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仙洞三心义问答记(并)序 内容: 仙洞三心义问答记(并)序《大正藏》第83卷No. 2635仙洞三心义问答记(并)序沙门显意奉敕录伏惟佛法深广。 巨豁非喻。 至道高大。 圆盖岂覆。 渐顿之教。 空有之旨。 各随机宜。 互竞权实。 出彼八万之门表。 有此唯一之直路。 佛智为宗本。 愿力作功夫。 发信解于真心。 运行业于专修。 一念既正念。 得生即无生。 故说。 观经三心者。 盖是顿极一乘。 真宗之安心。 常乐本家。 直往之正因。 释尊随机显益之意密。 弥陀超世大愿之至要。 寔夫度苦海常没之舟航也。 抑非济火宅群迷之几案乎。 经曰。 三世诸佛皆因念弥陀三昧。 四事助欢喜。 成等正觉。 斯言诚有由哉。 嘻乎若彼斯笒大王坐金轮之位。 而求兹法。 梵摩太子事珍宝之师。 而获其证者。 宗之最尊。 仰而可信。 故吾禅定法皇。 脱履万乘兮。 驾此真乘。 专一睿念兮。 应彼佛念。 显密诸教宗说两通。 虽究尽于深奥。 难易二道观念三昧。 靡不鉴于赊切。 是以俾去春之仙游。 游于射山之下扇宗风。 今冬之嘉会。 会汾水之上解疑冰。 贫道虽是不屑。 以学传正流。 忝应敕唤。 恭述师说。 而间。 先者入道相公羽林执末流之新义。 疑西山之本旨。 今者彼师沙门渐空更乘厥吹举。 妄加众非难。 于是小子励微弱之力。 扶祖承之宗。 动致反诘。 立屈异见。 睿感之趣不辄载之。 方今奉后日之敕。 献前事之记。 庶几备历圣览。 重下敕裁。 时也永仁三年岁在乙未。 仲冬中旬日次丁亥。 沙门显意谨叙云尔。 右两会御谈义。 彼是七个日之内。 先度龟山殿一会。 首尾五个日也。 而其第三日以后。 虽有御前之记录及追进之状。 初两日之仪未及其沙汰。 今须录之以叙本末矣。 即准前修之文交和字而已。 显意初参之日。 所述申之西山本义者。 先依文前玄义。 以南无之一念。 为三心之法体也。 释文曰。 南无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云云)此释者。 南无梵语。 正翻归命也。 是即闻本愿名号。 至心信乐。 正念归依时。 心念口唱。 南无称故。 此一念心中。 即至诚深心具足。 又归命意为往生故。 即回向发愿之心也。 故曰亦是发愿回向之义也。 爰知。 三心总体但是信佛一心ナ云事。 得此玄旨。 入文料简文义始末更无异辙。 故经曰。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 发三种心即便往生(文)释义科曰。 总举有缘之类(文)有缘类者。 佛光所摄念佛众生也。 故上真身观释曰。 观身别相光益有缘(文)明知。 此三心即彼专心念佛他力安心也。 又细释云。 若有众生能信之人。 发三种心发心多少(取意)三心发者能信人名。 能信一念三心辨立事。 其理显然也。 故高祖鸾师释。 本论一心归命受。 三种信心相应一心云注又经曰。 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等。 科释曰。 辨定三心。 以为正因。 即有其二。 一明世尊随机显益意密难知。 非佛自问自征。 无由得解。 二明如来还自答前三心之数(云云)文意今此三心正是释尊定散机根随往生益显意密深要也。 非佛自说者众生辄难解。 故佛自征三心数答也。 然其意密云。 下文云。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云甚深意义也。 以此文证。 三心法体但是一向专念安心云事。 其义弥明镜也。 既达此意义。 得文大旨。 别释文内入。 元由无昧。 然初至诚心即是示观教门依弘愿别意解。 顿随缘杂善自力安心舍。 直专修念佛他力真门归信佛初分也。 此心真实佛愿相应罪恶生死凡夫。 定得往生谓有。 信心更决定第二深心说。 二心既具安心专正。 自他诸善回。 往生求愿杂缘乱动失无。 回顾落道错无フ第三心说也。 故至诚心释初。 真实以至诚训意。 此心正是他力真宗安心也显ン为也。 次文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ト云ヘルハ。 此释言总意别也。 一切解行言总诸教万行通似レキ。 释义别意正一向专念真心在故也。 选择集中。 此三心者总而言之通诸行法。 别而言之在往生行云ヘル。 即此意也。 然则不得外现贤善精进已下释。 正随缘杂善自力安心简フ也。 序分义中示观缘烦恼贼害文释云。 凡夫障重。 妄爱迷深。 不谓三恶火坑闇在人之足下。 随缘起行拟作进道资粮。 何其六贼知闻竞来侵夺。 今既失此法财。 何得无忧苦也(文)今释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云。 苦励身心急走急作等云ヘルハ。 彼不谓三恶火坑闇在足下随缘起行拟作进道云ヘル自力行相也。 内怀虚假云。 