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照国师法语 内容: 普照国师法语《大正藏》第82卷No. 2606普照国师法语卷上嗣法门人性杲编示木庵首座燥辣衲僧。 超出尘劳之表。 截断生死根源。 寻常孤迥迥峭巍巍圆陀陀活溌溌。 人天窥[覤-兒+目]无门。 魔外岂能近傍。 凡来圣来浑为一体。 贤到愚到辊作一团。 而后秉杀活剑。 议拟不来。 斩为百段。 抛栗棘蓬。 呑吐不下。 再加一锥。 敢保恶知恶觉立地消殒。 自然透顶透底恩大难酬矣。 试看。 临济正传一派。 轰轰烈烈。 哮吼一声百兽魂飞。 唯金毛种草。 便能返掷。 以起中兴之道。 永永无穷矣。 木庵瑫公亲吾有年。 已曾万福堂中平分半座。 后开法于象山。 兹来乞法语。 为征。 聊书梗概与之。 若夫擒虎兕按狞龙。 在乎当机手眼杀活权变。 公自能之。 岂曰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是嘱。 示虚白西堂佛祖之道。 弥漫法界。 遍布娑婆。 唯智者获之无疑。 愚昧狂狷过与不及。 奚足道哉。 吾人忝佛祖之裔。 岂可不力而行之。 不至从上之域不止也。 然速行则速到。 缓行则缓到。 不行则不到。 理固当然。 是以学道易得道难。 得道易守道难。 守道易行道难。 前之三难坚固勇猛持之必至。 后之一难非五种缘备。 勉强为之则不无败阙矣。 然吾行之二十余年。 百事历尽鲜不验焉。 今入扶桑三易法社。 颇得数种之缘。 汝既承当个事。 须坚固勇猛操持身心。 自然光被四表。 圆陀陀活溌溌。 何往而不可也。 示即非首座衲僧家承佛祖正印。 非才器弘大道德隆重者任之。 则颠危倾覆。 然狮子乳非琉璃瓶难盛。 夜明珠非清净盘莫走。 是故物薄易坏。 事泄无成。 水浅岂能藏龙。 林成自然鸟聚。 物理如是。 大道岂不然乎。 盖从上诸祖。 道隆德备法法无碍。 道满天下言垂万古者。 皆由弘大隆重之验。 公既承绍从上大任。 须法从上之法力行不怠。 则去古人不远矣。 又贵在虚己推人洁己厚物。 勿眩奇以耀众。 须敦本而利人。 少怀老安则无往不化。 知公才器出人意表。 曾分座黄檗出世寿山。 兹乞法语。 聊述梗概如此。 若当机擒纵直取龙呑。 唯临时自能之。 非吾所教也。 嘱嘱。 示慧林西堂夫眼不圆明以鉴物。 未免微瑕所玷。 心未空净以导人。 不无所知之障。 是以语言偏枯理事谬妄。 皆由心眼馍糊之咎。 自救尚且不了。 讵能照人者乎。 衲僧家明自己之明而后明人。 无所往而不明。 净自己之净而后净人。 无所往而不净。 空圆鉴导亦复如是。 故能自由活溌圆明无碍。 如盘走珠。 方可与人解粘去缚拔楔抽钉。 不犯自己手脚。 不瞎他人眼目。 直令个个如龙如虎如狮如像。 始称衲僧本怀。 且看。 济下一队老古锥。 个个轰轰烈烈。 照用玄要与夺临时。 料拣杀活着著有据。 如大鹏擘海直取龙呑。 如狮王哮吼百兽潜藏。 如是继绍则无忝矣。 况今僣窃佛祖名位者众。 径山老人所严者此也。 可不慎诸。 汝既承当个事。 当勉力维持。 俟道德言行盈溢四表。 自有龙天相诸。 奚愁乎祖道之不振也。 示独湛西堂夫大法顿明。 彻底无疑之后。 正好维持护惜。 孜孜念念弗忘正受。 绵绵密密不露圭角。 若逢逆顺境缘。 愈加照察。 便觉日用深造得力。 般若智时时现前。 如赫日当空红炉正焰。 纵有蕴魔习气。 直下消镕净尽无余。 便成大光明藏更有何物为障为碍者哉。 是以古德有三十年不杂用心四十秋尚有走作。 皆由未得大安乐田地。 岂无护惜之功欤。 上座亲老僧有年。 而密操造证之功颇勤。 兹当应请远州。 乞法语为征。 聊书梗概如此。 但因缘时节已至。 显扬从上来事。 须拈出本分一着子活活溌溌烈烈轰轰。 令人咬嚼不来呑吐不得寝食不忘间忙无间。 忽然磕着额头粉碎眼睛突出。 地一声百了千当。 可续瞎驴苗裔。 堪承燥辣家风。 则利己利人酬恩报德尽在其中矣。 示龙溪上座今时学道者众。 真参实证者鲜。 未免师资混滥递相授受。 如盲引盲至于火坑。 举世皆是。 求一正知见不被他惑者。 诚如星中拣月矣。 然佛祖命脉拈花已来至曹溪三十三世。 曹溪至龙池又三十三世。 龙池传天童师翁。 天童付径山本师。 皆从正知正见大机大用中而来。 故诸方称正传。 王臣重焉。 龙天相诸。 岂小知偏邪而能紊其毫端。 若非真悟实证一番。 总是自谩汉子。 依稀恍愡未免乡关万里。 到腊月三十日总用不着。 如上座一面老僧便能改非。 千百中唯一耳。 改到无可改处。 非至无可非时。 豁然呆头磕碎虚空。 大地平沉。 觅一点微细之惑。 了不可得。 更有何物为障为碍能搅能乱不安乐耶。 示峨山照上座真正衲僧心眼圆明。 自知清净具足之心。 为成佛之正因。 岂更向外驰求。 认空花影子为张本耶。 是故正见正知之俦。 日用作得主把得住自守自持。 了无一毫走作。 直至彻悟透顶透底。 而后已。 果能如是。 步步踏佛阶梯。 证佛正果可期矣。 所谓置之一处无事不辨。 岂欺我也。 若无如是操持。 便打入第二念中。 论境论心着空著有说体语用分净分染。 纷纷纭纭无有了日。 纵有苦修瞎炼。 未免魔外生涯。 正如蒸沙欲图成饭。 无有是处。 与夫本分正觉道果爰交涉也。 此事本来现成奚假修持。 本来清净阿谁污染。 本来圆明阿谁塞碍。 本来具足阿谁缺少。 虽然与么。 非过量衲僧超群汉子。 大难承当。 苟能如是信得及提得起放得下。 佛之一字悟不喜闻。 便能坐断报化佛头。 凡圣位中收他不住。 圆陀陀活溌溌东涌西没南升北降无可不可。 吾知其法王大宝不求自至。 无价明珠随时应现取用不竭。 利济无穷。 生死岸头出没自由。 逆顺纵横无挂无碍。 不度众生众生度毕。 