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坐禅用心记 内容: 坐禅用心记《大正藏》第82卷No. 2586坐禅用心记序龙树圆月相本来无欠缺。 而一念云兴遮性天。 方寸雾涌昧心地。 则阴阴晦晦不殊长夜。 是皆系坐禅用心之所失也。 是故我曩祖莹山大师。 决三昧源。 翻言辞海。 撰述此记一篇。 扬波澜于后昆。 以示用心之术如此也。 若人伐柯于此无失厥则。 夫性天云心地雾。 舒蟾辉发兔光。 朗朗然挂绳床角。 耀耀乎照蒲团上。 所谓佛性相诸佛体。 不待提婆饶舌而显现也。 予偶得此记不忍囊藏。 禅余挍勘乃梓行之。 盖欲令朗朗耀耀者遍及尽十方。 取尽十方以作绳床角蒲团上。 是流通之心也。 延宝庚申佛成道日。 加州椙树林大乘护国禅寺白卍山和南题坐禅用心记洞谷沙门莹山绍瑾撰夫坐禅者。 直令人开明心地安住本分。 是名露本来面目。 亦名现本地风光。 身心俱脱落。 坐卧同远离。 故不思善不思恶。 能超越凡圣。 透过迷悟之论量。 离却生佛之边际。 故休息万事。 及放下诸缘。 一切不为。 六根无作。 这个是阿谁。 不曾知名。 非可为身。 非可为心。 欲虑虑绝。 欲言言穷。 如痴如兀。 山高海深。 不露顶不见底。 不对缘而照。 眼明于云外。 不思量而通。 宗朗于默说。 坐断乾坤。 全身独露。 没量大人。 如大死人。 无一翳遮眼。 无一尘受足。 何处有尘埃。 何物作遮障。 清水本无表里。 虚空终无内外。 玲珑明白。 自照灵然。 色空未分。 境智何立。 从来共住。 历劫无名。 三祖大师且名为心。 龙树尊者假名为身。 现佛性相。 表诸佛体。 此圆月相无缺无余。 即此心者。 便是佛也。 自己光明腾古辉今。 得龙树变相。 成诸佛三昧。 心本无二相。 身更异相像。 唯心与唯身。 不说异与同。 心变成身。 身露相分。 一波才动。 万波随来。 心识才起。 万法竞来。 所谓四大五蕴遂和合。 四支五根忽现成。 以至三十六物·十二因缘。 造作迁流展转相续。 但以众法合成而有。 所以心如海水。 身如波浪。 如海水外无一点波。 如波浪外无一滴水。 水波无别。 动静不异。 故云。 生死去来真实人。 四大五蕴不坏身。 今坐禅者。 正入佛性海。 即标诸佛体。 本有妙净明心顿现前。 本来一段光明终圆照。 海水都无增减。 波浪亦无退转。 是以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直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而有寂静无漏妙术。 是谓坐禅。 即是诸佛自受用三昧。 又谓三昧王三昧。 若一时安住此三昧。 则直开明心地。 良知佛道正门也。 其欲开明心地者。 放舍杂知杂解。 抛下世法佛法。 断绝一切妄情。 现成一实真心。 迷云收晴心月新明。 佛言。 闻思犹如处门外。 坐禅正还家稳坐。 诚哉。 若夫闻思。 诸见未休。 心地尚滞。 故如处门外。 只个坐禅。 一切休歇。 无处不通。 故似还家稳坐。 而五盖烦恼皆从无明起。 无明若不明己也。 坐禅者是明己也。 纵虽断五盖。 未断无明。 非是佛祖。 若欲断无明。 坐禅辨道。 最是秘诀也。 古人云。 妄息寂生。 寂生智现。 智现真见。 若欲尽妄心。 须休善恶思。 又须一切缘务都来放舍。 心无思身无事。 是第一用心也。 妄缘尽时。 妄心随灭。 妄心若灭。 不变体现。 了了常知。 非寂灭法。 非动作法。 然所有技艺·术道·医方·占相。 皆当远离。 况乎歌舞妓乐諠诤戏论名相利养。 悉不可近之。 颂诗歌咏之类。 自虽为净心因缘。 而莫好营。 文章笔砚掷下不用。 是道者之胜躅也。 是调心之至要也。 美服与垢衣。 俱不可着用。 美服者生贪。 