彼失此法财义也。 贪瞋邪伪恶性难侵众名杂毒之善等云。 彼烦恼贼害六贼侵夺义也。 又彼文说清净业句释云。 依下观门专心念佛注想西方念念罪除故清净也(文)此今释真实劝メ虚假诫ム。 其由释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真实等云ヘル意当。 故法事赞云。 虽得见闻希有法。 粗心懈怠益无功。 纵使连年放脚走メ趁メ得キ。 贪瞋满内胸。 贪瞋即是身三业。 何开净土里真空。 寄语同生善知识。 念佛慈悲入圣聚(文)此文粗心懈怠云ヘルハ自力心三业。 外贤善精进相现。 内愚恶懈怠性怀简也。 纵使连年放脚走。 即今纵使苦励身心急走急作义也。 趁得贪瞋满内胸。 内怀虚假安心起行杂毒失难离意也。 贪瞋即是身三业何开净土里真空。 回斯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 此必不可ナ斥フ意也。 寄语同生善知识念佛慈悲入圣聚。 正由彼阿弥陀佛已下释义意也。 西山本义如是。 五部九卷释义明メ一乘真宗安心得。 他门不然。 仅一文株守永宗义兔失ヘリ(云云)。 先度立义大略如斯。 就之入道相公羽林有重重问。 具在御前证文等。 故不载之。 今度河鳍殿一会前后两日也。 渐空初参之时。 显意申御谈义式可为何样哉。 两义是非互可令对决欤。 将亦各述一义不可及论谈欤。 吉田前黄门已下问答决疑可宜之由。 一同被定申。 显意又申。 尔者。 于所存一义者。 先日令言上毕。 今日者渐空先可申述所存欤。 渐空申。 三心之中。 至诚心义异见兰菊也。 或云猛利之心。 或云殷勤之心。 或云舍自力归他力之心。 皆违释义。 今一义者只任释文。 如释文但是离虚伪。 真实心也。 至诚训云真实。 释义意在斯(此前虽有前黄门之问。 略之)然者。 其虚假心者。 不过三种。 一者胜他。 二者名闻。 三者利养也。 住此三意乐。 起三业解行。 贤善精进相现人目饰心内怀虚假云也。 然者离彼三种之过。 真实求出心住。 起三业解行。 名至诚心也(云云此问虽有人人问答。 略之)。 显意申。 此者本他门之一义也。 西山本义者。 此义不及处见释义玄旨入建立一义也。 先至诚心。 真实心简虚假心之条释义显然。 诸流共许。 勿论可谓。 此义一同云ヘト。 真实义解至异见相分。 何今共许名目取己一义可称申乎(此难都无陈答)次虚实行相显。 胜他名闻利养三意乐约。 真实虚假分别事。 今释全不见。 何任释义存此义可申乎。 其上此义大经释违。 先经文。 愿生彼国者。 发三种心云。 愿生道念机就三心发不发可论见。 何但胜他名利意乐住。 求出心无者虚假心名可云乎(此难亦不答)次释文一切众生三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劝メ。 虚假心中修不得诫。 凡言解者信解也。 即是安心名也。 若胜他名利意乐ナ何信解云足乎(此难亦不通之)又礼赞中。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云ヘリ。 是即面面各各己能解能行谓中。 专修解行真实杂修解行杂毒ナ分别当。 若但胜他名利心住。 三业行起ナラハ。 只是意乐损害人也。 何解行不同云足ラン哉(此难亦不会之)又下文曰。 回斯杂毒之行。 求生彼佛土者。 此必不可也(文)但为胜他等ナラハ。 何可云回向求生乎(此难亦不通之)故西山本义。 凡夫妄爱迷心不看自机之不堪。 己身恃他力轻。 随缘起行。 自贤善精进也谓フ。 贪瞋恶性在内。 烦恼贼害失コ此法财杂毒虚假トハ简也。 真实心行相翻之可知。 示观缘释引次第校合事如先(云云)。 渐空申。 所来难势亦是一义意也。 但经文愿生彼国云ヘルハ。 只是有猿ナルヘシ。 至诚深心决定回向发愿时。 安心治定スヘキ故。 彼有猿愿位若胜他名利相应セ。 虚假ナルヘシト诫。 真实愿劝也。 次示观缘文引校合今释之条。 甚不可然。 彼文今深心中机法二种信心当レ。 烦恼贼害即罪恶生死机姿也。 专心念佛即一心专念愿力法也。 至诚心释全专心念佛言无。 何彼文引此心可合乎。 显意申。 此条不可然。 先有猿愿何。 释文若有众生能信之人。 愿生彼国求愿往生云テ。 全有猿愿也不云。 凡圣教中有猿思出世机安心教ヘタル例ヤハ有ヘキ。 次示观缘文至诚不当。 深心可合云ハハ。 示观前至诚心立处有ヘシ。 何文可在哉。 设何文在。 示观前在必烦恼贼害忧有ヘシ。 何真实心可名哉。 又示观前心未超自力关。 示观门入专心念佛トキハ。 舍可入心也。 尔者他力安心第二第三二心可具。 何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说。 若少一心即不得生释スルヤ。 故知。 专心念佛云ハ总云ヘハ三心具足念佛也。 别论专心名言正至诚心当ト云事ヲ。 夫专心一心也。 一心至心也。 至心真实也。 故玄义定散门三心义述。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释。 