不显神用神用已全。 便是大乘草种。 讵人天偏小之可测也。 峨山独照圆上座。 亲觐老僧有年。 而正知正见颇具。 古云。 吾不重汝道德。 但取其正见。 正见中道而行到家可必。 断不堕于偏小魔外之坑堑矣。 示南源上座大凡参禅要。 明自己大事为吃紧。 余一切间杂梦幻等事付之度外。 一心圆明诸缘脱落。 一念不生觌体全彰。 切忌依他作解障自悟门。 又不可打在无事甲里。 恐落空亡外道。 大丈夫所秉金刚王宝剑。 凡有物欲别思。 一斩斩作百段。 碎为微尘。 直令空荡荡虚豁豁忽然地一声。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便是好消息也。 而后触目扬眉行藏举措。 尽是大光明藏。 觅一毫为障为碍了不可得。 始见狮林无异兽。 荷得老僧拄杖子。 是为头正尾正全始全终。 不孤最初参侍之志愿也。 时不待人。 惟上座勉诸。 示独吼上座汝自随吾东渡。 历洪波上扶桑。 扶杖履险不至颠危。 颇有力矣。 然吾行藏取与应酬机辨汝尽知之。 既知须择善而行。 曷用求吾剩语。 所谓学吾者拙似吾者死。 大丈夫自有超群越格之志。 岂肯落人旧套。 须当搂吾窝臼扫吾踪迹。 便是返掷草种忽然一吼自然惊天动地。 坐断天下人舌头也。 否则学老婆禅过日。 掠人啑唾以烂残为珍馐。 未免智者所鄙。 此事不在语言文字上。 不在思惟卜度上。 不在机境解会上。 不在放旷无事上。 不在平常打辊上。 故知平常地上死人无数。 无影林中误杀良多。 当时时返照。 密在汝边。 念念提究。 莫向外求。 日用浩浩之际不被物转。 睡梦之中纯一无杂。 无梦无想之时主人翁在甚么处。 忽然地一声直下了然。 可谓出生入死自由自在。 到与么地。 始是出格丈夫超群汉子。 然后为人解粘去缚。 着著有出身处。 断不落人窝臼。 活活溌溌有征有据。 则不孤最初入山之志。 是老僧之所望也。 示海福本上座大心菩萨量等虚空。 能包万有以无余。 德被乾坤而不宰。 广开六度之门。 普摄三根之器。 外弃国城妻子。 内舍身心脑髓。 以成波罗蜜海。 立就大功德山。 解行相应福慧满足。 顿明大道成佛果位。 龙天八部无不归敬。 岂非道大德备之所致哉。 我等学佛之徒。 行佛之行阐佛之言。 以及将来广被沙界。 图报洪恩之万一。 所谓虚心受道损己益人。 行人之所不行。 言人之所不言。 脚踏实地。 心净如莲。 德峻如山。 愿深如海。 不至如来宝所不止也。 苟能如是见闻如是操持如是证入如是任重如是护惜。 则去佛不远矣。 海福独本源上座。 自老僧航海至崎。 领徒首参。 迄今十阅星霜。 不退初心孜孜是念。 况戒洁冰霜。 规绳井井。 凡老僧所为者。 无不立行之。 果然立行之不怠。 逢逆顺境缘愈加猛省。 一旦豁然[覤-兒+目]破老僧脑后圆相。 突出自家本来面目。 如盘走珠。 圆陀活溌光前耀后烈烈轰轰。 信手拈来纵横无碍。 庶不孤最初参寻之本志也。 示九龙箴禅人世间一切事物无一真实。 惟有当入脚跟下一着子。 明如杲日阔若虚空。 不属成坏了无真假。 不增不减无去无来。 明之者唤作本源佛性照世明珠。 昧之者返为业识茫茫。 未免物欲所累。 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繇得脱。 诚可悯也。 有志衲僧正好在此茫茫之中。 着得只眼。 且看。 忙者是谁。 略有少间。 又看间者是谁。 无分昼夜匪间间忙。 转追转究。 忽于不知不觉处迸出星儿。 不妨辉天鉴地。 则脚跟下大事已竟。 而后忙时也得。 间时也得。 不忙不间也得。 亦忙亦间也得。 呵佛骂祖也得。 吟风啸月也得。 何故为伊踏着佛祖关捩。 千圣万贤尽在下风。 所谓终日忙忙那事无妨。 岂昧我耶。 否则日久月深。 便打在流俗阿师队中去。 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示秃翁禅德来问意谓。 实证永证。 不当有隔阴即忘换胎却痴。 以断崖五祖。 疑为有不自由分。 然前辈绍祖之人。 不必以己私心而测度之。 或内秘外现出入尘劳度脱有情。 如迦文。 我来此土八千番。 若菩萨。 不舍有情和光同尘。 每每皆是。 岂可未悟未至而度量之也。 或菩萨有隔罗之惑。 罗汉有出阴之迷。 而况二师者无微瑕所玷乎。 有志之者不必较前论后。 第要当人自己日常打彻得。 干干净净稳稳当当。 寤寐如一逆顺不二。 生死去来自然自由自在。 设有毫末未了涉于理路。 尽是杂毒入心。 难以救疗。 奚啻即忘却痴而已哉。 古云。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岂不慎欤又昨所答恐未备。 今再述数言以尽之。 盖从上师师受授如传灯之喻。 以灯传灯灯灯不昧。 而其圆明亘赫无二无别。 然于中途或遇境风所动。 或隐或灭。 遮护不谨密而致之也。 非从上传者之咎。 苟能剔之以时。 护之以密。 入暗室出重门。 去来不昧。 岂有即忘却痴之尤乎。 付嘱之事如中华选举子一般。 文章中式者取之。 其后出仕做官。 为民父母修身治人。 一段节概操持明正。 如青天白日。 君心民情俱得。 全始全终唯贤者能之。 余者或贪虐暗昧。 则罢官退职。 自是无操持护惜之咎。 非试官取者之误也。 吾宗门下亦复如是。 古云。 大道未明如丧考妣。 大道已明如丧考妣。 乃始终护惜则无败阙之事。 岂不慎欤。 岂不慎欤。 有志斯宗者。 须观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临济杨岐慈明圆悟应庵高峰中峰。 以至天童老和尚一派正脉语言作略班班可见可师可法。 其余枝叶枯荣存而勿论。 