宁。 毫厘涉差别。 争奈何埋没己灵。 恁么领略去待百年气泯。 六趣四生红炉片雪。 三从五障日下流萤。 虽然如是。 更有向上窍在。 汝还会么(掷下火炬云)。 毗岚鼓迷海。 劫火烧沧溟。 预修妙灯大姊。 生死去来镜上尘埃。 打破一镜锯舞三台。 灯灯相续心心相传。 总持得少林印。 铁磨合沩山缘。 正恁么时。 出生入死都无拘缠(举火炬云)。 大众现今底是生耶死耶。 劫火烧海风动地。 金刚正体长宛然。 又华屋荣公居士。 猛烈大丈夫。 机锋谁得争。 手持吹毛剑。 不战屈人兵。 意气贯虹霓。 作略惊群生。 所以给孤园里荣佛性之妙华。 不二室内发自己之光明(竖起火炬云)。 大众高着眼看。 等间掷下金刚焰。 生死魔军自窜伏。 吉祥瑞庆集大成。 又明义大姊。 女流具足丈夫气。 五十年来义独存。 梦幻空华俱坐断。 岂临大变乱心源。 元无男女相。 宁存迷悟情。 怀抱檗苦。 操履冰清。 末山浑结舌。 总持亦呑声。 正当恁么时。 掀翻生死窟。 靠倒涅槃城(竖起火炬云)。 大众着眼看。 本来不生即今不灭。 烈焰堆里脱体现成。 又直庵心公高栖庵主。 参得天龙一指禅。 家山风月送残年。 有人来问庵中事。 不涉言诠只竖拳。 直庵心公高栖庵主禅师。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坐断两头如何行履。 若有行履之处。 则有迷有悟有生有死。 若无行履之处。 则无凡无圣无忧无喜。 正恁么时。 且道生耶死耶。 咦不是生不是死。 佛界不收魔界不摄。 毕竟从何处起(竖起火炬云)。 看看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般若正体无终无始。 又道珍禅门。 收拾自家无价珍。 长年受用不违真。 才教一念空三际。 现在色身便法身。 既出圣凡窠窟。 说甚生死涅槃。 泥牛推倒山万叠。 木马咬断铁一团(竖起火炬云)。 且问大众。 即今底是生耶死耶。 六月炎炎天落雪。 丙丁童子面门寒。 偈颂。 山中偶作二首。 作家莫道甘淡薄。 荷叶松花衣食余。 终夜憨眠天晓起。 更无尘事可消除。 老来甘得一身闲。 不管世间行路难。 莫道幽居人事略。 白云送了接青山。 山中偶作三首。 山中乐胜豪家富。 三伏松风清肺肝。 冬夏元来唯一衲。 世间恼热不相干。 绿树阴阴五月天。 黄梅枝上雨连绵。 疏帘卷起江村暮。 满座薰风气爽然。 五月初头梅未黄。 参差夏木绕禅房。 闲吟缓步风前立。 架上蔷薇着雨香。 游龙门亭。 皇都城外西山寺。 白马青袍烂熳游。 花底题诗逐胡蝶。 沙头酌酒散群鸥。 落花吹雪东风急。 瀑布穿云江水流。 闻说先王驻玉辇。 从官列道祝千秋。 山中偶作二首。 草堂秋夜坐翛然。 山月当轩清弄妍。 五十年来闲妄想。 树头风过小窗前。 独坐寒床叹古今。 青灯白发动愁吟。 窗前一夜芭蕉雨。 滴尽江湖无限心。 宿法轮寺。 深沉兰若西山下。 楼阁重重结构牢。 平野星低侵露冷。 前峰月上挟霜高。 一江流水自愁色。 万壑松风亦海涛。 礼诵声长天欲晓。 满溪云气湿方袍。 示徒。 不忻静处闹无厌。 心本如如境亦闲。 赖有一团疑未破。 何须着意外头看。 山中偶作二首。 寒床静坐向深更。 万壑风生松有声。 莫道山中无快活。 纸衾柴炭适吾情。 白发山人睡自微。 霜风一夜怯单衣。 寒窗听雨天将晓。 开户方知黄叶飞。 再归旧隐杖锡飘然归旧山。 松杉寂寂避尘寰。 满庭黄叶无人扫。 唯有闲云自往还。 秋风白发萧萧至。 门外尘埋路更深。 与我青松如有约。 于今不变岁寒心。 访隐者不遇。 幽居地僻客无来。 风起空庭门自开。 书案尘埋人不见。 一帘秋雨扫苍苔。 示徒二首才生一念即违真。 生灭却如旋火轮。 寄语今时学道者。 袈裟下莫失人身。 四大假成主是谁。 依然问着没人知。 只将放逸莫空过。 识取眼光落地时。 次韵酬超书记。 年老心愚事未休。 无端惹起别山游。 一宵同话江湖梦。 雨雹敲窗冷白头。 岁旦试笔。 