又有盗贼畏。 故为道者障难。 若有因缘。 若有人施与。 而不受者。 古来嘉踪也。 纵本有之。 又不照管。 盗贼劫夺。 不可追寻吝惜也。 垢衣旧衣者。 浣洗补治去垢腻。 令净洁而可着用之。 不去垢腻。 身冷病发。 又为障道因缘也。 虽然不管身命。 衣不足。 食不足。 睡眠不足。 是名三不足。 皆退惰因缘也。 一切生物坚物。 乃至损物不净食。 皆不可食之。 腹中鸣动。 身心热恼。 打坐有烦。 一切美食不可耽着。 非但身心有烦。 贪念所未免也。 食祇取支气。 不可嗜味。 或饱食打坐。 发病因缘也。 大小食后。 不得辄坐。 暂经少时。 乃堪可坐。 凡比丘僧必可节量食。 节量食者。 谓涯分也。 三分中。 食二分余一分。 一切风药胡麻·薯蓣等。 常可服之。 是调身之要术也。 凡坐禅时。 不可靠倚墙壁禅椅及屏障等。 又莫当风烈处而打坐。 莫登高显处而打坐。 皆发病因缘也。 若坐禅时。 身或如热或如寒。 或如涩或如滑。 或如坚或如柔。 或如重或如轻。 或如惊觉。 皆息不调。 必可调之。 调息之法。 暂开张口。 长息则任长。 短息任短。 渐渐调之。 稍稍随之。 觉触来时。 自然调适。 而后鼻息可任通而通也。 心若或如沈或如浮。 或如朦或如利。 或室外通见。 或身中通见。 或见佛身。 或见菩萨。 或起知见。 或通利经论。 如是等种种奇特种种异相。 悉是念息不调之病也。 若有病时。 安心于两趺上而坐。 心若昏沉时。 安心于发际眉间。 心若散乱时。 安心于鼻端丹田(丹田谓脐下一寸五分也)居常坐时。 安心于左掌中。 若坐久时。 虽不必安心。 心自不散乱也。 复如古教。 虽照心家训。 不可多见之书之闻之。 多则皆乱心之因缘也。 凡疲劳身心。 悉发病因缘也。 火难·水难·风难·贼难。 及与海边·酒肆·淫房·寡女·处女·妓乐之边。 并莫打坐。 国王·大臣·权势家。 多欲·名闻·戏论人。 亦不得近住之。 大佛事·大造营。 最虽为善事。 专坐禅人不可修之。 不得好说法教化。 散心乱念从是而起。 不得好乐多众贪求弟子。 不得多行多学。 极明极暗。 极寒极热。 乃至游人戏女处。 并莫打坐。 丛林之中。 善知识处。 深山幽谷。 可依止之。 绿水青山。 是经行之处。 溪边树下。 是澄心之处也。 观无常不可忘。 是励探道心也。 坐褥须厚敷。 打坐安乐也。 道场须清洁。 而常烧香献花。 则护法善神及佛菩萨影向守护也。 若安置于佛菩萨及罗汉像。 一切恶魔鬼魅不得其便也。 常住大慈大悲。 坐禅无量功德。 回向一切众生。 莫生憍慢我慢法慢。 此是外道凡夫法也。 念誓断烦恼誓证菩提。 只管打坐。 一切不为。 是参禅要术也。 常可濯目洗足。 身心闲静。 威仪齐整。 应舍世情。 莫执道情。 法虽不可悭。 然不请莫说。 守三请从四实。 十欲言九休去。 口边醭生如腊月扇。 如风铃悬虚空不问四方风。 是道人风标也。 只以法而不贪于人。 以道而不贡于己。 便是第一用心也。 夫坐禅者。 非干教行证。 而兼此三德。 谓证者以待悟为则。 不是坐禅心。 行者以真履实践。 不是坐禅心。 教者以断恶修善。 不是坐禅心。 禅中纵立教。 而非居常教。 谓直指单传道。 举体全说话。 语本没章句。 意尽理穷处。 一言尽十方。 丝毫未举扬。 是岂不佛祖真正之教乎。 或虽谈行。 又无为行。 谓身无所作。 口无密诵。 心无寻思。 六根自清净。 一切不污染。 非声闻十六行。 非缘觉十二行。 非菩萨六度万行。 一切不为。 故名为佛。 只安住诸佛自受用三昧。 游戏菩萨四安乐行。 是岂不佛祖深妙之行乎。 或虽说证。 无证而证。 是三昧王三昧。 无生智发现三昧。 一切智发现三昧。 自然智发现三昧。 如来智慧开发明门。 大安乐行法门所发。 越圣凡格式。 出迷悟情量。 是岂不本有大觉之证乎。 又坐禅者。 非干戒定慧。 