兹见大德虚心为法舍身卫道之至。 不觉逗漏如此。 但辨肯心。 心不相赚。 示拙道禅人学道先须戒根清净因果分明心地圆洁。 而后吐出无非清风明月。 忽然收藏于密。 了无一尘为障为碍。 奚愁生死去来不自由自在乎。 倘一毫未了。 说诗作偈。 祇是自谩汉子。 到头总用不着。 与本分事有何交涉哉。 示天庵禅人诗文一事是吾徒熟路。 父母未生之前。 死了烧了后一着子。 乃是吾徒未到之生地也。 粪力参切究勿舍间忙孜孜为念。 自然生处弄得熟。 熟处不待放而自生矣。 倘于不知不觉处。 打破黑漆桶。 踏断生死路。 则衲僧面门毕露真成大丈夫之事也。 而后游戏三昧展演神通发之于言。 言言见谛。 行之于事。 事事全彰。 可称无碍禅宗法门砥柱。 则不孤梅福堂前脱白一番。 益增中天祖之风光。 诚老僧之所望也。 不然仍批旧时葛藤。 曷有了期。 恐未免眩曜见闻之诮。 累及老僧亦不少。 知吾徒有大根气象。 故直言痛棒。 苟承当得去。 异日知些痛处。 再来通信。 嘱嘱。 示昙禅人目上人所呈事实一篇。 欲老僧痛下钳锤。 若生死二字看破。 曷有是与不是之言。 如自家宝物失却多年。 寻之不见。 忽然途中失脚得之。 喜不自胜。 那更问人是与不是。 设有些疑。 未免白云万里。 又何曾看破无疑耶。 大都理路明的其心难死。 不大死一番。 安有大彻无疑之地。 所谓大聪明人被所知障蔽。 不能当下了然。 良有以也。 若此处一刀两段。 敢保直下无疑矣。 示绝岳禅人目上人一纸。 要老僧直截开示。 若动笔舌反坠委曲。 忆前问老僧云。 如何是和尚直截一句。 老僧云。 六耳不同谋。 多少直截。 祇是上人不荐。 又要老僧方便。 老僧云。 待无人时向汝道。 多少痛快。 今又葛藤牵扯。 讵不落水拖人者乎。 老僧目至频呼小玉元无事云云者。 谓有言外知归方觉祖师言句皆是小玉之声。 老僧云。 祇恐不是玉是玉。 也太奇。 无声无色时又作么生。 上人问讯。 老僧云。 又在声色里。 何不拂袖便行。 且道。 是直截。 不是直截。 若更迟疑。 尽落葛藤窝里知解坑中。 何时出头。 欲期活溌脱洒讵可得乎。 又有巴鼻的与初机问答不同。 妙在转处。 老僧诘云。 无声无色时知何。 汝不能转身。 进前问讯似乎金鳞投网。 不落在声色而何。 今谓老僧何做声色看。 是不虚心强作好汉。 未免明眼所哂矣。 示达禅人目汝做工夫一篇。 自加鞭策。 不无少分得力。 但被心体如虚空不受一物碍。 却为实证。 百尺竿头一步犹未也。 古谓。 真常流注正是大病根。 十个五双却被此碍不能大彻耳。 玄沙云。 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 犹是生死岸头事。 良有以也。 若此为足。 忽有境风动着。 仍旧不得力也。 须虚空粉碎后再来通信。 不妨有吃棒分。 嘱嘱。 示堂众结制中诸人眉毛与虚空。 结之一处无须斯缝罅。 忽然磕破额头。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豁开眼睛。 许汝呈偈问话。 老僧不妨为汝证据。 如未得与么一回。 切不可妄想。 罔用精神。 错过光阴。 有何所益。 拟欲瞒人。 到底只自瞒矣。 方才一僧呈偈有日落高楼玉笛风之句。 老僧批云。 随声逐色汉。 只如无声无色时作么生。 彼拍几卓三下。 老僧云。 未也未也。 彼又拍几卓三下。 老僧云。 又在声色里。 何劫出头来。 汝等诸人。 且道。 无声无色时作么生。 大地平沉时何处着脚。 无梦无想时主人翁在甚么处。 水牯牛过窗棂了。 为甚么尾巴过不得。 日午打三更。 甚么人闻。 得夜半日头红。 阿那个见得。 一一答得相应。 许汝入室问话。 不妨入得阿宇法门。 示妙书记能其不能。 空其不空。 是真受用是真安乐。 设或未然。 宁弗着忙吃繄。 且看此事从何处来。 又从何处去。 不知来去。 岂非生死事大。 临末稍头安得不忙乎。 大都从前为知解所障碍。 却正知见不能觌体受用。 名为知解。 非见解也。 苟亲见一番。 所谓了了见无一物。 大千沙界海中沤。 一切圣贤如电拂。 曷有能不能空不空乎。 示月潭侍者一心为法。 曷有穷已。 百炼钳锤唯期自彻。 苟自彻也。 自家本来面目豁尔全彰。 而其日常运用着着可据。 或取与收放头头恰好。 不假外资一毫发许。 尽从自己胸中。 流出无价珍珠。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然自己所珍之物更须舍却。 即得空荡荡虚豁豁。 内外明彻了无余蕴。 如琉璃宝鉴当台。 无物不烛。 无法不收。 无机不赴。 无理不彰。 百了千当净尽无余更有何物何法而为障为碍者哉。 只如古人道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又作么生。 设于此处明得一毫头。 则老僧脑后圆光被汝[覤-兒+目]破。 现前己鼻被汝摸着。 则不孤十载追随殷勤之心也。 不妨步步踏着老僧脚跟。 心心照破老僧肝胆。 二六时中运钵揭瓶着着不虚。 捧水执巾事事如法。 同一受用同一安乐同一得失同一荣辱。 逆顺一如无二无别。 反常合道全始全终。 可谓一念普观无量劫。 凝眸何处不同风。 果若如是。 则受用无穷。 否则毫厘有差。 未免天地悬隔。 要觅老僧脚底一毫端许。 未梦见在。 勉之勉之。 示云石上人为学如入海。 转入转深。 为道如登山。 随登随高。 入海则无底止。 登山必至其极。 故临济入门便喝。 直截根源透顶透底。 吾人于此荐得。 可入普门保社。 不妨有吃棒分。 否则尽在是非海里浮沉。 何时出头。 且道。 一喝不作一喝用。 又作么生。 参。 示明禅人目汝所问。 