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童蒙指归名目毕 内容: 净土童蒙指归名目毕《大正藏》第83卷No. 2637净土童蒙指归名目鹈木宝幢院沙门觉融撰一废立之事。 私云。 废立者。 取舍义也。 诸宗通用之名目也。 就中天台专用也。 彼宗废权立实云是也。 无量义经云。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云云)。 废立意显文。 私云。 今我宗所谈废立者。 一代圣道门教理行果废一字摄。 净土一家机行身土。 立一字摄。 圣道舍净土取废立云也。 其圣道诸经诸行者。 弥陀非本愿之行故也。 我宗所依教行。 本愿正业故。 取以为宗旨宗教也。 双观经云。 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摄取。 庄严净土清净之行矣。 私云。 废立义见文。 是弥陀因位本愿废立义势有之。 但先上人天台名目借。 我宗教相判。 然感师废余一切诸愿诸行。 释给。 故知。 汉土我宗名目可知也。 观经云。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矣。 私云。 八万四千总愿身相观观成机不照。 但念佛众生摄取说。 是废立最顶也矣。 释云。 上来虽是语。 持是语者。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矣。 释云。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 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私云。 上来定散二善废。 名号阿难付属。 故废立证据也矣。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矣。 私云。 一代定散诸善少善根废舍。 名号多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说正业为故。 是又废立证据也矣。 大经流通文准之可知(云云)。 私云。 此废立就难易通别之二门有之也。 一难易废立者。 私云。 难易名言初祖龙树菩萨所造十住毗婆沙论出。 彼论不退菩萨难行道劝。 退位菩萨。 易行道教。 其难行道者。 一代诸宗三业所修观行难。 三大僧祇劫间所修六度万行也。 易行者。 诸佛如来名号。 口称一行也矣。 论注引彼论云。 菩萨求阿毗跋致。 有二种道。 一谓难行道。 二谓易行道云。 难行者。 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者。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矣。 私云。 易行者。 行易分以易云。 故诸佛名号通。 故彼论易行品十佛百佛名号列也。 如此不分通别。 通诸佛故。 净土初门废立云。 五祖一哲云此义也。 师师皆此位。 以易行云故也矣。 二通别废立者。 私云。 又云第二重废立。 是善导一师证。 而不申他自解佛愿证道故。 五祖各别重云也。 玄义云。 定散二善通别有异矣。 私云。 定散者。 欣净五文也。 五文者。 通所求。 通去行。 通答。 别所求。 别去行也矣。 通别异文见。 通所求者。 总诸佛净土指故通云。 所求者。 众生之愿求所故也。 通去行者。 十方净土往生行也。 通答者。 上通所求通去行二请答也。 尊者眉间光中。 十方净土现令见故云通言也。 别所求者。 十方净土中舍通九方净土。 别西方一土。 选取释别选所求。 此故别所求云也。 别行者。 别所求。 一土往生行也。 故云别行也。 然通别名目如上善导御释出。 通去行定散万行是难行云也。 上难易废立时。 口称名号。 以易行云矣。 今称往生谓者。 难易之异社有云。 众生三业悬分皆为自力。 然口称散善行。 故通去行摄矣。 为自力难行。 弥陀一佛名号别行为。 是三业门外他力易行也。 先难易之易上于立超易行故。 易中之易云也。 其三业之外名号者。 众生未生已前。 弥陀正觉时。 众生往生定。 南无阿弥陀佛同时成佛。 故同时成佛形南无愿阿弥陀名号云也。 而今众生自力名号称往生之机言非。 未生已前愿行具足正觉成往生决定名号故。 三业之外他力云也。 故诸佛之中他力云事弥陀一佛名号在云者也。 以之善导就行正行杂行二立。 舍杂行劝正行。 又此正行就分别正定业助业二。 傍助业正定业正。 其杂行者。 定散杂行也。 二正行者。 名号也。 助业者。 三业所求行也。 故名号口称之分助业摄。 正定业者。 三业门外他力名目也。 故选释云。 