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文类聚钞 内容: 净土文类聚钞《大正藏》第83卷No. 2647净土文类聚钞愚秃释亲鸾作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 万行圆备嘉号消障除疑。 末代教行专应修此。 浊世目足必可勤斯。 尔者受行最胜弘誓而舍秽忻净。 奉持如来教敕而报恩谢德。 爰片州愚秃。 归印度西番论说。 仰华汉日域师释。 敬信真宗教行证。 特知佛恩叵穷尽。 明用净土文类聚(矣)然言教者则大无量寿经也。 斯经大意者。 弥陀超发于誓。 广开法藏。 致哀凡小选施功德之宝释迦出兴于世光阐道教。 欲拯群萠惠以真实之利。 诚是如来兴世之真说。 奇特最胜之妙典。 一乘究竟之极说。 十方称赞之正教也。 说如来本愿为经宗致。 即以佛名号为经体也。 言行者则利他圆满大行也。 即是出于诸佛咨嗟之愿。 复名诸佛称名之愿。 亦可名往相正业之愿。 然本愿力回向有二种相。 一者往相。 二者还相。 就往相有大行亦有净信。 大行者则称无碍光如来名。 斯行遍摄一切行。 极速圆满故名大行。 是故称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 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称名即忆念。 忆念即念佛。 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 愿成就文经言。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 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往不退转。 又言。 佛语弥勒。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已上)龙树菩萨十住毗婆裟论云。 若人欲疾得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华开即见佛。 天亲菩萨净土论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已上)圣言论说特用知非凡夫回向行。 是大悲回向行故名不回向。 诚是选择摄取之本愿。 无上超世之弘誓。 一乘真妙之正法。 万善圆修之胜行也。 经言乃至者。 兼上下略中之言。 言一念者。 即是专念。 专念即是一声。 一声即是称名。 称名即是忆念。 忆念即是正念。 正念即是正业也。 复乃至一念者。 是更非言观想功德遍数等之一念。 就获得往生心行。 时节延促言乃至一念也。 应知。 言净信者。 则利他深广信心也。 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 亦名至心信乐之愿。 复可名往相信心之愿。 然薄地凡夫底下群生。 净信叵获极果叵证也。 何以故。 不由往相回向故。 由所缠缚疑网故。 乃由如来加威力故。 博因大悲广慧力故。 获清净真实信心。 是心不颠倒。 是心不虚伪。 信知无上妙果不难成。 真实净信实难得。 获真实净信得大庆喜心。 得大庆喜心。 经言。 其有至心愿生安乐国者。 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取要)又经言。 是人即是大威德者。 亦说广大胜解者(巳上)诚是除疑获德之神方。 极速圆融之真诠。 长生不死之妙术。 威德广大之净信也。 尔者若行若信。 无有一事非阿弥陀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 非无因他因有也。 应知。 言证者。 则利他圆满妙果也。 即是出于必至灭度之愿。 亦名证大涅槃之愿。 亦可名往相证果之愿。 即是清净真实至极毕竟无生无上涅槃。 愿成就文经言。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 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 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又言。 但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 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又言。 必得超绝去。 往生安养国。 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其国不逆违。 自然之所牵(巳上)圣言明知。 烦恼成就凡夫。 生死罪浊群萠。 获往相心行即住大乘正定之聚。 住正定聚必至灭度。 必至灭度即是常乐。 常乐即是大涅槃。 即是利他教化地果。 是身即是无为法身。 无为法身即是毕竟平等身。 毕竟平等身即是寂灭。 寂灭即是实相。 实相即是法性。 法性即是真如。 真如即是一如也。 尔者若因若果。 