无端又生一种疑心却成两物。 杂乱其中不能归一。 虽终日持般若。 却被般若迷。 则不无起灭之惑。 愈持愈不相应。 正在隐隐浮沉之中。 不能一刀两断。 更来请示者宜乎。 然老僧终不头上安头节外生节。 但愿汝一持永持一断永断。 无第二念无第二人。 万年一念一念万年。 那怕瓮里走鳖。 庞公所谓日用事无别。 唯吾自偶谐。 傅大士云。 夜夜抱拂眠。 朝朝还共起。 汝能信得及悟得彻提得起放得下。 要且绵绵密密。 斧劈不开刀斫不入。 安有日用不相应者哉。 示仁禅人欲发明自己本分一着子。 与乘桴桴海一般。 一任千波万浪。 矢志无移。 不日定有到岸之时。 既到已不胜庆快。 则无生死怕怖之事矣。 汝历洪波者三。 可谓乘桴之勇。 登彼岸者亦三。 其乐自知矣。 更觅老僧法语。 陈苦海中事。 岂非头上安头乎。 然此事不在语言卜度上。 不在坐视无事上。 不在脚踏两船上。 不在放缆乱漂上。 不在逆风横行上。 当一其志宁其心坚其骨傲其体。 不为色迷。 不为名酣。 不为利溺。 不为事绊。 不为理困。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身心一如我人一致。 自然一帆风月霁。 骑鹤上扬州。 便是到家极乐之地。 千佛万祖不汝欺也。 否则尽是流俗阿师队中算将去。 纵有千言万语。 与汝何涉。 示慈贤禅人今时衲子尽将古人相似语言。 以当己解来呈。 欲老僧批几句好话为据以当生平行脚。 斯乃自昧其心图谩他人。 奚补于理。 名色之徒何足以语道乎。 兹见上人自叙一章。 始终事实。 并见老僧机缘一段。 似乎诚信率真之言。 非时辈虚套之可比也。 至云西来亭被老僧一拶拟议。 喝出通身汗流。 若不遭喝骂而出。 万劫千生向鬼窟里作活计去。 上人果曾出鬼窟一番。 正好入炉橐受钳锤。 千磨百炼了无变色。 便是圆陀陀活溌溌。 超生死证菩提的时节也。 吾则尽是门外之绕汉。 奚足道哉。 示达空禅人若论此事。 须自己脚跟下一刀两段。 自然有得力处。 自然得纯一无杂。 求其生死根源了不可得。 拈来放去法法无别。 乃证不疑之地曷用老僧口边讨分晓。 老僧说的汝用不着。 既未能一刀两段。 须昼三夜三无间间忙。 且看虚空如何磕碎。 只此一句看来看去久久纯熟。 不知不觉处忽然撞破。 可来通信切不可起别念余思。 恐杂毒入心不可疗也。 嘱嘱。 示要津上人来问。 十有余年山林静坐。 定心湛然不被物转者。 乃强作主宰。 未曾彻悟本来无物矣。 又云。 病苦逼身亦无恐怖者。 此亦念力坚固乃无恐怖。 如人壮强不怕贼搅。 非无物可怖。 无能怖之者。 隐隐之中有微细物我未忘。 自不觉知。 将以为可。 其实未为真得真可也。 直须撞倒银山铁壁。 生死心绝则自然看破。 不待问人矣。 示宗本禅人目汝见处。 忽然不觉忘所知心体如太虚。 此乃暂时静定之境。 非实证无物无想之地。 设有境风微动。 仍旧把不住也。 若未曾虚空粉碎悬崖擦手一番。 总堕在黑漫漫地。 无著眼之处。 更牵扯卢老为凭。 讵不屈哉。 示堂中诸禅人结制以来七日了也。 未见诸人漆桶放光。 恐错过光阴。 聊述数言为敲门瓦子。 冀策进为幸。 参禅如诸人要见普门一般。 即刻起程一气直到。 彻见老僧面目了了无惑。 当下休心更不疑是与不是。 或有要见懒涉程途。 敢保驴年得见。 或有行至中途而退。 亦是自误汉子。 非老僧咎也。 适才维那谓。 今日结制一七求和尚开示大众。 老僧云。 我说他又不知。 多说不如少说。 少说不如不说。 须菩提宴坐空岩。 惹得天人散花。 正眼看来。 尊者关头不密。 被天人[覤-兒+目]破。 若真正习禅。 猿鸟献花无路。 天人修供无门。 坐断生死路头。 佛佛祖祖天下老和尚无奈其何。 百千万亿魔军逡巡加叹。 可谓一堂风冷淡万古意分明。 汝等既不能与么。 略引方便系驴橛几条。 令汝取证。 只如古人道金刚圈曾跳得出也未。 栗棘蓬曾咬得破也未。 铁钉饭木札羹曾呑吐得也未。 一一跳得出咬得破呑得下吐得出便是庆快衲僧无事汉子。 则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所谩。 可谓水牯牛尾巴过得窗棂了也。 德山末后句勘破了也。 玄沙谛当语明白了也。 黄檗无多子无疑了也。 乃至雪峰毬云门饼赵州茶禾山鼓。 彻骨彻髓净尽无余。 婆心真个婆心。 漏逗果然漏逗。 看来尽是祭鬼神茶饭驱睡魔版子。 要用便用要放便放。 有甚么难。 汝等未曾与么一回。 大须审细。 不可错过。 此时空丧天日。 未免负饭钱吃铁棒有日在。 示众庭前柏树子。 洞山麻三斤。 新妇骑驴阿姑牵。 杖林山下竹筋鞭。 乃至入门便棒。 入门便喝。 汝等切忌别生穿凿。 直下疑去。 毕竟是何旨趣。 忽然打破漆桶。 不妨光前耀后。 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所谩。 在此界中便有立地处。 亦有语话分。 不然尽是半前半后汉。 敢保三十日到来。 一场懡(忄+罗)。 普照国师法语卷上普照国师法语卷下嗣法门人兴焰编癸卯夏五月二十五日太上法皇。 召龙溪大德。 入内庭赐坐毕。 上云。 朕向闻禅门下有单传之道。 不历阶级。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朕所忻愿焉。 今隐元禅师乃大唐尊宿。 甚为希有。 朕欲请问斯要以了大事因缘。 烦卿代致之。 溪承命面师宣圣旨。 师云。 单传直指之道别无言说。 唯要自己放下身心及一切尘劳。 直下返照本来面目。 [覤-兒+目]破无位真人。 则不被外物所蒙。 如镜对镜了了分明。 原无一物染污。 亦无点尘留碍。 圆陀陀活溌溌赤洒洒转辘辘。 