夫速欲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 且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 且施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 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之业矣。 正杂助正分别文见。 故然师选择之时。 他师舍善导一师归云。 此之义也(云云)。 取舍废立事已上二义之如废立也(选择付属章云。 问曰。 乃至唯用善导一师耶。 答曰。 乃至善导和尚以净土而为宗。 而不圣道为宗。 故偏依善导一师也巳上)。 一。 两实废立之事. 是云而二门。 又云相对门。 彼难行真实。 此他力往生之真实也。 故譬鸟两翅车两轮也。 望弥陀总别二愿也矣。 玄义云。 门余八万四千。 渐顿则各称所宜。 随缘者则皆蒙解脱。 然众生障重(乃至)。 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已上)。 私云。 如文一代八万经随缘益许。 漏来障重机要门弘愿开他力之益与。 故两实废立本据为也。 是又教相二途废立云也(两实废立经云云。 礼赞私记(四下)修意云。 圣道门诸佛面。 一切定散万善万行自力修行。 许五乘各各益。 自觉位通而净土门异方便称名一行。 以净土往生愿行具足成佛果一。 别所求觉他穷备面还别边也。 取意略抄)。 一。 傍依经正依经之事。 本出于选择。 傍依者。 傍往生净土劝经也。 华严法华随求尊胜等。 诸大乘经是也。 此等经戒定惠之三觉自力成佛行正。 念佛三昧傍故傍依经云者也。 起信论等。 诸大乘论云傍依论也。 正依经者。 净土三部经是也。 此经专一无杂名号行为正体说故。 一代经中选净土正依经云也。 如此傍依经正依经分。 傍依舍。 正依三经取。 故是经废立云者也。 一代诸论中净土论正依论云也。 此论天亲菩萨三经中大经为正依造给论也(云云)。 通别二土废立之事。 私云。 又云净秽二土废立者也。 欣净元立处。 韦提光台所现之土中通九方净土舍。 西方别所求净土。 选取也。 净秽二土废立者。 日想观出。 经云。 应当专心系念一处。 想于西方乃至皆见日没矣。 大师释云。 其日正东出直西没乃至超过十万亿刹。 即是弥陀之国矣。 今私云。 此经释日出东方娑婆定。 日没方西方净土为义也。 东西二分净秽二土分。 十万亿刹者。 诸佛之净土也。 此诸佛净土娑婆究。 此外界外无漏之土者。 西方之一土别所求极也。 故释超过十万亿刹云也。 弥陀经同之。 此故净秽二土废立者。 亦通别二土废立云也。 是土废立云也。 杂行正行之事。 深心下及礼赞等出(云云)。 在数名目。 杂行者。 十界酬因行故也。 正行者。 别所求一土往生正业故也。 选择云。 通于人天及三业。 亦通于十方净土故云杂也(云云)”五番相对之事。 私云。 正杂二行就五番相对造得失显也。 一亲疏对。 二近远对。 三有间无间对。 四回向不回向对。 五纯杂对也矣。 私云。 正行者。 弥陀亲。 杂行弥陀疏。 非本愿故也。 近远准之可知。 有间无间者。 杂行者。 难行故终有间断。 故云有间。 念佛众生方虽有间断。 佛体方无舍故云无间也。 故深心下释云。 念念不舍者。 是名正定之业云是也矣。 回向不回向对者。 杂行用回向也。 杂行者。 非本愿行故不回向不成往生因行也。 念佛佛本愿之正业故不回向自然成往生因行。 故不回向行也。 故玄义别时意门释云。 南无者。 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矣。 私云。 此文回向向证据文为。 先回向者。 所修之行。 以所求之处向云回向。 故是行回向也。 此宗回向言回心回向义也。 故发愿回向释。 回向者。 佛归依义也。 然今净土门归依见。 未生已前弥陀正觉时。 佛方南无归命置故。 今更机分归依回向之义不入。 故念佛三昧不回向云也矣。 纯杂对者。 正行专往生正因故也。 杂行十方净土通因行也。 正杂名目是以可知。 具选择第二章正杂二行章出。 欲知者可往见。 是言行废立也。 厌离秽土欣求净土之事。 私云。 小乘家厌下欣上之名目有。 总一代厌欣心有也。 然今家厌欣者。 娑婆苦界厌。 净土乐欣故也。 经曰。 唯愿世尊。 为我广说无有恼处我当往生。 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矣。 私云。 一代厌欣者。 自力厌欣也。 今净土之厌欣者。 佛力愿力厌欣云也。 故厌苦缘中云示我经路。 欣净法体释。 又欣净之经文不乐阎浮提。 厌苦经文说。 互显而显于法体之上厌欣俱时。 成就义也(云云)。 能破所破之事。 私云。 深心下出。 能破者。 就之有四重能破事。 一凡夫僧。 二罗汉僧。 三辟支佛。 四报佛化佛也。 一往如此四重立。 毕竟圣道门异学异见之师也。 一称一念名号凡夫报土难不可往生也。 所破者。 名号也(云云)。 相对门绝对门之事。 流通出。 相对门者。 圣道净土观佛念佛相对。 而胜劣立义也。 故比挍显胜释。 