梅彰新岁瑞。 雪勒旧年寒。 时节因缘至。 人人着眼看。 偶作。 邪师说法数如麻。 般若灵根正败芽。 祖道安危非我事。 柴门深掩送生涯。 赠僧之势州参方。 江山春至日悠悠。 衲子纷纷催远游。 闻说势州佛出世。 善神护法共低头。 送性空藏司赴但之大梅之请。 凌晨拂袖下层翠。 野店凉飙秋正来。 云散东关朝渡锡。 月明北海夜浮杯。 如来藏里贝多叶。 知识门庭破草鞋。 去去应须提鈯斧。 拨天声价响如雷。 送杰藏司。 饱参衲子杰藏司。 遍历诸方宗说通。 八万尘劳胸下尽。 五千经卷眼中空。 清晨起定云成盖。 薄暮谈禅花散风。 他日大虫生两翼。 何人争得活机锋。 书虚碧亭三首。 幽居自是境缘净。 夏木排窗带雨浓。 柯叶四时曾不改。 岁寒心有涧边松。 白头深爱林间好。 三伏松风彻骨清。 此地由来无俗事。 只将吟啸遣幽情。 孤榻梦回天未晓。 泉声一夜洗红尘。 流萤窗外照书帙。 引得诗情句更新。 次韵酬阳山和尚。 一别蹉跎经岁月。 不知霜雪积头颅。 传闻东国云岩寺。 如是道风千古无。 道号。 自休。 已灵不重圣何觅。 逆顺境中都适情。 终日无缘□底事。 憨眠夜夜至天明。 大极。 空劫已前那一句。 是凡是圣共圆融。 自心穷到本愿地。 十世古今当念中。 勤翁。 自心精进未曾怠。 到老还无退转时。 长养将来年月久。 潜行密用有谁知。 兰室。 九畹丛中深掩户。 不排三万二千床。 寥寥函丈春难避。 他日须知引国香。 大明。 曙色未分时一句。 森罗万象黑漫漫。 金乌飞上扶桑树。 方识从来被眼瞒。 无价。 绝胜隋珠下璧类。 千金难报自家珍。 一生受用未曾尽。 盖天盖地今古新。 泉山。 雨余春水涌幽庭。 罗立诸峰蘸影青。 爱见云林胜绝境。 更寻何地得宁馨。 雪山。 万壑千岩普贤境。 孤峰不白也奇哉。 瞿昙六载苦行处。 大地群生瞻仰来。 松岩。 万壑风涛轰怒雷。 千年苍翠拥悬崖。 孤猿叫落三更月。 恐是空生起定来。 琴溪。 三尺古桐涧底横。 涓涓流水类其声。 夜深和月重倾听。 疑是松风万壑生。 悦翁。 男儿老大遂功名。 久远工夫既十成。 白发垂垂经岁月。 饱餐禅味快平生。 法外。 轨则元来曾不存。 逆行顺化与谁论。 饥餐渴饮无他事。 佛语犹嫌触耳根。 泽翁。 藏山春水自湛然。 云梦旧名今更传。 君若老来行至德。 嘉声大播几千年。 佛祖赞。 佛成道。 曾出王宫入雪山。 六年艰苦骨毛寒。 觉天云散星方现。 大地山河春一般。 文殊。 人谓元来七佛师。 即今见底小童儿。 金毛背上长痴坐。 智慧海深谁得知。 观音。 元是补陀岩上主。 尘尘刹刹现慈容。 度生悲愿何时了。 间坐寥寥瓶柳浓。 又。 三十二身应念现。 莫持一样费精神。 手携瓶柳洒甘露。 脚蹈青莲梵相新。 又。 入流亡所时。 所入既寂灭。 如何历劫来。 度生愿未绝地藏。 忉利天宫承圣敕。 阎浮提内度群灵。 掌中如意救贫乏。 脑后圆光照暗冥。 达磨。 远来此地流传法。 落草寻人心未休。 只履凄凄葱岭过。 梁朝魏国一场愁。 大觉禅师。 三十二身应物化。 前身未去后身来。 大圆镜里无瑕颣。 不用重添一点埃。 中峰和尚。 古佛出尘世。 高峰真的传。 玄风宏振地。 声价远鸣天。 言下辨邪正。 机前破盖缠。 要知他面目。 深夜月轮圆。 又。 再世老无门。 今时两足尊。 群生同景仰。 声价动乾坤。 又。 天目山中老古锥。 袈裟撩乱发如丝。 平呑佛祖波澜阔。 稽首人天大导师。 又。 狮子岩前狮子儿。 一声哮吼动乾维。 传闻再世无门老。 乘愿来扶末法时。 又。 高峰的子雪岩孙。 正是人间两足尊。 宗说相通无比类。 玄风宏振尽乾坤。 千岩和尚。 这老和尚全机电卷。 妙用雷奔名播江湖。 德满乾坤。 佩幻住之密印。 显高峰之的孙。 仰瞻遗像来远地。 于无佛处独称尊。 古梅和尚。 稽首大和尚声价远响天。 般若老古锥真子。 再来小释迦正传。 于己行持如冰玉。 为他作略破盖缠。 眼底空却一世界。 方寸包裹尽三千。 不肖遗弟一模脱。 又令家丑扬外边。 石屏和尚。 