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种敕问奏对集 内容: 十种敕问奏对集《大正藏》第82卷No. 2588十种敕问奏对集敕特赐法云普盖禅师垂示侍者笔受敕问一曰。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耶师曰。 祖教如水波。 岂有异耶。 虽然。 教者多是缠教网而不能脱洒。 故古来参祖意。 得旨者甚多矣。 太原孚上座初为座主。 在杨州光孝。 讲涅槃经。 有一禅者。 阻雪在寺。 因往听讲。 至三因佛性三德法身。 广谈法身妙理。 禅者失笑。 座主讲罢。 请禅者吃茶。 问曰。 某甲素志狭劣。 依文解义。 适蒙见笑。 有不到处。 伏望见教。 禅者曰。 实笑座主不识法身。 座主曰。 如是解说。 何处不是。 禅者曰。 请座主。 更说一遍。 座主曰。 法身之理。 犹如大虚。 竖穷三际。 横亘十方。 弥纶八极。 包括二仪。 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禅者曰。 不道座主说得不是。 只说得法身量边事。 实未识法身在。 座主曰。 既然如是。 禅者当为我说。 禅者曰。 还信不。 座主曰。 焉敢不信。 禅者曰。 若如是。 暂辍讲。 旬日于室内。 端座收念。 摄心。 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座主一依所教。 从初夜至五更。 闻鼓角声。 豁然契悟。 云云。 又西山亮座主。 谒马祖。 祖问。 讲甚么经。 亮曰。 心经。 祖曰。 将甚么讲。 亮云。 将心讲。 祖曰。 心如巧伎儿。 意如和伎者。 六识为伴侣。 争解讲得经。 亮曰。 心既讲不得。 莫是虚空讲得么。 祖曰。 却是虚空讲得。 亮拂袖而去。 祖召曰亮。 亮回首。 祖曰。 是甚么。 亮豁然大悟。 云云。 此外永嘉大师圭峰宗密。 良遂座主。 长水子璇。 本朝传教弘法二师等参祖师禅。 得印证者。 不可胜计敕问二曰。 达磨是香至国王第三子。 而四大五蕴具足身也。 依何乘一茎芦耶师曰。 诸佛诸祖。 有不可思议神通妙用。 非凡情所可侧。 偏是佛法灵验之所致也。 达磨虽是为香至国王子。 实是观音大士化身也。 岂可无神通妙用耶。 虽然于祖师门下。 以神通妙用。 不为奇特。 庞居士曰。 神通并妙用。 运水及搬柴敕问三曰。 禅家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矣。 虽然一大藏经皆是文字。 禅家语录亦是文字。 若无文字。 佛祖言教。 依何流布末世耶”师曰。 文字是鱼兔筌蹄也。 若得鱼兔。 则筌蹄浑是无所用也。 修多罗教。 标月之指也。 若观月。 则指亦无用所也。 然人皆认筌蹄不得鱼兔。 认指头不观月。 故曰不立文字也。 世尊四十九年。 竖说横说。 至最后。 拈一枝华示众。 众皆默然。 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是即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之极致也敕问四曰。 有曰。 此身四大假合也。 命终之时。 地大归地。 水大归水。 火大归火。 风大归风。 然则有何物堕地狱耶师曰。 命终之时。 见四大离散无一物。 外道之空见。 因果拨无底之见解也。 依今生善恶业因。 来生感依身。 或生天堂。 或入地狱饿鬼畜生。 受种种苦。 诸经说分明也。 若是得为大解脱人。 可说无地狱无天堂也敕问五曰人皆为先考先妣。 虽备灵供献茶汤。 少许无消。 不知受供否师曰。 如蜂采花。 但取其味不损色香。 何消之有哉。 又俱舍世间品曰。 中有以香为食。 由食香故。 名健达缚。 若少福者唯食恶香。 若多福者。 为食妙香云云敕问六曰。 世尊于雪岭六载修行。 明星现时忽然大悟。 曰我与大地有情非情同时成道矣悟人最可成道。 迷人依何成道师曰。 经云。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云云。 众生从本以来虽具佛性。 日用而不知。 释迦老子。 成道端的开活眼观之。 则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也。 六祖曰。 悟则众生是佛。 迷则佛是众生。 生佛元无隔。 迷故为众生。 悟故为佛。 众生若无迷。 与佛何别。 故四十九年说法。 度迷众生。 令见本有佛性也敕问七曰。 金刚经曰。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矣。 金刚经是释迦佛所说也。 然曰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不知此经为先耶。 诸佛为先耶师曰。 经一字训常训法。 法者即理也。 此法理。 从天地未分之先。 诸佛出兴以前。 明历历也。 契此法理为诸佛。 违此法理为凡夫。 仁者得之谓之仁。 智者得之谓之智。 阿耨菩提亦如此矣敕问八曰。 经曰。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云云。 今时人。 一生坐禅修行。 而如何成佛道耶师曰。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之后。 佛法现前而成佛道。 教中所说分明也。 大通佛。 以大勇猛精进力。 经十劫谓如食顷。 今时人亦具大信根。 以十劫不为远。 虽然于祖师门下别有生涯。 临济和尚曰。 大通者。 是自己于处处。 达其万法无性无相名为大通。 智胜者。 于一切处不疑。 不得一法名为智胜。 佛者。 心清净光明。 透彻法界得名为佛。 十劫坐道场者。 十波罗蜜是。 佛法不现前者。 佛本不生。 法本不灭。 云何更有现前。 不得成佛道者。 佛不应更成佛。 云云。 然则以经文放在上面。 以临济语移来下面。 见之则何有难解哉敕问九曰。 经曰。 清净行者不入涅槃。 破戒比丘不入地狱矣。 清净行者可入涅槃。 为什么不入。 破戒比丘可入地狱。 为什么不入师曰。 于涅槃地狱存二见。 小乘见解也。 于善恶不二邪正一如处。 论什么清净破戒耶。 圆觉了义经曰。 众生国土。 同一法性。 地狱天堂。 皆为净土。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云云。 然则无涅槃可求无地狱可厌。 何论清净破戒耶敕问十曰。 朕以赵州无公案。 提撕年尚矣。 以未透彻为恨。 如何工夫用心耶师曰。 上来敕问之中。 此是最第一之义也。 故为蛇画足。 强下注脚。 大慧禅师曰。 僧问赵州。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曰。 无。 此一字子。 乃是摧许多恶知恶觉底器仗也。 不得作有无会。 不得作道理会。 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 不得向扬眉瞬目处跺跟。 不得向语路上作活计。 不得飏在无事甲里。 不得向举起处承当。 不得向文字中引证。 但向十二时中四威仪内。 时时提撕。 时时举觉。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曰无。 不离日用。 如是做工夫看。 月十日便自见得也。 云云。 又曰。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曰。 无。 这一字子。 便是个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 这刀子欛柄。 只在当人手中。 教别人下手不得。 须是自家下手始得。 又曰。 不得向墼石火闪电光处会。 直得无所用心。 心无所之时。 莫怕落空。 这里却是好处。 蓦然老鼠入牛角。 便见倒断也。 云云。 伏愿。 皇帝陛下。 万机余暇。 十二时中。 举着提撕。 话头上疑破。 则千疑万疑一时破。 那时彻证本地风光本来面目必矣。 至祝至祷 发布时间:2025-03-20 08:07:3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