其明证也。 渐空申。 先有猿愿申未定愿也。 大样愿由スレトモ。 未往生スベキカヲ知ラヌ位也。 至诚心胜他名利虚假。 离。 深心他力本愿念佛归。 自他诸善回向スルトキ。 往生安心治定也。 次示观缘专心念佛至诚心也云义。 太不可然。 一心专念之言始深心中出。 至诚心释全无其言。 定散门一心信乐释。 三心不可配。 可合深心也。 凡此三心具足スルハ。 一念心中在。 归命信心可为体事。 论スヘキニ非。 然而今释三心次第行。 简差异有。 至诚心先杂毒善简真实心劝。 深心自力诸善舍他力念佛归。 回向发愿心前二心中住シテ。 自他诸善交回向发愿スヘシト见タリ。 而如西山义者。 第一心他力归云。 至诚深心无差异。 颇无念义也。 如释义者。 他力决定信心。 第二心可侍存申也。 故选择集至诚真实义只内外翻对料简。 深心义迷トキ。 建立二种之信心。 决定九品往生(云云)。 显意申。 愿生彼国心有猿愿云义。 未遮前难云ヘトモ。 且置之。 示观缘料简就彼随缘起行烦恼贼害位今释所简。 虚假之行当。 专心念佛真实净业。 即今真实解行可合云义。 委细料简先了。 而一心专念言深心中在云テ。 不可通至诚心云偏见文执义失ヘル错也。 专心总云ヘハ三心通。 别论スレハ至诚心当存申义深心释更违文非。 彼一心即真心也。 次第一第二心同他力信也ト云ハ。 三心差异无キニ成ンヌ甚无念也ト云难。 三心同信佛为体云ヘトモ。 信心初中后约三心施设时。 初分名真实未名深心。 中分始决定深心名义云ヘル意。 归佛初心真实トハ名クレトモ。 未决定位通未名深心分别センカ为也。 尔レハ第二心决定深心释对。 第一心未决定浅信可通申。 释义次第明タル委细料简ニノ。 最是有念义也。 何无念义也可下乎。 次选择集料简总别与夺分别。 西山相承有子细之事也。 其义专念佛归。 更非别义证据也。 渐空申。 此义尚不明。 一心专念言始深心在。 至诚心释全念佛不云。 而一心专心至诚心也云事不可尔。 次至诚心信佛心ナレトモ。 未决定浅心ナリト云义难思。 三心皆是往生安心也。 信心未决定ナラハ何可名安心乎。 显意申。 一心专念事难势先重不越。 次三心皆安心法也。 第一心未决定ナラハ不可名安心云难。 还自义破非スヤ。 如前立申者。 至诚心未念佛不云。 他力不云。 第一心至初决定深心一心专念云ヘリト分别义者メ归佛一心初中后施设。 信心浅深分别申义就何此难可设乎。 自破迷难可谓(此反难终不通之)。 抑问答多重及枝叶言陈繁多ナレハ。 两义是非隐ヘシ。 今诠句两端举决择肝心显ヘシ。 一者示观缘专心念佛深心可局者。 至诚心立处可定申云反难未及一口陈答。 于此一个条者。 已令局了。 二者定散门一心信乐等释不可配三心申。 彼本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言和。 观经至诚等三心义显非。 如何。 渐空申。 一心信乐等释本愿至心信乐等和条然也。 但观经三心不可合。 至心至诚心。 信乐深心。 欲生我国回向发愿也云义有云ヘトモ。 今所存不尔。 彼但深心中一心专念正业ナレハ。 至心信乐深心可合。 欲生我国观经愿生彼国可合也。 显意申。 此义未闻珍事也。 两义是非大概令露显了(云云)。 凡渐空所申云难云义。 一一不当文理。 其中两条极难一已卷舌了。 一陈答不当理。 即于当座虽可拆破。 初座问答存稳便期后日之处。 彼称风气翌日早出期日次第延引之后。 今月三日虽遂参会。 问答之间言语矫乱。 枝叶特多太。 所载取要节耳。 渐空申。 论义决择之仪非隐遁之本意。 今日者只披释文。 取科段委可述所存一义欤。 愿意申。 此条不可然。 先日愿意以两样言上子细之时。 问答决择可宜之由被定下矣。 已及多重难答了。 今何以私意乐可改申其边乎。 而先日问答诠句两条之内。 示观缘以前至诚心之立处者其理已令屈欤。 然而却有所存者今日追可立申乎。 渐空申。 示观以前至诚心之立处非可定申。 先日料简彼烦恼贼害释文等引。 今释至诚心被校合之间。 彼文深心可合。 至诚心不可合难申之处。 其难一口不答申。 还至诚心立处令问之条存外也。 显意申。 此条问答之方背。 先日料简示观缘两段文引。 今释真实虚假行相校合事。 既以分别スル也。 而专心念佛言深心中有执。 彼文可合深心论申。 尔者示观以前必至诚心立处有ヘシ。 何文反诘スルハ。 专心念佛前若至诚心立处无。 专心即至心ナルヘシト云テ。 本义成センカ为也。 反诘之趣不背决择之方。 何在外也可申乎。 惭空申。 反诘甚不可尔。 示观缘烦恼贼害カ至诚心ナラハコソ至诚心有无シトモ申サメ。 彼文全非至诚心难申上。 至诚心之立处可定申反诘スルニハ不及。 若彼文非至诚心云难令承伏者。 至诚心之立处可定申也。 显意申。 此条言语道断陈答矫乱见苦次第也。 彼贼害句本义意至诚心下所简杂毒虚假失合。 真实心不合。 下文专心コソ至心合深心也令诤。 专心前至诚心立处责寻。 贼害カ至诚心ナラハコソトハ何事ソヤ。 无穷妄语不可有其益。 