这老和尚忒杀不近人情。 敲出列祖骨髓。 活却衲僧眼睛。 全机电卷雷走操履霜浓冰清。 开基香积之界。 播德防州之城。 再来仰山三代子。 正是吾门一世英。 大拙和尚。 正续远裔天目的孙。 声喧区域德充乾坤。 三提鈯斧再起宗门。 难遭难遇世两足尊。 又。 伏龙山里活龙儿。 且向海东云雨施。 昔日同游吴楚地。 无端相遇老怀悲。 巢父。 远闻上古淳。 迄今人皆喜。 颖川流最清。 洗耳污其水。 仲父。 水有清浊二。 牛无忻厌意。 仲父意不公。 不牧避其地。 自赞。 建感侍者请。 本是山林招隐者。 谁图陋质堕人间。 丹青弄色染衣绿。 白发如霜照镜寒。 虚室惜烟孤夜坐。 地炉煨芋自朝餐。 茫茫世上无知己。 倒卧横眠一榻宽。 建律禅人请。 咄这懒衲有甚面目。 唤作无文则背。 谓非无文则触。 昨日孤峰顶上带云作衣。 今日十字街头结草为屋。 恁么又不恁么两头俱无拘束。 不须画空皮袋特地着好表服。 建幢侍者请(松下坐竹椅)。 林下甘韬晦。 未经名利场。 栽松当屋宇。 编竹作禅床。 衣染千山缘。 鬓添万壑霜。 老来无别事。 危坐一炉香。 建挺侍者请。 光阴相逐岁云暮。 七十临头鬓带霜。 深愧人间留陋质。 后来还堕是非场。 建芳侍者请。 福慧二严都缺了。 如何得做紫衣僧。 丹青误画所生面。 模样还成万世憎。 孤榻尘埋风扫席。 禅窗纸破月为灯。 长年林壑甘清苦。 谁识襟怀冷似冰。 建澄禅人请。 枯坐倏然一榻高。 头毛带雪照方袍。 我侬面目离名相。 欲入画图还自劳。 建哲禅人请。 元是江湖闲野僧。 山林市井自腾腾。 可怜手里黑蛇子。 何日化龙云气增。 建颖禅人请。 一法不存何所说。 娘生口挂壁头边。 丹青误入画图里。 取笑傍人几百年。 建珠禅人请。 一生说脱空。 这个烂冻脓。 指鹿还为马。 唤蛇以作龙。 浮杯青海上。 靠杖白云峰。 不借画工手。 头毛霜自浓。 英维那请。 咄这老汉。 道又行不起。 禅又参不彻。 一生甘疏懒。 林下独养拙。 闻名耳里雷。 视利眼中屑。 要见我相貌。 头上一堆雪。 建訚禅人请。 老倒禅和年七十。 袈裟撩乱发髼松。 一生未蹈利名地。 千古无随凡圣踪。 出定经行云起石。 焚香默坐露垂松。 你侬要见我真相。 五彩图成浑不容。 高照侍者请(师今玆春有厌世意)。 我无知己谁知我。 终向尘间不作群。 深愧幻躯留画上。 最欣白骨腐江汾。 亮公曾隐西山雨。 瓒老既埋衡狱云。 六十年来形吊影。 于今何用事纷纭。 辞世。 平生颠倒。 今日即当。 末后一句。 雪上加霜。 又。 生如出岫云。 死似行空月。 一念认性相。 万劫系驴橛。 深奥山无文和尚语(终)。 无文禅师夙乘愿吏毂远跨溟渤。 历登大元诸老门户。 到处以法器赏异。 遂佩古梅法印。 归揖之后香风难藏。 晚创奥山学子森凑。 其施为提演直截。 根源神出鬼没。 霆飞霰掷。 惜哉全录曾毁于兵。 残编仅存。 玆者渊龙阳舜秀公与本山耆宿胥议。 订考师行状。 并以图锲梓传诸不朽。 其志尤笃矣。 繇是窃惟吾国有禅宗已来。 以帝王种不堕尊贵。 勤修头陀荷负大法。 道重一时名震千古者。 佛国广济国师之后唯师而已。 然佛国未到殊域。 幸遇佛光东渡亲得印证。 屡顾名山。 语录已为流通。 其如师也。 跋涉往返艰险备尝之。 而不肯莅诸刹。 确乎坐节一方。 家风又与佛国不同。 其录久沉薶故垂堆中。 阅者殆鲜也。 而今数百祀之后。 无文之文灿然显发宇内者。 一是云仍至诚之所致也。 虽然师俊伟光明与日星并照。 初无缺少。 学者徒向册子上模索。 则非是无文之文。 倘或于片言不发只字不立之地。 猛着精彩。 觑透其宏机妙用脱洒自在之处。 则有与师直相见之分欤。 旹。 享保戊申孟秋日。 前建长(玄璠)谨书。 无文和尚语录后序。 我开祖无文禅师。 分派天潢。 夙游汉土。 微笑古梅一枝之春。 挑起正续六世之灯。 归楫之后屏迹于诸州。 晚岁隐霾奥山。 然惟德惟馨云水景从。 士庶草靡建化滋炽。 是以提唱偈颂发挥宗猷。 接化来机者格古调高。 和者弥难。 