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麻曼荼罗供式 内容: 当麻曼荼罗供式《大正藏》第83卷No. 2622当麻曼荼罗供式沙门证空记先道场庄严。 供物百味。 或四十八种。 令一人送行洒水。 次大众列立。 下腊为先。 无言行道三匝。 各执华筥。 次正面列立。 四智赞唱之。 先后铙钵。 四智赞唵缚曰罗。 萨怛缚。 僧蘖罗贺。 缚曰罗。 啰怛曩。 摩弩怛。 缚曰罗。 达摩誐耶奈。 缚曰罗。 羯磨。 迦噜缚婆(打)。 次总礼伽陀。 大众列立诵之。 伽陀毕后。 展坐具。 大众同时。 三礼。 五体投地也。 先请弥陀入道场。 不违弘愿应时迎。 观音势至尘沙众从佛乘华来入会。 次导师进佛前。 从伽陀同音进佛前三礼登坛。 涂香烧香等如例。 伽陀终鸣磬(一丁)大众三礼始之。 导师蹲踞无礼。 次四个法用。 下座大众同音和之。 呗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余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散华(同音)。 愿我在道场。 香华供养佛。 天地此界多闻室。 逝宫天处十方无。 丈夫牛王大沙门。 寻地山林遍无等。 香华供养佛。 梵音十方所有胜妙华。 普散十方诸国土。 是以供养释迦尊。 是以供养诸如来。 出生无量宝莲华。 其华色相皆殊妙。 是以供养大乘经。 是以供养诸菩萨。 锡杖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供养三宝。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供养三宝(三振)。 以清净心。 供养三宝。 发清净心。 供养三宝。 愿清净心。 供养三宝(二振)。 三世诸佛。 执持锡杖。 供养三宝。 故我稽首。 执持锡杖。 供养三宝。 故我稽首。 执持锡杖。 供养三宝(三振)。 佛名南无恭敬供养。 三尊界会。 哀愍摄受。 护持大众。 次式文。 导师所作。 表白(金一丁)。 敬白释迦弥陀。 十方诸佛。 无量寿甚深妙典。 一代八万四千教门。 观音。 势至。 普贤。 文殊。 地上。 住上。 诸大萨埵。 阿难。 目连。 声闻。 缘觉。 梵释。 四天。 龙神。 八部。 大日本国。 三千七社。 和光同尘。 神祇冥道。 殊者曼荼罗中。 诸尊圣众。 内证三身。 凡位。 圣位。 迷悟诸类。 胎生。 卵生。 自界他方界权者。 实者。 乃至尽虚空法界一切三宝而言。 方今。 大和国当麻寺。 王孙子建立之梵宇。 役行者练行之灵地也。 行者修孔雀明王秘法。 祈兴法利生效验。 是以大法成就。 故中将女。 参笼而发大愿曰。 见生身弥陀生安养极乐。 爰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 即自来。 以莲丝织观经曼荼罗。 调丝。 出水。 染五色。 取藁。 入油。 挑一灯。 依之观音大士。 为织女。 净土依正显妙体。 诚奇妙甚绝也。 岂非凡夫所作乎。 然则。 依生身见佛发愿故。 是佛曼荼罗也。 弥陀如来自调。 又织观经一部文义。 故是法曼荼罗也。 妙文释义是明也。 又可谓。 一切三宝曼荼罗也。 诸佛法僧功德。 无有漏。 又可谓。 周遍法界曼荼罗也。 森罗万像。 因果。 善恶。 共摄之。 是往生极乐之灌顶也。 所以明如执明镜。 自见面像。 教易往要道。 直至行足。 明镜者众生。 见影者念佛。 面像者来迎也。 而日本曼荼罗者。 织莲丝作定散机。 震旦善导和尚观经疏者。 显念佛三昧。 天竺毗舍离无量寿者。 表临终来迎。 此三重要门。 从月支震旦。 遍聚和州之内。 专为国土之风。 今宿缘甚厚而遇此变相。 愿生极乐。 於戏幸乎。 是故述五门赞灵像。 仰三尊期来迎。 唯愿曼荼罗中。 诸尊圣众。 哀愍纳受。 