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信五品钞 内容: 四信五品钞No. 2696四信五品钞青凫一结送给候了近来学者一同御存知云。 在世灭后虽异。 修行法华必具三学。 缺一不成(云云)余又年来存此义处。 一代圣教且置之。 入法华经见闻此义。 序正二段且置之。 流通一段末法明镜。 尤可为依用。 而于流通有二。 一所谓迹门之中法师等五品。 二所谓本门之中自分别功德半品终于经十一品半。 此十一品半与五品合十六品半。 此中入末法修行法华相貌分明也。 是尚事不行。 引来普贤经涅槃经等纠明之。 无其隐欤。 其中分别功德品四信与五品。 修行法华之大要。 在世灭后之龟镜也。 荆溪云。 一念信解者。 即是本门立行之首(云云)其中现在四信之初一念信解与灭后五品第一初随喜。 此二处一同百界千如一念三千宝箧。 十方三世诸佛出门也。 天台·妙乐二圣贤定此二处位有三释。 所谓或相似十信铁轮位。 或观行五品初品位。 未断见思或名字即位也。 止观会其不定云。 佛意难知。 赴机异说。 借此开解。 何劳苦诤(云云)等。 予意云。 三释之中名字即者叶经文欤。 灭后五品初一品说云。 而不毁呰起随喜心。 若此文渡相似五品。 而不毁呰言不便欤。 就中寿量品失心不失心等皆名字即也。 涅乐经若信若不信乃至熙连。 勘之。 又一念信解四字之中信一字。 四信居初。 解一字被夺后故也。 若尔者无解有信当四信初位。 经说第二信云。 略解言趣(云云)记九云。 唯除初信。 无解故。 随次下至随喜品。 上初随喜重分明之。 五十人是皆展转劣也。 至第五十人有二释。 一谓第五十人初随喜内也。 二谓第五十人初随喜外也。 云者名字即也。 教弥实位弥下云释此意也。 自四味三教圆教摄机。 自尔前圆教法华经摄机。 自迹门本门尽机也。 教弥实位弥下六字。 留心可案。 问。 入末法初心行者必具圆三学不。 答曰。 此义为大事故。 勘出经文送付贵边。 所谓五品之初二三品。 佛正制止戒定二法。 一向限慧一分。 慧又不堪。 以信代慧。 信一字为诠。 不信一阐提谤法因。 信慧因名字即位也。 天台云。 若相似益隔生不忘。 名字观行益隔生即忘。 或有不忘。 忘者若值知识宿善还生。 若值恶友则失本心(云云)恐中古天台宗慈觉·智证两大师。 违背天台·传教善知识。 心迁无畏·不空等恶友。 末代学者被诳惑惠心往生要集序。 失法华本心入弥陀权门。 退大取小者。 以过去推之。 未来经无数劫处三恶道。 若值恶友即失本心是也。 问曰。 其证如何。 答曰。 止观第六云。 前教所以高其位者方便之说。 圆教位下真实之说。 弘决云。 前教下正判权实。 教弥实位弥下。 教弥权位弥高故。 又记九云。 判位者显观境弥深实位弥下(云云)他宗且置之。 天台一门学者等。 何阁实位弥下释惠心僧都用笔。 畏·智·空与觉证事追习之。 大事也大事也。 一阎浮提第一大事也。 有心人闻后外我。 问云。 末代初心行者制止何物乎。 答曰。 制止坛戒等五度。 一向令称南无妙法莲华经。 为一念信解初随喜之气分也。 是则此经本意也。 疑云。 此义未见闻。 惊心迷耳。 明引证文请苦示之。 答曰。 经云。 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 以四事供养众僧。 此经文明初心行者制止坛戒等五度文也。 疑云。 汝所引经文。 但制止寺塔与众僧计。 未及诸戒等欤。 答曰。 举初略后。 问曰。 何以知之。 答曰。 次下第四品经文云。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 兼行布施持戒等(云云)经文分明。 初二三品人制止坛戒等五度。 至于第四品始许之。 以后许知初制。 问曰。 经文一往相似。 将又有疏释。 答曰。 汝所寻释者。 月氏四依论欤。 