盖其全录门人纸袄所记。 而曾传我山。 数厄郁攸之灾。 元本副藁悉属灰烬。 本郡龙潭室中。 仅有开祖语录一卷。 然以其畸册恐罹世之驳议却溷其真。 秘而不出。 渊龙寺主阳舜。 自青龄亲侍轮下。 逮乎入汲祖流。 深忧此本无副蟫烂箧中遂失其传。 而数登我山告之。 阖山之徒亦虽为之大息。 而以时机未熟。 未奈之何。 客岁日州古月材禅师。 从甲之慧林回法旆于本州之日。 光降于奥山投宿于龙潭。 夜话及我开祖之行由。 时阳舜请龙潭和尚。 以语录视材师。 材师题言称赞。 兼属以公世。 岂非时机相熟者耶。 于是阖山建议。 就龙潭谨请其元本。 祖山和尚宗盟醇厚。 不隔以泾渭。 感喜一山之诚志许赐焉。 阖山盛会祖堂炷拜翻阅。 则肃然如亲承玄诲于三百年后矣。 呜呼我山所传之全录。 其亡久矣。 以此本独藏于他山。 今得珠还合浦者。 岂不幸哉。 鉴往料来。 焉知此本不再归乌有。 因命阳舜附以国字。 锲梨枣以公于世。 他日搜索全录于古丛灵窟。 以补阙卷。 则我门之大幸也。 庶几为其儿孙者。 举一隅于法语偈颂之间而反之。 亦足以见开祖一代之商略云尔。 享保十三年岁次(戊申)三月上浣。 方广轮差住持(智融)谨书于丈室。 方广四派。 东隐院祖宗。 卧云院慧梁。 三生院慧通。 藏龙院禅留。 重刊无文录后序。 元治纪元(甲子)夷则十九日。 西京之乱。 炮燧四发。 洛街焦土。 先是我开祖语录发兑附于书肆柳枝轩。 亦遂为灰烬矣。 夫治乱天也。 兴废人也。 儿孙居其下流。 何可束手傍观者乎。 于是欲再寿梓扩之世矣。 或曰。 开祖自号曰无文。 由是推之。 岂语录之云乎。 且夫至道昭昭亘古亘今。 人人固有个个圆成。 若以这般事为报恩。 则恐秽蔑师之道德。 而妨碍后昆悟门焉。 不如归之乌有。 以谈全彰无作之美也。 余曰。 不然。 我闻之。 得鱼而忘筌。 已求其鱼。 弃筌乌能得之乎。 诗云。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采柯以伐柯。 尚以为远。 开祖亦常训励不言乎。 大凡出家儿离俗士。 欲截断生死根源。 打破诸祖重关。 正好紧把本参话头。 猛着精彩。 拍盲起大疑情。 参究去。 以悟为则。 是我平昔信解之一端。 而不用频行棒喝。 批判古今。 昧自己心。 然则若以啻人人固有圆成底为目的。 不记开祖训励语话以遗诸后昆。 漠然束手空过。 是求鱼弃筌之谓。 果昧自己心者也。 非啻不谈全彰无作之美。 乖开祖之素意也必矣。 所谓采柯伐柯以为远之误也。 或人唯唯而退焉。 有志者遂干旋重刊之事。 问序于余。 因书其问答以塞责云。 明治三年(庚午)五月日。 赐紫沙门七十二翁龙水宗贲谨题。 无文禅师行状。 序。 无文圣鉴国师者。 后醍醐天皇之皇子。 入吾法社流传一派禅流。 创开深奥山方广禅刹。 其语录一旦罹丙丁灾。 其法孙今也欲再上梓。 可谓勤矣。 圣鉴挂在于天地际在此一举。 乃书之充绪言云尔。 明治二十七年六月。 万年退耕庵主独园识。 阓龙主席得得远来访余于普光。 呈示奥山开祖无文禅师行状云。 师曾在于普光落发受戒。 专励僧业孜孜不尽。 既入大元嗣法于古梅禅师。 以有夙缘是需题拙语。 怀古情切不得固辞。 赠一绝应其需云。 王子贵何如法王。 参禅学道事游方。 仰山分得梅花髓震旦扶桑一卷香。 戊申中元日。 见建仁崇澄谨题。 方广开山无文元选禅师行状。 远孙祖秀挍订。 师讳元选。 字无文。 后醍醐帝之皇子(南方纪传云。 师后醍醐帝第十一皇子。 今考后醍醐帝皇子诞生之年纪。 师诞生在第五第六之间。 为十一皇子者。 盖史臣不拘诞生之次第记之耶)不知何妃所诞(或曰。 昭庆门院所诞。 今按。 昭庆门院者。 龟山帝之皇女。 居于大井川别院。 世称川端女院。 见于增镜)在孕之时。 妃潜出凤阙。 元亨三年癸亥。 诞师于洛西之梅津。 既而弃之于洛之第五桥。 有一士人。 以无继嗣。 常祈求子于清水寺圆通大士。 一夕梦。 或人缠儿于锦袍授之。 寤而异之。 