无有一事非阿弥陀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 因净故果亦净也。 应知。 二言还相回向者。 则利他教化地益也。 即是出于必至补处之愿。 亦名一生补处之愿。 亦可名还相回向之愿。 愿成就文经言。 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 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巳上)圣言明知。 大慈大悲弘誓。 广大难思利益。 乃入烦恼稠林开导诸有。 则遵普贤之德悲引群生。 尔者若往若还。 无有一事非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也。 应知。 是以净土缘熟调达阇王兴逆害。 浊世机悯释迦韦提选安养。 倩思彼静念此。 达多阇世博施仁慈。 弥陀释迦深显素怀。 依之论主宣布广大无碍净信。 普遍开化杂染堪忍群生。 主师显示往还大悲回向。 殷勤弘宣他利利他深义。 圣权化益偏为利一切凡愚。 广大心行唯欲引逆恶阐提。 今庶道俗等。 大悲愿船清净信心而为顺风。 无明闇夜功德宝珠而为大炬。 心昏识寡敬勉斯道。 恶重障多深崇斯信。 噫弘誓强缘多生难值。 真实净信亿劫叵获。 遇获信心远庆宿缘。 若也此回覆蔽疑网。 更必历旷劫多生。 摄取不舍之真理。 超捷易往之教敕。 闻思莫迟虑。 庆哉愚秃仰惟。 树心弘誓佛地。 流情难思法海。 叹所闻庆所获。 采集真言钞出师释。 专念无上尊特报广大恩。 因玆披阅昙鸾菩萨注论言。 夫菩萨归佛。 如孝子之归父母。 忠臣之归君后。 动静非己出没必由。 知恩报德。 理宜先启(取要)信知佛恩深重作念佛正信偈曰。 西方不可思议尊法藏菩萨因位中超发殊胜本弘誓建立无上大悲愿思惟摄取经五劫菩提妙果酬上愿满足本誓历十劫寿命延长莫能量慈悲深远如虚空智慧圆满如巨海清净微妙无边刹广大庄严等具足种种功德悉成满超逾十方诸佛国普放难思无碍光能破无明大夜闇智光明朗开慧眼名声靡不闻十方如来功德唯佛知集佛法藏施凡愚弥陀佛日普照耀已能虽破无明闇贪爱瞋嫌之云雾常覆清净信心天譬犹如日月星宿虽覆烟霞云雾等其云雾下明无闇信知超日月光益必至无上净信晓三有生死之云晴清净无碍光耀朗一如法界真身显发信称名光摄护亦获现生无量德无边难思光不断更无隔时处诸缘诸佛护念真莫疑十方同称赞悦可惑染逆恶齐皆生谤法阐提回皆往当来之世经道灭特留此经住百岁如何疑惑斯大愿唯信释迦如实言印度西天之论家中夏日域之高僧开大圣世雄正意如来本誓明应机释迦如来楞伽山为众告命南天竺龙树菩萨兴出世悉能摧破有无见宣说大乘无上法证欢喜地生安乐造十住毗婆娑论难行险路特悲怜易往大道广开示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疾得不退信心清净即见佛天亲菩萨作论说依修多罗显真实光阐横超本弘誓演畅不可思议愿由本愿力回向故为度具缚彰一心归入功德大宝海必获入大会众数得至莲华藏世界即证寂灭平等身游烦恼林现神通入生死园示应化昙鸾大师梁萧王常向峦方菩萨礼三藏流支授净教焚烧仙经归乐邦天亲菩萨论注解如来本愿显称名往还回向由本誓烦恼成就凡夫人信心开发即获忍证知生死即涅槃必到无量光明土诸有众生皆普化道绰决圣道难证唯明净土可通入万善自力贬勤修圆满德号劝专称三不三信诲殷勤像末法灭同悲引一生造恶遇弘誓至安养界证妙果善导独明佛正意深籍本愿兴真宗矜哀定散与逆恶光明名号示因缘入涅槃门值真心必获于信喜悟忍得难思议往生人即证法性之常乐源信广开一代教偏归安养劝一切依诸经论撰教行诚是为浊世目足决判得失于专杂回入念佛真实门唯定浅深于执心报化二土正辨立源空晓了诸圣典怜愍善恶凡夫人真宗教证兴片州选择本愿施浊世还来生死流转家决以疑情为所止速入寂静无为乐必以信心为能入论说师释共同心拯济无边极浊恶道俗时众皆悉共唯可信斯高僧说六十行一百二十句偈颂已毕。 问。 念佛往生愿已发三心。 论主何以故言一心。 答。 愚钝众生觉知为令易故。 论主合三为一欤。 言三心者。 一者至心。 二者信乐。 三者欲生。 私以字训窥论意。 合三应一。 其意何者。 一者至心。 至者真·诚。 心者种·实。 二者信乐。 信者真·实·诚·满·极·成·用·重·审·验。 乐者欲·愿·庆·喜·乐。 三者欲生。 欲者愿·乐·觉·知。 生者成·兴也。 尔者至心即是诚种真实之心。 故无有疑心。 信乐即是真实诚满之心。 极成用重之心。 欲愿审验之心。 庆喜乐之心。 故无有疑心。 欲生即是愿乐之心。 觉知成兴之心。 故三心皆共真实而无疑心。 无疑心故三心即一心。 字训如斯。 可思择之。 复言三心者。 一者至心。 斯心即是如来至德圆修满足真实之心。 阿弥陀如来以真实功德回施一切。 即以名号为至心体。 然十方众生秽恶污染无清净心。 虚假杂毒无真实心。 是以如来因中行菩萨行时。 三业所修乃至一念一刹那无有非清净真实心。 如来以清净真心回向诸有众生。 经言。 不生欲觉瞋觉害觉。 不起欲想瞋想害想。 不着色声香味之法。 忍力成就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无染恚痴。 三昧常寂智慧无碍。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抄出)圣言明知。 今斯心是如来清净广大至心。 是名真实心。 