御前问答仪岂可尔乎。 先度御谈义入道相公羽林疑难多重ナリキ。 而所立申御前记录追进状等。 理致显然之处。 显意以义塞文无舍邪归正之志。 颇背问答之方。 所诠召置无道之辈于御前。 可被纠明之由。 内内以书状示给之间。 舍邪归正者学问之本望也。 明匠之纠断无心相待之处。 今日依彼吹举被参决。 最知决择之道。 可被纠明邪正欤。 而如今问答者。 参差乖角矫乱多端。 知道之人岂其可然乎。 所诠黑衣问答不可縡胜他。 互住正直之心。 怀惭愧之念。 若难若义。 于文理显然之处者。 顿舍日来之邪执。 永归真实正见。 早可出承伏之言。 乃至向后临公私之讲席。 于今日被屈之义者。 不可再谈申之由。 同立誓言可以拟证义欤。 且此式可被定下哉。 不尔者枉蒙敕免。 欲被停问答之义如何同心。 渐空申。 此条惊奉。 先日相论之由虽承及候。 今日参会全非为纠明彼两义。 次于誓言段者自他不可有其诠。 年来传习之义相互执正义也。 今更不可改宗。 纵虽立誓言。 又不可负。 更可有何诠表乎。 显意申。 此条无谓。 外道邪执尚有归正之期。 况为佛子求正见之辈。 临决择之座。 何终无辨邪正之领解乎。 仍天性愚昧不及领解事者置不论之。 若万一于令领解者奉出承伏之语。 可舍邪归正之旨欲立誓言。 何不令同心哉(如是虽及再三。 终不同心。 禅门亦不请之)。 敕定曰。 此论不可事行。 虽不及誓言。 两方所存无残申述者。 问答之是非不可有隐。 只可申法意也。 显意申。 畏奉。 诚可被下敕裁者最所仰也。 今日问答依无证义邪正难决之间。 浮云欲覆扶桑。 之条难堪之由难申计也。 尔者渐空早受前反问。 可定申至诚心立处乎。 若不能定申者。 又理屈之由可令承伏欤。 渐空申。 本自所答申。 于至诚心之立处者。 不可定申。 所立申者。 只以示观缘两段之文。 校合深心中二种信心计也。 必以六缘不欲配三心之上。 至诚心之立处不可及反问。 又不可定申也。 显意申。 此条甚自由也。 自欲校合之时。 以示观缘文乍合深心。 欲遁反诘之时。 六缘不配三心之由拒申。 问答决疑之道仪岂可尔乎。 不可说之作法也(云云)敕定云。 至诚心之立处难定之由既令申之上。 不及重责哉。 显意申。 畏奉。 敕裁之上彼义已屈了。 彼新义既不立者。 西山本义早极成毕。 依示观教文归弘愿之一行。 专心念佛一念心中可具三心之条文理显然。 更不可残异见。 虽然两义之是非为究渊底。 今又举第二之难委可决择。 如先日答申者。 本愿至心信乐但是深心也。 欲生我国观经愿生彼国可合闻其理未显。 有何深由乎。 渐空申。 先日所立申全以不尔。 今所牒申大参差。 先日者至心至诚心合。 信乐深心合。 欲生我国回向发愿心合义有トイヘトモ。 今所存申。 至心信乐深心。 欲生我国愿生彼国也辨申也。 显意申。 此何事。 配三心之一义本自非所存申置不论之。 于所存一义者所牒申无相违。 更有何参差乎。 而就此义。 有二难。 一者至心文言顺至诚心深心判属义。 其由未显。 只是自由妄说也。 二者欲生我国愿生彼国合义。 前后相违失招。 何者。 前愿生彼国有猿愿也。 至诚深心决定メ后回向发愿。 治定愿为由乍立申。 今至心信乐安心决定后。 欲生我国句未决定愿生彼国可合诤申故也。 此难最重。 如何可辨申哉。 渐空申。 本愿至心深心属故。 不云至诚心之故也。 心至诚至其义可异也。 至心云时其实通三心可亘。 故至心信乐说深心当也。 次欲生我国愿生彼国合者前后相违云难。 指重难非。 有猿愿ナレトモ。 至心信乐レ治定愿成何相违可有哉。 显意申。 此又何事。 珍事重叠。 至心至诚之差异其理不可尔。 依今释义者。 至诚心真实心也。 至心真心也。 只是词广略心体不可有差别闻。 而今心至诚至训。 二心殊ナ义成セントスルニ。 其理未显。 今案伪辨显然矫饰也。 又至心云トキハ。 其词实通三心亘许云。 至诚心通位即第一心ナルヘシ。 何宽通义许深心局义成セントスルヤ此岂自语相违过非スヤ(此难终不通之)次前后相违会通。 此且欲生我国第三心ナルヘキ义成。 其故有猿愿ナレトモ。 至心信乐治定愿ナラハ即回向发愿位ナルヘキ故也。 而有猿愿转治定愿成乍许。 非第三心诤申。 亦自语相违迷执也。 凡至诚心料简异义兰菊也云ヘトモ。 本愿三心诸流一同法门也。 今之愿义曾来未闻也。 当座今案欤。 日来僻见欤。 自门他门上下万人闻迷。 愚案宗义因明轨辙依。 即是世间相违妄见也。 亦是自教相违邪论也。 是一义メ虽非可对论。 两义是非渊底コ为究设委细难也。 抑至心信乐但深心也云ハハ。 本愿念佛不可具三心存申欤。 如何。 渐空申。 本愿念佛不具三心争可申哉。 然而至心信乐云カ故深心局申也(此言甚无理也)而今本愿文有三心立申。 何具三心之样コ委不辨申乎。 又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三心配タル祖师释义。 末师料简有哉。 有文证者早可出申也。 至心云トモ至诚心云カ如。 第一心三心不亘云ハハ。 下下品之至心称名三心不具念佛也可云欤。 