凌晨与妇诣清水寺。 归路闻孩儿之啼于桥边。 举而视之。 龙章凤质殆非常儿。 此知大士之感授。 而喜抱归家。 帝后诏有司索之。 士人虽知其为皇子。 而不敢告。 师幼而岐嶷不事嬉戏。 性好趺坐。 不与群儿伍。 七岁乳媪死。 师悲恋不辍。 人问其故。 答曰。 死者人世之常也。 何足以哀。 而渠受女身。 未修一善而长逝矣。 是实可怜愍。 闻者骇叹焉。 八岁入山寺。 读内外书。 天资颖敏。 不由师训。 世以神童称。 洎稍长有出尘之志。 父母将夺其志。 师确乎不移。 历应二年八月十六日。 后醍醐帝崩(南朝延元四年诸记作延元三年者误也)。 翌岁庚辰师十八岁。 就父母请遂素志。 父母言。 我自恳祈大士得汝。 日望长成欲以托我家。 今胡为孤劬劳之恩耶。 师曰。 我虽夙世良因偶受人身。 而福报已尽。 沉溺永劫无有出期矣。 使我出家行道。 上报四恩。 下资三有。 则岂可与世孝顺者同日而语乎哉。 于是父母感其悃诚。 忻然许之。 师即日适建仁普光庵。 拜明觉禅师(建仁十八世祖。 讳宗鉴。 字明窗。 嗣法大觉禅师)之塔(明窗和尚。 文保二年七月二十日。 寂于普光庵。 延宝传灯录等。 师传脱塔字非)。 剃禀具。 隶籍建仁。 亲炙然可翁(嗣明南浦)随从梅雪村(嗣宁一山)朝参暮请专究这事。 加博闻强记。 一时侪辈无出其右者。 康永二年。 师二十一岁。 奋志欲入元。 出洛径赴筑之博多。 时晦无隐(嗣中峰本)权圣福寺。 师参之咨询南游之事。 隐委悉指示。 辞同元通等乘舶浮洋。 经数月而抵温州。 元至正三年也(一超考正行状云至正五年乙酉二十三岁入元者非也)。 偶逢一士人。 译语相通。 款话移日。 辞往金陵参欣笑隐于龙翔寺。 隐六十有余(作八十者非也。 至正四年隐六十一岁寂)。 卧于病床佐掖谒之。 示以生死事大。 同七年春。 往建宁府(延宝传灯录等作福州者误也)大觉妙智(敕额)寺(山号高仰。 在建阳县)参见古梅禅师(讳正友。 敕赐紫衣师号。 初号湛然至远。 后加号佛日广智。 见于建州弘释录)。 问答数转即许归堂。 显参密请朝鍜夕炼。 一且豁然大事了毕。 遂受印记并大戒。 夏了起单到仰山谒有子有。 命归侍司。 及其辞职请偈。 有示之云。 航海梯山来选佛。 忘餐废寝贵明心。 六尘不恶心无住。 消得人间万两金。 元选侍者远来山中孳孳为道。 命之侍香能处寮舍。 职满求偈。 书二十八字为时中警策。 又见欲南堂长千岩琦楚石等。 所至皆称饱参。 楚石赠偈云。 一切现成无缺少。 个中谁了谁不了。 文殊特地选圆通。 不觉全身入荒草。 集云峰下四藤杖。 重如山岳轻鸿毛。 未知那个识痛痒。 直得地动天华飘。 放过小释迦。 收下大禅佛。 阿师跨海长鲸。 侍者摩霄俊鹘。 目连鹙子何足云。 东土西天敢轻忽。 师为诸老器重如此。 过庐山开先寺赋诗曰。 参差乔木藏楼阁。 烟雾忽开山色清。 瀑落高岩翻雪浪。 风生远岳起松声。 云间唳鹤惊僧定。 霜外啼猿动客情。 此去再来知几日。 题诗青竹独空行。 访庐山隐者诗曰。 秋风杖锡翩翩至。 潚洒幽居过客稀。 深巷草荒疏雨冷。 孤村日落乱云飞。 一双鬓发带霜老。 万里乡关入梦归。 我亦平生丘壑志。 特来此地扣岩扉。 寄乡友诗曰。 旅馆风寒不着眠。 清泉一夜自涓涓。 疏钟始动霜横野。 长笛频吹月满天。 好景题诗怜草木。 书筵把笔扫云烟。 十年同作他乡客。 遥语关山道路悬。 师留元凡八年。 历瞻圣迹名蓝。 游天台方广寺。 拜应真于石桥。 往德山礼祖塔。 石霜道吾淅江补陀跋涉殆遍。 至正十年(扶桑禅林僧宝传作至正十六年者非)。 有维桑之情。 先是大拙能公(嗣法千岩元长)亦入元。 与师为同参。 于是师将理归楫。 以能公犹留于汉土。 眷恋告别。 师与乡友义南菩萨(云州人。 入元嗣法中峰和尚。 元顺宗皇帝。 钦南智德赐菩萨号。 故世云南菩萨)碧岩璨首座(关东人。 入元参千岩元长。 首众于伏龙山)同舶解缆于明州。 数月到于博多。 时观应元年庚寅。 师二十八岁(一超考正行状作观应二年非)。 