而兼此三学。 谓戒是防非止恶。 坐禅观举体无二。 抛下万事。 休息诸缘。 佛法世法不管。 道情世情双忘。 无是非无善恶。 何防止之有乎。 此是心地无相戒也。 定是观想无余。 坐禅脱落身心。 舍离迷悟。 不变不动。 不为不昧。 如痴如兀。 如山如海。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定而无定相。 无定相故名大定也。 慧是简择觉了。 坐禅所知自灭。 心识永忘。 通身慧眼。 无有简觉。 明见佛性。 本不迷惑。 坐断意根。 廓然莹彻。 是慧而无慧相。 无慧相故名大慧也。 诸佛教门。 一代所说。 无不总收戒定慧中。 今坐禅者。 无戒不持。 无定不修。 无慧不通。 降魔·成道·转轮·涅槃。 皆依此力。 神通妙用·放光说法。 尽在打坐也。 且参禅亦坐禅也。 欲坐禅者。 先静处宜焉。 茵褥须厚敷。 莫教风烟入。 勿令雨露侵。 护持容膝地。 清洁打坐处。 虽有昔人坐金刚座坐盘石上之踪迹。 亦无不有座物。 坐处当应昼不明夜不暗。 冬暖夏冷。 是其术也。 放舍心意识。 休息念想观。 勿图作佛。 勿管是非。 护惜光阴。 如救头然。 如来端坐。 少林面壁。 打成一片。 都无他事。 石霜拟枯木。 太白责坐睡。 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持课。 只管打坐始得。 大抵坐禅时。 可搭袈裟(除开定前后·夜·与晡时)莫略。 蒲团(经亘一尺二寸周围三尺六寸)非全支趺坐。 自跏趺半而后至脊骨下。 是佛祖之坐法也。 或结跏趺坐。 或半跏趺坐。 结跏法者。 先以右足置左髀上。 以左足置右髀上。 而宽系衣物(内衣带纽)可令齐整。 次以右手安左足上。 以左手安右手上。 两手大指相拄近身。 拄指对头当对脐安。 正身端坐。 不得左侧右倾前躬后仰。 耳与肩鼻与脐。 必俱相对。 舌拄上腭。 息从鼻通。 唇齿相着。 眼须正开。 不张不微。 如是调身已。 欠气安息。 所谓开口吐气一两息也。 次须坐定摇身七八度。 自粗至细。 兀兀端坐也。 于此思量个不思量底。 如何思量。 谓非思量。 是乃坐禅要法也。 直须破断烦恼亲证菩提。 若欲起定。 先两手仰安两膝上。 摇身七八度。 自细至粗。 开口吐气。 伸两手捺地。 轻轻起坐。 徐徐行步。 须顺转顺行。 坐中若昏睡来。 常应摇身或张目。 又安心于顶上发际眉间。 犹未醒时。 引手应拭目或摩身。 犹未醒时。 起座轻行。 正要顺行。 顺行若及一百许步。 昏睡必醒。 而经行法者。 一息恒半步。 行亦如不行。 寂静而不动。 如是经行。 犹未醒时。 或濯目冷顶。 或诵菩萨戒序。 种种方便勿令睡眠。 当观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道眼未明。 昏睡何为。 昏睡频来。 应发愿云。 业习已厚。 故今被睡眠盖。 昏蒙何时醒。 愿佛祖垂大悲。 拔我昏重苦。 心若散乱时。 安心于鼻端丹田。 数出入息。 犹未休时须一则公案提撕举觉。 谓是何物恁么来。 狗子无佛性。 云门须弥山。 赵州拍树子等。 没滋味谈。 是其所应也。 犹未休时。 向一息截断两眼永闭端的。 打坐工夫。 或向胞胎未生不起一念已前行履工夫。 二空忽生。 散心必歇。 起定之后。 不思量而现威仪时。 见成即公案。 不回互而成修证时。 公案即见成。 朕兆以前之消息。 空劫那畔之因缘。 佛佛祖祖灵机枢要。 唯此一事也。 直须休去歇去。 冷湫湫地去。 一念万年去。 寒灰枯木去。 古庙香炉去。 一条白练去。 至祷至祷。 坐禅用心记(终) 发布时间:2025-03-20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