欲生我国即回向发愿心也云ハハ。 发愿回向言十九二十愿在第十八愿文无。 如何可消释乎。 愿意申。 此条益错乱。 本愿念佛既许可具三心者。 至心信乐等文言适相顺三心。 何故强可局深心执论スルヤ。 而本愿文具三心立申。 何委细料简无申。 比兴比兴。 至心等言三心名义显然上。 何可待别料简乎。 而或至心云カ故至诚心非云。 或下下品至心不具三心カト申スコソ亦无穷伪辨。 三心体一随一名举レ互二心具义。 本是西山宗骨也。 下下品至心三心コ可含之条勿论也然而彼初至诚心举后二心兼也。 至心三心通以深心局トハ不可云。 既是自语相违妄论也。 谁一义可许乎。 又或处但至心云。 或处但顺生云。 如是略文对一心二心兼ト云ハンハ可尔。 本愿文至心信乐欲生三句有。 三心名义相顺。 何枉第二一心局执论スルヤ(此难终不通之)又至心云。 三心亘故深心局。 至诚心云トキハ三心不通。 第一心也云ハハ。 观经三心名体永隔别。 互通义不可有定申欤。 其由如何(此反问终不答之)次发愿回向之言十九二十愿在云ハハ。 彼五门中二门。 其体第三心在。 而起行出位也。 故十八愿欲生我国句中其义有可见也。 即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云ヘル其明文也(此义不及重难)次本愿文三心配义。 祖师释文末师料简有ヤト云。 玄义一心信乐释。 本愿至心信乐和。 三心义显云事。 最前证诚了。 而彼深心中专念义也执难。 就行立信释义不明迷执也。 彼就行立信信第二心也云ヘトモ。 就行行其体还至诚心中有。 自利真实中三业行是也不尔五种正行中观察礼拜赞叹三行。 先彼三业行体非スヤ。 准知。 读诵口称二行。 真实心中口业门所摄ナルヘシ。 若深心中其言有云テ。 至诚心不通云ハハ。 彼虽可回向得生云ヘルモ。 第三心非可诤欤。 难势之趣。 曾未就行立信能信所信不分别闻ユ。 不足言可谓。 次末师料简。 即选择本愿念佛集三心章。 本愿念佛行者必可具三心之文引。 是其明证也。 又愿成就至心回向等文先已引。 加之下辈文若闻深法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于彼佛。 以至诚心愿生其国等云。 正是至诚心说明文也。 经文明镜上证据他处不及求。 而经释文理违愿文三心无定申候。 抑又何证诚得タルソヤ。 早可出申也。 渐空申。 本愿念佛可具三心之条。 本自所不诤申也。 然而今释次第三心差异辨时。 深心中一心专念之言有。 至心信乐但深心也申计也。 此心得ツレハ诸文更无相违也。 本愿念佛可具三心之义非无申上。 愿成就回向文其一义显也。 下辈文三辈成就也。 全十八愿成就非。 抑深心中五种正行至诚心三业也云义。 耳目惊珍事也(就之虽有多言。 不足言之。 故不记之)。 能信所信分别不可尔(此理不尽)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皆是深心也。 虽可回向文全非例证。 彼分明回向云故。 第三心云事无诤也。 一心专念言全至诚心无。 何意料简以明证也可称乎。 显意申。 本愿念佛可具三心乍许。 愿文无三心云义。 自语相违责难遁(此难终不通之)又观经三心不符合云义。 道理不可尔。 今释义势准愿文消择。 至者真也云テ。 虚假简信乐深心也云テ。 决定深信释作。 欲生回向心也云テ。 自他诸善回スヘシト释センニ。 何违害可有。 愿成就文即其明证ナルヘシ。 而成就文本愿文其义异ナ辨之条。 其理不可尔。 因果功德一概ナ。 何因可参差乎(此难不通之)三辈成就也又何事。 彼一向专念抑十八愿念佛非スヤ。 次深心中五种正行即真实心中三业行也云事。 能信所信分别未曾措心。 实耳目惊ラン。 专杂二修三心具不具依事。 礼赞释义分明ナ。 一心专念深心可限申。 又耳目惊义也。 惊事互惊。 何惊道理叶。 能能可思择也。 渐空申。 三辈成就十九愿成就也。 但一向专念十八愿念佛也。 本愿三心不说云ヘト。 念佛三心可具边有レ。 至诚心说又有何相违乎(云云)。 自余条条不及会通。 虽有滥言不足记之。 仍悉略之。 显意申。 是等浮言抑为一义可述申事欤。 未曾有珍事也。 只是声不尽以立义准闻。 所诠两方是非宜众照鉴见闻用舍在ヘシ。 御前问答具达睿闻之上。 停无穷诤论。 可仰敕裁欤(高三品已下人人一同然之)。 敕定曰。 实尔也。 去一方义至诚心一向自力位立申欤。 渐空申。 一向自力不定申。 只先虚假离真实心发至诚心也。 其志随分内外相应真实ナラント欲スレトモ。 凡夫习动スレハ胜他名利心发。 贪瞋邪伪性备身有样思知。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也。 常没流转出离之缘无カリケリト机折。 本愿他力名号归时。 定得往生深心决定辨申也。 释门一同被扶持此义(云云)显意申。 此义本自非也。 至诚心离虚假计也。 未归他力。 不向念佛乍申。 而非自力位诤申。 显然自语相违妄言也闻。 