将又汉土日本人师书欤。 舍本寻末。 离体求影。 忘源贵流。 阁分明经文请寻论释。 相违本经有末释。 可舍本经付末释欤。 虽然随好示之。 文句九云。 初心畏缘所纷动妨修正业。 直专持此经。 即上供养。 废事存理。 所益弘多。 此释云缘者五度也。 初心者兼行五度。 妨正业信也。 譬如小船积财渡海。 与财俱没。 云直专持此经者。 非亘一经。 专持题目不杂余文。 尚不许一经读诵。 何况五度。 云废事存理者。 舍戒等事专题目理(云云)所益弘多者。 初心者诸行与题目并行。 所益全失(云云)文句云。 问。 若尔持经即是第一义戒。 何故复言能持戒者。 答。 此明初品。 不应以后作难等(云云)当世学者不见此释。 以末代愚人同南岳·天台二圣。 误中误也。 妙乐重明之云。 问。 若尔者。 若不须事塔及色身骨。 亦应不须持事戒。 乃至不须供养事僧耶等(云云)传教大师云。 二百五十戒忽舍毕。 唯非限教大师一人。 鉴真弟子如宝·道忠并七大寺等一同舍了。 又教大师诫未来云。 末法中有持戒者是怪异。 如市有虎。 此谁可信(云云)问。 汝何不劝进一念三千观门。 唯令唱题目许。 答曰。 日本二字摄尽六十六国之人畜财一不残。 月氏两字岂无七十个国。 妙乐云。 略举经题玄收一部。 又云。 略举界如具摄三千。 文殊师利菩萨·阿难尊者。 三会八年之间佛语。 举之题妙法莲华经。 次下领解云。 如是我闻(云云)问。 不知其义人。 唯唱南无妙法莲华经。 具解义功德不。 答。 小儿含乳。 不知其味。 自然益身。 耆婆妙药。 谁办服之。 水无心消火。 火烧物岂有觉。 龙树·天台皆此意也。 重可示。 问。 何故题目含万法。 答。 章安云。 盖序王者叙经玄意。 玄意述于文心。 文心莫过迹本。 妙乐云。 出法华文心办诸教所以(云云)浊水无心。 得月自清。 草木得雨岂有觉花。 妙法莲华经五字。 非经文非其义。 唯一部意耳。 初心行者不知其心。 而行之自然当意也。 问。 汝弟子无一分解。 但一口称南无妙法莲华经。 其位如何。 答。 此人但非超过四味三教极位并尔前圆人。 将又胜出真言等诸宗元祖畏·严·恩·藏·宣·摩·导等百千万亿倍也。 请国中诸人勿轻我末弟等。 进寻过去。 八十万亿劫供养大菩萨也。 岂非熙连一恒者。 退论未来。 超过八十年布施可备五十功德天子缠襁褓。 大龙始生。 勿蔑如勿蔑如。 妙乐云。 若恼乱者头破七分。 有供养者福过十号。 优陀延王蔑如宾豆虑尊者。 七年之内丧失身。 相州流罪日莲。 百日内遇兵乱。 经云。 若复见受持是经典者出其过恶。 若实若不实。 此人现世得白癞病乃至诸恶重病。 又云。 当世世无眼等(云云)明心与圆智现得白癞。 道阿弥成无眼者。 国中疫病头破七分也。 以罚推德。 我门人等福过十号无疑者也。 夫人王三十代钦明御宇。 始佛法渡以来。 至于桓武御宇。 二十代二百余年之间。 虽有六宗佛法未定。 爰延历年中有一圣人出现此国。 所谓传教大师是也。 此人自先弘通。 纠明六宗为弟子七寺。 终建睿山为本寺。 取诸寺为末寺。 日本佛法唯一门。 王法非二。 法定国清。 论其功源出已今当文。 其后弘法·慈觉·智证三大师。 寄事于汉土。 谓大日三部胜法华经。 剩教大师所削真言宗宗一字。 副之八宗(云云)三人一同申下敕宣弘通日本。 每寺破法华经义。 是偏为破已今当文。 成释迦多宝十方诸佛大怨敌矣。 然后佛法渐废。 王法次第衰。 天照太神正八幡等久住守护神失力。 梵帝四天去国已为成亡国。 有情人谁不伤差哉。 所诠三大师之邪法所兴。 所谓东寺·睿山总持院与园城寺三所。 不禁止国土灭亡与众生恶道无疑者欤。 予粗勘此旨虽示国主。 敢无叙用。 可悲可悲。 四信五品钞 发布时间:2025-04-03 08:18:5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9467.html