名不可名。 识焉能识。 直得自彻自悟自了而后已。 既彻悟了然。 则生死去来自由自在。 处富贵不为富贵之所牢笼。 处人天不为人天之所留碍。 可谓万象主而作四生父。 以天下为一家。 以万类为一子。 继往开来骈臻民福。 圣种弥隆于万代。 法门砥柱于千秋。 大哉於穆佛心天子世出世间无以加矣。 不昧灵山之嘱。 岂小补哉。 是以居尊贵之位。 乃能垂下请法以资性地。 兼利将来。 非得正知正见。 孰能如是决择如是痛快。 真不与万法为侣。 而能独立乾坤者。 奚以异乎。 贫道所愧。 德薄言微无法与人。 只将从上葛藤。 述其梗概以涜上听。 伏惟圣德。 大开柔远之风。 广函樗朽之质。 则贫道无任感戴之至。 复说偈言二章并进。 偈曰。 瞿昙曾舍金轮位。 苦行六年在雪山。 夜半睹星成正果。 大千普利刹那间。 心无城府道无方。 扇起宗风大法皇。 灵鹫枝花今再振。 扶桑正脉永流芳。 示陈道人念不净不往极乐。 心不染不来娑婆。 娑婆极乐只在当人心念净染之间矣。 是以其心净故法界清净。 水鸟云林共演摩诃之音。 其心染故世间混浊彼此山高。 举措无非生死之路。 愚人不醒从迷至迷。 万劫千生无繇脱离。 智者返照一切世间五欲犹如幻梦。 念念圆明即时解脱。 于圆明解脱之中。 求其染净之相。 了不可得。 岂有娑婆极乐彼此往来之隔乎。 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 是则名为观自在。 苟能[覤-兒+目]破尽无余。 日用应缘胡挂碍。 以此资无漏之福田。 事事如意。 以此净金刚之固体生生不坏。 以此为般若之种智。 念念圆明。 以此证菩提之妙果。 时时现前。 法王大宝不期自至。 极乐一会当念俨然。 所求皆遂无愿不从。 岂惟转女成男而已哉。 勉之勉之。 示儒萃丘居士日常圆觉大伽蓝。 动静于中莫放憨。 忽悟惺惺寂寂者。 人间天上总司南。 吾人于此信得及。 一念圆明亘赫千古。 于中觅一点罪性。 如芥子许了不可得。 亦觅福性。 如芥子许了不可得。 所谓清净圆满中不容他。 虽然如是。 谩他一点不得。 诚为宝镜当台物来即鉴。 吾佛证此名为大觉。 凡夫不觉便为尘劳所汨。 百千万劫不得自繇。 诚可悯也。 善人苟奉余言。 念念觉照觌体圆明。 便与诸佛何异。 以此荐宗亲即超莲界。 以此福子孙必也绵绵。 书不云乎。 反求多福。 岂外斯语。 示丹羽玉峰居士王侯将相家放得下。 乞法语以资性原。 非夙昔有般若智不能也。 祖师云。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然金刚种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 只缘一念妄动。 昧却本来。 即成无明种草。 或所修所结尽皆业果。 无益于己。 与失正因正果有何干涉。 苟能不为富贵所笼。 不被五欲所困。 千中无一。 兹值西来。 正是一花开五叶之时。 亟须下种。 结果成熟必有日矣。 当下种之初须信得。 当人即心是佛。 无心是道。 一念清净圆明是弥陀。 一念无差别智是文殊。 一念平等行是普贤。 千佛万祖皆从一心而成。 离心而成则成外道。 正如蒸沙岂能成饭。 然沙非饭种故。 所冀日常间忙动静之间。 孜孜返照看。 当人真心是何景像是何相状。 不觉地一声。 [覤-兒+目]破本来面目。 可与维摩老子把手共行。 在此界内作大佛事。 便是大人作略成不思议之事。 则不辜黄檗苦口一番矣。 嘱嘱。 示公奎丘居士修斋祈嗣直接来源。 乞法至诚以寿后世。 可为奕叶相承源源无间者矣。 然则嫡嗣弗从他得。 真法岂可外求。 当求诸己靡所不备。 是以圣贤正脉。 以法嗣法法法奚穷。 以心传心心心不昧。 不昧故光前耀后奚穷。 故贯古通今。 悟之者成贤成圣。 迷之者为凡为愚。 吾人岂可舍此嫡嗣真法而不求向外驰逐虚幻变灭之法。 非端人正士之所愿也。 偈曰。 善人重法嗣爷娘。 一念反求处处彰。 偶值九秋空外响。 正传岩桂一天香。 示独广方居士经云。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只因一念妄起。 昧却无差别之心。 作诸业故则为众生。 佛心常觉故称大觉。 是佛因正果正。 怜悯众生有同体大悲。 故示现世间度诸有情。 本无因处而说修因。 因之正也。 本无果处而说证果。 果之正也。 指诸众生本来清净本自具足本自圆明。 欲众生返本还源直证本具之心矣。 佛为众生说不为佛说。 若佛与佛。 若祖与祖。 如镜对镜。 如水投水。 本无二色。 岂有二名。 是入不二之门。 摩竭掩室。 净名一默。 证法本体。 是家里人说家里话。 始信默时说说时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 从上诸佛所证证此也。 历代祖师所悟悟此也。 一切众生所迷迷此也。 所谓迷为众生。 觉为佛祖。 故有佛祖众生之别矣。 然人为万物之灵。 百岁光阴犹如一梦。 岂可不回光而照甘为尘劳所汨耶。 盖檀越所行世法。 不得不如是老僧传佛祖之印。 维持出世法直指之道。 亦不得不如是矣。 前云本无一物者。 是当人本体当下无物非未生前无物也。 孔圣云。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此圣人所造实证受用处。 当体无物真空实相也。 悟得此体而后起用。 日应万机无不端的。 如潭底无沙泥之物流注百川自然清净。 在当人胸中无物。 常清常净至明至正。 为君则圣。 为臣则贤为子则孝。 为弟则顺。 出则以利苍生。 入则以静性命。 是世出世间真大丈夫矣。 