其义争可成立乎(此难终不会通)抑深心信心也。 至诚心信心非分别セ。 善十一心所中何心所以至诚心体可定。 设何心所以为其体。 其义亦不可成。 凡大小乘性相浅深异。 皆信以为首。 诸善心信生故也。 信心第二。 余心第一。 诸教性相违。 他力宗义背者也。 故知。 至诚心正信心体也。 此心增长决定位深心名立。 信心相应善欲第三愿心施设云事。 真实信宗先度记具也。 至诚心法体合法数事。 不存知之由。 禅门被申之间。 相寻渐空不及返答。 颇无正体事欤。 渐空申。 凡以胜他名利之心名虚假杂毒事。 诸经论之中多有其意欤。 且大论文曰。 有人入佛法不求槃乐。 反求利供养。 是辈为自误。 是故佛弟子欲得甘露味。 当弃舍杂毒欣求槃乐(文)是其明文也。 此提婆名利。 求五法行。 佛众对胜他思生斥杂毒名见。 彼既观经发起因缘作最今真实心下所简心行ナルヘシ(云云)。 显意申。 所引论文本义润饰也其故提婆杂毒恶性难侵。 归佛真心无由以也。 序分义曰。 提婆恶性为人匈猛。 虽复出家恒常妒佛名闻利养等(文)彼出家佛弟子作云ヘトモ。 聪明利根六万法藏诵云ヘトモ。 戒行清洁五篇律义护云ヘトモ。 归佛一心无由。 自五邪法建立。 显异惑众。 实是杂毒行也。 虚假心也。 尔信佛真心无。 自立我慢见解起三业行行。 烦恼贼害杂毒虚假邪业也简。 一心专念真宗立观经因缘。 提婆恶计最其便得。 何彼论文引自义证可备乎。 又彼论文引今宗义可成者。 同论中杂毒文非一。 且一处文云。 善男善女以取相得法。 以诸善根回向菩提。 是名邪回向。 何以故。 是回向杂毒故(云云)如此文者纵胜他名利心无云ヘトモ。 有所得心有。 亦杂毒回向名见ヘタリ。 然安心邪正。 信解虚实。 依教随宗重重浅深有ルヘシ。 凡一切佛教大小权实异ナレトモ。 各真门称至道不号云事无。 乃至西天九十五种夏儒流道流。 皆所学宗计无上真实道谓。 故心其宗安各安心名ヘシ。 先彼孔子教孝为人之高行。 先王至德要道名。 此道安心至心真心云ヘシ。 而老子教虚无一道宗メ至人真人道为。 故混沌一气清浊相分。 三才万物造作后显所孝道三纲五常道。 至真道不许。 而又释教中半满权实宗ア。 先其小乘有宗意。 彼老庄虚无道亦真道不许。 成住坏空四劫中空劫计虚无道谓ヘルカ故。 世间有为空出世无为真空非サレハ也。 サラ其真空云ハ。 生灭四谛偏真理也缘。 发心真心谓。 而成实空宗又前有宗毗昙性相三世实有义破。 三假皆空深理谈。 是三藏中实义名。 真心所缘セリ。 爰大乘般若深教又小乘有空法执荡。 无相中实真理显。 故菩萨多劫大行トモ。 一念取相心涉邪见斥杂毒下也。 而今真心前诸宗真心非。 正是一乘安心也。 古师立教(法华玄十)四宗五宗六宗不同アリ。 四宗者。 前三教三宗。 毗昙因缘宗名。 成实假名宗名。 般若不真宗名。 法华槃花严等一乘显实教真实宗立也。 是昔法华宗义也。 五宗者。 前真宗中ヨ常宗立出。 是古槃宗义也。 六宗者。 前常宗中法界圆宗立出。 是昔花严宗义也。 而天台意法华显实教即真常法界圆理诠见立。 四五六宗异见不依。 乃至今真言佛心两宗皆一乘真宗所摄ナルヘシ。 今师立教同之。 何以知者。 渐顿二教诸经判摄。 三乘教渐名。 一乘教顿名。 外别判教无故也。 仍彼法花槃等宗。 净士三经等同。 顿教一乘真宗也得。 而其中圣道净土难易二门分时。 圣道诸宗真心殊ナ净土一宗真心。 今三心法体显也。 散善义终。 真宗叵遇。 净土之要难逢。 欲使五趣齐生。 是以劝闻于后代(文)是其证也。 二门安心皆一实无上真心也云ヘトモ。 二道安心而分姿。 他宗真心显教密教教内教外皆一实佛乘安心也云ヘトモ。 悉行者自心依止所发真。 心障重凡惑于真实义难成。 观心微劣烦恼强盛。 杂毒贼害忧有。 失财虚假恨遗。 或渐或顿明空有人法二障遣双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 钝根无智难开悟云ヘル即此意也。 然今宗真心行者自心不依。 功佛智愿力归。 专心念佛故实是无上真实清净心也。 不尔者何一时烦恼百千间机上一日七日专称佛心安。 佛教多门八万四。 正为众生机不同。 欲觅安身常住处。 先求要行。 入真门云。 岂非此义乎。 又门门不同名渐教。 万劫苦行证无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 命断须臾佛迎将云ヘル。 正此义明证也。 上赞入真门云。 下文专念佛云ヘル。 专心真心名义。 谁异见可生乎。 专心真心皆是至心异名也。 故天台疏云。 至之言专。 诚之言实(文)专心念佛至心称名事文证济济。 而末学肤受辈相承宗义昧。 人情以义准。 因兹上衍之极致还堕诸教之最下。 可痛可惜。 迷倒之甚也。 渐空申。 縡兹广博短虑难及。 内外典之才学殊胜气コソ闻ユレトモ。 宗下云难无力事也。 和尚释义本自不深高。 一乘真宗名目。 学者料简不一准。 所迷之深义颇难信用矣。 显意申。 大论才学者自所招也。 他宗例证可及嘲哢者。 何自引提婆之杂毒哉。 次和尚宗义本自不深高云者。 