悉知证明矣。 第一。 明曼荼罗中央法门者。 中央八重。 是非娑婆化仪。 西方九品。 偏为极乐依正。 四十八愿庄严之净土。 十方众生得生之宝国也。 广大宽平奇妙之宝林。 五浊凡夫安养之本家也。 有一僧。 指授于玄义。 弃大小圣者。 专取障重凡夫。 织显于色相。 摄善恶机而故教别愿他力也。 从日观至第六重。 建立于地上。 而显依正饰。 至第七重。 以三尊光。 庄严于宫殿。 标因果位。 第八重者。 唯以佛光。 显果位来迎而离因分。 飞行位者。 定散二法。 五义三段。 皆飞行虚空。 是则表住立空中摄取。 简修因感果修行业也。 玄义八段即中央八重也。 共弥陀之方便。 同生身之变作而已。 诚闻如来之正说。 预三尊来迎。 称弥陀之名号。 遂九品托生。 曼荼罗利生所期在之。 别所求净土安身无疑。 仍赞叹变相深意。 当仰往生有诚。 伽陀曰一切佛土皆严净。 凡夫乱想恐难生。 如来别指西方国。 从是超过十万亿。 念佛。 第二。 明曼荼罗右缘起者。 即是观无量寿经序分也。 一代出世缘起以此经为体。 诸佛说教由来从观经发起。 禁父则一切众生贪欲也。 其欲心所穷。 无过杀父执王位。 禁母则一切众生瞋恚也。 其瞋心所克。 无过害母致于逆。 以此众生贪瞋。 显彼佛化慈悲。 依之禁父禁母苦界。 娑婆之诈亲而。 磨心剑。 易往易行愿力之净土。 不退而拂细尘。 厌五苦者。 出秽恶之迷闇。 欣西方者。 必入安乐之净域。 韦提进逢如来出世。 言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三世诸佛难化难度众生故也。 世尊既以方便善巧。 宣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四十八愿消除业障重罪故也。 彼显行缘花匈。 薰去此不远之园。 世戒行露色。 洒广说众譬之果。 我等旷劫以来。 流转生死故。 不觉往生极乐之众譬而深执凡夫。 不厌秽土故也。 今如执明镜之觉悉开。 自见面像之形拜之。 恶缘皆离。 净境亲观。 云晴如遇月。 莲生如掬水。 何况以释迦一代之化前。 纳观经一会之法门。 执鹫峰说教之化益。 为西方弥陀之别愿。 曼荼罗缘起显从之。 无量寿圣化。 专摄迷。 仍赞叹。 礼拜。 归命渴仰。 伽陀曰往昔迦叶说法处。 今来法起作佛事。 卿恳西方故我来。 一入是场永离苦。 念佛。 第三。 明曼荼罗左缘定善者。 韦提能请定善。 显十三观。 释尊所说众譬。 作法界体。 日者照临世间。 破众生闇夜。 水者出没娑婆。 为众生依怙。 极乐宝土。 庄严无量而十方众生一念托生。 宝树宝林华叶具足而三千世界。 一切映现。 宝池具八味。 为凡夫惠命。 楼阁别五百。 造凡夫生处。 华座明除苦恼法。 摧流转之生。 形像教念佛三昧。 令获现身之益。 六十万亿身量者。 显观法成就机前。 八万四千光明者。 照称念我名心中。 观音戴弥陀。 专归师德。 势至掌光明。 遍动十方。 普观教一切众生之本家。 杂想倾三尊迎接之金莲。 弥陀名号相续念者。 化佛菩萨眼前行。 或与华台。 或授手。 须臾命尽佛迎接。 普劝同生知识等。 专心念佛向西倾。 亦下织石者。 十三观智水之极。 水所克。 必为石。 万德之果。 报身之智精。 念佛而为体。 今以水喻万行之智慧。 以石为本愿之念佛。 一声十声皆生极乐。 三念五念齐离生死。 仍致归命渴仰。 应礼拜赞叹。 伽陀曰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念佛。 第四。 明曼荼罗下缘散善者。 上品上生三心。 示即便往生之安心。 九品正行三福。 作当得往生之受法深心因果之智解。 明一千化佛之来迎。 但发无上之道心垂五百化佛之引接。 小乘戒行。 持犯不定而依弥陀愿力生极乐宝刹。 无众过患善根。 回向而见声闻圣众得莲华寻开。 缘起一段者。 是二十一行。 四百十三字也。 时代者。 人王四十六代孝谦天皇。 