若识得自己是佛。 正好斋心乐善持戒修行。 为人标榜。 令一切俱成佛而后已。 所谓尧舜与人同尔。 读尧之书行尧之行。 是尧而已矣。 识佛之人行佛之行。 是佛而已矣。 夫何疑哉。 夫何疑哉。 示别峰居士(松平若州太守)大心长者王侯。 尽从三宝门中而来。 一入娘胎昧却宿因。 突出头来恣受五欲之乐。 落在色声之内。 埋没丈夫之志。 千呼万撼而不醒。 诚可悯也。 倘失人身。 又不知落于何道。 欲闻禅道之名。 讵可得乎。 夫人为万物之灵。 此时弗觉更待何时。 苟能念念返照。 得本有期。 动静间忙之际常照常察。 察至无可察时。 忽然打破面门。 原来在迩。 圆陀陀活溌溌左之右之取用无穷。 死生去来终不改变。 便是百劫千生金刚之种子也。 冀太守信其自心。 力行其言。 必造圣贤之域而后已。 是老僧之所嘱也。 示永井日向守永井日向守自旧腊。 至新正。 造普门相访者三。 初见则不无恍愡。 次则疑信相半。 兹者似乎了然无惑。 可以进矣。 又设问端种种。 虽非宗门之事。 不答恐辜其诚。 答则不无葛藤。 姑方便数言应之。 来问。 因缘自然心气同异差别之论。 老僧云。 问从何来。 苟知来处。 则同异差别自然圆融一体矣。 若不知来处循物而转。 奚啻千差万别而已哉。 所谓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叶寻枝我不能。 然佛祖圣贤之心。 清净圆满具足。 从中所发正和纯真。 其气也吉。 一见一闻令人踊跃生正信心。 是成佛之正因。 则为善之本也。 凡夫之心无明所障偏小狭窄从中而发。 无非浊邪氛障。 其气也凶。 人所厌闻怕见。 恐落八识田中为恶种子。 是为不善之根也。 聊述善恶清浊因缘如此。 冀力行之为妙。 盖人生斯世一梦幻矣。 此时不觉更待何时。 大丈夫岂可自昧其心甘作迷中之人也耶。 如何如何。 示小滨民部居士来问。 贪欲无有。 而瞋恚愚痴忽然不觉而生如何。 老僧云。 果若贪欲无有。 瞋恚愚痴何从而生。 然贪嗔痴者名三毒。 如恶叉聚生则俱生。 灭则俱灭。 凡夫与圣人俱未断灭。 第轻清与浊重耳。 三果圣人所不能免。 惟四果出三界。 已断故。 我迦文设戒定慧药以治之。 其病若愈药亦乌用。 凡夫终日在贪嗔痴内打辊。 如在苦海。 头出头没无时出离。 甚可悯也。 智者照之未萌。 忽起一念即能觉破。 仍复清净本体。 如不能觉破。 起复又不能随照。 至于漂城国燎须弥括三禅。 三灾已成。 悔之奚及。 慎之慎之。 既不能鉴在机先。 但看贪时贪从何起。 嗔时嗔从何来。 痴时痴作何状。 看之照之不计岁月。 久久纯熟打成一片忽然地一声。 便见本来面目尽是大圆满觉。 于中觅一点贪嗔痴相了不可得。 便是出生死证菩提到彼岸时节也。 左之右之莫不逢源。 逆也顺也反常合辙。 便能使贪嗔痴为妙用。 转六贼为六神通。 八万四千尘劳门为七宝池功德海。 证不可思议境界。 说不可思议妙法。 度不可思议众生。 皆由贪嗔痴之功。 若无贪嗔痴则无众生可度。 是事惟在仁者力行之何如耳。 示翔卿顾居士大丈夫读圣贤之书。 明圣贤之理。 行圣贤之行。 是圣贤而已。 故曰。 尧舜与人同。 只是吾人信不及自甘为愚。 不之学欲至圣贤之域。 乌可得也。 吾顾公时时返照念念返觉。 行住坐卧无间间忙。 试看是甚么物在此动转施为。 是何相状。 是何景况。 看来看去能所两忘。 忽然地一声。 便知自己本来面目与天下老和尚无二无别。 到临末稍头。 自有主宰不被物转。 便是出生超死之灵验也。 至嘱。 示永井信斋居士永井信斋居士。 请老僧宇治之游。 躬自洒扫以候。 可谓诚信士。 夫兼慕斯道。 仍请开示末后生死大事。 自谓世间之法悉备无惑。 但恐死后茫茫无所知觉。 望老僧说破。 老僧竖拂子云。 即今作么生。 士云。 不知。 老僧云。 未知生焉知死。 生如是死如是。 生死去来如是。 如是放下穿凿心。 日用事无别。 生死若到来。 红炉一点雪。 然则此事靠他人不得。 要自己时时返照念念追寻行住坐卧无间无断。 忽然地一声[覤-兒+目]破自家面目。 原来在迩。 则不被生死所转。 出没去来自在自由岂假他人之力乎。 偈曰。 百年旦暮勿依稀。 出没何曾离本机。 莫谓红轮去不返。 明朝再现又光辉。 示藤资清尚书专入禅定者谁。 提撕话头者谁。 或时不入禅定者又是谁。 不提撕话头者又是谁。 如是参去忽然看破两重关。 纵横于天地之间自由自在。 则佛祖不相谩耳。 到与么时节。 再来请棒吃。 示道铨刘通士道铨刘通士。 系长乐阁部鲁庵公之从弟也余与鲁庵公方外交有年。 乙未秋应请京都。 崎阳镇主特选相从助扬法化。 其才猊辞气俱备。 兼精进斯道有日新之功。 追随将及二载。 朝昏谨俟无失传译。 机语如流。 真为老僧拄杖子通事舍人。 抑见崎主择人手眼有征矣。 愧余老矣。 接机迟钝。 加以聪敏以裨吾柮。 则禅语圆全。 非唯发醒今时。 亦以寿于将来。 则般若之功曷可磨也。 虽然同吾舌同吾语无异无别。 聊通一半消息。 只如未开口前通一线来。 不惟为吾拄杖子通事舍人。 敢保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舌头俱已串过矣。 示津阳彦信士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然则心性不从外得。 岂可向外驰求乎。 须向己躬下昼三夜三念念返照时时追觅。 心性在甚么处。 行住坐卧迎宾待客时心性在甚么处。 正思正想无思无虑时是个甚么。 追来追去究来究去追至无可追。 究至无可究。 不知有人不知有我。 空荡荡虚豁豁地。 忽然地一声。 便知落处。 则不被流俗阿师所瞒。 而后念法华也得。 