迷情执见ナルヘシ。 一乘真宗异义亦夫如何(此难更不返答)。 渐空申。 所诠所存之一义者。 选择之本旨也。 集文全不述他力真实之义。 但用内外翻对之释翻外蓄内。 翻内播外者。 可足出要云ヘルハ。 只是行者用心教。 何归佛真心也可言哉。 深心释至始建立二种信心。 决定九品往生云。 是时他力信心谈。 回向发愿心别料简无。 仍今之一义至诚位只虚舍实取。 未自力舍他力归信心发。 念佛修不云所存申也。 显意申。 集文首尾总别与夺释义分明也。 而执论义势初重不越。 本义料简未存知之欤。 失彼集三心章念佛行者必可具三心云ヘル行者。 选择本愿念佛ト云ヘル他力念佛行者非スヤ。 而其行者可具三心之文トテ。 所引释义中。 至心位未念佛取向。 舍自力归他力安心不及。 道理如何。 但内外翻对释言总意别。 其意念佛在。 于是执见趣身口威仪外相。 意业恶计内心。 内外相不调虚假安心名クヘシト思ヘリ。 此义甚楚忽也。 本末释义俱求出道人随分。 志运。 三业解行修自贤善也思。 他人精进见。 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云也。 而此人自力住。 他力真实信心不相应之故。 不觉贼害失堕。 内怀虚假释。 内心外相不调之心云也。 サテコソ外实内虚翻对成スルヲ如执见。 身口外相人目计饰内心胜他名利贪求意乐。 但是一重虚假也。 更外实内虚理不尽。 释义意许不探也(此难不通之)故西山义此释言总意别也见。 深意许宗义入。 自力随缘安心自真实也谓ヘトモ。 六贼诈亲法财侵夺故。 总杂毒虚假也简。 他力真宗安心真实心可名立申。 即集下文。 此三心者。 总而言之通诸行法。 别而言之在往生行云ヘルハ。 正此本意显。 言意三心文义言总意别也。 总言诸教万行可通似。 何行真实深信心中修回向发愿。 必其望可克可说故也。 而我等凡夫机根劣弱。 随缘诸善行。 真实深信义难立。 回向发愿望不可遂。 唯须专心念佛。 真实净业成。 决定深信立。 诸善回愿可遂教入。 随机显益意密深义显。 别而言之在往生行判也。 此集中所诠往生行云。 选择本愿念佛一行也。 即首题下入文前。 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之业念佛为先标。 决定往生行定此释作也。 サテコソ念佛行者必可具三心之文标。 所引三心释料简シタル所诠。 此一句显。 释义首尾相应。 新义执见内外翻对一文目系。 标章结释前后不顾。 首题总标玄意不窥管见迷执也。 争对西山本义可及同日之论哉。 又至诚真实之义。 在机不依法云。 深心决定之义随可尔。 决定信心若归他力可立者。 真实净心亦随可尔也。 何真实心自励心也。 深心他力归心也可分别哉(此难亦不通之)然如先立申者。 凡夫自真实意发云ヘトモ。 动レ胜他名利毒杂トキ。 机折他力归深心名存申欤。 尔者真实意乐机上终不成。 但罪恶生死不真实机カ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信心计往生遂ナルヘシ。 何念佛行者必可具三心立选择集正义也可称申哉(此难不通之)故西山本义至诚心下即自真实业成欲。 苦励身心急走急作安心起行。 如救头然。 众杂毒名斥舍。 弥陀因中行愿他力真实功德归。 自利利他三业解行。 此真实心中专念专修ヘシト教タリト见立タル宗家一分。 选择素意不违所存申也。 渐空申。 此义犹不明。 念佛行者可具三心之文云。 始终约说也。 三心具足シヌルハ。 专念心中在云事。 本自所不诤申也(云云)其词繁重不越先先之执难。 仍略之毕。 禅门口入之词等同不载之。 又总别料简约正因正行之义虽有之。 当座不述申间。 不能载。 凡彼集者。 上人因月轮禅定太合之请所选集。 而其草本者。 源空上人自不染笔。 证空真观内谈评议。 而真观执笔所记也。 仍清书本进禅合之日。 证空因上人吹举持参之。 即举大纲令披讲之间。 禅合大悦。 师弟契约不浅。 上人没后为二代檀越。 被传习宗义事。 世以无隐。 而今他流末学存异义之条者。 不足遗恨。 渐空乍号证空上人之余流。 西山本义违选择之由构申之条。 遇迷之至不恐不孝之罪欤。 又彼所存观镜之一义也(云云)此条最不审也。 观镜者是西山上足。 名誉之学生也。 岂可骨张如此无理之一义乎。 测知。 只是末学之谬传也。 所诠先段所纠明之两端问答之是非。 两义之邪正。 令露显也。 凡至诚心他力之宗义。 本书文理显然之上。 上人署判状等所见非一人。 以为口实矣。 定法寺法师消息状等。 世间流布往往有之。 渐空申。 其中有真伪。 所可用舍也。 其后人人各有谈话。 非文释料简故不能载之。 又禅门自以奉公之喻被述成新义。 其义还成本义了。 亦不及记之。 渐空申。 抑至诚心之立处欲定申者。 非无其义。 约韦提而言之者。 欣净缘我今乐生阿弥陀佛所之文是也。 夫人发得三心事。 在此文故也。 散善义初文者。 约未来机而说之。 显行示观缘亦为未来说之。 而示观领解还光台之时云。 