三师俱寓于石城山。 璨公先归关东故山。 师送行偈云。 秋风忽起怯单衣。 千里故人歌式微。 我独淹留归未得。 空劳魂梦到庭闱。 南菩萨机锋孤峻。 而本邦禅徒登其门者。 未尝不点额而还。 师独同社越年者。 因有莫逆好也。 明年春归京师。 冬赴相阳。 与中岩月公(嗣法东阳德辉)访古先禅师(讳印元。 嗣中峰)。 而谒左武卫(见于中岩自历谱)再归京师。 卜居于西山岩仓。 扁曰归休。 檀越欲施巨庄使师住建仁普光庵。 盖以师有得度之旧缘也。 师曰。 吾天性孤贫。 智德俱阙。 宁将此身投炽然猛火。 终不据大方之席谒豪贵之门。 甘休林壑。 可与草木同腐耳。 辞而不就。 庵居自适。 一日登龙门亭(嵯峨天龙寺十境之一也。 见于梦窗录)。 赋诗曰。 皇都城外西山寺。 白马青袍烂熳游。 华底题诗逐胡蝶。 沙头酌酒散群鸥。 落花吹雪东风急。 瀑布穿云江水流。 闻说先王驻玉辇。 从官列道祝千秋。 宿法轮寺(嵯峨)诗曰。 深沉兰若西山下。 楼阁重重结构牢。 平野星低侵露冷。 前峰月上挟霜高。 一江流水自愁色。 万岳松风亦海涛。 礼诵声长天欲晓。 满溪云气湿方袍。 师声华日播。 学徒竞至。 师厌之。 而一锡出西山。 造浓之武义缚茅。 又号归休。 有偈云。 邪师说法数如麻。 般若灵根正败芽。 祖道安危非我事。 柴门深掩送生涯。 逾年再归西山旧隐。 有偈云。 杖锡飘飘归旧山。 松杉寂寂避尘寰。 满庭黄叶无人扫。 唯有间云自往还。 又归浓之归休。 故旧道友从而师之。 雨笠烟包来而参之。 师厌杂还。 遁来参之广泽庵(加茂郡高桥庄)而居焉。 未几禅侣猬集。 士庶靡然向化。 一日赴同郡衣乡(今举母乡)云林寺(尼寺)。 天关和尚(天关尼和尚。 嗣法东福寺大阳义冲禅师)十三年忌之请。 拈香云。 园林花尽风光别。 世上荣枯最苦心。 蝴蝶恋香春寂寂。 杜鹃啼血绿阴阴。 此香生天地之先。 出万物之表。 绝荣枯离名相。 触之者燎却本来面目。 嗅之者打失娘生鼻孔。 直得三世诸佛历代祖师接物利生。 以至尽虚空遍法界。 森罗万象情与无情。 靡有不禀渠资薰之力。 今日伏值前住云林天关和尚一十三年之辰。 信手拈来爇向炉中。 聊伸真法供养。 恭惟。 慧日门中大阳子。 沩山山下老牸牛。 天资成就丈夫事。 住山气象古为俦。 后昆及今吊其迹。 仰慕道声万古流。 我侬何幸临此会。 不胜赞扬泪先浮。 其余广泽小佛事等法语。 不遑殚记焉。 远江国奥山有是荣居士者(藤原氏。 名朝藤。 称奥山六郎次郎。 其先出于井伊祖备中守共保之裔世袭封奥山)慕师道望来而请问大事。 师应机启发。 居士执弟子之礼勤渠。 师性好间静。 居士约之虽以奥山岑寂。 以世属艰虞。 未暇往请。 至德元年甲子春。 师六十二岁。 舍广泽庵自访居士于奥山。 居士欣然迎接。 款待益至。 师伴居士登衣晞山。 欲插一茎而为真修之场。 临视姥怀山以为。 数峰环峙丛树郁郁。 两涧流清灵水灏灏。 虽台岳方广之胜概不多让。 此嘉遁之地也。 遂构一宇。 山号深奥。 寺称方广(一超考正行状云师应安四年入奥山者非也。 今据岐阳秀禅师应永二十六年方广寺法宝轮藏记)未几云水辐凑。 不下五千指。 阖国咸服道化。 缔构日兴。 宗规渐盛。 遂为郁然一方之丛林。 然草庐茅堂不事浮华。 涧饮蔬食递相警策。 师谓徒曰。 马祖百丈法幢盛时。 亦但如是。 今时兄弟工夫不纯。 是不及古。 可忧而已。 又云。 大凡出家貌离俗士。 欲截断生死根源。 打破诸祖重关。 正好紧把本参话头。 猛着精彩一气。 拍盲起大疑情。 参究去将悟为则。 是我平昔信解之一端。 而不用频行棒喝批判古今昧自己心。 训励吾徒不是过也耳。 适值匡性禅尼七年忌。 拈香云。 江湖岁暮春将至。 雪里梅花漏玉肌。 追忆昔年今日别。 无端引起一场悲。 日本国泉州路人事某。 今月念二日。 伏值先妣匡性禅尼七周之忌辰。 为追荐冥福。 就于方广精舍。 营辨供佛斋僧之仪。 寻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奉献三宝胜位。 