年号者天平宝字。 癸卯七年。 选相生吉曜。 彰季夏下旬。 一夜三时之内织依报正报妙相。 一丈五尺之间。 摄世间出世因果。 不造。 不画而织显故。 缓慈悲智慧。 双标二意。 不朽不没而常住故。 依本愿他力。 止住百岁也。 是故。 作东岸西岸。 中央度往生之桥。 为火河水河。 三心湛贪瞋之流。 所以释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 总来迎。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 曼荼罗利生如此。 今为隔凡圣位。 二品之间织一部缘起。 凡一日一夜三品戒行。 见弥陀生宝池。 四十八愿三尊迎接。 于净土证小果。 闻十二部经。 灭一千劫轻罪。 称本愿名号。 除五百万劫罪。 以善知识力。 地狱猛火自去。 虽五逆罪机。 金莲日轮自现。 亦下缘自开九品横织之。 一切众生。 一位往生故也。 是以谤法阐提悉生。 十恶众罪无漏。 一入是场永离苦。 此言诚哉。 仍应奉归命礼拜。 伽陀曰终时正意念弥陀。 见佛慈光来照身。 乘此弥陀本愿力。 一念之间入宝莲。 念佛。 第五回曼荼罗供法轮。 愿临终来迎者。 彼圣武天皇大佛者。 随机罪福隐显不定也。 或有罪重而见山岳者。 或有障深而见河海者。 忏悔于其罪相。 皆依今生造恶。 然今曼荼罗者。 昔本愿中将女。 为转五障之女身。 开三身之觉。 书写千卷之经王归命西土之佛陀。 即入此灵场。 自作愿云。 我于此佛阁。 不见生身弥陀。 虽寿终此处。 不出伽蓝之门阍。 感应忽至。 禅尼独来织显此变相。 留在于末代五百余岁。 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其见是同。 虽罪障有其浅深。 皆是见净土依正。 因之。 遇者皆感灭罪生善之益。 见者同成见佛闻法之缘。 此变相是生身如来也。 真假一同而形像即真佛也。 此灵像即极乐弥陀也。 净秽不二而娑婆即净土也。 今虽末世末代不简善人恶人。 皆有见佛之义。 岂不心生欢喜乎。 然则中将局。 感得此曼荼罗后。 宝龟六年。 三月十四日。 临终正念而令遂往生。 二上岳。 化佛侧现。 葛木峰。 紫云遥耸。 以午正中。 端坐取终。 凡一期奇特。 死后瑞相。 屡勘辨之。 不遑毛举。 爰昔中将女。 拜而遂往生。 变相现在于今。 我等拜之。 无替于昔。 待得临终之来迎。 亦以可同于昔。 可凭。 终焉之夕。 二上岳化佛。 不替而显柴户。 葛木峰紫云如古而耸我窗。 诚日本一州。 往生纯熟。 朝野远近。 同归西方。 夫三光为弥陀。 此国名日本。 和州受生人。 专念弥陀。 本朝全身类。 应愿往生。 天神地祇守之。 佛法僧宝随之。 故勤修曼荼罗会之梵筵。 欣慕西方极乐之往生。 仍称弥陀名号。 礼生身变相。 伽陀曰自作善根他人福。 一切合集皆回向。 昼夜精勤不敢退。 专心决定见弥陀。 念佛。 六种回向。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六种回向。 供养净陀罗尼一切诵。 敬礼常住三宝。 敬礼一切三宝。 我今归依。 释迦弥陀。 今日所献。 香华灯明。 百味肴膳。 种种庄严。 三业礼拜。 三轮清净。 恭敬供养。 大慈大悲。 哀愍摄受。 愿于生生。 以一切种。 上妙供具。 供养无量。 无边三宝。 自他同证。 无上菩提。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次讲经。 论义。 礼赞。 六月二十三日。 或三月十四日修之当麻曼荼罗供式(终)为山村氏先祖代代一切诸精灵等增进佛果喜舍若干净财当卷一部令开板者也于时安政五戊午四月施主下久世村山村弥左卫门 发布时间:2025-03-26 08:10:2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