人人各谈声声喧杂之间。 不毕其词默止了。 显意申。 此亦何事哉。 夫人三心在别所求中者。 三心俱在彼文曰义欤。 尔者何以此文示观以前至诚心之立处也可挍申乎。 而又示观领解还光台之时闻ツルコソ。 西山宗风欤承事体神妙早可被立乎。 其义若立者。 西山本义自可极成云。 终默止了。 比兴事也(一会大笑彼同笑之)。 示观领解还光台者。 依下观门专心念佛之义。 即韦提之三心可一同故责之也。 右多日问答之记大略如斯矣。 然渐空执选择之略文。 诤一宗大义之间。 抄写上人自笔状等。 明日参会之时。 欲备证文之处。 彼称风气之由早旦退出了。 仍载一卷直进上。 因勒之。 一。 以至诚心为专修本事源空上人进九条北政所之状曰。 至诚心云余佛不礼弥陀礼。 余行不修弥陀念。 专专ナラシムルナリ(云云)。 一。 以本愿至心等配观经三心事同十三个条问答中曰。 本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云。 此文至心云ハ。 观经所明三心至诚心当也。 信乐云深心当。 欲生我国云回向发愿心当。 是フサネテ命毕期乱者一心申也(云云)。 一。 至诚心舍自力归他力事同安心起行作业抄曰。 初至诚心云真实心也。 真实心云真实ナラサル心简词也。 其不真实ナル心云虚假心也。 虚假云外勤行云ヘトモ。 内ニハ伪ヒガミテ。 诚ナル事ナキ心也。 今所云真实心云ハ。 风情ナク极乐生愿真实心也。 但所欣土十方西方差别有。 九方舍西方简取故。 又自力他力不同。 凡夫心改弥陀他力功德付往生愿心。 真实ナレト也。 更自力心劝报土入ルヘシト云非。 然他力显ヨリテ。 本真实ナラント思ツル心提テ彼国向ヘハ。 我叶カタカリツル真实谓レ。 阿弥陀佛因中归时。 三业真实心得ウルナリ。 云何ナレハ。 难止恶法藏菩萨真实心以凡夫替テ生死根断失セ给ヘリ。 既根断タル上是思ヘハ。 一切恶悉忏悔スレハ灭。 安引留障ナラサルユヘニ。 厌离ルル谓自是真实ナル。 难修善又法藏菩萨真实心以众生替行满清净业成给。 成タル上ニテ是思ヘハ。 无量善悉修行滞ナク净土因备。 不足ナキユヘニ。 欣ヘハ生理自是又真实成。 是依恶多灭本也。 善少成体。 既佛付真实义得是上只是コ真实成思心一入。 是依虚假心改真实ナラント思ヘハ。 此佛意叶往生真实成心。 即弥陀归真实成ヌレハ。 口彼佛赞叹。 身彼佛礼拜。 意彼佛观察。 口功德身功德意功德。 乃至手洗口濯。 念珠取袈裟キル振舞。 又皆真实ナルユヘ。 至诚心名也(此抄在二尊院经藏云云)。 一以信心为三心体事同抄曰。 抑三心发者必彼国生トクハ。 鸟二ツバサ有半天カケリ。 车二轮アリテ一事成如。 往生愿行二具即生事ウル也。 我等六道留ヘキ名利愿。 无始旷劫ヨ相续。 ヲコスト云ヘトモ。 未生死解脱愿ナシ。 三途行ヘキ恶业行行住坐卧作云ヘトモ。 更增进佛道行有ナシ。 故大小权实佛法利益永モレ。 圣道净土出离愿行全阙。 尔三心一发他力愿行具足得也。 何ナレハ。 三心付心善二。 三心心行者信心ナルユヘニ。 终南无二字极。 往生愿ナリ。 三心中心エラルル所一切善。 弥陀功德ナルニ依。 名号中纳リテ。 阿弥陀佛四字ヲチヰテ。 往生行トナル。 是ニ依三心一发。 行者信心弥陀名号寄会。 南无阿弥陀佛ヲチヰテ。 他力愿行具得也。 释曰。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十愿十行具足有(云云)。 一。 本愿三心信心即具事同署判十个条状曰。 三心申事知人念佛。 三心具足事左右及ハス。 ツヤツヤ三心名知辈念佛ニハヨモ三心具候。 若三心少ヌレハ往生候ヒナンヤト申ナル。 极タル不审ニテ候ヘトモ。 是ハ阿弥陀佛法藏菩萨昔。 五劫间夜昼心クタキ。 案立成就セサセ给本愿三心ナレハ。 アタアタシク云ニ及ハヌ事也。 イカニ无智ナラン者。 是具三心名知モノ迄。 ススロニ具ヘキ样ツクラレタル三心ナレハ。 阿弥陀佛。 凭奉テ少シモ疑心无。 是御名唱レハ。 阿弥陀佛必我迎极乐ヲハシマスト闻テ。 是深信少疑心ナクテ。 迎サセヲハシマセト思念佛スレハ。 此心即三心具足心有。 タダ平タニ信スレハ。 ススロニ三心アル也。 去ハコソヨニ浅间敷一文不通辈中。 一筋念佛者共临终正念日出度往生トモヲスルハ。 现其证据新ナル事ナレハ。 露尘疑ヘカラス。 中中ヨウモシラヌ三心沙汰アシサマニ心得タル人人。 临终ワロクノミアリアヒタルハ。 タレタレモ其ニテ心得ヘキ也。 右五通之文皆无所疑。 此外虽有数多证文。 恐繁不载之。 仙洞三心义问答记(终)永仁三年十一月六日奉敕门。 十七日奏闻之。 高三位重经卿奉行。 而奉行物治之间属左马头为忠朝臣申入之。 二十一日持参直进览了。 以直御使被召之间无别奏者。 永仁四年六月十二日。 于灵山胜寿院草庵。 以彼上人自笔正本书写毕。 发布时间:2025-03-29 08:02:0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