流通经文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举观佛灭罪相对此。 念佛灭罪何咒忆念说。 念佛胜释是也。 绝对门者。 若念佛者说是也。 故比挍显胜释。 罪灭不灭。 云犹是观佛门也。 念佛三昧时不断烦恼得涅槃分释。 灭不灭不云。 又观佛相对事。 无故绝对门云也。 名目何此意也。 诸祖今三师之事。 私云。 选择之下。 此意有。 诸师者亘三国他宗师三经疏释造。 念佛归师云也。 天台·妙乐·慈恩·迦才等也。 祖师者。 净土宗祖师也。 天竺之三祖龙树天亲·菩提流支·唐土之五祖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事也。 今师者。 善导一师事也。 导师异他师义如上。 元祖云。 师资之释其相违甚多。 往生得否依善导一师矣。 傍正之事。 谓傍者定散诸行也。 正者念佛也。 谤正者。 天台傍依梵网。 正依法花扱。 小乘正化二乘。 傍化菩萨云也。 兼全名目也。 今此重约天台当开会之法门也。 前三尔前之权教。 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一乘开故权即是实会故。 除佛方便说说。 但除其执不除其法释。 四昧三教面即法华一乘会也。 今傍正者。 先废立时。 定散二门自力行门故舍云。 今佛语定散取念佛显。 能显说法门立能显定散。 以所显念佛显。 佛语即成佛体故无舍。 故和会门云也。 但傍正字面。 念佛所显体生因行。 定散能显分故傍正位也。 以是傍正者譬君臣。 君臣法君爱臣臣君德显者也。 故盐锇论云。 君船臣水。 水能浮船(已上)十八愿乃至十念矣。 十七愿诸佛咨嗟称我名者矣私云。 乃至十念者正体也。 十七咨嗟愿者。 此名号诸佛可被说云义也。 其诸佛说者。 定散语离念佛行无显。 故定散念佛不即不离义本愿定。 是傍正重云也。 此傍正定散念佛要门弘愿云也。 其证据玄义序题门云。 其要门者。 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言弘愿者。 如大经说等矣。 私云。 定散要门云。 要肝要义也。 门者通入为义。 是能入门也。 念佛三昧为所入。 譬念佛三昧如大宅。 庄严微妙大宅有云。 其无门内可入无。 必门从入大宅安座。 定散要门以念佛三昧所入之大宅得入也(云云)。 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云事。 私云。 此定散二善要门佛语为。 文中名号佛体为。 佛语以佛体显。 是观经之佛体佛语傍正重云也。 又是观念两宗云也。 导师云。 不因释迦佛开悟。 弥陀名愿何时闻。 荷佛慈恩。 更难报矣。 私云。 定散就所求成就定散。 众譬定散。 行成定散。 机有二种定散云事有。 所求成就定散者。 别所求十七愿指。 此愿意十八名号体定散语以诸佛可被说誓。 定散语所求成就。 故所求成就定散云也。 经云。 修多罗合矣。 私云。 修多罗者经也。 所求弥陀今现在说法经。 此界释迦诸佛观经说全符合不二也。 此彼说俱定散故也矣。 众譬定散者。 今定散者如诸经之自力观行非定散。 名号显要门定散故。 日想水想冰想等喻以彼土依正法显也。 然定散能显成依正所显体。 所显依正往生正因。 故云。 众譬定散也。 故经云。 广说众譬矣。 弘法云。 以世间浅名显法性深号矣。 法华为三周机立法譬因缘三说。 上机为法说。 中根为譬说。 下机为因缘说也。 此经下机普益经文故。 以众譬定散教他力本愿色者也矣。 行成定散者。 行成就观成就云意也。 此经定散二行说事。 机为令行非说。 故行成就观成就之面说故。 行成就者。 先十三定善行观法成就能观机观所观境。 观说观法威仪法则。 不说定善以示也。 故选择云。 虽有定散言未说其行相矣。 如是观成面说者。 一代自力观行见也。 今他力难思佛力以不借观行。 自然所求依正见显也。 而自力观行不入。 佛力以观故当体所用。 观成说他力色显者也。 故言行成定散也。 言机有二种定散者。 众生机有二种。 一定善修行机。 二散善修行机云意也。 一代意者。 定散者。 众生为成佛之观行二门也。 余今定善散善。 机造念佛。 以为正因行也。 故经云。 当修三福。 释云。 一切众生机有二种。 一者定。 二者散矣。 是其证据也矣。 佛语定散者。 一代自力定散序机有二种定散说。 返正宗至释迦要门佛语依正说显。 故佛语定散云也。 自力定散之义别出不及也。 此经定散就返开有两重也。 一一代定散说返云。 二所求成就定散开云义也。 玄义定散二善出在何文。 问。 序五文出在释。 五文中通所求·通去行·通答三一代面故。 通三文返见。 一代说返义也。 别所求别行二文返所求十七定散开见也。 再往时弥陀有总别二愿总愿门开一代。 别愿净土门。 而一代定散云本弥陀总愿。 故。 终所求成就定散极也。 净土童蒙指归名目毕 发布时间:2025-03-29 08:11:2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