仰冀幽灵承诸佛提挈证清净妙果。 永脱三从障直登九品台者也。 老僧因见孝诚之志。 嘉叹久之。 仍歌一连古赋。 聊表荐悼之意。 呜呼父母形生大本也。 顺色承颜孝道切。 一别蹉跎经七周。 萱堂夜夜空余月。 劬劳罔极何以酬。 不堪惆怅泪欲咽。 临江寻鱼苦敲冰。 入林泣笋频扫雪。 年年此日一炉香。 上天下界普薰彻。 又往浓之椿洞创了义寺(号瑞椿山)。 一日开小池于山下。 傍构虚碧亭以为止静所。 戏书壁间云。 幽居自是境缘净。 夏木排窗带雨浓。 柯叶四时曾不改。 岁寒心有涧边松。 绳誓禅定门三十三年忌。 拈香云。 雨晴郊外翠光浓。 松奏琴声万壑风。 眼底江山般若体。 幽禽啼断白云中。 日本国浓州路城田庄居住菩萨戒弟子某。 今日伏值先考绳誓禅定门三十三回之辰。 为追荐冥福。 谨发诚心就十了义禅院。 营备供佛斋僧之仪。 其孝行之志可以感天地鬼神也。 仍命山野焚一瓣宝香。 供养三世十方微尘刹土中诸圣贤众。 所鸠胜利。 专冀先君尊灵。 无边烦恼海彻底干枯。 无量智慧华廓然开发。 与一切有情同证妙果者。 伏以。 幻妄境内假立生死之名。 真如界中元无圣凡之情。 五盖十缠般若体。 六趣四生涅槃城。 恁么荷负去。 非独报亲德。 可以度群生。 夫谓之世出世间过量丈夫名遂功成(插香云)。 一炉沉水聊表信。 天上人间薰气横。 师既倦应接。 又归方广。 嘉庆元年二月十五日。 是荣居士卒(号方广寺殿华屋是荣居士)。 师秉炬云。 猛烈大丈夫。 气锋谁得争。 手把吹毛剑。 不战屈人兵。 意气贯虹霓。 作略惊群生。 所以给孤园里荣佛性之妙华。 不二室内发自己之光明(竖起火炬云)。 大众高着眼看。 等间掷下金刚焰。 生死魔军自窜伏。 吉祥瑞庆集大成同二年戊辰二月十五日。 丁远州榛原郡大圣(鸨谷山)开山奇峰玄和尚三十三年忌(奇峰玄和尚嗣平田龙峰和尚。 龙峰嗣佛地禅师。 佛地嗣圆觉开山佛光国师)。 其嗣平田寺(相良)道峰和尚。 预来奥山请师。 师虽辞以老病。 而恳请益力。 师不获已而赴其请。 江湖英灵拜趋轮下。 诸山硕德毕至法筵。 实一时之盛会也。 升座法语见于本录。 师往来百里之间。 无贵无贱咸出路傍。 瞻礼膜拜如堵墙矣。 康应元年八月二十日。 正当前建长广圆明鉴禅师十三年忌(讳祖能。 字大拙)。 师以有旧盟。 自舍衣资设斋会于奥山。 修拈香佛事。 其法语云。 万里浮杯过大方。 功成名遂照扶桑。 楚山吴水同游历。 今日相逢愁一场。 此香普天盖不及。 大地载不起。 昭昭显于群像之前。 不有不无。 朗朗出于诸尘之表。 难摸难。 放去非离。 拈来非即。 觌面无差误。 拟心草里辊。 今日伏值前建长大拙大和尚一十三回之辰。 爇向炉中聊伸真法供养。 恭惟。 无明真子幻住的孙。 奇言雄辩神号鬼哭。 真机妙用电激雷奔。 宏开向上炉鞴。 鍜炼群生本源。 三提住山鈯斧。 再得扶起宗门。 这个是平生自受用底三昧。 如何是末后光明。 巨福峰头震法雷。 其道其德塞乾坤。 又古梅和尚赞云。 稽首大和尚。 声价远响天。 般若老古锥真子。 再来小释迦正传。 于己行持如冰玉。 为他作略破盖缠。 眼底空却一世界。 方寸包裹尽三千。 不肖遗弟一模脱。 又令家丑扬外边。 夫师之行己。 终身专毗尼。 尤谨细行。 廉节而守身。 恭谨而让人。 常行悲敬二田。 或与疥癞沐浴剃发。 或舍衣钵救穷乏。 其性宽裕而容众。 仁慈而爱人。 虽儿童走卒不加色呵斥之。 谕导诱掖谆谆如。 而至于拈锤拂匡徒领众。 凛乎不可犯矣。 有台密性相之徒来而诘难。 则直以我门不传之妙答之。 咸敬服而去。 参州三明寺(宝饭郡礼川乡)宇贺神垂迹之地。 而世为名蓝。 元历兵燹之后。 地属苍莽者有年。 师偶过此地。 戚其泯灭。 驻锡营兴堂宇傍建塔婆(三级)革教作禅院。 而以奉香火。 其塔今尚存焉。 骏州(府中)宝泰寺亦师插茎之地也。 师之道化之及物也。 椎河之龙一日化妇人。 参师脱丑报。 奥峤之岳神为师护法幢。 