不念法华也得。 说禅说道也得。 不说禅道也得。 呵佛骂祖也得。 不呵佛祖也得。 正如迷却自家无价宝珠。 终日向外寻觅不见。 坐卧弗安。 忽然遇一导师。 指示珠在自己衣里。 信手一摸。 果然果然通身庆快取用无穷。 岂疑是与不是矣。 祖师所指正是心珠。 曷用更问他人。 要在自悟自证矣。 示细川丹后守来札辞意诚切。 以未面老僧。 为恨。 以生死事大未得入头。 欲老僧警言为休歇之期。 老僧谓。 未得入头正好入头。 且道未得入头者是谁。 孜孜念念返照提撕。 二六时中无有间断。 久久自成片段。 忽然撞破是谁面门。 便是休歇田地入头时节。 彻见尽大地是个普门。 举足动步无非大光明藏。 有何物为障为蔽耶。 得到与么时。 再来通信。 勉诸勉诸。 示秀云性英道人百年后一段大事。 须自己日常返照看毕竟死了烧了。 此一段灵明向何处去。 即今转动施为折旋俯仰是谁主宰。 无想无梦之际主人翁在甚么处。 孜孜返照念念追寻。 无间间忙不分昼夜。 忽然不知不觉地一声便知落处。 了了分明更不问人也。 般若之智时时现前。 一切境缘如红炉点雪。 灵明湛寂觌体如如。 千魔百怪不能动摇。 如大圆镜物来便鉴物去了无朕迹。 所谓本来无一物触处独圆明也。 只此是出生死紧要处。 宜勉诸。 示西左信士学道须自信本来清净圆满具足之心是佛。 只因不觉。 妄起一念无明障蔽本心。 随业流转。 漂入生死海中。 头出头没无有了期。 幸今得人身为万物之灵。 又遇知识开导。 得殊胜因缘。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欲破无量劫来坚执无明复还本有清净圆明。 具足之心。 非从外得。 亦非别求。 从自信而入。 念念返照心心不昧。 细看。 无明从何处起。 烦恼从何处来。 动静无间间忙弗忘。 忽然漆桶脱去地一声。 突出现成公案。 头头显露物物全彰。 左之右之无不逢源拈来放去无非妙用是为入不二法门。 可与净名老子把手共行也。 示透关捩铁居士向上关捩。 须铁汉子不顾危亡直下一拳七通八达这边那畔了了分明。 既透也。 宁有生死去来可怖。 堂堂大道出入自由自在矣。 透关居士勉诸。 示元净信士来札谓。 于古人话头似有入处。 又得师友之证。 将为究竟。 遇缘触境又不能无惑。 老僧谓。 此正在生死海中浮沉。 何时得脱。 盖此件大事岂是泛泛之流乃能了彻。 若欲了此。 当不舍间忙无分昼夜。 直下疑去。 不知有身心世界。 于黑漆漆地忽然磕碎额头。 觅其境缘虚空了不可得。 然后来老僧门下请棒吃。 示江月居主人参禅如一人与万人敌相似。 不顾危亡。 入贼阵中取贼首而归。 始是大雄氏之猛将也。 盖吾人六根门头八万四千尘劳溷扰日夜弗安。 使心王无一刻自在。 是谓六为贼媒自劫家宝。 累劫竛竮无有归期。 幸逢超世丈夫。 赐以金刚宝剑。 一斩斩断根尘到安乐大休歇之地。 露出自己衣珠受用无尽。 岂非法王大宝不求而至也。 示长门云谷画士丈室三更月。 空门一带秋。 呼藜天外看。 谁是我同流。 于是荐得。 不妨得入不二之门长天秋水一色之妙。 然后运笔吟诗。 着著有据。 终不落于浓淡彩色之中。 可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矣。 更云欲老僧指示妙处。 则老僧亦无下手处。 只有粗棒三十相为。 或日用磕着自知。 妙在汝边。 何须向外驰求。 如未梦见棒头落处。 只是纸墨点画上工夫。 与真诗真禅真画有何干涉哉。 示玉翁隐士目汝一章。 做工夫不无入处。 但未曾超脱。 故随缘触事不能无障。 若大彻一番。 触事如水涨船高泥多佛大。 何障之有。 不妨随处安乐随处自在。 于中觅一点旧业新殃了不可得。 如大圆镜明净无尘。 物来便鉴谩他一点不得。 世间森罗万象。 是吾镜中所现之物。 或鉴或收无可不可。 若取若与皆吾妙用。 得到与么地。 正好老僧门下领棒吃。 且道是赏是罚。 呵呵。 示石川居士承教谓事君养亲外不懈于定省。 内不忘于忠爱。 兼能信向佛法。 有如是志向。 诚大愿大力量人也。 然世出世间佛法人事。 正要有志之士维持内外谨守。 令知儒而后入佛。 则成大家名流。 盖佛儒迹虽异而心莫不皆同。 心虽一其修证不无小大浅深矣。 故有大圣之别贤人至人之论。 护法篇平心论载之甚详。 唯智者择而修之。 所谓希贤则贤。 希望则圣。 非但今人如此。 从上诸祖莫不皆然故为天下模范万世法式也。 先须看破世界身心犹如梦幻。 而后回光返照看。 此身心从何处来。 是甚形状。 死了烧了又向甚么去。 如是随时照鉴勿舍昼夜。 忽然撞破额头地一声。 便有着脚稳实处。 可为无事道人。 或养亲事君抱子弄孙。 虽在动静之中。 莫不左右逢原。 觅动静之相了不可得。 有何生死梦幻之能移哉。 示卓石居士人生豪富之室。 多被五欲之所笼罩。 活埋丈夫之志。 无一出离。 真可慨也。 如居士茂年便觉无常迅速。 正信此道。 万中唯一二而已。 既信得及当昼参夜究无间间忙。 忽然地一声。 佛知见现前不从外得。 了了自知。 生死去来千魔百怪不能摇动。 始知自证之验。 与夫庞老子把手并行。 便信日用事无别。 则不虚度此生。 否则尽是流俗队中算将去。 与佛知见奚啻霄壤矣。 示九里居士接来札。 谓尊宿示以赵州因甚道无字话。 碌碌尘劳不能专一。 所供是实。 老僧据款云。 此实未曾为出生脱死之真切。 故为碌碌尘劳所转矣。 若真为生死事大。 须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 如行路至中途两傍深坑万丈后有猛虎趁及。 直奔向前只求脱身之计。 更无余思余念。 自然有出身之路。 少涉迟疑。 未免丧身失命。 