至心即是大悲心。 故无有疑心。 二者信乐。 即是以真实心为信乐体。 然具缚群萠秽浊凡愚。 无清净信心。 无真实信心。 是故真实功德难值。 清净信乐难叵获得。 依之窥释意。 爱心常起能污善心。 瞋嫌之心能烧法财。 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 如灸头燃。 众名杂毒之善。 亦名虚假之行。 不名真实业也。 以此杂毒之善回向彼净土。 此必不可也。 何以故。 正由彼如来行菩萨行时。 乃至一念一刹那。 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故。 疑盖无杂。 如来以清净真实信乐回向诸有众生。 本愿成就文经言。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抄出)圣言明知。 今斯心即是本愿圆满清净真实信乐。 是名信心。 信心即是大悲心。 故无有疑盖。 三者欲生。 即以清净真实信心为欲生体。 然流转轮回凡夫。 旷劫多生群生。 无清净回向心。 亦无真实回向心。 是以如来因中行菩萨行时。 三业所修乃至一念一刹那。 无有非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 故如来以清净真实欲生心回向诸有众生。 本愿成就文经言。 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取要)圣言明知。 今斯心是如来大悲招唤诸有众生之教敕。 即以大悲之欲生心是名回向三心皆是大悲回向心故。 清净真实疑盖无杂。 故一心也。 依之披师释云。 西岸上有人唤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 我能护汝。 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又言。 中间白道者。 即喻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 仰蒙释迦发遣。 又籍弥陀招唤。 不顾水火二河。 乘彼愿力之道(略出)是知能生清净愿心是非凡夫自力心。 大悲回向心。 故言清净愿心尔者一心正念者。 正念即是称名。 称名即是念佛。 一心即是深心。 深心即是坚固深信。 坚固深信即是真心。 真心即是金刚心。 金刚心即是无上心。 无上心即是淳一相续心。 淳一相续心即是大庆喜心获大庆喜心。 是心违三不。 是心顺三信。 是心即是大菩提心。 大菩提心即是真实信心。 真实信心即是愿作佛心。 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生安乐净土心。 是心即是毕竟平等心。 是心即是大悲心。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是名如实修行相应也。 应知。 三心即一心之义答竟。 又问。 大经三心与观经三心一异云何。 答。 两经三心即是一也。 何以得知。 宗师释云。 至诚心中云。 至者真。 诚者实。 就人就行立信中云。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是名正定之业。 又云。 深心即是真实信心。 回向发愿心中云。 此心深信由若金刚。 明知一心是信心。 专念即正业。 一心之中摄在至诚回向之二心。 向问中答竟。 又问。 已前二经三心与小经执持一异云何。 答。 经言执持名号。 执者心坚牢而不移。 持者名不散不失。 故曰不乱。 执持即一心。 一心即信心。 然则执持名号之真说。 一心不乱之诚言。 必可归之。 特可仰之。 论家宗师开净土真宗导浊世邪伪。 三经大纲虽有隐显。 一心为能入。 故经始称如是。 论主建言一心。 即是彰如是之义。 今披宗师解云。 言如意者有二种。 一者如众生意。 随彼心念皆应度之。 二者如弥陀之意。 五眼圆照。 六通自在。 观机可度者。 一念之中无前无后。 身心等起。 三轮开悟。 各益不同也。 又言。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 大须惭愧。 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 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巳上)明知缘二尊大悲获一心佛因。 当知斯人希有人最胜人也。 然流转愚夫轮回群生。 信心无起。 是以经言。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亦说一切世间极难信法。 诚知大圣世尊出兴于世大事因缘。 显悲愿真利为如来直说。 示凡夫即生为大悲宗致。 因玆窥诸佛教意。 三世诸如来出世正本意。 唯说阿弥陀不可思议愿。 常没凡夫人。 缘愿力回向。 闻真实功德。 获无上信心。 则得大庆喜。 获不退转地。 不令断烦恼速证大涅槃(矣)。 净土文类聚钞永享六(甲寅)岁五月十二日书写毕释莲如 发布时间:2025-03-31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