其余异绩奇功不遑具纪。 康应元年冬。 师示微疾于奥山。 升座说法不异寻常。 翌岁季春病革。 一日遗诫门人毕。 书偈云。 平生颠倒。 今日郎当。 末后一句。 雪上加霜。 又生如出岫云。 死似行空月。 一念认性相。 万劫系驴橛。 掷笔而寂。 春秋六十八。 法腊五十一。 实康应二年庚午闰三月二十二日也。 阖国缁素如丧考妣。 嗣法之徒十有余人。 授戒弟子若干人。 禀承正印扬化于一方者。 悦翁空谷在德仲翁四人也。 门人如法荼毗。 收师真骨塔于本山西隅。 号曰默灵。 方广开山无文禅师行状(终)。 附录。 远江州深奥山方广寺法宝轮藏记。 远江方广寺。 至德初无文选公居之。 选始入大元国参古梅友公。 得旨而归。 友嗣绝学诚公诚示三关语验学者。 立三种愿励学者。 友公为其真子而授记莂。 则选公所得可知也。 于此说法仅更七年。 以康应庚午春三月二十二日书偈而逝。 学者惜之。 其平生徒众日盛。 檀施日增。 是故佛殿僧堂浴室庖湢丛林所宜有悉备。 而经藏缺。 然寺众患其无所视览。 而比丘建訚聚善书者。 写先佛三藏之说。 庚寅岁书功已讫。 而乃为转轮藏。 以置其经。 金碧庄严夺人耳目。 轮藏之设乃创梁传翕太士者。 意欲使其登藏门者。 皆摧破烦恼转运菩提之道耳。 其道也群生素有之意。 而诸佛所证之理也。 或曰。 古人道。 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 是故开山祖师以无文印子一印印定。 然则五千四十八卷。 果从何处而得来哉。 曰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 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 物足与不足存乎。 其人若能于涵摄运行之间超然自得。 则道云乎哉。 物云乎哉。 是则无文祖师所以垂示于人也。 勉旃。 应永己亥冬十一月朔。 前天龙资圣禅寺住持。 比丘岐阳方秀撰(并)篆题。 无文禅师行状跋。 我开山无文禅师行实。 诸传所记年纪事迹。 不能无异同。 故儿孙话及开山行实。 则未尝不嗟叹矣。 阳舜秀公奋勇为之志。 欲会诸传而挍仇年纪异同。 订正事迹失实。 以便儿孙之通览。 而累岁用志可谓勤矣(予)。 亦嘉盛举。 纵臾令果其志。 及既毕功。 附刻开山语录以行于世。 若其颠末见秀公之自序。 聊题一言于卷尾以纪岁月云。 戊申暮春谷日。 奥山东隐主(祖宗)谨跋。 无文元选禅师行状后序。 无文禅师之行状。 不知何人所撰。 盖师戢化之后。 取世之口碑编录者也。 故记行实履践虽详悉。 而至于地名年纪。 则不能无乖误。 宽文年中。 我门有一超麟公者。 别撰师行状。 杀青行于世。 时以师本录未显于世。 法语偈颂等传之者鲜矣。 于是麟公羼人阑增补其阙略。 然多非师之本色。 于是同门诸老虽有删订之志。 以本峤数罹舞马之变。 祖传旧记悉归灰烬而失其本据。 不果其志。 予祈请远之龙潭所秘藏之师本录一卷拜阅之。 则如亲见师承其謦欬。 不亦幸哉。 然后试以两本行状及近世僧史所立师传而质诸本录。 则异同纰缪羼入阑增者。 判然见焉。 呜呼师嘉言芳躅晦蚀于后人之手。 谁不为之慨叹。 于是予虽戆愚。 偿诸老之志。 私执旧本订亥豕辨异同。 地名年纪据他书考定。 法语偈颂自本录抄出。 而以补前修疏漏焉。 今距师三百有余岁。 而质其行实。 则不据法语偈颂而觅出处建化之迹。 将何以知其实耶。 此是编所以法语偈颂过其半。 而与他祖行状不同其体也。 斯举虽似不揣已知分。 而以幸先乎诸老得其本据。 不顾僣逾订正考核。 以复师之本色。 而令人知实语真践之大较矣。 其文辞陋拙则俟后贤郢正云。 享保十三年岁次戊申三月十三日。 参州大野渊龙寺(祖秀)谨书。 发布时间:2025-03-16 08:10:5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