果有出身不须问人。 自己日常着著有受用之处。 所谓日用事无别。 信不虚矣。 而后唱诵礼念间坐打眠。 呵佛骂祖逆顺纵横无可不可。 是为入维摩不二之门。 到老僧门下正好一顿大棒。 且道是赏汝罚汝。 示无纯居士目来教一章。 己知为道亲切。 然此事不在语言解会上。 不在博古通今上。 不在有为无为上。 不在计较寻思上。 不在三教一体上。 不在如如不动上。 是知前之所迷悉皆见障。 所谓依他作解障自悟门。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拟涉思惟白云万里。 岂可泥于死句丧却天真耶。 然古人一语一默一挨一拶瘳一时之病痛。 断无实法系缀于人。 今时有一种无耻之徒。 戴大帽侈大话。 以维摩经中所说。 为遮自己面门。 纵淫怒痴为解脱大道。 斥戒定慧为二乘小果。 铃言肆说昧己谩人。 无知之者从而和之。 相习成风。 如盲引盲堕于火坑。 未免识者所鄙。 审如是。 释迦老子不必离王宫入雪岭。 达磨老胡奚须弃荣位入中华。 佛祖既已如是。 后学岂可不然。 宁可步步从实。 不宜头头弄虚。 到末梢头总用不着。 庞公云。 但愿空诸所有。 慎勿实诸所无。 吾等学佛之徒。 须行佛祖之言。 证入佛祖之道是佛而已矣。 老僧与么道。 好吃三十大棒。 且道阿谁下手。 呵呵。 掷笔。 示道成善士我宗无语句。 亦无一法与人。 岂可间扯葛藤令人展转系缚乎。 试问。 善人谁缚汝。 谁将生死烦恼与汝。 既未知下落。 须时时观察念念返照。 忽然眉毛触杀虚空自有倒断处。 更不问人。 乃知般若智现前。 如亘天烈焰。 一切梦幻空花即时消殒净尽无余矣。 示众善士大凡要明自己本分一着子。 不是要他人写几句好话以当平生。 直须当下信得自己分。 中有一件莫大之事。 未明。 昼参夜究废寝忘餐。 孜考念念讨个分晓。 如四面银山铁壁。 不能得脱。 坐卧弗安。 豁然撞破碎为微尘。 觌面七通八达无障无碍。 举足动步不胜庆快。 便成大丈夫事。 若一向馍糊过日。 岂不错过光阴。 此时错过更待何时。 此生错过更待何生。 一息不来便同灰壤。 不知来生又成甚么面目。 设若业重。 未免打在驴胎马腹中去。 衔铁负鞍。 千槌万鞭莫能觉悟。 曷知禅之可参本分事之可明。 以此密察。 宁不令人惊心骇目者哉。 又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从精进而得。 无况上大进至真至妙者乎。 是以大丈夫。 须明大丈夫之事满大丈夫之志成大丈夫之愿。 否则不若一妇人有纯一之念决定之信。 自知有佛断断可成。 念念不已。 自幼至老无间无断。 自然成一片真佛境界。 临终之际了无业累。 奚愁极乐不到。 故曰。 宁为儿女真。 莫作丈夫假。 至哉言也。 又人生百岁犹如一梦。 一切圣贤佛祖在梦中作一出好戏。 令百千劫后见者闻者无不露出一片忠心赤胆。 与圣贤佛祖无二无别。 其余丑陋俱不堪观。 盖佛祖圣贤是吾师也。 师者表也。 表正则正。 表邪则邪。 吾人岂可不择善而从之以入圣贤佛祖之域哉。 今时邪昧者众。 惑乱无知。 如盲引盲入于火坑所不免也。 老僧无法与人。 但要诸人自家了却父母未生前一着子。 是人天福本万物根源。 打开自家宝藏取用无穷。 直至临末之际。 无不自由自在矣。 答问答独广方居士七问问。 人死后气息已绝。 稍停又能起坐一喊。 不知此理如何。 师云。 此是魂不散的死人。 又恋皮囊种种世间事。 未了而然也。 彼时苟能蓦头一喝云大丈夫要行便行回头转脑作么。 敢保赤心片片无所不往。 问。 作工夫时。 或有石头木片掷在其前。 不知此魔从何处而来。 师云。 过去莫追寻。 未来休打算。 正念独圆明。 妖魔即时隐。 所谓山鬼伎俩有尽。 老僧不采无穷。 问。 人死后生极乐与落地狱否。 师云。 念不一不生极乐。 业不重不落地狱。 问。 人死后出此生彼。 种种地狱种种轮转是否。 师云。 随福业以升沉。 果不虚矣。 问。 自己死后不知向那里去。 或成甚么形。 师云。 若问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若今生所作种种胜事。 自然生人天中。 若作种种重业。 自然堕于三途。 故我宗门向上一着透得。 自然不落因果人天。 第乘愿力随意生身。 度诸有情成佛而后已。 若问如何是向上一着。 推倒银山铁壁向汝道。 问。 人投生诸侯卿大夫家。 俱是夙世善业所感。 然有青年而夭者。 未审何业所致。 师云。 王侯之裔多从三宝门中而来。 然三宝者。 佛法僧也。 为人天之福田。 作福不如意。 受福不坚牢。 故有寿夭穷通之别。 恐前生杀生之余报。 一者短命。 二者多病。 信不诬矣。 故我佛教第一戒杀生命。 盖一切众生之命与我无二无别。 何苦戕彼命而资我腹。 圣人亦有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仁心发现亦戒之渐也。 要延我寿。 贵须禁杀以寿天下。 福讵可量。 是为一国兴仁。 仁之至也。 即此便是西方清净世界矣。 问。 今世之所行朴实未曾作不善。 亦有少年夭亡令其父母苦楚万状。 不知何业所感。 师云。 今虽朴实。 安知前生所行未有朴实者。 今虽为善。 安知前生未有为善者。 然妻儿子女因缘假合而聚。 因缘别离而去。 苟信三世因果毫发无差。 一切消归自己。 则无怨天尤人。 便是知命君子。 颠沛如是。 造次如是。 把柄在手。 岂福业而能移哉。 普照国师法语卷下 发布时间:2025-03-23 08:18:1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